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組玫茵堂收藏的御窯瓷器,拍出1.15億元天價!

2021-02-11 古玩元素網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6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7春拍「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歐美搜儲康熙、雍正御窯精華」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共44件拍品,其中,一對清雍正粉青釉燈籠式蓋瓶以820萬元起拍,1720萬元落槌,加佣金以1978萬元成交(拍前估價:RMB 9,000,000-15,000,000)。

  清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成交價:2392萬元

 No.2 清雍正粉青釉燈籠式蓋瓶(一對),成交價:1978萬元

  No.3 清雍正青花礬紅彩海浪紋九龍圖大盤,成交價:1495萬元

Lot 5009 清康熙 白釉暗刻龍紋杯 (一對)

估價:350,000-55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7cm;高3.3cm

成交價:68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92。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對杯口微外撇,深腹,下腹弧內收承圈足,小巧玲瓏。胎體輕薄,近乎脫胎,迎光可透。杯壁暗刻雲龍紋,龍躬身翻騰雲中,刻劃清晰流暢。通體施亮白釉,釉色瑩潤光潔,勻淨自然。外底圈足內亦施亮白釉,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略有暈散,款字書寫工整。此種白釉半脫胎瓷器始於永樂,胎壁極薄,釉面瑩潤,又以薄胎而暗花者為極致。永樂後,宣德、成化、弘治亦有類似作品。直至康熙一朝,政權趨穩固,社會經濟呈現出全面繁榮的景象,制瓷業亦得到長足發展。從現有傳世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康熙御瓷中小器多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近似者,錄於《孫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第195頁,圖116。另近似一例於市場流通,可參香港蘇富比,2014.05.27,編號721,更早於香港蘇富比1978.11.28售出,編號129。

Lot 5011 清雍正 檸檬黃釉杯 (一對)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5cm

成交價:355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908。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註大維德基金會舊藏,倫敦 (編號A 567b and d)倫敦蘇富比,1968.10.15,編號129展覽《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羅,1996年,編號141。本品直口,深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顯曲線流動之趣。內壁施白釉,外壁檸檬黃釉,純淨嬌嫩,明麗奪目,晶瑩透亮,與整器的輕盈靈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堅細勻淨,並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行方框楷書款,字體清秀工整,神韻雅致俱存。本品胎釉精良,出色純粹勻淨,是為傳世所見雍正朝檸檬黃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雍正時期「朗唫閣制」款白釉雲龍杯,其造型尺寸與本件拍品十分相近,由此可推斷此類小杯極有可能是專供圓明園雍正御用之物。本品精小可愛,可謂掌中之物,任君賞玩,甚適於心,且成對出現,極為罕得。清時,顏色釉品種以雍正朝為最,傳世檸檬黃釉以雍正御窯最佳。乾隆朝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記事檔》載錄:「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監高玉交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洋黃三寸碟、洋黃裡外收小三寸盤……傳旨交與燒造瓷器處唐英,照樣燒造送來。」此處所說的「洋黃瓷器」正是指雍正朝的此類舊物。檸檬黃釉以氧化銻為呈色劑之低溫色釉,其與傳統的黃釉相比較呈色更加淺淡,釉面勻淨柔和,因釉色與檸檬的色澤相似,故有「檸檬黃」之稱。早在康熙時期內務府琺瑯作已將其作為琺瑯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裝飾使用,後發展成為雍正朝顏色釉之獨類,時人稱「洋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碑》所載「歲例供御」瓷器的五十七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檸檬黃釉之品。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曾舊藏兩對雍正檸檬黃釉杯,一對為本品,另一對仍為館藏陳設,現展於倫敦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展廳中,館藏編號 A 567 a and c,並著錄於《Ming and Qing Monochrome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倫敦,1989年,頁39。瑞士鮑威爾舊藏一對,與本品一致,著錄於《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John Ayers,日內瓦,1999年,卷2,頁331.

Lot 5013 清康熙 五彩枇杷花蝶臥足杯 (一對)

估價:500,000-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3.7cm

成交價:15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42。 「大明成化年制」款 此對杯撇口,深腹,臥足。外壁以五彩墨彩精繪枇杷瑞果紋,先以墨彩勾邊再以五彩填色,細緻纖巧,花苞含羞,引粉蝶翩躚環繞。小杯胎骨細膩輕薄,釉質瑩潤,枇杷瑞果筆觸細膩,可愛怡人。畫面意境清雅柔和,為康熙五彩代表之作。底部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方框款,把握獨到,手法嫻熟,應為康熙晚期五彩上乘佳品之作。五彩之用,始於宋元,興於明清。至明末嘉靖、萬曆時期達極致。至康熙則又出嘉靖、萬曆之上,冠絕古今。至雍正中葉,則被粉彩取而代之。過枝紋飾之用大興於清初宮廷御窯,康熙時的五彩過枝枸杞花蝶紋為當時的名貴新作,頗受宮廷青睞。與本品類似一例,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 五彩過枝果紋盤」,其枸杞、枝葉、蝴蝶紋飾畫法於本品同出一轍,底落「大明成化年制」款,著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鬥彩》,頁119、圖109。亦有件枸杞、蝴蝶紋飾搭配一例碗,於香港蘇富比1978年5月23日售出,lot 158,另一例「清康熙 五彩花鳥紋臥足碗」,外壁以為過枝畫枸杞、瑞鳥紋飾,於香港蘇富比2014年4月8日售出,lot 3107

Lot 5014 清雍正 粉彩錦地開光仕女課子圖盤 (一對)

估價:300,000-4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20.8cm

成交價:42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969。 此對盤呈折腰狀,平口,弧腹,折腰,淺圈足。外壁通施胭脂水釉,內壁口沿描金一圈,折沿處以墨彩勾邊,再以粉地填彩繪團花紋,其間五處開光以粉彩描繪三多紋、金彩繪團龍紋,盤心主體紋飾以粉彩墨彩描繪博古紋飾,一張條案幾件插花供瓶,一位秀美端莊的仕女坐在正中,輔三孩童伏案寫字,誦讀詩書,身旁家具描繪細緻入微,書案木紋繪畫極為寫實,趣味盎然。備註Belle先生舊藏摩納哥蘇富比,1989年3月5日,編號432。——「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此類題材為課子圖,在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課子」和「孝親」是兩個永恆的主題。清代的課子圖堪稱中國古代社會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標誌,極具弘揚傳統美德之意。本品之畫即最好的詮釋。畫面中,其家具器用與《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十二屏》諸處場景相似,皆精緻考究之作,家具、衣物紋理質感如真,其細緻程度由此可見之一二。雍正皇帝對美的追求一向有著嚴格的標準,脫俗是其強調的主題,登基以前胤禎領銜創作的《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十二屏》則是宣示他對仕女的審美傾向。畫中所繪的十二位美人,頗具古氣,麗質不凡,舉止裝扮,毫無俗豔之處。故雍正御瓷之仕女題材,俱以此為範,氣質相同,神韻一致,充分反映了雍正時期粉彩人物畫的高超水平。此種題材於雍正早期作品中較為少見,所見雍正早期此形制盤類作品中,盤心紋飾可見有繪高仕、八仙、花果、花卉等,繪侍女者罕見。同一例雍正時期作品,盤心亦繪侍女孩童者,可見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編號 2059。其背胭脂紅釉以為金紅釉的一種,以黃金為著色劑的低溫粉紅色釉,可見於康熙年間琺瑯彩瓷始見應用,施此釉色亦繪製精美者,為雍正時期名貴品種。軟彩又名粉彩,謂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粉彩以雍正為絕美。

Lot 5015 清雍正 洋彩雞缸杯 (一對)

