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高歌

2021-02-19 莆田林孝子

大孝高歌  半桶水/柯進


   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孝文化,也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追本溯源,在遠古時代就宣揚孝敬父母,佛祖甚至教喻:不孝父母也是一種病。

廣義上講,孝、悌、廉、恥、忠、誠、信、義,都是孝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一個不孝的人,於國會盡忠守義嗎?於友會明誠講信嗎?於官會持廉知恥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穩定、治國安民的需要,都會把孝道排在首位。春秋孔子著述《孝經》,元▪郭居敬著作《二十四孝》,嗣後,釋義的、繪圖的絡繹不絕,歷代聖賢為之配畫的有:宋▪李公麟、元▪趙孟趙孟頫、明▪仇英,還有近代江逸子等等,目的是為了更廣泛地推崇孝道文化。
  孝子孝行,最早記載的有:蜀漢尚書李密有孝行。晉武帝滅蜀後,慕其才名,徵召為太子洗馬,李以祖母年老多病陳情推就,帝賜奴婢二人服侍,並令郡縣撥給贍養費。嗣後,則史書記載莆田林孝子事。「闕下林家」系因唐貞元十三年,德宗皇帝賜立雙闕、旌表孝子林欑而得名。

每逢盛世,厚德載物,氣清景和,必是天下太平繁華、大孝廣宣之時。今年恰逢雙闕重立,墓室重修,孝文化普濟天下之際,本人作《大孝高歌》一文以鼓呼。本文行歌體裁,非傳統格律詩,僅以宣揚孝道、拋磚引玉,歡迎批評指正。

2018年8月28日

一 林欑考行傳

韜公之孫九牧侄,
福唐縣尉貴姓林;
大唐貞元傳佳話,
翩翩公子立孝名。

為官任上知母恙,
寢食難安辭官行;
日夜侍奉熬湯藥,
衣不解帶盡孝心。

慈母病重鶴歸西,
林欑悲慟淚沾襟;
三晝五夜食無味,
和泥壘磚修墳陵。

墓旁結廬守孝道,
白烏雲集聲哀鳴;
孝誠赤心感天地,
天降甘露示頻頻。

德宗敦勸揚孝道,
賜立雙闕耀門庭;

陵園佳號甘露山,
墓室稱唐甘露林。

考子居地封義門,
考義裡歸行政名;
歐陽詹著黃璞傳,
名照千古史書銘。


二 孝子墓修葺志

大唐貞元十三年,
賜闕千載耀莆林;
九月初四年年祭,
宗親齊聚孝子陵。

風雨飄搖久失修,
佔地建房有擾民;
踴躍捐助始修繕,
慷慨解囊顯孝心。

村民蠶食漸歸還,
回購周邊地整平;
墓丘祭埕甘露地,
牌坊長廊石碑林。

孝子雕塑紀念館,
雙闕墓廬伴涼亭;

中華道德大弘揚,
唐代風貌人文景。

尋根謁祖敘情誼,
四海歸家會宗親;

