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吉
圖:網絡
玲是一位職場媽媽,最近特別糾結困擾,得知我還懂職業生涯規劃,她專門約了我進行一對一諮詢:「吉吉,你說,我該不該辭職陪娃?」
玲在二線城市的500強企業就職,從事醫療行業銷售多年,「這份工作很累,也沒什麼認同感,總是求人送禮,作息不規律,指標壓力越來越大,我連產假都沒休過。」
雖然已經做到公司中層,但小城市的外企高管崗位有限,玲想要晉升很難,她也充滿疲憊,不想再過高壓生活,覺得自己缺席了太多親子時光,一轉眼兒子都2歲了,她很愧疚。
「我媽媽在我大三時就去世了」,玲說,她中學開始就跟著父親去城裡打工,媽媽和弟弟在鄉下老家,沒享受到幾天一家團圓的日子,母親猝逝,成了她的終身遺憾,她不想孩子經歷這種分離。
沒有親媽照顧,玲又上班,兒子只能靠婆婆帶,但老公弟媳家還有個寶貝跟她搶「婆婆」,每隔一兩個月,只能換玲的公公來,玲特別不滿意:「他每天都不好好帶孩子,抽菸、打牌,飯不好好做、孩子哭也不理,我真擔心總這麼換人,孩子會沒安全感!」
這是一個典型的生涯倦怠和平衡問題,工作了多年的職場女性,突然當了媽,都會面臨相似的撕扯:
繼續工作:每天都在重複掙扎,看不到進步與突破,精力也不濟,擔心錯過孩子成長的珍貴時刻。
回家陪娃:也不年輕了,不能一輩子當全職媽媽啊,之後怎麼辦?職場新人輩出,還有競爭力嗎?
都要抉擇、都有利弊。
最難受的,是橫豎都不選,原地徘徊糾結,無論是面對孩子,還是工作,都提不起精神,無法專注當下,每一天,運行的都是自我消耗模式。
其實,玲的困惑並沒有那麼難解決。擺在眼前的,無非是幾條路:
1)辭職陪娃;
2)繼續一份不開心的工作;
3)尋找下一份工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家裡沒錢,還說什麼呢,必須工作呀,辭職就別想了。
如果錢暫時不是問題,家人阻力也不大,價值觀就很重要了:在同樣有限的生命裡,你,覺得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價值觀決定了生活與做事的優先級。
價值觀是在變化中的。說到終極價值觀,每個人可能都想要愛、健康、自由,但在當下,人們的價值觀會更傾向匹配「進行時」的內心需求:比如,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好好陪伴他。
玲做的價值觀測試,家人被排在了第一位,她的聲音無比誠懇,「我真的好想陪孩子,這份工真的做不下去,但也好怕和社會脫節,擔心未來:我以後要幹嗎呢?總不能一直不工作。」
她的擔憂,反映了相當多想要辭職的媽媽的心聲,也暴露了很多人對「全職媽媽」的刻板印象:
其次,全職媽媽就是白骨精和黃臉婆的分水嶺嗎?一條路走到黑未免讓人膽戰心驚,全職媽媽是有「有效期」的,唯有提前設定、知道終結時刻,比如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幾歲,才不會渾渾噩噩得過且過,還怕日子太長?朝夕必爭只恨時間太少。
第三,全職媽媽期結束才能找工作?還記得5娃考上哈佛的日本女醫生吉田穗波的箴言嗎?「多想and、少想or」,一條路走到黑未免讓人膽戰心驚,全職媽媽,可以既是一段休息緩衝期,也是重返職場的衝刺期,如何度過每一天、為未來做準備,是可以自定義的。
回到玲的案例,辭職已是內心所向、箭在弦上,唯一令她擔心的,是之後如何再就業?
當局者迷,我幫她梳理了幾個可能的方向:
1)往回看:有退路,回到原單位,平職平薪甚至略降薪,可以接受嗎?
2)左右看:有沒有可以運用銷售、溝通經驗的公司,轉行不轉崗,把能力遷移過去?這方面的機會和信息,可以通過拓展圈子、結識獵頭、進行行職業調查獲得。
3)往外看:只有銷售可以做嗎?曾經做過什麼有成就感的事兒? 還有哪些很想嘗試的事?比如育兒講師、母乳指導、大學時代做過的活動策劃,任何一個領域,只要經過一定小時的刻意練習和積累,都會成為專家,人沒到死,不要說夢想沒可能實現。
4)往深看:已擁有的技能真的過硬嗎?還有提升的空間嗎?和什麼新技能組合會威力無窮?
這麼一梳理,玲亢奮起來:閱讀、打卡、加入新圈子、研究招聘網站、和獵頭接洽……全都列上了日程,「哈哈,我的全職媽媽簡直比上班還要忙,但是我應該會忙的很開心!」
我也笑了,每次做生涯諮詢,是自助也是助人。媽媽們經歷過的糾結與夜路,其實我也走過。
兩年前,生娃後辭職、從香港回到深圳的我,也有深深的落差和不安全感。那年,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為期一年的全職媽媽精進規劃,參加課程、看書、結識新朋友,在各個維度為自己重返職場做準備。
當你變得閃閃發亮,機會也會來敲門,後來的事,你們都知道了,一年還沒到,我接受了閨蜜花時間的邀請(哇咔咔她請了好久吶),我來到「慢成長」這個小小的自留地,碼字、分享,然後拓展斜槓身份,讓它們一個個的開花……
這是場美麗的意外,我唯一慶幸的,就是當時那個勇敢的決定:這兩年的每一天,和我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孩子,家人,一份累並快樂著的小事業。
謝謝你們的愛。
任何時候,任何糾結,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我們終將走出迷茫。
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這些原創你可能也感興趣哦:
職場媽媽、全職媽媽互給對方的一封信,說到心坎裡去了!
你的母愛,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嗎?
孩子吃飯時大人的這些錯誤行為,你中槍了幾條?
Hey,寶媽!您的餘額已不足,請充值!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寫了三百多篇原創文章,
從生長發育、輔食餵養到剁手指南、親子陪伴…
努力打造一個科學又實用的知識庫,
在公眾號下拉菜單中你能找到更多好文章。
永遠別忘了,
在育兒路上有我們陪你一起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