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2021-02-19 六天風景

 


1

 

古話說「百善孝為首」。什麼是孝?我認為大孝就是孝國,小孝就是孝家。正值新年的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大事是什麼?那就是孝。

昨天,朋友彭若雲發來一些圖片和一段視頻。以小見大,足見新年之暖暖孝情、親情:兩小孩子向白髮老人躬身作揖,祝楊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老人還禮。

問得這些圖片和這段視頻故事的背後,那是一段關於敬畏與感恩的故事:

彭若雲說道:「最有意義的一天——昨天,除夕,帶著娃娃,孫娃娃續寫27年『作文』:傳承家風——看望師母,敬拜楊奶奶。此刻,一句話共勉:眼中有光,處處都是希望。心中有愛,所有美好都會如約而至。恭祝朋友們:牛年吉祥!,一起加油。」

繼而了解到,若雲兄弟從1994年開始,每年去看望楊老師兩次,教師節或敬老節,春節必到。對此,若雲兄弟是這樣的說的,最核心價值觀是:知行合一,不說教,用行動來證明「榜樣的力量」。

引用若雲兄弟的一段話:「堅持27年啊,鄉愁,看望老人,從不缺席。」這種持之以恆的敬畏與感恩,是何等的珍貴和無價啊!

 

2

 

世間萬物多可以用金錢衡量其價值,唯親情、孝情等無以作價。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為什麼說大孝是孝國呢?2021年1月10日我曾作有一首詩,名叫《人間最大的孝是忠義衛國》。

在題記中,我引用了這樣感人的鏡頭:河北辛集市中醫院護士張麗芳,在支援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中,突然接到母親去世的噩耗。當醫院為她申請回家奔喪時,張麗芳忍痛決定留下來。「家裡有弟弟盡孝,我在這裡為國家盡忠。」2021年1月6日晚上,張麗芳眼含熱淚,在駐地樓下朝著家的方向,深深鞠躬,以特殊時期的特殊方式向媽媽告別。

全詩如下:

 

都說,自古忠孝兩難全

一邊,是置身危難險急的疫情一線

一邊,是至親媽媽離去的噩耗

在忠義衛國面前,你選擇堅守黑暗長夜中的寒冷

儘管,你只是這無盡黑夜中的一點星火

 

誰,不是這茫茫黑夜中的微弱之光呢?

我們沒有忘記,全國上下喊出武漢加油,武漢挺住時

無數醫護人員、解放軍戰士、志願者馳援武漢

也同樣有這樣的鏡頭,2020年2月11日

支援火神山醫院的護士吳亞玲,向家的方向三鞠躬

她的母親突發疾病,在雲南昆明去世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最珍貴的是親情

最應盡的是孝道

但是,在忠義衛國面前,有的人知道什麼才是最大的孝道

他們守衛長夜,恪盡職守,奉行人間最大的孝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疫情終將過去,因為有眾志成城萬眾同心的抵禦

因為,有無數人負重前行,做最美的逆行者

我們不會忘記,春暖花開,白衣執甲凱旋的激動人心

人間的春天,病毒又豈能阻擋?

 

歲月神偷,願天下父母安好!

靜待花開,願天下勇士巾幗取勝!

忠義衛國,這鐵打鋼鑄的護衛,必有山河無恙,人間皆好

待到雪融冰消,山花爛漫,讓我們喊一聲:媽媽!

 

3

 

一個不愛家的人,不孝親人老人的人,你能企望他愛國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愛護他人敬重他人勤孝親人的人,這個人的家國情懷才是完整的,也才是值得信任的。

我們在看到大義凜然的「家國情懷」時,切莫忘了,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積累的孝道、孝心、孝情,它就是我們的做人之根,為人之本和家國之魂。

有的人說,孝不必有諸多的儀式。我卻認為,古之所積的優秀傳統美德,該弘揚的儀式,還是應該堅持下去的。比如,閒時關心老人生活,逢年過節向老人問好,教育孩子向老人行躬身禮,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給父母洗腳,對父母輕聲悅耳等等.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如果我們忙得連儀式感都缺少了,忙得向老人問一聲好都缺了,忙得向老人說句暖心話都少了,我們是否又想過,有一天我們也會老了?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後代又會怎麼對我們,視我們,待我們?言傳身教,遠比說教打罵來得深入骨髓啊!以愛報人,未必能夠收回應有之愛,但是,愛卻會影響更多人;以德報人,未必能收回應有之德報,但是,德卻會因此受人敬重。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說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也就是說,在中國傳統的文化歷史倫理觀點上,講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由此可見,立德為首,不立德,何以立人?自身立德,教人立德,引人立德,厚德載物,此為積德之大事也。

一屋不報何以掃天下,一德不立何以載萬物?再回到這樣一種邏輯來:小孝孝家之人,懷抱家國情懷之熱烈之人,大孝能孝國,忠孝義相隨,必成社會之棟梁。

 

2021年2月12日星期五  大年初一

 

