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原來在一家私企做銷售經理,年薪50萬,意氣風發,結婚生子日子過得可謂十分滋潤,但自從生了女兒,妻子休完產假去上班,孩子交給父母帶,可能真的是女兒奴,張建是一百個不放心,居然辭職了,說為了女兒在家做奶爸。
現實總是比理想殘酷,帶了女兒一年之後,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並沒有把女兒帶好,女兒常常生病,於是又請回了父母,自己開始重新找工作,可是又一年過去了,工作還沒有著落,簡歷都石沉大海,鬱悶之餘每天買醉,靠酒精麻痺自己。喝醉之後就會哭訴自己當初的風光,和往事。
人到中年最怕的事之一可能就是失去了工作,畢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境較好可能還好,但時間一長人就會有一種頹廢感,其實想在中年後有一份工作,還是有不少辦法的。
第一:繼續做老本行,但要降低對公司的要求,把自己先放低。
進不原來的同等公司,薪資福利優厚的規範公司,去一個稍稍差一點,或者薪資福利降低的公司也能作為選擇,有能力做一段時間,工作狀態又回來之後,很快就能上手,現狀一定也會有所改變,只有行走於路上才能看見風景;全日制工作找不到,兼職工作也能做。
第二:狠心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進入高門檻行業。
我的鄰居王姐,大學畢業後就結婚生子,沒有去任何公司上班,自己開餐飲店,有賺有虧,日子過得也很充實。四十歲那年,她突然想換一種活法。於是開始準備司法考試,想要去做律師。孩子已經上幼兒園,請父母幫忙接送照應,自己去報了全日制的輔導班,一連考了了三年都沒考過。第四年,她對自己說最後一搏,如果還不過就放棄了。結果通過了。現在她在一家律所做主攻經濟類案件方向的律師。
對自己很心拿到高門檻行業的入場券,競爭者就會變少。比如高校教師,律師,會計師,各種註冊類的高工等
第三:工作不單單意味著要出去上班,只要能帶來收入的工作,不用拘泥是什麼形式。
現在有許多自由職業者,他們也是工作,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等,可以錄播在線視頻課程,通過知識付費賺錢;可以做外賣或者做私家菜;視頻拍攝剪輯,可以賺取點擊流量費,還可以做本地的美食達人,分享本地資訊等等。
我表哥是農村的,有一門電工手藝,一直跟著工程在外架設電纜,常常是在野外作業,很艱苦,後來覺得年紀大了,不願意外出了,但是表哥做事仔細認真,線路弄得十分規整,回到老家之後,誰家蓋房子都請他過去跑線路,時間長了,名聲有了,找的人就多了起來,這個吃飯的手藝能吃一輩子飯吧。只要將自己熱愛和特長最大化發揮,就能開闢新的就業路徑。
第四:找專業顧問,幫助包裝,走出賦閒在家的狀態。
張建其實存在一個問題,他應該沒有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想工作,還是不能工作。
只要想要工作,振作起精神,積極去擁抱新的工作和生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