估價:2,600,000-3,6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9.2cm

成交價:40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58、175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註香港蘇富比,2003.04.27,編號187。埃斯肯納齊,倫敦。此雍正雞缸杯,承襲明十五世紀成化器形,然繪風破舊立新,以意創造,甚為稀有。杯為一對,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器心微凸,內外皆素白釉。杯外以粉彩繪子母雞圖。其中一杯畫公雞佇立張喙,其色斑斕鮮明,旁有一母率三雛,覓食於野地,幼雞啄蟲,牝雞羽翅棕褐,回首凝視公雞,背面另綴小蟲。另外一杯,主題相近,其中公雞為幼雛捕獲小蟲,母雞羽翼雪白,伴隨在側。此對杯彩施色精絕,雞羽之處等筆觸細微,類有畫琺瑯之感,頗為傳神。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三行六字楷書款。成化雞缸杯乃後世相繼趨之若鶩的「古物」,邇後各朝為親炙神器丰采而爭相仿造,令此物經年以來穩守藏瓷之冠。這波潮流風行百載,早於名杯成器肇始之時已蔚然成風。明末清初程哲所撰《蓉槎蠡說》羅列各朝重器,惟成化雞缸杯的價格、魅力雙絕,世無與匹。程氏寫道萬曆皇帝(1573-1620)尤好此器,「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已值錢十萬。」康熙時期成化鬥彩雞缸杯便極受重視,時人程哲所著《蓉槎蠡說》、劉廷幾《在園雜記》、孫承澤《硯山齋雜記》、高士其《高江村集》等筆記內皆有記述,其中高士其更作「成窯雞缸歌」贊詠。康熙時期仿燒品,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乾隆皇帝在其御題《詠雞缸杯》一詩中也讚嘆,「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寒芒秀採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認為成窯雞缸杯乃無比珍貴之名品。在此社會風氣影響下,清代御窯廠也多有仿燒,乾隆朝仿成化雞缸杯為創新款式,畫面為童子戲雞;與之相較,雍正朝的雞缸杯在畫面和款識上都更為忠實於成化原型,深得成化雞缸杯之精髓。以公雞、母雞及雛雞為藝術題材,早得宣德帝(1426-1435)青睞。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一幅宣德年間畫作,正以此命題,畫上更有宣帝蓋印、御筆題字。而後,成化帝賞宋代子母雞圖慨有所感,輒然撰詩御題,觸物抒懷,並始飾瓷上。母雞護雛衛幼、撫育稚子,令成化帝讃頌不已,遂成其鍾情子母雞紋的一大源由,乃至往後的康雍二帝,亦無不為此觸動。之於雍正帝,母雞護雛更可喻其治國之道,譬喻君主愛民如子,自勉勤恤民隱,惠澤鰥寡。成、雍二杯皆生動描繪公母雞率領幼雛覓食,氣韻盎然,渾然天成。雍正年間,窖燒技術發展至頂峰,並研發彩釉新品種,特別是以帶有光澤的墨彩,描繪雞尾,與其它釉彩產生鮮明的對比,令紋飾更為生動逼真。成化鬪彩設色雖多,但不用墨彩,只在鈷藍上加添綠彩,以達墨色之效。而康熙黑彩暗淡無光,缺乏穩定性,須再上淺綠或紫彩以達效果。雍正雞缸杯大多忠於成化器形,然畫風更為自然疏朗。公雞尾部高翹,八隻小雞分散而行,花草秀石布局比例也異於前。但本品亦與常見雍正仿成窯雞缸杯相異,一改鬥彩為粉彩作飾,雞身描繪之色更富於層次,靈動。彩料發色極為鮮豔奪目,似有畫琺瑯之感,為極罕見之雍正雞缸杯類之創新雅趣。雍正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草蟲尤奕奕有神,幾於誤蠅欲拂。——「飲流齋說瓷 • 說花繪第五」=

Lot 5016 清康熙 五彩「一月迎春花」花神杯

估價:600,000-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5cm

成交價:135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淺圈足。此杯胎釉極薄,色彩柔和雅致。外壁以五彩飾一月花神迎春花,迎春花放杏花肥,因為早春開花,故又名迎春花,被稱為「春天的使者」。另一邊以青花書題詩: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詩末配「賞」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備註倫敦Eskenazi舊藏。十二月令花神杯是康熙御窯五彩佳作,依月令之數為一套。一花一月,並配詩文,十二杯分別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蓮、蘭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為繪。素來即被視為康熙朝官窯瓷器之名品。所奉十二花神為:正月梅花神壽公主,二月杏花神楊玉環,三月桃花神息夫人,四月牡丹花神麗娟,五月石榴花神衛氏,六月荷花神西施,七月葵花神李夫人,八月桂花神徐賢妃,九月菊花神左貴嬪,十月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十二月水仙花神洛神。《陶雅》有贊:「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唐 白居易《玩迎春花贈楊郎中》

Lot 5018 清康熙 五彩「三月桃花」花神杯

估價:1,200,000-1,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6cm

成交價:24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淺圈足。造型優美,胎體輕薄。外壁以五彩繪桃花,雍容華貴,茂盛美豔,並配以題詩:「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行六字雙圈楷款。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唐 薛能《桃花》

Lot 5019 清康熙 五彩「四月牡丹」花神杯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6cm

成交價:20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形小巧,口沿微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下承圈足。杯外壁畫人稱花中貴主,位居群芳之冠的牡丹,配以七言題詩:「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詩後帶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外底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備註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標號508。倫敦Eskenazi舊藏。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唐 韓琮《牡丹》

Lot 5020 清康熙 五彩「五月石榴」花神杯

估價:1,200,000-1,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7cm

成交價:20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腹,圈足。胎薄體輕,精巧玲瓏,繪畫精細。通體以青花五彩裝飾,繪五月之代表花神石榴,另一壁青花書五言詩: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石榴於五月初夏盛開,花色紅豔華美,果實甘香可口。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以青花書雙方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備註倫敦Eskenazi舊藏。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唐 孫逖《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

Lot 5022 清康熙 五彩「七月蘭花」花神杯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5cm

成交價:205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弧腹,淺圈足。此杯胎質潔白,釉色亮麗。外壁以青花五彩飾七月花神蘭花圖,配以青花五言題詩:「 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詩末配「賞」字印章款,外底心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備註H.M.Knight舊藏。倫敦Eskenazi舊藏。展覽《Osterse Schatten: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蘭國立博物館,阿姆斯特丹,1954年,編號357。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唐 李嶠《蘭》

Lot 5023 清康熙 五彩「八月桂花」花神杯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6cm

成交價:17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小杯撇口,深弧腹,上腹斜直,下腹微折,淺圈足。杯形小巧,紋飾洗鍊。外壁畫八月花神桂花,桂花一年四季都開花,而以八月中秋前後花開最盛,香飄千裡,故又得名十裡香。另一邊配五言題詩:「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行六字雙圈楷款。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唐 李嶠《蘭》

Lot 5024 清康熙 五彩「九月菊花」花神杯

估價:1,200,000-1,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6cm

成交價:19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瓏,釉色鮮亮。九月花神為菊花,杯外壁以五彩繪秋菊盛開之圖,附以青花題詩:「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行六字雙圈楷款。備註香港蘇富比,2004年4月25日,編號218。倫敦Eskenazi舊藏。 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唐 羅隱《菊》

Lot 5025 清康熙 五彩「十月月季」花神杯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7cm

成交價:18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杯撇口,深腹,圈足。胎薄體輕,精巧玲瓏,繪畫精細。通體以青花五彩裝飾,繪十月之代表花神月季花,另一壁青花書五言詩:「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月季花又名長春花,月月紅,因每月開花而得名。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以青花書雙方圈「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佚名