拜孝學孝傳孝道,
尊老敬老德有秉。

遠山疊翠披錦繡,

青龍白虎護孝陵;
風水寶地展新貌,
福祉綿綿雙闕林。

相關焦點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尤其在清朝的時候,家族的權力非常大,比如鄉紳。所謂的鄉紳,就是鄉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縣長來了,也得拜訪他們,不然他就有可能管不住老百姓。所以,鄉紳有時甚至可以左右政局。所以,政府要提倡孝道,家族裡也要提倡孝道、保護孝道,這樣有利於他們的管理。清朝就是靠這種方式來統治老百姓的。其實,不僅僅是清朝,中國有很多朝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從周天子時期開始就是這樣。
  • 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什麼是孝?我認為大孝就是孝國,小孝就是孝家。正值新年的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大事是什麼?那就是孝。昨天,朋友彭若雲發來一些圖片和一段視頻。以小見大,足見新年之暖暖孝情、親情:兩小孩子向白髮老人躬身作揖,祝楊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老人還禮。
  • 孔子後人重陽說孝——大孝安邦 小孝治家
    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道德範疇。在傳統社會裡,倡導百善孝為先,人之罪莫大於不孝。孝是人性的根基。那麼在現今這個社會中,如何去懷有感恩之心,弘揚人性的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共同弘揚人類文明的敬老與孝道精神呢? 恰逢重陽節當日2020年10月25日,第二十二期思賢講壇特邀孔海欽,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儒學經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觀,結合現實探討今日之孝道與感恩。
  • 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子孝父心寬。——陳元靚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希望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孔子
  • 《奇妙大轟趴》白宇熱舞高歌曾要求「法式熱吻」
    奇妙大轟趴,轟隆轟隆譁!明星訪談「趴體」綜藝秀《奇妙大轟趴》正在愛奇藝熱播,「90後小生」白宇火熱來襲。在《美人為餡》中大撒狗糧的「冷酷警司」白宇,自曝曾被要求上演「法式熱吻」。節目現場更是大放粉絲福利,熱舞高歌嗨翻全場。關注愛奇藝《奇妙大轟趴》,更多精彩內容給你好看!「冷酷警司」白宇大撒狗糧 自曝曾被要求「法式熱吻」
  • 《清平樂》與「孝」
    劇中出現了「事親」「蓋天子之孝也」等幾個鏡頭。劇本圍繞什麼是「孝」、「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來展開情節,並帶給人們有關「新式之孝和舊式之孝」的聯想與思考。「非誠無孝,大孝必誠」,「孝之心」與「孝之行」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可見和可感的,並且是非常及時的,千萬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後悔也晚矣!
  • 孝,是內心的感恩
    孝,就是內心對父母的感恩、尊敬和關愛。父母不一定全對,我們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對待事,孝,也就是對父母的利益。這種利益有物質上的,如使父母衣食無憂;有精神上的,如「光宗耀祖」,或者令父母開心、安樂。如何孝順父母,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是相關的,自己認為什麼是好,再把這個好給父母。
  • 孝柳
    劉莊的那片墳地裡長了很多粗細不一的孝柳。在劉莊人眼裡,誰家的墳頭上要是連一棵孝柳都沒有,那是很丟人的事,孝柳不僅要有,腰身長得越壯越粗是最好的。劉莊流傳一句話:孝不孝,看柳腰。      讓劉大海整個家族最長臉的事就是他家祖墳上的那棵孝柳在全莊是最粗的。
  • 古代的「孝」是什麼
    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就是孝傳天下。傳承幾千年的孝被頌揚、被固化,成為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優良傳統之一。但是孝在古代除了被頌揚,他同時也被統治者作為鞭策和制約百姓的工具。統治者說「忠孝兩全」,「忠」是為君,「孝」則為父。
  • 現場 | 環球高歌陳百強演唱會
    自2013年環球唱片公司推出紀念專輯《文質翩翩》之後,一直以來都對Danny有更加多的誠意之作,到了今年,Danny60歲誕辰的時間,除了請到譚校長、阿B、盧冠廷、 陳慧嫻、劉美君、關淑怡、蘇永康、楊千嬅、陳奕迅、林子祥、葉倩文等群星推出CD專輯《環球高歌陳百強》之後,更舉辦同名演唱會:環球高歌陳百強演唱會。用歌聲來紀念、致敬香港樂壇一代巨星 Danny仔陳百強。
  • 孝歌歌詞:《百孝又一歌》
    《百孝又一歌》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 詩豪劉禹錫:一路追夢,一路高歌
    從此開始了他「一路被貶,一路追夢,一路高歌」的傳奇人生。       三十三歲的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被遷任為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他這一貶,就是23年之久!       在朗州這個偏僻荒涼的大地上,在颯颯的秋風中,所有人認為劉禹錫會悲憤抑鬱,一蹶不振。但他偏不,面對秋風秋雨樂觀豪邁,放聲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精選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詩書立業,孝悌做人。(薩克雷)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吳克鳳:順也是一種孝
    「孝美行天下——尋找山東最美兒媳電視展播」頒獎典禮將分上、下部分,分別在2021年1月2日、1月3日播出,帶您走進12位最美兒媳代表的生活中,感受她們所帶來的溫情與感動。今天,我們來聽聽「2020山東最美兒媳」吳克鳳的故事。唱著童謠的老人叫高俊英,已經91歲高齡,她兒孫滿堂,子女孝順,但就在幾年前,恰恰是子女的孝心,給她帶來了一個小煩惱。
  • 細說漢字:孝
    這個「孝」字也挺有意思。甲骨文①像長著長頭髮的老人。
  • 李景林 | 論孝與仁
    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責善」,就是板起面孔直接指責、責備對方的錯誤。「責善則離」,「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是說,板起面孔的指責,會傷害父子的感情。這個「幾諫」的方式方法,也體現了對父母真切的愛敬之情。  又如《裡仁》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父母在,不遠遊」,古代也很難完全做到,在現代社會,就更難做到。所以孔子退一步,講「遊必有方」。
  • 參賽美文 ‖ 大孝(節選)
    大孝(節選)
  • 孝,就要對長者和顏悅色
    《論語.為政》中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其譯文為,子夏問:「怎樣是孝道?」孔子:「 難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勞,有了酒食先讓年老的吃這就是孝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