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與「孝」

2020-08-27 影君子曰


圖片來源於豆瓣

電視劇《清平樂》,從「宋朝天聖末期」發端,該劇的第一集,便提出了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孝」。夜深人靜,乳母許氏奉詔進宮。主要人物趙禎(王凱飾)——這位尚未接掌「皇權」的年輕皇上,還在御書房中提筆書寫《孝經》。劇中出現了「事親」「蓋天子之孝也」等幾個鏡頭。劇本圍繞什麼是「孝」、「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來展開情節,並帶給人們有關「新式之孝和舊式之孝」的聯想與思考。


圖片來源於豆瓣


劇中的趙禎,將那幅剛剛完成的書法作品,拿給乳母過目,詢問寫得怎樣?許氏不敢直接回答,「字如文章,有情有魂,幼時筆力雖遠不如今日,但當時情真意切,篤信必能盡孝於雙親」;如今父皇去世多年,突然聽說,將趙禎養大的當朝太后劉娥,並非他的的親生母親,趙禎內心受到震撼,再三盤問乳母許氏,「請乳母如實告訴朕,朕對母親盡孝了嗎?」


乳母不敢直言:「官家是孝子,對太后娘娘極盡孝道。」「乳母是朕極親近的人,卻也要瞞朕?」趙禎發火,拿起桌上的硯臺,摔到地上。乳母最後被迫說出實情,太后當年的婢女李蘭惠,生下「六哥」,但「官家(太宗)口諭:修儀劉娥產下皇子,綿延皇嗣」;先帝去世,李氏奉旨守陵,深居簡出,不見外客。


八大王佯狂,質問當朝宰相呂夷簡:「何為太后?天子之母為太后——」但他們卻將趙禎母子分離,生死永不相見,等於是在斥責他們,如此做法,實在有違天道人倫。趙禎知曉此事,深感愧疚,心中憤激難平,天還未明,就騎馬出宮,前往永定陵,探望生母。呂夷簡無法攔駕,立即去找晏殊,讓他速速出城,趕去勸諫。


圖片來源於豆瓣


趙禎探母,被守陵的侍衛跪阻,正要仗劍闖入,晏殊趕到,再三勸諫。並且告知先帝臨終遺言,「官家繼位,太后輔政,李順容守皇陵。」趙禎:「我要是非得帶她回去呢?」其含義是,大不了我不當這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回去自己養活生母,以盡真正的「孝道」。


晏殊機敏地回答:「那太后和群臣,只不過會認為,官家聽信了奸人的謠言,耍孩子氣、胡鬧……更加認定官家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難擔當君王之責,那便由臣繼續陪著讀書,政事暫時全由太后全權處置,待官家成熟些,再將國事一點點還給官家。」——其意思是說,雖然不會動搖你的皇位,但篤定會推遲您接掌皇權處置國事的時間。


趙禎在他們的勸諫之下,離開守陵的別院,回宮之後,將夜將所書的那一幅《孝經》,蒙在自己的臉上,鬱悶不已……


圖片來源於豆瓣


後來他在朝堂上,假借範仲淹「辭官丁母憂」的事,向太后「公然發難」;大臣當廷說出「無法對生母盡孝,還教化什麼百姓,做什麼仁愛之君?」這樣的話語,使得矛盾衝突更加激烈。太后貪戀皇權,雖然不敢明目張胆地學做「武則天」,但至死都不願放棄手中把持的朝政。趙禎雖然已經成年,對朝政的處置,也有了一定的經驗,急於接班,卻又一再受到打壓,只好忍氣吞聲,拖延到太后撒手歸天,才終於真正登上「九五之尊」的寶座。


劇中,趙禎所題寫的內容,是《孝經》的第三章:「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也就是說,天子之孝,與平民之孝,有著極大的區別。為了維護「在所有臣民心中,太后與官家母慈子孝,為社稷盡心盡力」的虛假形象,避免出現「朝廷亂、天下亂」的大局,趙禎只能在個人情感上,做出一定的犧牲,「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圖片來源於豆瓣


