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好累,好想辭職回家帶孩子!

2021-02-07 慢成長
大家好,我們是花時間和吉吉,兩個海歸媽媽,也是研究生閨蜜。曾在香港知名媒體工作多年,去過災難現場,也跑過聯合國會議。如今一個是童話作者、心理諮詢師;一個是正面管教美國認證講師和職業生涯規劃師,過去一年中,我們寫了300多篇原創文章,和大家分享科學育兒、早教發育、輔食餵養、母嬰良品、親子教育的知識,還有媽媽慢成長自我精進的故事~這裡的每篇文章都很走心,很高興在育兒路上與大家彼此陪伴!


文:吉吉

圖:網絡



是一位職場媽媽,最近特別糾結困擾,得知我還懂職業生涯規劃,她專門約了我進行一對一諮詢:「吉吉,你說,我該不該辭職陪娃?」

 

玲在二線城市的500強企業就職,從事醫療行業銷售多年,「這份工作很累,也沒什麼認同感,總是求人送禮,作息不規律,指標壓力越來越大,我連產假都沒休過。」

 

雖然已經做到公司中層,但小城市的外企高管崗位有限,玲想要晉升很難,她也充滿疲憊,不想再過高壓生活,覺得自己缺席了太多親子時光,一轉眼兒子都2歲了,她很愧疚。

 

「我媽媽在我大三時就去世了」,玲說,她中學開始就跟著父親去城裡打工,媽媽和弟弟在鄉下老家,沒享受到幾天一家團圓的日子,母親猝逝,成了她的終身遺憾,她不想孩子經歷這種分離。

 

沒有親媽照顧,玲又上班,兒子只能靠婆婆帶,但老公弟媳家還有個寶貝跟她搶「婆婆」,每隔一兩個月,只能換玲的公公來,玲特別不滿意:「他每天都不好好帶孩子,抽菸、打牌,飯不好好做、孩子哭也不理,我真擔心總這麼換人,孩子會沒安全感!」

 

這是一個典型的生涯倦怠和平衡問題,工作了多年的職場女性,突然當了媽,都會面臨相似的撕扯:

 

繼續工作:每天都在重複掙扎,看不到進步與突破,精力也不濟,擔心錯過孩子成長的珍貴時刻。

回家陪娃:也不年輕了,不能一輩子當全職媽媽啊,之後怎麼辦?職場新人輩出,還有競爭力嗎?

 

都要抉擇、都有利弊。


最難受的,是橫豎都不選,原地徘徊糾結,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工作,都提不起精神,無法專注當下,每一天,運行的都是自我消耗模式。





實,玲的困惑並沒有那麼難解決。擺在眼前的,無非是幾條路:


1)辭職陪娃;

2)繼續一份不開心的工作;

3)尋找下一份工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家裡沒錢,還說什麼呢,必須工作呀,辭職就別想了。

 

如果錢暫時不是問題,家人阻力也不大,價值觀就很重要了:在同樣有限的生命裡,你,覺得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價值觀決定了生活與做事的優先級。

 

價值觀是在變化中的。說到終極價值觀,每個人可能都想要愛、健康、自由,但在當下,人們的價值觀會更傾向匹配「進行時」的內心需求:比如,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好好陪伴他。

 

玲做的價值觀測試,家人被排在了第一位,她的聲音無比誠懇,「我真的好想陪孩子,這份工真的做不下去,但也好怕和社會脫節,擔心未來:我以後要幹嗎呢?總不能一直不工作。」

 

她的擔憂,反映了相當多想要辭職的媽媽的心聲,也暴露了很多人對「全職媽媽」的刻板印象:


首先,全職媽媽是擺脫職場痛苦的解藥?別傻了,全職媽媽需要的十八般武藝和可能面臨的挑戰,絲毫不比職場媽媽少,更考驗一個女人的時間、精力、情緒和自我管理能力,把日子過的遭容易,過得好是修為,職場內外都一樣,逃避不了,總要面對。

 

其次,全職媽媽就是白骨精和黃臉婆的分水嶺嗎?一條路走到黑未免讓人膽戰心驚,全職媽媽是有「有效期」的,唯有提前設定、知道終結時刻,比如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幾歲,才不會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還怕日子太長?朝夕必爭只恨時間太少。

 

第三,全職媽媽期結束才能找工作?還記得5娃考上哈佛的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的箴言嗎?「多想and、少想or」,一條路走到黑未免讓人膽戰心驚,全職媽媽,可以既是一段休息緩衝期,也是重返職場的衝刺期,如何度過每一天、為未來做準備,是可以自定義的。


 



到玲的案例,辭職已是內心所向、箭在弦上,唯一令她擔心的,是之後如何再就業?