相關焦點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孔子後人重陽說孝——大孝安邦 小孝治家
    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道德範疇。在傳統社會裡,倡導百善孝為先,人之罪莫大於不孝。孝是人性的根基。那麼在現今這個社會中,如何去懷有感恩之心,弘揚人性的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共同弘揚人類文明的敬老與孝道精神呢? 恰逢重陽節當日2020年10月25日,第二十二期思賢講壇特邀孔海欽,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儒學經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觀,結合現實探討今日之孝道與感恩。
  • 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而孝道在我的理解,不外乎有小中大三種。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 《清平樂》與「孝」
    劇中出現了「事親」「蓋天子之孝也」等幾個鏡頭。劇本圍繞什麼是「孝」、「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來展開情節,並帶給人們有關「新式之孝和舊式之孝」的聯想與思考。其含義是,大不了我不當這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回去自己養活生母,以盡真正的「孝道」。晏殊機敏地回答:「那太后和群臣,只不過會認為,官家聽信了奸人的謠言,耍孩子氣、胡鬧……更加認定官家尚小,心智尚未成熟,難擔當君王之責,那便由臣繼續陪著讀書,政事暫時全由太后全權處置,待官家成熟些,再將國事一點點還給官家。」
  •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
    ,是哪兩件大事?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精選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詩書立業,孝悌做人。(薩克雷)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 大孝高歌
    大孝高歌  半桶水/柯進   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孟子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首孝弟,次謹信。 ——李毓秀汝今也有兒孫在,只恐兒孫照樣看。百善孝為先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不問爹娘安不安,任他飢餓任他寒。
  • 孝柳
    劉莊的那片墳地裡長了很多粗細不一的孝柳。在劉莊人眼裡,誰家的墳頭上要是連一棵孝柳都沒有,那是很丟人的事,孝柳不僅要有,腰身長得越壯越粗是最好的。劉莊流傳一句話:孝不孝,看柳腰。      讓劉大海整個家族最長臉的事就是他家祖墳上的那棵孝柳在全莊是最粗的。
  • 孝,是內心的感恩
    孝,就是內心對父母的感恩、尊敬和關愛。父母不一定全對,我們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對待事,孝,也就是對父母的利益。這種利益有物質上的,如使父母衣食無憂;有精神上的,如「光宗耀祖」,或者令父母開心、安樂。如何孝順父母,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相關的,自己認為什麼是好,再把這個好給父母。
  • 細說漢字:孝
    這個「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長著長頭髮的老人。
  • 人之行,莫大於孝?《易經》中關於「孝」的解釋原來是這樣!
    孝在中國,被認識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謹慎遵守的,也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那麼什麼才是孝?僅僅是對待父母的態度嗎? 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 孝歌歌詞:《喝了孝家酒》
    小孩念書不間心,不知書類有黃金,早知書內黃金貴,高點明燈下苦心,孝家酒歌郎們手,慢慢腮起三呸酒,壺中有酒好留客,譚中無酒客難留,陳起壺來亡飲酒,誰人接詩我丟手。3 吃了孝家酒和飯,想起深天四季端,不知那本書上看。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希望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  ,一個孝字天下安,孝道回歸了,心自然就會改變了,我們的社會自然就和諧了,我們周圍的環境也自然和諧了,我們每個人的幸福就會真正的全面到來了!!!
  •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吳克鳳:順也是一種孝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9日訊 她們孝親敬老、愛崗敬業、和睦鄰裡,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她們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卻用一個個平凡的感人故事,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她們就是「最美兒媳」!「孝美行天下——尋找山東最美兒媳電視展播」頒獎典禮將分上、下部分,分別在2021年1月2日、1月3日播出,帶您走進12位最美兒媳代表的生活中,感受她們所帶來的溫情與感動。今天,我們來聽聽「2020山東最美兒媳」吳克鳳的故事。唱著童謠的老人叫高俊英,已經91歲高齡,她兒孫滿堂,子女孝順,但就在幾年前,恰恰是子女的孝心,給她帶來了一個小煩惱。
  • 古代的「孝」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是孝傳天下。傳承幾千年的孝被頌揚、被固化,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優良傳統之一。但是孝在古代除了被頌揚,他同時也被統治者作為鞭策和制約百姓的工具。統治者說「忠孝兩全」,「忠」是為君,「孝」則為父。
  • 紅樓世相:以孝治天下
    曹公在紅樓夢第一回,先就講明了這部書中的故事,「無朝代年紀可考」。 醜話說在頭裡。 我不是說的任何一個朝代的事兒。 嘿嘿,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哦。 那時候文字獄厲害,你懂的。
  • 李景林 | 論孝與仁
    一、小序  孝和仁是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二者的關係,可見《論語·學而》有子的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的主要內容是對親人尤其是父母的「愛」和「敬」的情感。有敬,悌的意義實質上已包含在其中。當然,在孝裡面有愛,在悌裡面也有愛,但是從概念的顯性特徵來講,孝的著重點在「愛」,悌的著重點在「敬」。
  • 至孝,養父母之慧.
    淨業三福第一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佛教人從這裡開始,也是到這裡圓滿。千經萬論,長劫修行,到最後就是這兩樁事情圓滿,圓滿就成佛了。 你把孝親尊師的道理搞清楚了,圓圓滿滿落實在你生活當中,落實在你處事待人之處,你就叫成佛了。由此可知,佛陀四十九年的說法,無非是說孝道跟師道的大道理,孝道與師道的落實,佛就說這個。
  • 孝老三字經
    孝老三字經孝之道,百善先;能養老,可盡年。昔虞舜,曾感天。老萊子,娛親前。羔跪乳,鴉反哺,遵大道,法自然。為兒女,當事親;勸孝老,讀此經。注釋孝之道,百善先;能養老,可盡年。〇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圍爐夜話·百善孝為先》昔虞舜,曾感天。老萊子,娛親前。
  • 孝,就要對長者和顏悅色
    《論語.為政》中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其譯文為,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 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勞,有了酒食先讓年老的吃這就是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