「孝」——是中國古代極其重要的道德倫理思想之一,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中國古代的24孝圖,第一個「孝感天下」就是講虞舜行孝的故事。舜的「仁孝」行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不失子道、不失兄道,以「孝」齊家,家和而萬事興。舜的父親眼睛瞎了,有些愚昧;後母性情乖張,弟弟象心胸狹隘,他們讓舜去修穀倉、淘水井,幾次差點害了舜。但他對父母仍然恭敬孝順,力所能及地盡贍養與照顧的職責,讓他們安享晚年,不為生活而發愁、擔憂。父母去世,葬之以禮;父母死後的漫長歲月,子子孫孫祭之以禮。作為兄長,他對弟妹們「友愛孝悌」,不僅在生活上要盡力照顧與關愛,噓寒問暖,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同時,還要在做人與為人處世方面,加以正確地引導,並通過自己的言傳與身教,為他們起到示範和榜樣作用。


二是不貪財、不爭利,以「仁孝和禮讓」待人,化民成風。舜出門在外,無論耕田種地、打魚制陶、經商販賣,都能講究仁孝和禮讓,他那高尚的人格力量不僅感天動地,更感化了普通的百姓,禮讓成為一時的風氣。三是不奢靡、不懈怠,以「仁孝和公平」治國,政績突出。他用人唯賢,依法理政,愛民惜民,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通過長期的整頓和治理,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的面貌,四海清平,人人感戴舜帝的功德。四是不謀私、不戀棧,以「仁孝正義」禪讓天下,離職南巡,為民排憂解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圖片來源於豆瓣


古人的「舊式之孝」,有其合理、可資借鑑的一面,但也有不符合常理與人性,必須剔除的蕪雜成分。如:埋兒奉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嚐糞憂心之類。今人的「新式之孝」——新版的24孝行動標準,如: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2、節假日儘量與父母共度;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4、親自給父母做飯;5、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7、為父母建立&34;;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9、教父母學會上網;10、經常為父母拍照;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12、打開父母的心結;13、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21、和父母一起鍛鍊身體;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比較簡便可行。


圖片來源於豆瓣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長輩都不「孝」,對自己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都不能寬宏禮讓,力所能及地關愛與呵護,又何談立志報效家國和民眾,回報社會呢?


當然,「孝」也不是無原則的,不能為了個人或小家庭的私利與情感,去「徇私舞弊」,也不能「裝假作秀」。乃至於像社會上經常可見的那樣:父母在生之時,不盡贍養之責,待到父母去世之後,反而大操大辦,不惜耗費錢財,停喪數日,辦流水席,披麻戴孝,痛哭流涕,裝模作樣地去「秀孝形」。「非誠無孝,大孝必誠」,「孝之心」與「孝之行」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可見和可感的,並且是非常及時的,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悔也晚矣!


圖片來源於豆瓣


《清平樂》劇中的趙禎,由於自己未能對生母「盡孝」,為了彌補往日的愧疚,「愛屋及烏」,將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徽柔,嫁給了李家的子孫李瑋。趙禎治國如執秤,權衡各方勢力,為國事殫精竭慮。朝堂之上,慶曆新政大臣和老派權臣之間針鋒相對,鬥爭風起雲湧,的確令人可觀可感,浮想聯翩!


徽柔與陪伴自己長大的內侍懷吉,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對志趣不和又木訥平庸的駙馬郎君李瑋,萬般排斥,終於與婆家起了衝突,不顧一切地夜扣宮門,打破大宋帝國最嚴苛的規矩,引發滔天非議,老臣司馬光甚至要在大殿之上「碎首進諫」。


圖片來源於豆瓣


趙禎的一生,善於納諫,悉心呵護「言路通暢」、「監督國君」的風氣。他在位幾十年,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時期名臣輩出,國家安定太平,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趙禎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形於外。但趙禎青少年時期的人生經歷,卻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心理創傷,使得他在愛女之情和維護治國理念之間,徘徊掙扎,內心情感撕裂,遍體鱗傷。他原本是想真正「盡孝」,也希望女兒能夠服從大局「盡孝」,「己所不欲之事——卻施之於人」。該劇最終,公主以半瘋狂的抗爭,始終未能屈服於「成為李瑋真正妻子」的命運,卻落得個與懷吉永生不得相見的結局。劇情一波三折,既出人預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將「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演繹得淋漓盡致。


圖片來源於豆瓣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照當今的中國,儘管時代不同了,社會制度也不一樣了,但許多國人仍然會遇上「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的兩難選擇。為了新中國的建立,為了那個「站起來」的夢想,曾經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夢想,同樣有許多人需要「個體服從群體」、「局部服從整體」,而有所抉擇,甚至默默地付出與全部捨棄(奉獻與犧牲)。


