木葉天目押窯 | 一片葉子燒出天價瓷器,失傳700年的手藝,燦爛回歸!

2021-02-15 創意清單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並置頂創意清單


千年落葉通桑禪

十載匠心鑄天目


在浩瀚歷史中,擷取一片木葉

於一杯草茶中

脫去舊胎,得悟真純

木葉天目盞,產自江西吉州窯的宋代名器,

因盞內木葉紋路而聞名於世。

瓷器上的紋路原本不足為奇,木葉紋奇就奇在,它不是畫的,不是雕的,而是自然界天然的葉片經高溫燒制留在胎胚上的印痕。這葉片筋絡俱在,有的盞內葉片甚至文脈亦清晰可觸。

 

更神奇的是,木葉天目盞的形成並非人為創造,而是冥冥中的一場天意……

1200年前的吉州窯匠人們依山修建龍窯,用來燒制這裡特產的黑釉盞,某天一陣風吹過山林,無意間的一片桑葉飄進了窯內待燒的匣缽裡,結果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落葉居然沒有被窯內之火燒毀,相反,將它美麗的紋路、形體、脈絡完美地融合在釉面裡,世間的第一隻木葉天目盞就這樣奇蹟般地誕生了。

 

當時那只可以稱之為神跡的木葉天目盞究竟造成了多大轟動,至今已不考證,但自此吉州窯的匠人們開始世代研燒木葉天目盞。木葉天目盞也逐漸在貴族中流行,後又入宮廷為皇家所愛

 

宋元交替,戰火連綿,吉州窯也在戰爭中凋落,製作木葉天目盞的傳統工藝漸漸失傳,流傳於世的宋朝吉州窯黑釉木葉天目盞僅有寥寥幾盞而已,但傳世的每一盞都價值連城

 

現收藏在日本東京國家博物館內的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已被列為國寶級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時間內拿出來供人參觀。另在英國大英博物館也收藏著一件木葉天目盞,大英博物館稱其為「世之神器」。

 

一片飄零的落葉,在生命即將消逝的時刻,又與火與泥土鍛造的茶盞之中得到了永生,這遠非一般普通喝茶的茶具該有的意境,浴火涅槃終成不朽之身,於禪宗而言,也是久經考驗終成正果的寫照。

 

如佛偈所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悟道即是悟心,木葉天目盞以木葉為表徵,「一塵一佛國,一葉一釋迦」,見真見性禪意天成,所以從誕生之日起,木葉天目盞就成了禪宗聖器

這東方佛法之禪理,也賦予了木葉天目盞別具一格的神韻美。遙想古人交杯碰盞之時,瞥見盞中木葉悠悠蕩蕩,無比神奇,會是一種怎樣的禪意心生!

 

吉州窯有個特點,釉面有類似雨花石的特性,當木葉天目盞遇水,釉面馬上變得烏黑閃亮,葉紋就如雨後新葉,栩栩如生,引人遐想。

 

將茶湯倒入盞中,浸潤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鑑,盞底木葉在悠悠蕩蕩的湯水中,似乎也飄動了起來。盞底木葉與遇水泅開的茶葉,相映成趣,連茶水也分外靈動了。

 

所以,如果你擁有一隻木葉天目盞,那麼完全可以大方的告訴別人,此盞全世界僅此一隻。因為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所以每一個木葉天目盞都是獨一無二,稀世珍寶般的存在。

 

出生在吉州窯發源地,吉安市的曾平,自幼時在古窯址第一眼見到木葉天目盞舊瓷片時,就深深震撼於器物之美,也自此發下宏願,必要親手讓這樣美麗的木葉天目盞重現世間。

 

為此,曾平自年滿18歲起就來到了同省被譽為「國際瓷都」的景德鎮學習世界上最紮實的陶瓷生產工藝及最先進的窯爐燒制技術,並查閱大量史料,反覆試驗推敲古方,耗時十餘載,終於完全依循古法,創燒出可完全媲美古盞品相的木葉天目盞

 

吉州木葉天目盞的燒製成功,是經過萬般試驗之後而成的,也印證了一方水土的傳說,泥—釉—葉—燒制方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所以,曾平創作的木葉天目盞從配方到製作工藝都完全依循古法,採用吉州窯的原土、原礦、原釉、無化學處理的天然桑葉,匣缽燒制,完全區別於市場同類產品

(木葉天目盞工藝介紹視頻)猛戳了解

在與曾平老師的接觸中,我們也了解到了不少市面上木葉盞的「內幕」。

 

