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圖/受訪者供圖
實習生 林少娟
「還沒處理?」望著頭頂露出一截的排煙管,張明清不由皺緊了眉,隨後掏出手機找人解決。這是張明清日常工作的一幕剪影,作為廣州市天河區達善東社區居委會非戶籍委員,他對轄區每一處角落都熟稔於心。三年來,張明清以腳步丈量社區,以實際行動解決諸多瑣事,被社區居民親切稱為「貼心人」、「守護者」。
疫情期間工作
用微信群辦好社區實事
走進達善東社區,巷道錯綜複雜的,來往人群絡繹不絕。據張明清介紹,社區目前常住戶數約11000戶,人口流動性大,「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有。」
疫情期間排查
居民養的蜜蜂存在安全隱患、飯館排煙管直搗居民樓、巷子排汙管氣味燻天……這些問題都通過「達善東社區幸福群」微信群反映至張明清處。這是他2017年建立的社區微信群,彼時張明清初來居委會工作。為了迅速跟居民拉近關係、及時聆聽居民心聲,張明清一手創建了這個微信群。
三年來,微信群從最開始的40餘人擴大至近300人。通過線上渠道,張明清可以第一時間收到居民遇到的問題。「小張,一巷的下水管堵塞了」「阿清,三巷的裝修聲吵得不行」從早到晚,張明清的手機都「叮叮」響個不停。
「有什麼問題,找明清準沒錯!」說起張明清,居民張演兵不由豎起了大拇指。張演兵記得,他將巷子路燈損壞的問題反映給張明清後,不出兩天便解決了。張演兵感覺,自從張明清來了後,路面乾淨不少,巷子也亮堂起來,「各方面都越變越好。」
社區巡查
為何能得到居民肯定?張明清的工作秘訣是:辦實事。「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做了什麼,他們都看得見。」因此,張明清一頭扎進社區工作中:每天花兩個小時走一遍巷道,與反映問題的居民一同上門查看,工作再忙也不漏回任何一條信息。「忙並快樂著。」
共建互幫互助和諧氛圍
從最早的社工到現在的居委會非戶籍委員,這條路張明清已經走了7年。雖然社區事務瑣碎、複雜,他卻找到不少樂趣。「看到居民們反映的問題都解決了,我也很快樂,感受到了自己生命價值所在。」
張明清
在張明清看來,幫助都是相互的。服務居民的同時,他也收到了不少溫暖與善意。有一天,張明清工作到深夜突遇暴雨,他打電話求助向居民。幾分鐘後,對方冒著大雨為他送來了雨傘。「很感動,覺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收到了回報。」
今年,因為疫情張明清居家隔離了14天。期間,他經常收到居民的問候。「今天怎麼樣呀?」「小張,什麼時候回來?」在街上,遠遠地望見他,熟悉的居民都會熱情地打聲招呼。「清哥,早上好!」
慢慢的,互相幫助成為達善東社區居民的習慣。在居委會帶動下,部分居民自覺投入社區志願工作:倒積水、人口普查、探望長者、創文宣傳等等,居委會與居民逐漸擰成一股繩。對於未來,張明清希望達善東變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居民互幫互助。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郭思琦
審籤丨陳婉允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