當局者迷,我幫她梳理了幾個可能的方向:


1)往回看:有退路,回到原單位,平職平薪甚至略降薪,可以接受嗎?


2)左右看:有沒有可以運用銷售、溝通經驗的公司,轉行不轉崗,把能力遷移過去?這方面的機會和信息,可以通過拓展圈子、結識獵頭、進行行職業調查獲得。


3)往外看:只有銷售可以做嗎?曾經做過什麼有成就感的事兒? 還有哪些很想嘗試的事?比如育兒講師、母乳指導、大學時代做過的活動策劃,任何一個領域,只要經過一定小時的刻意練習和積累,都會成為專家,人沒到死,不要說夢想沒可能實現。


4)往深看:已擁有的技能真的過硬嗎?還有提升的空間嗎?和什麼新技能組合會威力無窮?

 

這麼一梳理,玲亢奮起來:閱讀、打卡、加入新圈子、研究招聘網站、和獵頭接洽……全都列上了日程,「哈哈,我的全職媽媽簡直比上班還要忙,但是我應該會忙的很開心!」

 

我也笑了,每次做生涯諮詢,是自助也是助人。媽媽們經歷過的糾結與夜路,其實我也走過。

 

兩年前,生娃後辭職、從香港回到深圳的我,也有深深的落差和不安全感。那年,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為期一年的全職媽媽精進規劃,參加課程、看書、結識新朋友,在各個維度為自己重返職場做準備。

 

當你變得閃閃發亮,機會也會來敲門,後來的事,你們都知道了,一年還沒到,我接受了閨蜜花時間的邀請(哇咔咔她請了好久吶),我來到「慢成長」這個小小的自留地,碼字、分享,然後拓展斜槓身份,讓它們一個個的開花……

 

這是場美麗的意外,我唯一慶幸的,就是當時那個勇敢的決定:這兩年的每一天,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孩子,家人,一份累並快樂著的小事業。




謝謝你們的愛。

任何時候,任何糾結,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我們終將走出迷茫。

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慢成長聯合創始人,斜槓媽媽。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連續堅持17輪21天打卡。相信育兒就是育己,願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個人公眾號:吉吉pure。


這些原創你可能也感興趣哦:

職場媽媽、全職媽媽互給對方的一封信,說到心坎裡去了!

你的母愛,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嗎?

孩子吃飯時大人的這些錯誤行為,你中槍了幾條?

Hey,寶媽!您的餘額已不足,請充值!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寫了三百多篇原創文章,

從生長發育、輔食餵養到剁手指南、親子陪伴…

努力打造一個科學又實用的知識庫,

在公眾號下拉菜單中你能找到更多好文章。

永遠別忘了,

在育兒路上有我們陪你一起迎難而上!