Lot 5026 清康熙 五彩「十一月梅花」花神杯

估價:1,200,000-1,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7cm

成交價:235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75-777。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瓏,釉色鮮亮。十一月花神為梅花,杯外壁以青花五彩繪隆冬時節時梅花孤潔清高盛放之圖,附以青花題詩:「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行六字雙圈楷款。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唐 許渾《聞薛先輩陪大夫看早梅因寄》

Lot 5027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水仙」花神杯

估價:600,000-8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6.5cm

成交價:100萬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8-1739。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杯撇口,深弧腹,圈足。造型秀巧玲瓏,白釉瑩潤,器身外壁以五彩裝飾代表十二月的水仙花,配以題詩:「春風弄玉來清書,夜月凌波上大堤。」詩後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底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行六字雙圈楷款。備註日本私人藏家舊藏。倫敦Eskenazi舊藏。春風弄玉來清書,夜月凌波上大堤。—— 佚名

Lot 5029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八卦太極海浪紋萊菔尊

估價:800,000-1,2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17.6cm

成交價:22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15。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小口微撇,細長頸,豐肩,斂腹,名曰萊菔尊。其器形秀麗,紋樣獨罕,十分名貴,且多見與清代康熙時期豇豆紅器物,或豆青釉暗刻器物,此件太極八卦萊菔尊,存世極為罕見。整器通體施白釉,至頸肩處凸起三條弦紋承接,肩部以青花描繪八卦紋飾一周,八卦圍繞,如萬物相連;腹下方繪青花四處太極陰陽圖,近足以釉裡紅描繪海水波浪紋,底部淺圈足,底心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此萊菔尊,絕美可觀,集雍正帝道家情懷與至臻美感於一身,集雍正時期瓷藝大成。此尊尺寸較小,較常見雍正道教紋飾瓷之大尺寸者,亦平添幾分巧籹。雍正時期所制道教題材之物甚少,繪於瓷胚之上者寥寥,甚以表達其「天人合一」之意。此器瓶身中央陰陽太極紋,其周飾八卦紋,突出雍正皇帝對於道家之推崇。「太極」,道家宇宙萬物論之根本,一陰一陽,剛柔相推,福禍相倚;「八卦」為道教基本哲學概念,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為陽,「- -」為陰,繼而形成八種不同組合形式。器身八卦紋,由頂部起,按順時針方向,分別作:天(幹)、風(巽)、水(坎)、山(艮)、地(坤)、雷(震)、火(離)、澤(兌)。八卦相生相剋,陰陽相調,而致天人和諧。伏羲氏,為中華民族之人文初祖,教民做網漁獵,馴養野獸,立嫁娶制度,始造文字以取代結繩記事,傳其見蔡河出龍馬,背有花紋,以蓍草梗臨畫,遂得「八卦」。紅之一色,康不同於雍,雍不同於幹,幹又不同於嘉道,以後故後仿者惟紅最難摹擬。——「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

Lot 5030 清雍正 青花礬紅彩海浪紋九龍圖大盤

估價:9,000,000-12,0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47.5cm

成交價:130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23。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註於1920年代購自英國。英國著名私人藏家舊藏。埃斯肯納齊,倫敦。本品圓盤,規整碩大,淺壁折沿,矮圈足。此盤正面以青花繪海浪翻滾,其上繪就五爪巨龍,躍現盤心,欲奪火珠,色取礬紅,泳於鈷青海水波濤,活靈活現。盤壁內外同繪四龍,五爪與三爪龍各二,穿梭於青花捲雲之間;其中有帶翼應龍,三爪,尾有魚鰭。盤心龍紋由側身變為正向,翻騰巨浪不再遮掩龍體,凸顯其矯健霸氣。施彩礬紅,以增強遊龍與鈷藍海水捲雲之視覺反差,且更顯祥瑞。盤沿巧飾波濤海水紋帶一道,使不同飾紋元素之間更具凝聚力,配之整器貢繪九龍圖,氣勢恢弘;底施白釉,書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圈楷款。皇室對於青花紅彩水波雲龍紋瓷器品種之開發探究,可能始於御用窯廠設立之初,然百年來難以順利成器。明代初期,青花釉裡紅水波雲龍紋瓷器罕見,此中青、朱二色,皆為釉下彩,凡釉裡紅更難燒成,而釉上礬紅彩則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龍礬紅彩水波紋瓷器成功燒制;參考一件盤和碗,清宮舊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上)》,上海,2000年,圖版228、229。其工藝為釉下繪青花龍紋,一次窯燒後於釉上加紅彩繪浪濤紋。直至清雍正一朝,工藝技法不再為礙阻,遂曠世絕卓之青花礬紅水波雲龍爭珠紋瓷器得以破繭而出。此盤紋飾仿摹明初樣式,雍正皇帝嘗遣送清宮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鎮以資效仿。本品所繪龍紋,巧思源於明宣德年制署款龍紋盤,器心繪一側面五爪龍,升騰于波濤之上,盤壁飾三龍遊弋雲中。一件明宣德青花鬧潮龍紋窩盤例,於珠山明御器廠遺址出土,可資比對,錄於《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鴻禧美術館,臺北,1998年,編號87。此類雍正盤例亦受乾隆皇帝鍾愛,遂命燒造相類瓷品。初視,兩朝所制幾近無二,然細觀,便得個中迥異。較之乾隆紋樣,雍正所繪遊龍更顯強健威猛,所襯波濤海水,洶湧澎湃,而乾隆海水則趨向形式化,一成不變。雍正器,相對於中央正龍,盤壁四龍位置於正上下左右方,而乾隆器盤壁紋飾則以逆時針方向轉動四十五度,且所繪舒捲瑞雲亦略顯統一單調。雍正風格,自由靈動,含蓄婉麗,大異於乾隆,可見二人品味之別。雍幹兩朝樣例,皆見於《明清の美術》,東京,1982年,圖版154及172。另一乾隆盤例,屬南京博物院藏品,刊於展覽目錄《清瓷萃珍:清代康雍幹官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編號81,並印於該圖錄護封。類比一例紋飾、大小相若之清雍正青花礬紅水波雲龍紋盤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裡紅(下)》,2000年,圖版223。另見一例,為東京靜嘉堂文庫所藏,載於《靜嘉堂藏清朝陶磁•景德鎮官窯の美》,靜嘉堂文庫,東京,2006年,編號53。同可比較一雍正盤例,售於倫敦蘇富比1994年12月6日,編號179。另有一例,略有磨口,售於倫敦佳士得1978年4月10日,編號49。另一件為倫敦蘇富比1995年6月6日,編號242。張永珍博士舊藏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10月9日,編號125。

Lot 5031 清康熙 五彩三多紋玉壺春瓶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23.5cm