原來市面上很多所謂的「木葉盞」都是機械壓制,印坯成型而成,不僅造型沒有手工痕跡,燒制出來的釉面光澤也不柔和。

更有甚者,連盞中的一片葉子也選擇「造假」。這種造假技術為拓葉工藝,用樹葉在瓷坯上壓印個印子,然後入窯燒制。而用這種技術燒出的成品木葉實則有形無魂,葉筋下凹,面光而無層次

木葉盞是吉州窯所獨有的傑作,故其原料與景德鎮完全不同。作為吉州窯的當代傳承人,曾平一直堅持用古法復燒原汁原味的木葉盞。

 


| 原土 |

木葉天目盞的坯體對泥土有要求,這並不是體現要多麼貴重的泥料,而是必須用木葉天目盞的原產地江西吉州永和鎮的泥。這樣的原料燒出來,胎骨會微微泛黃,可以更好的體現出木葉盞的黑,讓器物更具質感和古味,讓器物更具質感。

 

左為市面上的木葉盞,右為曾平手作木葉盞


| 原釉 |

與泥土一樣,木葉天目盞的釉料也是使用的當地原礦料調配,釉灰用石灰石和植物枝葉迭燒煉製,然後水淘,釉漿用釉灰和含有特殊礦物質成分的陶泥、頁巖、風化土等按比例調配。

 


| 原葉 |

木葉天目盞選用的桑葉,對自然環境及樹種樹齡的要求極為苛刻,也同樣必須是吉州永和鎮宋代原礦區的百年老桑樹,別的產地的葉子,哪怕達到樹齡,進入窯後也不可成型。

 


| 天然 |

曾平老師製作木葉天目盞,絕不為增加成品率,使用化學處理過的桑葉貼與盞底,而是將天然無化學處理的桑葉輕覆坯上直接燒制,呈現葉子本身最自然的狀態。

 

| 匣缽 |

龍窯遺址內發掘的的匣缽

吉州窯的木葉天目盞燒制一直都是都採用匣缽燒制的,因為傳統木葉盞需經1300多度高溫燒制,釉坯有了匣缽的保護,受熱能均勻,還能防止落灰、落渣等情況發生。

為完全復原古法,曾平老師不惜工本特別定製木葉天目盞專用匣缽(每個匣缽都是易耗品,僅有十餘次使用壽命),保證一杯一匣缽,最大程度提升作品品質

 

南方有佳瓷,傾城願得之。極其幸運,曾平老師親制的木葉天目盞,網絡首發,與我們共同獻上木葉天目盞押窯活動,全程實制、實燒、實拍活動價格遠比市場同品質優惠,底款私人訂製,讓您擁有獨一無二的專屬木葉天目盞!

機會難得,首次限量推出木葉天目盞主人杯。三種器型,數量不多,各位把握機會,錯過遺憾,我們的態度就是要認認真真做好每件事情,更好的享受生活。

我們將全程跟進,

實制,實燒,實拍!

並且提供定製,

為您寫上您的專屬落款,

你的木葉天目盞將是世間之唯一


押的就是人品,

押的就是心跳,

是不是千中無一的極品,

不到開窯那一刻,誰都不得而知。

「押窯」你會得到什麼?




直播時間和內容

○ 裝窯直播:6月27日16:00

○ 開窯直播:6月30日16:00

 觀看直播方式

方式一:打開新浪微博搜索@曾平手作

方式二:下載「一直播」app並搜索「曾平手作」觀看直播

精美包裝,送禮自用皆尊貴。

千年前的一片葉

無意飄進窯火中

在千度烈焰中永生

素胎黑釉裡,定格成永恆

舉世無雙葉,盞盞皆唯一

品而賞之

體悟生之禪意

 席位有限 錯過有憾 


【稀世之珍 木葉天目押窯】

古法 · 絕藝 · 傳承

↓掃描二維碼 品絕世驚豔↓


粉絲專享價

¥:599元

長按二維碼 立即押寶


▼點【閱讀原文】解鎖更多黑科技!

