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輝是人力資源部副經理,一天她參加一場關於人力資源研究的公開演講。這是她第一次在這麼多聽眾面前演講。她上臺後看到這麼多人看著她就緊張地打顫,她定一定神,然後就開始了演講,開頭是這樣講的:
各位,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來到這裡,我非常感謝我的領導,能讓我參加此次演講,能夠認識到大家是我的榮幸。本人跟各位比起來資歷尚淺,只是在這裡分享下我在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心得,希望我的演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由於演講大概需要四十分鐘,最後還有十分鐘問答環節。大家如果想上衛生間出門右轉就是。好的,下面開始進入主題……
進入主題後她就很少和聽眾有眼神交流,總是看PPT,偶爾抬頭一下,卻看到臺下聽眾有的出去打電話、有的去衛生間,再看時已出去了近一半人,在場的還基本都面無表情,她當時都不想講了,講完她的PPT後就說了聲謝謝大家,也忘了還有問答環節,就草草收場了,臺下掌聲也寥寥無幾。
講完後,她感到這次演講很失敗,回辦公室後,領導嚴厲地批評了她,認為她溝通能力太差了,也沒有之前那樣重視她了,她遲遲得不到晉升。
可見,溝通對職場人有多麼重要。職場人必須要學會高效溝通。可是許多職場人都不會高效溝通,都會犯小輝這樣的問題。包括我在內,很怕在人數眾多的公共場合發言。幸運的是,我讀到了《高效演講》這本書,讀完後我相信我可以克服演講恐懼,你也可以。
一、高效溝通的重要性
1、真正實現溝通的目的
職場人每天會面對各種溝通對象,如同事、領導、客戶、供應商等等。溝通時間有限,內容紛繁不一。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讓他人明白你的意思,讓你達到溝通的目的,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這裡面大有學問。無效的溝通是在浪費時間,低效的溝通是在隔靴搔癢,而高效的溝通才能達到目的。
2、其他方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職場上需要具備的能力太多了,職場人有時會陷入能力焦慮。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可時間和精力卻很有限。而在眾多能力中,較強的溝通能力對你職業生涯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能力所無法比擬的。不會高效溝通,即使你專業技能再強,也很難在公司站穩腳跟。所以,職場人應該首先學會高效溝通的能力。
二、高效溝通的三個法門
職場人經常遇到的一個場合就是公開演講,也是他們最畏懼的情景。所以下面講下如何進行高效演講,其餘高效溝通的場景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只不過內容需要精簡一些。
1、把演講視為分發禮物
人類大腦裡有兩個微小的、杏仁狀的神經組織,叫「杏仁體」。它們不斷掃描危險事物,一旦你遇到威脅,它們就向你的身體發出警告。——《高效演講》
人類具有動物本性。當你站在演講臺上,看到臺下有幾百雙眼睛同時盯向你時,你的哺乳類動物的大腦知道這意味著你被圍攻了。這時你的杏仁體會用力掙脫大腦的控制,並且將信息傳送到大腦的原始部分,這部分掌控著你求生的本能。你的血液會流向四肢,你此時只想戰鬥或者逃跑。你的血液從大腦中處理語言的前額葉流走時,你的大腦就會一片空白。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你站在演講臺時,看到臺下的聽眾,就會異常緊張,什麼都想不起來。這是你的動物本性和生理機制導致的,並不是因為你心理素質差或能力不行。那你應該如何擺脫杏仁體的控制呢?那就是把演講當做分發禮物。
當你以送禮物的心態來面對演講時,就會消除恐懼,輕鬆許多。你給聽眾送禮物,他們可以要也可以不要。要自然好,不要也許是他們感覺你講的內容對他們的有用性低,或者自己也知道這些,不需要聽你講。每個人都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都不會令所有人滿意。其實聽眾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在意你。你只需要以最大的誠意去送禮物,聽眾對禮物的態度就是聽眾自己的選擇了。
2、精心準備演講內容