成交價:190萬

出版《中國晚期瓷器-清代(1644-1912)》,Soame Jenyns,倫敦,1951年,頁46,圖1。《中國裝飾藝術》,Martin Feddersen,倫敦,1961年,頁92。《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72。 備註Stephen D. Winkworth舊藏。倫敦蘇富比,1938.04.27,編號357。Spink & Son,倫敦。展覽《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此件玉壺春瓶撇口,短頸,頸以下漸向外闊,至近底處內斂,圈足微外撇。其腹部渾圓大氣,身形挺拔壯碩,予人典雅尊貴之感,有明顯繼承明末玉壺春瓶式的痕跡,線條圓潤敦。瓶身通體施白釉,通體除腹部外,未曾加飾,五彩三多紋飾,畫工寫意,如水墨般,發色濃豔且純正。三多分別指石榴、桃子和荔枝。石榴寓多子,桃子代表長壽,荔枝的荔通「利」,代表財富吉祥。三種水果紋飾成為多子多壽多福的象徵。紋飾圖案工整,亦頗具文人畫氣息,靈動鮮活,惹人喜愛。此瓶之紋飾與釉彩裝飾,於康熙一朝極為特殊。傳世康熙五彩瓷,多為綿密繁複之圖案及畫面,因其色彩華麗,又有錦繡繁華之意,為康熙朝經典裝飾紋樣,在青花及青花五彩器物中反覆出現。而類本品之畫意舒朗、文趣盎然之品,應為康熙朝新創裝飾之法,殊為罕見,因與之相類者寥寥。僅已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清宮舊藏之康熙五彩桃紋玉壺春與本品風格相同,唯紋飾略有差異,且瓶底同樣無款;著錄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 鬥彩》,1999年,頁80。檢閱資料可知,本品康熙五彩器應為市場中的僅此一例,十分珍貴稀有。此品御瓷在諸多方面顯露出了康熙官窯獨有的藝術表現力與風格特點,在康熙朝官窯彩瓷之中,五彩器物為大宗,這與瓷業技術發展和這一時期國力的興盛不無關係。 康熙十九年平定三藩之亂後,景德鎮官民窯生產恢復,五彩瓷燒制進入頂峰階段,其紋飾華貴,筆線豪勁,描繪精巧,藝術造詣極高。後人為了將其與粉彩區別,故而分別稱之為軟彩(粉彩)及硬彩(五彩),其時五彩器仍分釉上五彩及青花五彩兩大類,而其中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成就,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徵,即是五彩器造型古樸凝重,挺拔有力,款式同於明代但多有創新,彩色的表現力也因釉上藍彩及墨彩,配以燦爛的金彩,極大增強了色彩的表現力和裝飾的華貴與氣派。康熙瓷品最重畫工。就畫工而論,康熙五彩則達到了一個曠古未有的藝術高度,且尤其珍視康窯民窯五彩,即所謂「客貨」。世事變遷,惜今人不識,深以為憾。「青花則取其沈靜。五彩則喜其豪宕。」《陶雅》評點康熙五彩以「奇詭」二字形容,與本品甚合。康熙五彩延續了傳統,大體可分為圖案與寫實兩大類,圖案多採用均齊、散點或對稱的幾何紋做裝飾,以映襯和勾描邊飾為主要用途,寫實構圖則生動自然,描繪精緻,多有以詩文與寫實內容相配合者。康熙五彩瓷之畫意,一為意味著工匠成熟地運用中國化的畫理和畫法來完成意向及造型,使得瓷畫真正成為吻合傳統中國畫理論及審美標準的繪畫。亦因其借鑑、參用西法解決透視,及空間感,是使瓷器繪畫藝術的表現力空前加強,遵循此道,其後中國彩瓷之繪畫愈加成熟,因顏料的變換而表現力更強,但此種藝術風的肇始卻全部來自於康熙五彩長時間的探索與新創。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豔麗而清逸,青花幽靚而雅潔。硬彩、青花均以康熙為極軌。——「飲流齋說瓷•說彩色第四」

Lot 5032 清雍正 白釉橄欖瓶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43cm

成交價:18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79。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件器型撇口長頸,頸細纖長,勻稱秀美,鼓腹束脛,圈足外撇,肩頸內收,口底大小相若,瓶體似橄欖。本品胎質堅潤,白釉瑩潔,成型規整,釉面瑩潤凝厚,淳和靜雅,底部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工整端莊。雍正時期是清代制瓷的至高境界,素以精細典雅的藝術風格而聞名於世,此件白釉橄欖瓶即是最典型的代表,翻閱資料,雍正橄欖瓶式可見釉上彩類美品,青花品,一色釉中可見仿官、祭藍、祭紅品傳世;祭藍之作,可見1974年紐約拍賣,後於紐約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Gordon伉儷專場拍賣一例。餘可查雍正顏色釉橄欖瓶可考:臺北故宮霽紅釉三件,皆約30公分左右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仿哥釉一件,29.5公分高。另可較北京故宮青花桃蝠紋一例,錄於《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93頁,及上海博物館粉彩九桃紋一例。白釉品除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編號1617例外,本品此白釉瓶為目前所知流通唯一例。美人肩,略似如意尊項輿脛均苗條口輿足相等,腹稍巨,彎折處有姿,致故曰美人肩也。——「飲流齋說瓷 • 說瓶罐第七」

Lot 5033 清雍正 霽紅釉膽瓶

估價:1,200,000-2,2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21cm

成交價:31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830。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瓶直口,細長頸,圓肩,鼓腹,腹部下方漸斂,圈足。胎質極為細膩。本品尺寸小巧,可執於掌中把玩;通體施霽紅釉,口沿因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體。紅釉色澤鮮豔奪目,且通體顏色一致,極為難得。瓶裡及足底均施白釉,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此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彰顯官窯器之規整,亦賦儀態萬千之皇家氣勢,為雍正御瓷之精品。本品器小體輕,亦是為一例文房雅品,置於齋室案頭,實為佳妙之事。清代霽紅釉仿明代永宣時期紅釉而燒造,雍正時期多見盤、碗及玉壺春瓶等造型,器形獨特的賞玩小器極少。雍正皇帝對瓷器燒造要求嚴格,霽紅釉亦不例外,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文件》記載,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霽紅磁碟邊五塊。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燒的甚薄,不知是何緣故,爾將此破瓷發給年希堯去,著伊照此破瓷釉水燒造,欽此」。對待日常用瓷尚且如此,陳設、賞玩用器自然更甚。拍品釉色鮮豔,賞心悅目。同類之器流通者極為罕有,可見一例為竹月堂簡永楨先生收藏,錄於《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03頁,圖41。與《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98。積紅,祭紅之鮮紅釉者,據項氏子京說以積紅別之……無開片而有欸者槪屬於此類。——「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

Lot 5034 清雍正 窯變釉鋪首耳尊

估價:3,200,000-5,2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26cm

成交價:42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809。 「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收頸,頸以下漸擴,垂腹,下承圈足。近口沿處及肩腹部飾雙弦紋兩組,肩兩側對飾鋪首銜環,獸面的口中銜一環,稱「鋪首銜環」,由青銅器肩部裝飾的銜耳環獸首演化而來,通體滿施窯變釉,釉色斑斕絕美,密布開片,色澤中紫紅色較重,參雜天藍、月白兩色流淌交融,有「雲亂水光浮紫翠」的詩意之美。底部施醬色釉,釉色斑駁,深淺不一,中央釉下刻「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陰文篆書款識。備註香港佳士得,2006.05,30,Lot1366。雍正帝偏愛鈞瓷,曾詔命燒造仿古鈞瓷,及研發其他相類釉色,據《清文件》記載,清雍正六年皇室派駐景德鎮御窯廠的內府員外郎、陶務佐理唐英協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七年,會同幕友吳堯圃「杜門,謝交遊,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終於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經反覆實驗,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窯變」。由此,仿古的銅紅窯變釉,從造型、裝飾到釉色各方面獲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燒窯漸趨完美。雍正御窯鋪首尊傳世稀少,所見之品種有青花、窯變釉和仿汝釉,為清宮經典之陳設花器。與本品近似一例雍正窯變釉鋪首尊,為豐肩者,出自著名中國古代顏色釉收藏家E.T.HALL舊藏。曾經著錄於《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no 441。最早來源於Bluett &Sons London。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清雍正•窯變釉雙帶耳瓶」與本品風格一致,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2009年,頁201,圖181。均紫最穠麗,為古今所豔稱。初制較濃,有類長熟之葡萄;後制則近鮮,有類開透之玫瑰,故有葡萄紫、玫瑰紫等名也。——「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