相關焦點

  • 一片木葉的傳奇!您期待的木葉天目押窯第二期開啟!
    第一期木葉天目押窯活動完美收官後,好多人在朋友圈中曬出了自己押中的寶貝,惹來無數豔羨。(部分買家秀,圖片可上下滑動)也有粉絲專程來向掌柜道謝燒制木葉天目的技藝在元代就消失了,如今掌握復燒技藝的人寥寥,市面上已有的木葉天目多為仿品,塑料感很強。令人惋惜。所以,我們舉辦了木葉天目押窯活動,全程實制、實燒、實拍,確保客戶得到真品木葉天目。
  • 【精品推薦】吉州窯黑釉曜變木葉茶盞賞析
    吉州窯是宋代江南地區著名的瓷器窯場之一,其燒造的瓷器品種繁多、特色鮮明,其中一類以木葉紋裝飾的瓷器別具特色,本文就來介紹一件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該盞高5.5、口徑15.7釐米,敞口,束頸,深腹,淺圈足。盞內外通體施黑釉,釉面較光亮,底足露胎,顯灰黃色胎體。
  • 【冰藍菩提木葉天目】| 緣結菩提情 品位禪中意
    「一葉飄空天似水」這是宋代白楊法順禪師的名句,高度契合了吉州窯木葉盞盛滿茶水之後倒映著天空給人的視覺感受。而冰藍的色澤,更讓人聯想到一望無際的晴空。 木葉天目還有個鮮明的特點,平時看起來平淡無奇的黑色釉面,一遇水馬上變得色彩閃亮,有其類似於雨花石的效果,冰藍菩提的紋路似悠然飄至盞底,給人以清新的古風。
  • 探訪失傳百年的手藝---茶洋窯劉益元
    來源標題:探訪失傳百年的手藝 一口磚石砌成的土窯,一堆枯木壘成的柴薪,一簇熊熊燃燒的烈焰,茶洋窯從宋朝開始燒制到元末陸陸續續停止。然而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為恢復茶洋窯燒制工藝,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傳統柴燒法燒制瓷器。
  • 日本匠人復活中國失傳700年「曜變天目釉」(圖)
    日本匠人復活中國失傳700年「曜變天目釉」(圖) 原標題:   中國日報網6月21日電 瓷器中的瑰寶、有「碗中宇宙」之稱的「曜變天目釉」已經失傳700餘年。據日本《朝日新聞》19日報導,日本匠人長江惣吉22年潛心研究,成功再現了「曜變天目」的絢麗斑斕。
  • 26歲女孩創業「賣葉子」
    一片葉子到底能保存多久?兩位南開畢業生的創業項目,就是用小茶碗兒,把葉子的美永久定格。天然的樹葉,被完好無缺地燒入瓷器釉面裡,脈絡清晰,觸不可及,讓茶盞散發出東方美學和哲學的獨特魅力。實現它的,並不是現代的「黑科技」,而是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屠金歌告訴記者,因為光的折射,水下的葉子看上去就像漂起來一樣。這樣的意境在古代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還留下了「一葉飄空天似水」的詩句。
  • 南開女生帶千年木葉盞上「直播」
    原標題:將非遺融入生活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保護南開女生帶千年木葉盞上「直播」像是把生命剎那間封存,一片經歷了春風秋雨的葉子,在1300℃高溫下印入瓷製茶盞的釉面中。熱茶灌入盞中,葉片浮動,紋路脈絡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 中國青年報:南開女生帶千年木葉盞上「直播」
    這項叫木葉盞的「黑科技」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吉州窯獨有的制瓷絕技。它曾一度失傳,近年來經過政府和文物研究者等多方努力,終於得以恢復,但依舊面臨著傳承難的困境。26歲的屠金歌決心當這項古老藝術的保護者和傳承者。
  • 【名家訪談】走近天目獨行者-江有庭
    天目釉中又以「曜變天目」最為珍貴,黑釉裡布滿星星點點的圓斑,斑點四周圍繞著彩色光暈,凝視一隻精緻的曜變天目盞時,就仿佛是看著一片神秘莫測的星空。  但就是這麼神奇的制陶技術,卻已經失傳將近800年。而有記載僅存的三件曜變天目盞都產自南宋期間,且現在全部收藏於日本,被視為國寶。當代很多技藝大師都想仿製,但因為技術難度太大,不可控的因素又太多,所以一直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
  • 「天目」獨行者——「天目盞」匠人江有庭
    江有庭,1958年出生於中國臺灣嘉義,1983年開始作陶,1984年專攻「油滴天目」,1987〜1989年受聘於日本東京都擔任陶藝教師,其間遊歷日本各地窯燒,拜訪著名陶藝家,1995年燒制出彩色「天目」,並命名為「藏色天目」。
  • 失傳的《曜變天目茶碗》,日本陶藝家傾注心血成功再現
    以至於他購買了80噸泥土運回日本,據說可以用130年。他夫人跟他開玩笑說:「これを全部使ってしまうまで死んちゃダメですよ(不用完這些泥土你不能死啊)」。最後,他確信曜變天目茶碗是在燒制過程中添加氧化物而成的,通過對建窯的實地調查,確立了宋代建窯採用了有氧燒法的兩大確鑿證據: 1.遺址附近發現氧化礦物。 2.發現了大量變白的陶片。
  • 用鮮血來祭奠燒出來的瓷器