相關焦點

  • 長大好累啊,工作好累啊
    從今年開始,我和我的同學們陸續進入各個單位,成為一枚實習生或者是試用期員工,大家拿著實習期微薄的工資,做著比正式員工更辛苦的工作。為什麼會更辛苦?因為,實習生不僅要做分內的事,還要做分外的事。端茶倒水拿快遞已算輕鬆,我見過最誇張的「分外事」,是某大型國企的實習生,下班後得幫領導的女兒修改論文。跟工作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他卻無法拒絕,因為,領導的手裡把握著他的去留大權。
  • 「老婆,你辭職回家帶孩子吧」,「好啊,每個月給我兩萬」
    而丫丫這幾年來因為生了孩子,在職場上發展的空間並不大。她不甘心自己的事業發展受限,所以在產假結束之後就回到公司上班了,公司離家有15分鐘的車程,每天也有一定的哺乳假給員工,因此丫丫在家庭和工作平衡得還算可以,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媽媽過來帶。
  • 孩子百日我去工作,回家時聽到鄰居閒談,我辭職並斷掉她的生活費
    今天我要講的是:孩子百日我去工作,回家時聽到鄰居閒談,我辭職並斷掉她的生活費。我叫曉婷,一個城裡女孩兒,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一個農村男孩兒。父母告訴我:門不當戶不對,我不會幸福。我卻告訴他們:我們兩個是真愛,肯定會幸福一輩子。就這樣,我出嫁了,父母怕我吃苦,房子車子全是他們提供。在我看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是超脫了貧富差距,年齡差距的存在。我說服了父母,終於和老公走在了一起。
  • 四十歲男人辭職回家帶孩子,找不到工作,借酒消愁,全是藉口!
    張建原來在一家私企做銷售經理,年薪50萬,意氣風發,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可謂十分滋潤,但自從生了女兒,妻子休完產假去上班,孩子交給父母帶,可能真的是女兒奴,張建是一百個不放心,居然辭職了,說為了女兒在家做奶爸。
  • 寶媽沒工作被嫌棄:「讓我辭職帶娃的是你,嫌我拖累的也是你?」
    最近一段時間,文文的丈夫工作非常忙經常早出晚歸,常常凌晨回家,一大早就又出門了。文文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她不是不想找工作掙錢為這個家分擔,而是投了幾十份簡歷卻一直杳無音信,只得到了兩家公司的面試機會,最終還是被駁回。
  • 春節前辭職了,現在找不到工作該怎麼辦?
    實際案例我的拍檔,我是秘書,但是也兼任行政工作,我們還有一個行政人員,她之前就是醞釀了很久的辭職,因為孩子在老家,然後只有婆婆一個人帶孩子,所以各種的困難,比如說孩子高燒,有時老人也不能帶出去市區醫院看,嚇得有次半夜都要找滴滴車回家;還有就是,孩子在讀幼兒園,然後現在也是很多課外的補習班,老人覺得沒有必要讀,都是浪費錢,
  • 愛一個人好累
    累的讓人心碎,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去面對,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像夢一般,但心痛的感覺又是那樣的真切,時刻的提醒著我那並不是一個夢,好希望早上起來時忘記一切,忘記那些只應該屬於夢境裡的花開花落!   傷透了的心,充滿了一種麻木的感覺,回想起以前的我,那個無憂無慮、天天開心的小蛋仔,現在的我,多的是一份 愛一個人好累啊!
  • 孩子問家長老師哪裡去了?面對教師辭職,我們該怎麼跟孩子說?
    校長們普遍都有著不祥的預感——老師要辭職了!寒假、暑假裡,學校行政最不願意接到教師打來的電話。假期裡教師突然打電話給學校分管行政最有可能表達的就是:感謝學校,感謝您,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東西,由於我個人的原因,下學期就不到學校來了,提前告知一聲,學校好做好安排。期末和寒暑假向學校提出辭職的老師還算好,學校行政可以利用放假時間開展教師招聘工作。
  • 帶孩子出去玩心情說說 家長與孩子一起出遊注意事項
    形容帶孩子出遊的心情說說就會出現在在朋友圈中,內容也十分有趣。   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出遊,都是想拓寬孩子和自己的眼界,見的多了視野就很寬,不管去哪裡,都完全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   周末帶著孩子老媽和閨蜜出遊,幸福滿懷。這麼多年無論陰晴冷暖,她們總是義無反顧伴在身旁。
  • 新疆一社區工作人員為陪家人「衝動辭職」
    亞心網訊(記者王宗萍報導)孩子主動辭職,不給父母說明原因,父母束手無策,心急如焚。上周四,家住烏魯木齊市米東區上沙河村的陳志強打來熱線訴說著自己的無奈:一直懂事聽話的女兒,沒有告訴家裡任何人,在10月份就自作主張地辭職了。