Lot 5038 清康熙 豇豆紅釉鏜鑼洗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寬11.5cm

成交價:150萬

「大清康熙年制」款 本品斂口,矮扁腹,淺圈足,造型小巧精緻,線條流暢。內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紅釉,嬌豔粉嫩,釉面光潔明亮,洗上綠色胎點幾不可見,宛如豇豆之紅色,此發色為少見的大紅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見,僅見北京故宮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紅釉鏜鑼洗的發色可與之媲美。器外底心書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故宮博物院為清宮舊藏一例,著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頁22,圖19。上海文物商店藏有一例,錄於《清代瓷器賞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頁68,圖69。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整套康熙時期豇豆紅釉「八大碼」,可見1989年紐約出版S. Valenstein著《A Handbook of Chinese Ceramics》修訂版,237頁,圖版236號。備註重要美國私人收藏豇紅之所以可貴者,在瑩潤無比,居若鮮若黯之間,妙在難以形容也。——「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

Lot 5039 清康熙 月白釉鼓釘花觚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18.5cm

成交價:200萬

「大清康熙年制」款 此件花觚撇口,似喇叭狀,細頸,橢圓腹,腹下漸外撇,淺圈足。通體施月白釉,頸下及足上各凸起弦紋三道,腹上下各凸起一周鼓釘紋。足內白釉,書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此花觚凸弦紋處露白色胎骨而顏色淺淡,與整體釉色形成深淺對比,在清雅簡單中又富於變化。康熙晚期,清王朝的統治逐漸步入全盛時期,在統治者的直接關心下,景德鎮御窯廠的燒造終於初具規模,尤其是到了康熙四十四年郎廷極督窯之時,景德鎮御窯廠終於迎來了有清一代的第一次生產高峰,創燒了以單色釉為主的大量曠世名品,除了郎窯紅、豇豆紅等熟知的品種外,同時期的其它單色釉如天藍釉、月白釉等同樣具有極高的質量與檔次,且燒造數量更少,本品便為其中佳例。本品之月白色釉為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悅目,可與同一時期創燒的天藍釉媲美。備註1. 龐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舊藏。2.「集珍齋」舊藏。康熙初年之天青釉極厚,而色微表,釉色混融,有同魚腦。——「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一例康熙白釉鼓釘小花觚,形制與本品相同,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第123頁,圖112。另一例可參考《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8年,第333頁,圖219。另一天藍釉例,形制,紋飾皆完全相同,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之康熙天藍釉花觚,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 卷一 上冊》,頁308,圖115。龐耐女士(Alice Boney,1901-1988),上世紀五十年代紐約知名的收藏家與古董商。她與東方藝術品結緣於1924年 。其時,年僅22歲的龐耐和新婚不久的丈夫共同於紐約開設了美國最早的一家經營中國藝術品的畫廊-Jan Kleykamp。二十年代的紐約藝術界對中國藝術知之甚少,龐耐女士的畫廊對於啟蒙和推廣中國藝術品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至八十年代後,該畫廊更發展成為美國地區中國藝術品收藏家的重要聚會場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部門館長 Alan Priest 都是座上客。二戰之後,龐耐女士親自訪問日本,先後結識由盟軍統帥麥克亞瑟聘任為維護東京文化遺產和文物史跡部門的藝術史學者,如虎力士(Howard C. Hollis)和李雪曼(Sherman Lee)等人,開始全面接觸到泛亞藝術名品。復於五十年代晚期,為了搜尋高檔中國文物,往返穿梭於美國紐約及東京。1960 年起,龐耐女士對於紐約地區中國文物的收藏,貢獻良多,影響深遠,多位中國文物收藏界的知名收藏家都曾受益於她,如歐文夫婦(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一直奉她為首席中國藝術顧問。安思遠(Robert H.Ellsworth)對於中國古董家俱的喜愛也主要受她的啟蒙教導。英國頂尖古董商艾斯肯納齊(GiuseppeEskenazi)也曾向龐耐女士請益學習中國文物。

Lot 5040 清雍正 鬥彩牡丹紋小尊

估價:3,000,000-5,0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9.6cm

成交價:450萬

出版《中國歷代陶瓷選集》,鴻禧美術館,1990年,圖138。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撇口,細頸,圓鼓腹,圈足。頸部及近足處繪青花弦紋,頸部下側繪鬥彩貫套紋一周,腹部主題繪三組異色牡丹團花為飾,分施以明黃、礬紅、淡紫彩繪就花瓣,圍繞花瓣一周以綠彩堆繪枝葉蔓繞;整圖設色清新疏朗,填色精準,青花明亮靜恬,紅彩純正勻淨,綠彩嬌嫩青翠,黃彩明快潤澤,紫彩華貴沈靜,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於至美,呈現出典型雍正內廷恭造風格,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雙圈楷款。本品鬥彩尊應為雍正晚期標準唐窯之品,於雍正時期,即年希堯之後景德鎮督窯雅仕之極致。標誌著清初景德鎮御窯廠的至高成就,也體現了御窯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號蝸寄居士)的創意材華。1728年唐英奉命以內務府員外郎職銜兼任景德鎮佐理陶務。在他監督下的二十多年中,景德鎮瓷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名聞中外。唐英在任景德鎮御窯時所燒制的瓷器,世稱「唐窯」,此外,他在繪畫、篆刻、詩詞方面亦成就非凡,為人樂道。何謂豆彩?蓋所繪花紋以豆青色為最多,佔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鳥獸均異採發越、清蒨可愛。——「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四」

Lot 5041 清雍正 粉青釉燈籠式蓋瓶 (一對)