俗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做好一場演講,精心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去準備。
01、確定演講目的
你需要知道你想通過演講達到什麼目的。例如:演講結束後,別人更加了解你,願意與你交往;演講結束後,員工的熱情高漲,為年底的業績衝刺;演講結束後,董事會批准你的預算方案。演講目的越具體,就越具有針對性,越容易達到。
02、確定需要對方知道的內容
演講不是自娛自樂,憑著你的意願隨意發揮。你必須要站在聽眾的角度,思考為了達到演講目的,你需要讓他們知道什麼。例如:需要同事知道你很樂於幫助他們;需要領導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勝任這個崗位;需要董事會知道用你的預算方案能夠實現年底的財務指標。
最好準備三條這樣的內容。因為人腦只能有效處理三件事。如果內容太多,就進行歸類,歸為三大條,每一條裡再細分。
03、希望對方有什麼感覺
人們大多是在感性的時候做出決定、採取行動的,所以聽眾聽完演講後的感覺很重要。他們聽完後會感到興奮、焦急、感動、深受啟發還是其他?怎樣能讓對方有這種感覺,這就需要在演講措辭和風格上仔細斟酌。
04、找到演講內容和聽眾的關聯
這點主要是說如果聽眾不仔細聽你的演講會對他們造成怎樣的影響,甚至損失。例如:如果不了解領導力,決策就很難執行,公司會陷入困境、員工收入沒有保障;如果不批准這項投資,就會喪失一次寶貴的機會,就會被競爭對手打敗。
演講的開頭一定要從與聽眾的關聯性切入,多用第二人稱「你」,少用第一人稱「我」。如果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弱化自我意識,強化聽眾需求。
3、巧設演講內容結構
無論是優秀的領導人,如邱吉爾、歐巴馬,還是傑出的企業家,如賈伯斯、馬雲。所有精彩的演講都有一個固定的結構:坡道—發現—甜點。
01、坡道—開頭
坡道,從字面意思看就是緩衝。你需要通過坡道,把聽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引起他們繼續往下聽的興趣。有時候坡道就已經決定了你此次演講的成敗。
如果小輝用這樣的坡道,效果就會好很多。
「在座的各位都在人力資源領域工作多年,我們都遇到一些人力資源方面共有的問題,例如怎樣制定薪酬制度和晉升機制才能最有力的激發員工積極性?除了漲工資還有沒有別的可行的激勵方法?……」
這樣的開頭第一句話就與聽眾建立了關聯,吸引了聽眾。去除了一些無用的客套話,而且不論你資歷如何,現在你是演講者,你需要讓聽眾看到你的信心。更不要說去衛生間一類的話。像小輝那樣的開頭表述就是在浪費時間。
001、常見的坡道
以「你們」開頭,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說出他們的心聲運用統計數據的力量,令聽眾敏感提出問題,引發聽眾思考。例如:「你們當中有多少人一天的工作就只能是接打電話?」說出令聽眾感到震撼的話語。例如:「我們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坦白,表現自己脆弱的一面。例如:「我一直害怕公開演講」運用「想像」這個詞,把聽眾帶入你描述的情境。例如:「想像一下五年之後你們都成為各大公司的高管」講述歷史軼事,即世人不知道的史事講小故事002、設計坡道的重要原則
七秒法則:你只有七秒的時間去爭取到聽眾的注意力。第一句話就要和聽眾相關慎用笑話開頭不要把精彩留在最後02、發現—主體
發現,就是把你精心準備的三個需要對方知道的內容,逐一具體地講出來,給講清楚講明白。主體的詳略程度視時間長短而定。
03、甜點—結尾
許多演講會以問答收尾,以為這樣增加了與聽眾的互動。但是,不是每個聽眾都會提問題,這樣的環節會衝淡你的演講內容。
演講結束後,一定要自己收尾,這是你發揮感性的關鍵時候。這時不要給觀眾任何新的信息,要給他們完全感性的東西。一個比喻、一句名言、一個軼事、一個想像、呼應坡道的小故事都是很好的甜點,能夠把你的演講內容升華,給聽眾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結語
職場中的許多能力都能通過不斷練習固定的模板來培養,包括你最畏懼的演講。所以收好這三個法門,不斷演練,不斷嘗試,讓自己適應這樣的場景,漸漸成為優秀的演講者。把這個框架用於簡短的對話中也會令你的溝通更為高效。掌握高效溝通這一最難的技能,你才可以無懼職場,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