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高歌 半桶水/柯進
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孝文化,也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追本溯源,在遠古時代就宣揚孝敬父母,佛祖甚至教喻:不孝父母也是一種病。
廣義上講,孝、悌、廉、恥、忠、誠、信、義,都是孝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一個不孝的人,於國會盡忠守義嗎?於友會明誠講信嗎?於官會持廉知恥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因而,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了政權穩定、治國安民的需要,都會把孝道排在首位。春秋孔子著述《孝經》,元▪郭居敬著作《二十四孝》,嗣後,釋義的、繪圖的絡繹不絕,歷代聖賢為之配畫的有:宋▪李公麟、元▪趙孟趙孟頫、明▪仇英,還有近代江逸子等等,目的是為了更廣泛地推崇孝道文化。
孝子孝行,最早記載的有:蜀漢尚書李密有孝行。晉武帝滅蜀後,慕其才名,徵召為太子洗馬,李以祖母年老多病陳情推就,帝賜奴婢二人服侍,並令郡縣撥給贍養費。嗣後,則史書記載莆田林孝子事。「闕下林家」系因唐貞元十三年,德宗皇帝賜立雙闕、旌表孝子林欑而得名。
每逢盛世,厚德載物,氣清景和,必是天下太平繁華、大孝廣宣之時。今年恰逢雙闕重立,墓室重修,孝文化普濟天下之際,本人作《大孝高歌》一文以鼓呼。本文行歌體裁,非傳統格律詩,僅以宣揚孝道、拋磚引玉,歡迎批評指正。
2018年8月28日
一 林欑考行傳
韜公之孫九牧侄,
福唐縣尉貴姓林;
大唐貞元傳佳話,
翩翩公子立孝名。
為官任上知母恙,
寢食難安辭官行;
日夜侍奉熬湯藥,
衣不解帶盡孝心。
慈母病重鶴歸西,
林欑悲慟淚沾襟;
三晝五夜食無味,
和泥壘磚修墳陵。
墓旁結廬守孝道,
白烏雲集聲哀鳴;
孝誠赤心感天地,
天降甘露示頻頻。
德宗敦勸揚孝道,
賜立雙闕耀門庭;
陵園佳號甘露山,
墓室稱唐甘露林。
考子居地封義門,
考義裡歸行政名;
歐陽詹著黃璞傳,
名照千古史書銘。
二 孝子墓修葺志
大唐貞元十三年,
賜闕千載耀莆林;
九月初四年年祭,
宗親齊聚孝子陵。
風雨飄搖久失修,
佔地建房有擾民;
踴躍捐助始修繕,
慷慨解囊顯孝心。
村民蠶食漸歸還,
回購周邊地整平;
墓丘祭埕甘露地,
牌坊長廊石碑林。
孝子雕塑紀念館,
雙闕墓廬伴涼亭;
中華道德大弘揚,
唐代風貌人文景。
尋根謁祖敘情誼,
四海歸家會宗親;
拜孝學孝傳孝道,
尊老敬老德有秉。
遠山疊翠披錦繡,
青龍白虎護孝陵;
風水寶地展新貌,
福祉綿綿雙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