早在五十年前,因為「三線」建設的需要,一群年輕人跟隨夢想的指引,走向未知的人生。400萬「隱居」深山老林的「使命必達」之人,在那段熱火朝天的歷史中,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了國家利益的大局之上。山中綿長而寂寞的歲月,如火的青春悄然流逝,換來的是,現在讓國人引以為傲、讓世界萬眾矚目的各種國之重器。


核潛艇研製的首席科學家——黃旭華,就是這一研製團隊中的一員。執行任務前,黃旭華曾於1957年元旦,回到闊別許久的老家,看望年過花甲的父母。63歲的母親再三叮囑:「工作穩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後30年的時間,他就再也沒回過家,由於核潛艇涉及到國家最高機密,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父親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見他一面。


圖片來源於微博@央視新聞


1986年底,已經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再次回到廣東老家,見到93歲的老母。他眼含淚花說:「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但此時的他,仍然不能告訴母親,自己這幾十年在做什麼。直到1987年,母親收到他寄來的一本《文匯月刊》,看到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裡有「他的愛人李世英」等字樣,黃旭華的9個兄弟姊妹,以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質。


默默無聞,甘於奉獻,黃旭華是三線建設者中的一個縮影;三線建設的幾十年裡,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他們的青春早已不在,但碩果永存;他們的「孝言與孝行」,換來的是家國的平和與安寧,是一種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


圖片來源於微博@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源於微博@中國新聞網


2020年的早春,當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襲來之時,同樣有不少「棄小家而顧大家」的逆行者。武漢封城,大年三十解放軍醫療隊緊急出動,大年初一召開中常會,研究部署防控疫情的工作,這麼多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疊加在一起,使人非常震撼。黨中央的集結令一發,成千上萬的醫務工作者,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全黨、全軍、全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留傳下來的佳話,數不勝數。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帶隊親赴武漢抗疫第一線;出生於1966年的軍中女傑陳薇,曾經參與過抗擊「沙斯」病毒、汶川救災,遠赴非洲,領銜防治「伊波拉」等,次次都擔當重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趙春光,一封家書盪氣迴腸:「疫事一起,情形頗烈,武漢三鎮,盡為病土。兒自領命,無一日不著白衣,無一日不在前線,施針藥,救死傷,施我所學,冀有所得,不敢半點兒戲,不敢一絲懈怠,惟望不負二老所囑,醫院所託,國家所命。」


圖片來源於微博@人民日報


他們同樣「鐵骨柔腸」,個個有著「愛心和孝行」:「孩兒頑劣,未進行伍,唯報國之心,時時不敢渙散。今疫事一起,兒自請纓,蹈火而行,生死不念,唯憂我父,溽不知熱,唯慮我母,寒不知冷,星漢兩城,相隔甚遠,不能繞膝床前,兒頗念之,但喜吾妻甚賢,可解二老孤懷,所需所命,可盡驅使,兒雖遠離,亦如膝下。」


為了家國的平安,他們無怨無悔,「此役,萬餘白衣,共赴國難,成功之日,相去不遠,蒼蒼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待詔歸來之日,忠孝亦成兩全;然情勢莫測,若兒成仁,望父母珍重,兒領國命,赴國難,縱死國,亦無憾。趙家有死國之士,榮莫大焉。」


圖片來源於微博@人民日報


這一份家書,字字滾燙,句句暖心,真真切切,感人肺腑。信中所流露出來的那份「孝心」,是成千上萬醫務工作者和抗疫志士的共同心願,的的確確,實實在在,可與日月同輝,天地共存。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中可見,我們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多高,真正應了國歌中的那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用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需要更多黃旭華、趙春光這樣的「今日之孝」、「真孝與大孝」!