    祭紅:老窯工的女兒翠蘭以鮮血染紅了陶坯燒出來的瓷器! 祭紅,又有。鮮紅.積紅.雞紅.鮮紅.寶石紅.醉紅。之稱,屬於銅紅釉系列。色澤濃豔深沉,灼爍耀目,鮮而不浮,汁水瑩厚,酷似暴風雨後晴空中的紅霞,祭紅出現於明代的永樂、宣德年間,以色澤鮮紅而舉世聞名。
  • 44組玫茵堂收藏的御窯瓷器,拍出1.15億元天價!
    明代初期,青花釉裡紅水波雲龍紋瓷器罕見,此中青、朱二色,皆為釉下彩,凡釉裡紅更難燒成,而釉上礬紅彩則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龍礬紅彩水波紋瓷器成功燒制;參考一件盤和碗,清宮舊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上)》,上海,2000年,圖版228、229。其工藝為釉下繪青花龍紋,一次窯燒後於釉上加紅彩繪浪濤紋。
  • 吉州窯:把塵封的工業遺產擦出閃亮新視界
    吉州窯產品種類繁多,風格多樣,已發現120多種,其製作工藝精湛,特色鮮明,以黑釉瓷和彩繪瓷最負盛名,是吉州窯瓷器的典型代表。黑釉瓷中的木葉天目、剪紙貼花、窯變釉紋等產品更是器走天下,譽滿世界,被多個國家列為國寶級文物進行收藏。
  • 一級文物宋代遇林亭窯描金盞技藝失傳了嗎?
    我國釉瓷中有一類金銀彩繪釉盞,宋代流傳到日本後,被稱為「金彩天目」,被奉為珍品,目前傳世整器並不多見。一直以來,這類盞都被當作建盞產品,直到遇林亭窯的發現。1998年~2000年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遇林亭窯是目前發掘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窯址之一,也是重要的建窯系遺址。
  • 古玩行內瓷器鑲口和做舊的手藝!
    很多朋友都對古玩行內修復和做舊手藝比較好奇,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從哪說起呢?咱們就從瓷器的鑲口說起。說到鑲口不得不說到宋代定窯,定窯所燒制的盤、碗等器皿,口部無釉,行內稱之為「有芒」。為什麼有芒?原因在於定窯採用的是覆燒工藝。
  • 什麼樣的磁州窯瓷器能拍出天價?藏友別再被坑了,磁州窯瓷器也有不...
    什麼樣的磁州窯瓷器能拍出天價?藏友別再被坑了,磁州窯瓷器也有不值錢的 2,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標準、生活習慣以及技術條件,因此生產的瓷器產品有不同的造型特點,這給我們的瓷器鑑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 柴窯瓷器:為什麼這麼少,這麼貴?如何區分柴窯與氣窯?
    瓷器愛好者,必然是聽說過柴窯和氣窯的。今天,我們來聊聊景德鎮的柴窯!柴窯燒瓷,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技術,因為在古代,既沒有氣,也沒有電,工匠們只能用柴火來燒制瓷器。據記載,景德鎮柴窯始建於南朝陳代(公元557~589年),景德鎮當地豐富的松木資源,優質的制瓷高嶺土,數代瓷匠窯師的薪火相傳,造就了柴窯制瓷的飛速發展,發展到至元代有柴窯300餘座,終歲窯火相望,晝夜不息。景德鎮柴窯瓷器有「天下第一美瓷」之譽,其特點被總結為:「色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 收藏瓷器,你必須要知道的五大名窯,八大窯系!
    在我國瓷器的製作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器誕生那天起至今有數不清的窯口在誕生、在製作無數的精美瓷器,不能一一例舉,縱觀歷史在我國瓷器歷史上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窯最令世人注目。八大窯系是越州窯系、耀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磁州窯系、建陽窯系、定窯窯系、鈞窯窯系。但後來又有德化窯、醴陵窯。
  • 700年皇室御用瓷器廠——景德鎮御窯廠
    景德鎮珠山區的御窯廠遺址是元、明、清三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1983年被公布為景德鎮市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保護範圍為:東至中華路,西至東司嶺,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其保護範圍為5.43萬平方米。御窯廠為皇家燒造御窯瓷約700餘年,流傳下來珍遺官窯瓷器現大多數收藏在北京、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館。該遺址地下遺存極為豐富,已出土元代官窯瓷器和大量明代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成化、弘治、正德年間的各類器皿,對研究我國陶瓷發展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