估價:9,000,000-15,0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高29cm

成交價:1720萬

「大清雍正年制」款 本品器形,簡潔素雅,小口短頸,上配原蓋,蓋平形,中置寶珠鈕圓肩筒身,圈足。瓶及蓋通體飾粉青釉,此器為雍正朝創新之品,符合當朝皇帝清雅品味。此瓶釉質均勻純淨,潤澤類玉,足見雍正帝對茶具之嚴格要求。雍正一朝制瓷,多鑑皇帝本人藝術情趣,故佳器屢出,既有獨創新例,亦有典雅名器。此外,器俱反映時人飲食習慣,例如本品瓶,則與儲茶及品茶相關。瓶底亦整施粉青釉,於中雙圈內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備註Doris Duke(1912-1993) 舊藏。購自Y.Laurell於北京,1935年。紐約佳士得,2004年9月21日,編號310。雍正朝歷時雖短,但景德鎮御窯廠在督陶官年希堯與唐英的督理下,工藝要求嚴格,「參古今之式,匯以新意,備儲巧妙」,較之前朝的制瓷器水平更為提高。其時的景德鎮御窯廠,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一切奉命遵從喜愛瓷器的雍正皇帝的旨意燒造,甚至瓷器的器型、圖案、品種也須御批審定和御出新樣。當時燒制的瓷器數量很可觀,並以工藝精細而著稱,其突出的特點是瓷質瑩潔,釉色齊備。雍正時瓷土選料精細,研粉、澄漿、制坯等工藝要求嚴格,燒制技術高,火候適度,因而胎胚堅白細潤,成型規整,器體輕薄。大器胎體勻稱,不顯厚重,小器愈加玲瓏。此造形及尺寸的雍正蓋罐亦見青花例子,如美國貝萊爾舊藏一件青花雲龍紋蓋罐,2012年11月28日於香港佳士得拍賣,拍品2121號。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另一件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紋蓋罐,見展覽圖錄《也可以清心─ 茶器.茶事.茶畫》,圖版121號。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例雍正青花雲龍紋罐,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2003年,頁192,亦錄於2005年紫禁城出版社《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下冊》,圖版39 號。臺北故宮博物院曾展一件相同帶蓋例子,見前揭書,圖版122號。雍正皇帝好茗茶,並常諭旨督陶各式貢茶及茶具,是以雍正朝生產極少數精緻上乘的茶具亦如此罐。南京博物院藏一例,見2003年上海出版《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圖版192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粹(卷二)》紫禁城出版社,頁190,圖166。香港竹月堂收藏一例,見《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頁151,圖79。美國藏家ANGELA CICCIO SCHIRONE曾收藏一例單只無蓋者,後於紐約蘇富比,2014年3月18日售出,編號451,以665,000美元成交。與本品一致之成對者,遍閱資料,於是從流通僅見兩例。英國鐵路基金會舊藏一對,造形及釉色與本品一致,1989年5月16日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60號,於1989年成交近120萬港幣,錄於《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1993年,頁227,圖版320。另見成對例,為胡惠春(J.M.Hu)先生舊藏,於1985年6月4日香港蘇富比售出,編號34;再隨後於1989年5月16日出售,編號60。Doris Duke,1912年出生,美國菸草巨頭之女。美國貴族,名媛,收藏家,慈善家。1962年,在父母相繼去世的時候,繼承了3.5億美金的財產房產。並且她還持有大型機構,GM,保險公司等股份。Duke收藏了Picasso,Van Gogh,Rembrandt and Monet的藝術作品,而且還有收藏很多亞洲陶瓷和家具,總財產當時估值5.3億美元。Doris Duke被美媒體稱為:「世界上最有錢的女孩」。在繼承了財產以後,Doris非常熱衷於文化,文物遺產保存,環境,慈善。她於1993年去世,將大部分財產留給Doris Duke Foundaion慈善機構。當我們相對貧窮的時候,如何獲取財富成為了衡量我們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而當我們生而富有的時候,如何面對、管理和運用財富則成為了財富所帶來的最大的考驗,雖然這樣的考驗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常見,而對於1912年,成長於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與第87街交叉口——價值300萬美元的「紐約第一華府」中,年僅13歲的Doris Duke來說,確是她一生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除了前面用到的定語之外,她還有太多專屬的形容詞,而且這些語彙從她開始被無數次的引用,IT GIRL、名副其實的「最富有的女孩兒」……與每一個曾經風光而過的富豪一樣,翻開一戰與二戰時期的紐約歷史,留下的全是她閃耀的身姿。然而,她的桃色新聞終將與她的時代一起逝去,而她與她的巨額財富所一同創造的收藏與慈善傳奇,卻與紐約這座城市一起延續至今,這就是Doris Duke與紐約城在第二個千禧年到來之前為極致的富有所書寫的一出精彩的百老匯舞臺劇。我們現在所了解的Doris Duke是由一連串數字構成的。作為美國19世紀末的「菸草大王」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唯「一」的女兒,「一億美金」是《紐約時報》在她出生時就將她評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小貴人時所給出的身價;而到了1925年,父親去世,留下了總價值約「十億美金」的財富給Doris母女,當時年僅13歲的Doris已從父親那裡繼承到了約「八千萬美金」的財產,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被當時的財富社會認為是僅次於英國女王和荷蘭女王的世界第三貴婦;而她的母親於1962年去世的時候,又留給了她約「2.5億美金」的遺產,三倍於她母親從她父親那裡所獲得的遺產總額;在她21歲、25歲與30歲又分別繼承了父親遺產總價值中超過一半的財富;恐怕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富。在私生活方面,她有過兩次婚姻,1935年她嫁給了同樣出身名門望族的詹姆斯•克倫威爾(James Cromwell),婚後旋即開始了二人的環球蜜月之旅,正是這一年,Doris 從Y. Laurell處購買了這對xxxxxxx瓶子,並一直留存在自己的藝術品收藏之中。結束了第一次婚姻之後,Doris於1947年再次結婚,對象是當時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外交官、007 James Bond的創作靈感來源、臭名昭著的世界最後一位花花公子,Porfirio Rubirosa。為了嫁給第二任丈夫向他的前妻支付了約「一百萬美金」的離婚費用,兩人的婚姻持續了一年不到就結束了。之後,她並未再婚,開始了她在媒體放大鏡下隨意的情感生活狀態。即使和每一位聚光燈下的名媛一樣被媒體放大了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她仍然極富有情趣的一直活到了八十歲高齡,修園造林,精心裝飾自己在世界各處的宮殿,選購藝術品,定製珠寶,最終把大部分財產留給了藝術、園藝以及疾病相關的慈善項目。需要補充的是,並非如媒體上所報導的一般,Doris並沒有耗盡父親留給他的財富,她去世時幾乎將其父親留下的財產又擴大了三倍,並且在其父親的培養之下,投資並收藏了多個不同門類,例如農地、莊園、房地產、軍用武器、藝術品、珠寶、紅酒等。尤其,其藝術品收藏以Picasso,Van Gogh,Rembrandt and Monet等作品而聞名,以及諸多頂級亞洲陶瓷和家具,總財產超過5.3億美元。她繼承了杜克家族傑出的理財天賦,在被桃色新聞籠罩的媒體光環之下,其實是謹慎而理智的運用家族財產。21歲繼承父親價值一億美金的不動產時,Doris設立她的第一個慈善基金,並一直持續運營;1936年,Doris花費十萬美金購買了夏威夷火奴魯魯一片農地,建造了屬於自己的「香格裡拉」宮殿,而這裡亦成為了貫穿她一生的亞洲藝術收藏的重要陳列場所,亦為夏威夷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40年,Doris匿名捐贈了五萬美金給英國大使,支持戰時的美英貿易不斷發展;1957年,Doris來到中國、印度及泰國旅遊,並醉心於這三地的歷史與文化,收藏了諸多精品的藝術品;1993年,Doris去世,九年之後,她的許多藏品捐贈給舊金山亞洲藝術館、巴爾地摩懷特藝術博物館以及馬裡蘭東南亞藝術與文化基金。更別提她所設立的無數自然保護區、慈善項目、醫學研究項目、預防兒童家暴基金、動物保護基金、表演藝術研究課題、動植物和生態保育計劃等等,而她的藝術品、珠寶與紅酒收藏在2004年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時,所得收益幾乎全部用於其基金會的運營。她所經歷的人生必然是不平凡的,在其八十載的人生中,她就是紐約這座瘋狂城市崛起的代表人物。20世紀是紐約膨脹的百年,而紐約亦紀錄了無數淘金者在這裡不斷膨脹的夢想,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如同當年大興土木的巴黎一樣,在這一切之中,恰是Doris Duke並未像眾多富不過三代的新貴一樣,謹慎並孤獨的維護並擴大了家族財富。而她所出生的78街東一號樓也成為了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的住所。Doris Duke,就是她那個時代的蓬皮杜夫人。尊一變而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緣後起。腹口相若者謂之尊,口小腹大者謂之瓶……同是一瓶而形式爭奇巧,千變萬化稍有差明,遂呈異觀故瓶之種種色色最有研究輿味。——「飲流齋說瓷 • 說彩色第七」

Lot 5043 清雍正 青花壽石花蝶圖盤 (一對)