圖片來源於微博@人民日報

作者|駱正軍

編輯|肖洋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宮廷戲」已經不再只是情情愛愛
    日來,《清平樂》的議論度不斷攀升。就電視劇本身來說,是一部佳作。那麼具體好在何處,今天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清平樂劇照》劇集伊始,論「孝」電視劇一開始,就開始充斥緊張的氛圍。一婦人,急匆匆的腳步進入畫面。一副正在書寫的字映入眼帘。
  • 電視劇清平樂全部歌曲片頭曲片尾曲主題曲插曲歌詞推薦
    近日,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當中,這部劇剛一開播在網上的熱度就非常的高,除了劇好看之外,劇中的歌曲也是十分的好聽,電視劇《清平樂》全部歌曲有哪些?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匯總一下,一起來看一下。  電視劇清平樂全部歌曲有哪些  電視劇《清平樂》的片頭曲是《願歌行》,演唱者是胡夏。
  • 天下憂樂之間,便是一曲《清平樂》
    宋代風韻的完美呈現、歷史照進現實的人性共情,不流於俗套的表達方式,不走尋常路的《清平樂》開播首日豆瓣開分8.1,並持續引發高熱度討論。河清海晏、天下平寧,相信這是宋仁宗一生的願景。而誰,又不想擁有「清平樂」般的人生?宋仁宗趙禎的出生頗為傳奇,他正是民間相傳「狸貓換太子」的主人公,《清平樂》的故事便由他的身世之謎講起。
  • 《清平樂》喊你補習文化課
    而《清平樂》正是宋詞繁榮鼎盛的大宋王朝。世人皆以「手無縛雞之力」來譏諷讀書人的「百無一用」。《清平樂》開播2天,如此令人血脈賁張的,文化人在線battle的戲碼就有三場。1.一個「孝」字,見血封喉。宋朝以孝治天下。而劇中皇帝趙禎卻得知生母另有其人,並非其日日奉養的太后,而是為先帝守陵的李順容。
  • 【Mirror頭條】《清平樂》:離經叛道的「反派角色」
    一切都變了,除了宋仁宗筆下的飛白體,和《清平樂》急暈一眾觀眾的不慌不忙。劇情已然行過三分之二,《清平樂》的步調依然徐徐緩緩,正是在這份「從容」中,「慢」開始與《清平樂》如影隨形,許多觀眾在溫吞的行進中漸漸入睡,導演張開宙也因此喜提「人間褪黑素」的「美名」。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清平樂》宋仁宗這一次轉身後,他已不再是曾經那個少年
    導語: 當前大型宋朝古裝劇《清平樂》正在熱播,本就喜歡宋史的我立刻開始了追劇。在看到第5集的時候,有一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以至於我捨不得讓它在眼前晃過去,特意按了暫定鍵欣賞了起來。這個鏡頭就是大娘娘(劉太后)去世後,宋仁宗獨自一人來到了大殿中,安靜地望著眼前空蕩蕩的朝堂。
  • 不僅《清平樂》,為什麼中國自古有「孝順」的文化
    在熱播劇《清平樂》第1集中,範仲淹親死丁憂,請辭官守喪,朝堂上宋仁宗趙禎藉機向垂簾太后劉娥暗示儘早退隱。這類橋段是國產古裝劇(特別是宮廷政治劇)常見的題材,往往走的也是矛盾比較尖銳的敘事路線。對於現代人而言,這類主題的故事往往帶來疏離感,也是正統古裝劇的一個命門。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清平樂》尋光 · 清平樂
    《清平樂》海報尋光 · 清平樂大概劇情裡的歌曲都是為小說《孤城閉》而寫,《願歌行》、《尋光》、《雙飛燕》都緊緊扣住了《孤城閉》,當然《清平樂》將視角放在了宋仁宗波瀾壯闊的一生,相比《孤城閉》而言更宏大,不管是風起雲湧的朝堂還是兒女情長的後院
  • 深度解析《清平樂》:收起愛恨嗔痴,囿於四方孤城,換得盛世清平
    而《清平樂》整部劇中出現的所有宋詞之美,都能用一句話概括「反映北宋社會文化、風俗世情和文人生活的獨特風景。」二、主題立意:宋仁宗終其一生都在愛恨嗔痴和家國天下當中困守孤城,承擔起作為君王的仁、孝、愛與孤獨。
  • 清平樂
    清平樂·聽琴蘭燈斜照,素麵憐顰笑。翠袖輕揮雲水調,幽意曲中誰曉。相看眉眼盈盈,弦間驀地風生。
  • 《清平樂》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
    《清平樂》清平樂 · 看盡大宋風華從《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清平樂》,滿屏大宋風華,周末即將到來,恰是重溫宋詞時。》晏殊、範仲淹、歐陽修、蘇洵、韓琦、王安石、司馬光……歷史人物在《清平樂》這部電視劇裡一個個鮮活起來。