  • 「兒媳,你辭職換個夜班工作,白天得接送孩子」「要你有什麼用」
    就比如下面這個真實例子,「兒媳,你辭職換個夜班工作,白天得接送孩子」「要你有什麼用」。 李雨如果辭職照顧舒潔的話,家裡就失去了收入來源,經過反覆考量,婆婆挺身而出,照顧一段時間,等孩子出生做完月子再返回國外。 因為之前沒怎麼和婆婆相處過,舒潔有些擔心,害怕婆婆為難她。李雨安慰著說:「老婆,你別擔心,我媽很好相處的,他要是為難你,你告訴我,我來給你主持公道。」
  • 《百元之戀》「我好想贏一次啊」
    從去年辭職以後就開始自由職業的我,因為疫情衝擊加上影視行業整體的不景氣,周遭一圈好友都陷入低迷,紛紛開始質疑為什麼還要堅持下去。也有人選擇轉行做了別的,而家境略好的選擇考研或者留學。家裡人勸我考個研或者讓我去考個教資,安安穩穩度過這輩子也行。我有一點認命了,我覺得好累,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廢物。
  • 伊能靜還是最適合回家帶孩子
    當時她心裡一定很想罵人,「你伊能靜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就好了,不要帶上我」。唱歌不行、帶隊不行、情緒不行,加上她那張喋喋不休的嘴,我的媽呀,好想讓她回家看孩子啊。伊能靜說孩子在臺灣,不能飛過去看孩子,然後哭。
  • 「我不是學習機器,真的好想死」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絕望?
    「你要想以後過得好,現在就要不斷地努力學習」這是很多父母給孩子的忠告。為了讓孩子能夠提高學習成績,現在的父母可以說是操碎了心,不斷地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培訓班。為了能夠提高孩子成績,不斷地讓孩子學習。作為父母的他們都認為這是為了孩子的以後好,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承受能力。在網上看到一個業主在朋友群發布的求助信息。
  • 「兒子學習一塌糊塗,氣得我辭職帶娃」事後寶媽直呼後悔,太心酸
    因為孩子的教育,像輔導功課、配合老師工作、開家長會等,幾乎都是寶媽一個人的事。所以,忙得焦頭爛額時,寶媽也難免崩潰。昨天,朋友找我聊天,她說:「兒子學習一塌糊塗,氣得我辭職帶娃,可是辭職半年後,我發現孩子成績沒一點長進,我自己倒崩潰了。」所以,她現在直呼後悔,真不應該貿然辭職。因為辭職後她一心撲在孩子身上,每天都很焦慮。
  • 我累了,真的好累(致自己)
    好想一個人靜靜,給自己放個假。我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卻容不得停下腳步,連個喘息的時間都沒有。不是我們不想歇,只是沒辦法停。想想孩子,想想父母,我們唯有更加拼勁,從來都不敢懈怠!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奔跑,不管有多累,也不敢停下來。我們不能停下腳步,就算是遍體鱗傷,也要一直往前走,只為了能有個,幸福安穩的家!
  • 國慶第三天,給孩子輔導作業,兩口子輪番上陣心好累!
    國慶第三天,給孩子輔導作業,兩口子輪番上陣心好累!00 來源:認真你就熟了就 原標題:國慶第三天,給孩子輔導作業
  • 14歲孩子厭學,父親辭職帶其週遊全國:很酷,但不值得提倡
    「我希望這次帶孩子出來,真正從思想上改變他對學習的看法,在遊歷過大半個中國之後,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價值。」孩子的爸爸如是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眾說紛紜,有說這位爸爸「瘋了!」,有羨慕這個孩子的,也有擔憂這趟旅程可能會徒勞的。我的觀點是:很酷,但不值得提倡。
  • 看丈夫工作太辛苦,英國女子辭職當家庭主婦:每天做飯等他回家吃
    ▲詹·霍爾現年45歲的霍爾來自諾森伯蘭郡的布萊斯,她曾是一名零售經理——這是一份要求很高的工作,意味著她要經常加班,到晚上10點才回家。但是,在她和前夫生下現在12歲的兒子後,霍爾決定重返校園,學習日本語言和文化。
  • 工作5年,存了一點錢,想辭職回家開麵包店,應該怎麼做?
    最近有網友私信問我:「我在深圳工作了5年,存了20萬,想辭職回家開麵包店,從來沒有開過店,我應該怎麼做呢?」還有人問我:麵包店開業活動,應該怎麼做?長大後的黃欣玲一直記得這個夢想,工作了5年後,擁有了一點積蓄的黃欣玲,選擇了辭職,她要完成自己小時候的那個夢想開一家麵包吐司店。花了半年時間,在一家廚師學校,學習了烘焙課程,學費可不便宜,花了兩萬塊錢,本想著從學校出來後就開店,但是在學校上午理論課,下午實踐課,每天老師都會親自示範,學生們也可以自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