估價:1,000,000-1,5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直徑21cm

成交價:22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764。 「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對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施白釉,盤內心飾青花壽石、靈芝、花蝶紋飾,色彩淡雅。青呈幽藍,畫意疏朗;內底繪雙蝶牡丹及壽石紋,外壁繪兩組花卉壽石圖,盤心洞石玲瓏,牡丹橫欹而出,妍放盛開,彩蝶雙飛,聞香而至。外壁繪秋菊爭妍,壽石嶙峋,彩蝶飛舞。菊花象徵杞菊延年、九秋同慶之意,雙蝶飛舞其上,「蝶」諧音「耋」,取八旬長壽。菊蝶相映,構成一派延年益壽之美圖。所繪花朵或怒放或含苞,莖葉舒展自如,以青花濃淡表其陰陽向背。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展覽《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大英博物館,倫敦,1994年。雍正帝雅好花道,品味超俗,對秋菊之妍美極附深刻體味與標準,使得以菊為題的創作在雍正宮廷藝術中必然經過一番在帝王與藝匠之間的千錘百鍊,方成正果。此盤畫面構圖得當,青花發色雅致,描繪細膩,如此類雍正御窯上品,其畫稿必當出自宮廷畫師之手,如本公司2010年12月5日,編號4693,一例拍品即可為佐證,其主題紋飾與本件相同,唯底款頗為特別,為「昃字號八年青花樣」,「昃」,作為編號,來自千字文當中,清宮多以千字文作為器物登記編號;「八年」當指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青花樣」則涉及到清宮造辦處的生產機制,雍正年間在前朝基礎上規範和強化了清宮藝術品製造活動,形成「呈核再造」制度,凡是器物製造之前需要先做出清樣,得到皇帝的批准同意之後才能製造。故,經考證,當為景德鎮御窯廠根據宮廷畫師出具的設色畫樣燒造後,按照「呈核再造」制度所制呈作御覽之清樣,故由此也可推斷,本品也當燒造後雍正八年以後,為雍正御窯藝術成就最高期之佳作。雍正時期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裝飾紋樣豐富。裝飾圖案常見山水、人物、花草、蟲蝶紋等。繪製柔麗工細,構圖疏雅簡潔,紋飾纖柔,畫風深受惲南田沒骨法的影響。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雍正花卉純屬惲派,沒骨之妙可以上擬徐熙,草蟲尤奕奕有神,幾誤蠅欲拂……。」雍正瓷器清新秀麗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陶瓷藝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高超制瓷技術,令人稱絕。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對雍正瓷有「異彩發越,清茜可愛」的讚譽。《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贊: 「雍正時瓷質極佳,設色亦極精緻。」此對盤形制典雅,胎質潔白細膩,繪製精細,紋飾新穎,構圖疏簡,清新秀逸,極富文人畫意,盡展雍正青花瓷雋秀的藝術特徵,為雍正官窯中的上品。正如陳瀏《陶雅》:「雍正官窯大小盤、碗白勝霜雪,既輕且堅,上畫彩花數朵,每一朵橫斜縈拂,嫋娜多姿,筆法絕不板滯」之譽。

Lot 5044 清雍正 鬥彩花卉壽桃「福壽」紋碗

估價:1,600,000-2,600,000 RMB

拍品說明

尺寸:14.3cm

成交價:330萬

出版《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46。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註Dr. Robert Barron舊藏,紐奧良,洛杉磯。J.J. Lally & Co舊藏,紐約。本品優雅曼美,紋樣別致,所飾花果紋,宛若花環,圍抱盌身。用色之富,著釉入微,凸顯構圖之妙。藉由礬紅點彩技法,表現桃實成熟;而花,或含苞待放,或芬芳吐豔,盛開者,花瓣尖端著重渲染。碗口繪綠彩配以礬紅西洋卷草紋一周,搭青花繪就蝙蝠為襯;碗心,青花圓形開光內繪製三組壽桃紋,抱卍字紋為中;新穎獨特,更添祥瑞。底施白釉,中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此碗,滿富吉慶圖案,其中,桃紋,寓意長壽,遂成主題紋飾,不禁使人遙想西王母瑤池蟠桃。碗身四組桃實,兩兩成對,綴於陽春碧葉間,桃枝可趨兇避邪,八桃則為吉利之數。同類例追溯康熙類,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五彩.鬥彩》,1999年,圖版202,書中談及其美感源於將自然與抽象元素相融合,所繪花果足可證見,其整體勻朗,以虛託實,別樹一格。相同雍正樣式,不見他例。其圖案仿康熙樣,形制相若。康熙器,杯心繪相類似之壽桃紋圖飾,外壁同繪串枝桃紋一周,但無足際蓮瓣紋飾,口沿足壁環飾青花卍字紋,異於雍正杯例;兩件康熙杯例,紋飾不同,屬北京故宮院藏品,見耿寶昌,《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北京,2005年,卷1,圖版32。另有一件康熙杯例,載於Helen D.Ling及仇炎之,《抗希齋珍藏曆代名瓷譜》,香港,1950年,卷2,圖版104。此式碗存世極罕,僅見兩例,一例為本品,另一為Dr Richard and Mrs Mary Eckhardt舊藏,於1947-52年購於日本,後由蘇富比紐約2012年3月20日售出,編號100。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古玩元素網旗下典藏拍訊,部分內容來源於雅昌藝術網,古玩元素網僅做媒體宣傳,同行轉載請聯繫古玩元素網!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進入古玩古董社區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購買古董、參加拍賣、鑑定等服務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號:guwanyuansu)