  • 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什麼是孝?我認為大孝就是孝國,小孝就是孝家。正值新年的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大事是什麼?那就是孝。昨天,朋友彭若雲發來一些圖片和一段視頻。以小見大,足見新年之暖暖孝情、親情:兩小孩子向白髮老人躬身作揖,祝楊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老人還禮。
  • 也談《清平樂》中「樂」的讀音
    由此,『清平樂』詞亦多為昌平盛世而歌」,看來沈教授是認為李白沉香亭醉賦《清平調》三章之事,就是「清平樂」詞牌來源的本事了。李白的《清平樂》詞,在詞史上素有爭議。今本《尊前集》錄太白詞十二首,《清平樂》五首,與《遏雲集》錄四首者不合,則非一書也」。而五代歐陽炯《花間集序》曰,「在明皇朝,則有李太白應制《清平樂》詞四首」,王琦《李太白全集》則盡收五首詞,前二首題為《清平樂令二首》,輯自《唐宋諸賢絕妙詞選》,題下別注「翰林應制」,後三首題為《清平樂三首》,輯自《御定全唐詩》。現在一般認為李白作過《清平樂》五首。
  • 《清平樂》中皇帝被稱「官家」而太后不稱「哀家」,原因很簡單
    看過《清平樂》這部劇的朋友,想必有不少人都會對「官家」這個稱謂感到陌生。畢竟,平時看的劇都是稱呼皇帝為「皇上」、「陛下」、「萬歲爺」等,太后一般都是自稱「本宮」或是「哀家」等。《禮記.雜記上》: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古時居父母喪者的自稱為哀子,後來,父在而居母喪者自稱哀子。近代人根據「哀子」杜撰了「哀家」這個詞,寓意就是死了丈夫的皇后,即太后。喪夫即為可憐之人,是為哀。
  • 《清平樂》預定四月第一劇,宋朝真牛,不愧是GDP佔世界60%的朝代
    萬眾期待的《清平樂》終於在昨晚放出兩集。「好團隊+好劇本+好演員」,這是《清平樂》的標配,也是它能引起觀眾期待的重要原因。首先,《清平樂》這個名字本身,就很有宋朝範兒。「清平樂(yuè)」本是個詞牌,是宋詞最為出名的詞牌之一,從小到大我們背過不少《清平樂》了。晏殊、黃庭堅、辛棄疾等都有《清平樂》的名作。聽到這個詞牌,大宋幾乎就映入眼帘了。
  • 清平樂趙禎是誰 清平樂趙禎少年是誰演的
    清平樂趙禎《清平樂》劇情圍繞家國天下徐徐展開,清平樂電視劇免費觀看全集,超清完整資源在線,通過對仁宗時期朝堂風雲的深度刻畫和對兒女情長的細緻描摹,展現宋仁宗趙禎開創的「仁宗盛治」。
  • 清平樂的過人之處:重塑一個從國畫中走出來的北宋全景圖
    《清平樂》是2019年1月5日才開機拍攝的新戲,雖然長達70集,仍然成為了2020上半年最受歡迎叫好叫座的古裝劇。如今這部《清平樂》改編自米蘭Lady原著小說《孤城閉》,由朱朱編劇,張開宙導演,王凱、江疏影、
  • 《清平樂》熱播,但關於「清平樂」的詞你知道幾首?
    大家最近在追的熱播劇《清平樂》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事件改編的。劇中福康公主的婚變和宋仁宗在朝堂之上的風起雲湧無疑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該劇的名稱其實也很有意思,電視劇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以《清平樂》為電視劇名稱別有深意,那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歷史上著名的詞牌名——清平樂。詞牌介紹清平樂原來是唐代的教坊曲名,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詞牌名。
  • 《清平樂》:結合儒家五倫思想淺析劇中人物的人倫關係及現實意義
    引語:最近備受人們青睞的電視劇《清平樂》已經播放過半了,自播放以來該劇就引起了不少熱議話題,如帝後的愛情、公主若微與內侍懷吉的故事以及宋代的詞人佳作等。作為一個非常喜歡古裝歷史劇的資深劇迷,無論是《清平樂》中原汁原味再現的北宋市井、朝堂面貌,還是精巧的劇情設計以及恰到好處的配樂,都讓我忍不住拍案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