 廣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關注訂閱古玩元素網,請掃一掃二維碼,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香港保利2018秋拍三場拍賣有關瓷器成交記錄
    我們有眼你有文化發展的願望, 那麼請和我們聯繫,微信:echagu          2018年10月2日,香港保利迎來了古董珍玩拍賣會的一天,從《述鄭齋·青箱長物 - 中國陶瓷名品選粹·II》、《丞斯 - 合緣共生甄選雅玩專場》以及《中國古董珍玩專場》三場中瓷器拍出了不俗的成績,筆者接下來給大家分別推薦下三場拍賣會中瓷器的成交結果!
  • 他,無疑是「天價」中國瓷器的幕後推手!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拍賣預告] 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鬪彩雞缸杯將於4月8日春拍現身(估價:2億至3億港元)
    成化雞缸杯,小巧珍貴,精緻細膩,罕如鳳毛麟角。數百年來享負盛名,深受明清帝王鍾愛,寶惜珍存,詠言頌讚,且下命摹仿。成化雞缸杯曾於1980及1999年拍賣,均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珍藏成化雞缸杯的世界著名博物館亦僅數間,如臺北故宮博物院、倫敦大英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劍橋費茲威廉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日內瓦鮑氏收藏。
  • 預展搶先看 | 明軒《一間屋》專場(瓷器篇)
    來源:倫敦佳士得,2015年5月15日,編號735。參閱:1.《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8年,頁110,圖73。2.大維德爵士收藏清康熙釉裡紅雲龍趕珠紋碗一件,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編號B665。
  • 從雞缸杯到官窯八方瓶,仇國仕和他經手的「天價」中國瓷器!
    繼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後,在2015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以1.1388億港元成交的「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再次引起關注。作為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中國藝術品部國際主管,仇國仕(Nicolas Chow)無疑是這些「天價」的幕後推手。
  • 香港蘇富比春拍10件頂級官窯瓷器,拍出6077萬港幣!
    菊瓣式瓷器製作複雜,傳世品寥寥可數。香港蘇富比曾售兩例,其一出自玫茵堂,見康蕊君,《玫茵堂藏中國瓷器》,卷2,倫敦,1994-2000年,圖版860,2013年4月8日拍出,編號5,另一則售於1988年5月17日,編號71。第三例,展於《Qing Porcelain from a Private Collection》,埃斯卡納齊,倫敦,2012年,編號4。
  • 簡單才是最美:「冷瓷器」受熱捧,近年天價單色釉瓷器大盤點!
    單色釉被認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萬物由簡至繁,由繁歸簡,賞瓷器如此,看一色千秋,萬彩歸一。桃花的粉,初陽的紅,翡翠的綠,深海的藍……至純至簡,歸於本真,最為純粹的美。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
  • 【大象視界】2.8億雞缸杯之後,「玫茵堂」傳奇再現香江!
    2014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明 成化鬥彩雞缸杯成交價:2.8124億港元而大象今天要說的是,很多朋友可能並不知道,在蘇富比拍出玫茵堂雞缸杯後,作為世界頂級的中國古董收藏體系,玫茵堂還有眾多的精彩等待著我們 而在雞缸杯上拍之前,「玫茵堂」的名字還遠遠沒有為中國的大眾所知,而只是業內人士如雷貫耳般的知道其神一般的存在。 如此全球頂級的私人瓷器收藏,歷經了半個世紀的苦心經營,而在很長一段時期,他們的收藏卻完全不為人所知,這樣華麗的低調和今天國內許多庫房空空但卻沽名釣譽自詡為大藏家的「忽悠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拍賣結果搶先看 | 明軒《一間屋》專場,瓷器成交盛況!
    來源:1.美國重要私人收藏。本器之造型同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款粉青釉蓮蓬式盒相類,為雍正時期御窯之創新器形,亦是一件宮廷文房佳器。參閱:1.《成化瓷器特展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頁79,圖55。2.《明代成化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上冊,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230、231,圖92。
  • 什麼樣的磁州窯瓷器能拍出天價?藏友別再被坑了,磁州窯瓷器也有不...
    什麼樣的磁州窯瓷器能拍出天價?藏友別再被坑了,磁州窯瓷器也有不值錢的 1,自明洪武設立御窯廠以來,官窯產品往往影響 著民奮產品,但民窯中受官窯新產品影響出現的新造型、新畫面,一般要約晚於官窯的生產時間。
  • 重磅,收藏天下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達成戰略合作!
    在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之際,12月28日,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正式掛牌。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殷殷囑託,2019年12月29日,由御窯博物院領導和專家組組成研討團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舉行景德鎮「御窯文創」研討會暨御窯瓷器標本再造工程啟動儀式。收藏天下總裁董文星作為優秀文化企業代表受邀出席。
  • 十年30件天價拍賣瓷器排行榜
    因通體飾以一萬個青花「壽」意字而得名,是陶瓷史和明清御窯史上少見的碩構重器;也是書寫字數最多、唯一以篆書單字及其同義異體字或變形字為主題的御窯大器;更是中國陶瓷史和中國文字史上罕見的煌煌巨跡。萬壽尊造型雄渾健碩,盎然俊拔。天盤口,束頸,豐肩,收腹,肩、腹部各有一道接胎痕,足部外撇,砂底無釉,寬厚坡狀淺圈足,足脊略呈泥鰍背狀。
  • 詳解近日四方小洗拍出天價之謎——隨身攜帶的巨款
    此四方小洗長7.1cm,曾經出版著錄。為著名藏家沐文堂主人關善明舊藏,是香港中生代收藏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學者型的收藏家。而一百多萬的成交價可算是明清仿哥釉四方洗中的天價之王,幾可與宋元哥釉器的價格比肩。以上所列明清仿哥釉四方洗之所以大受最捧,究其原因,一是歷來流傳稀少;二是皆流傳有序,為知名大藏家遞藏;三是哥釉器物斷代難,爭議相對較大,如果一件起初斷為明清的哥釉瓷器經專家重新鑑定為宋元之物,馬上就會身價暴漲十倍、百倍,自然使人趨之若鶩。
  • 「雍乾兩朝御窯」橫掃春拍,單色釉大尊3850萬落錘!(成交結果 全)
    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愛,故御窯於雍正朝研製出此類黃釉,習稱「西洋黃」。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寫《陶成記事碑記》中就列有「西洋黃色器皿」一條。因其為「本朝新制」,故在御窯所造的眾多釉水中脫穎而出,為所列「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之一,要求每年進貢,可見皇室及督陶官對此種釉色的珍視,直至影響乾隆御窯的生產。儘管「西洋黃色器皿」每年都貢與皇宮,但總體燒造數量並不大,乾隆御窯菊瓣盤則更是少之又少。
  • 【嘉德北京春拍】瓷器及古董珍玩夜場總攬1.54億元,各專場連創佳績
    >「供御——宮廷瓷器、吉金及古董珍玩」專場是8月18日首個瓷器夜場。本場55件拍品多為資深藏家潛心珍藏,收藏有緒,品位上佳,讓買家青睞有加,紛紛入場競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烈角逐,全場總成交達到5350.6萬元,成交率78.2%。  清雍正青花纏枝花卉紋抱月瓶既有摹古又有創新,兼容並蓄,為雍正御窯仿古的傑出之作,極為罕見,終以690萬元的成交價力拔本場頭籌。
  • 【大象視界】從300英鎊翻到3000萬人民幣,瘋狂的英國小拍
    史氏善藏粉彩及五彩瓷,早於1950年10月一個拍賣會上首次投得所好後,即展開其收藏旅途,並於1959年成為倫敦東方陶瓷協會會員,涉獵甚廣,由彩瓷至漢、唐、宋、明等陶器、炻器及瓷器、以至韓國陶瓷等,無所不藏。(此藏部分作品將另於11月5日倫敦新邦德街「中國藝術精品及書畫」拍賣上拍)。而本場值得關注的拍品65號明晚期琺華釉八仙拜壽圖座屏。
  • 2017年春拍總成交105億 藝術品市場回暖
    佳士得本季貢獻3件過億拍品,一件約合人民幣1.67億元的印度東北部波羅王朝黑石世尊觀音坐像為今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周拍出。另外一對清乾隆粉彩花蝶紋如意耳葫蘆尊在佳士得倫敦以1475.2萬英鎊高價成交,約合人民幣1.3億元。一件為此次香港春拍推出的清雍正粉青釉雙龍尊,成交價達1.405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5億元。
  • 2019年最後拍賣 | 從越窯青瓷到玫茵堂鬥彩的廈門博美
    今次上拍的鼻煙壺為嘉慶早期承襲乾隆時期制樣,整器飽滿雍容,工藝考究,設色柔麗,筆法細膩,無論器型、繪工、題材、款識等均呈現出清嘉慶早期華麗精巧的典型風格,方寸之間,可見匠心之天地,是一件難得的宮廷御瓷藝術珍品。
  • 2019年北京保利秋拍(搶先看)
    因此,保利秋拍一向是國內秋拍的重中之重。本季秋拍,北京保利將攜13個專場1600餘件拍品精彩亮相,囊括元明清御瓷、宮廷珍玩、古典家具、佛教藝術、文房、紫砂、銅鏡及當代工藝品等眾多收藏門類,不僅門類齊全,而且品質在國內拍賣行中首屈一指。品牌欄目『禹貢』系列專場重磅推出一大波永宣青花、釉裡紅、及嬌黃、祭藍等宮廷單色釉作品。
  • 香港拍賣:20件天價古董藝術品!
    香港回歸的20年,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蓬勃發展的20年,正是透過香港,許多內地人了解到什麼是收藏和拍賣,也見識了何謂天價與炒作。20年間,無數奇珍異寶在香港閃亮登場,令人目不暇接。  1997年 明洪武釉裡紅玉壺春瓶  1997年是香港回歸的頭一年,這一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格外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