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孝道?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2021-02-19 祖源文化傳播

大家好,今天我想談一談什麼是真正的孝道!我發現現在很多小孩子小朋友都非常的孝順,但是我覺得我們要理解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孝道。而孝道在我的理解,不外乎有小中大三種。

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所以真正的陪伴是有質量的陪伴,如何有質量,要做到兩點:

第一,千萬不要色難,所謂的色,就是不要給父母臉色看,要和顏悅色。所以中國人講孝順後面帶了一個字就順,順就是順從父母的心意。

第二,有質量的陪伴就是避免代溝,要耐心溝通,不是父母聽不懂,而是我們不願意去做。有一個孩子跟爹媽說,媽媽說:我給你說了這麼多難道你聽不懂嗎?孩子:你不問我,怎麼知道我聽不懂?所以有的時候是我們拒絕溝通的。我覺得要陪伴就是要有質量的陪伴,這就是是小孝。

如果你仔細算一下,其實就從現在開始。我敢斷定你陪你父母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年!如果你的父母現在是假設60歲!他們平均年齡活到90歲已經很不錯了,30年你每一年可以陪他們十天,也就300天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真正的孝道,就算是小孝也要有質量。

我們要做到中孝就是贍養。所謂的贍養就是讓父母能夠「養尊處優」。所謂的「尊」我的理解就是給父母尊嚴。所謂的「優」就是讓父母沒有憂慮。所以一個好的孩子他能夠記住如何讓父母沒有憂慮。

有兩句話叫做: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所謂的身有傷,就是我們不要做傷身的事情,那我們的父母就不會為我們擔憂了。我們不要做惡的事情,也就是德有傷,父母就不會感到羞恥了。因此我們至少能夠做到不傷身,不作惡,那麼就是孝道。一個人如果懂得修身養性,其實就已經是最大的孝道了。

而大孝就是超越。其實父母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都是父母的化身。所以我們要變成父母精神的延續和化身。那你成功的速度一定要快於你父母容顏老去的速度!

那我們怎麼才能成功呢?我覺得我們要把對父母的孝順往外延伸,所謂的小孝治家大孝治天下!我們能不能把對父母的愛和對父母的敬畏延伸給我們的員工給我們的客戶,甚至給我們的社會!我相信這樣的福報就會很快,有福報成功就會不期而至,就會讓父母為你驕傲,這叫大孝。

所以小孝是有質量的陪伴,中孝就是讓父母養尊處優,能夠給他們真正的贍養。大孝就是超越他們,讓他們為你驕傲!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發現更多精彩家族歷史

總編:上官福楚

輪值編輯:熊劍文

資料採輯:上官鑫

發布:官正瓊

審核:官建洪

有部分文章,我們一時沒找到原創讀者,或者您申請了原創,但我們推送過程中並沒得到提醒,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轉發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圖文僅出於分享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及對您造成不利影響,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什麼是孝?我認為大孝就是孝國,小孝就是孝家。正值新年的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大事是什麼?那就是孝。昨天,朋友彭若雲發來一些圖片和一段視頻。以小見大,足見新年之暖暖孝情、親情:兩小孩子向白髮老人躬身作揖,祝楊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老人還禮。
  • 孔子後人重陽說孝——大孝安邦 小孝治家
    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道德範疇。在傳統社會裡,倡導百善孝為先,人之罪莫大於不孝。孝是人性的根基。那麼在現今這個社會中,如何去懷有感恩之心,弘揚人性的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共同弘揚人類文明的敬老與孝道精神呢? 恰逢重陽節當日2020年10月25日,第二十二期思賢講壇特邀孔海欽,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儒學經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觀,結合現實探討今日之孝道與感恩。
  • 以何為孝?
    當然三家之中,儒家才是集孝道大成者,《論語》中,「孝」字一共出現了14此,其中連續四個章節都在講孝道的問題,可以從某種層面看出租儒家在治國理政方面認為孝道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儒家以孝治天下的概念從孔子的先秦實際就已經初露萌芽,之道西漢,把「以孝治國」真正上升到政治統治的高度。
  • 孝,就要對長者和顏悅色
    而孝道更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更是中國儒家傳統文化排在第一位的核心美德。百善孝為先,百行德為首。千百年來,「孝」道伴隨著我們中國人一路走來,溶入文化,生活,建築,甚至血液,基因中,代代相傳,愈久彌新。
  • 大孝高歌
    大孝高歌  半桶水/柯進   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
  • 《清平樂》與「孝」
    主要人物趙禎(王凱飾)——這位尚未接掌「皇權」的年輕皇上,還在御書房中提筆書寫《孝經》。劇中出現了「事親」「蓋天子之孝也」等幾個鏡頭。劇本圍繞什麼是「孝」、「真孝與假孝」、「大孝與小孝」,來展開情節,並帶給人們有關「新式之孝和舊式之孝」的聯想與思考。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啟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為五倫之孝,認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進取;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極力推廣孝道的教化。
  • 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孝呢?
    孝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美德流傳幾千年,並且還將不斷的賦於時代氣息繼續發揚光大。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的準則。鳥鴉反哺,羊羔跪乳,動物都有感恩之意,何況人乎?怎樣做才算是真正的有孝心,有不少的人理解還是有誤區。學生子夏曾請教孔子什麼是孝?
  • 「孝」字解析!如何理解:孝字論心不論事,論事寒門無孝子?
    表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在上面呵護著,而當父母年老後,兒子要在下面背著老人。一個人上有老,下有小,對上理應要做到自己的孝道,這就是孝。由於漢字「孝」在古代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所以也有很多漢字都是以它為偏旁部首來組成的。比如漢字「教」:左邊一個孝,右邊一個攵(文)。意思是說把孝道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下來,就是教育的教。再比如,咆哮的哮: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孝,一個人對著老人和孩子進行大聲喊叫,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 古24孝之七 彩衣娛親
    古24孝之七         雙彩娛親【原文】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希望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         感恩看到這篇文章或者這個視頻的每一個有正心的華夏兒女通過各種途徑對該視頻進行大力傳播,輿論本身也是一個平衡體,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我們傳播孝道和正能量視頻的人多了,孝道和正能量視頻佔據了道德宣傳的主流方向
  • 孝順,孝了你就順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孝。孝為德之本!中國人被人家認識的第一點就是孝道。孝道為先是每一個中國人應該要謹慎遵守的,因為別人會以此為切入點來了解你。懂得孝道的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變成好事情,統統可以變成好事情。什麼叫做孝順?
  • 人之行,莫大於孝?《易經》中關於「孝」的解釋原來是這樣!
    孝在中國,被認識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要謹慎遵守的,也是中國人考核一個人的第一個關卡。那麼什麼才是孝?僅僅是對待父母的態度嗎? >《孝經·開宗明義》篇中講:「夫孝,德之本也。」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漢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倫的基礎上,一切的教育隨之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 盡孝是家風傳承中的傳統美德——孝媳賢妻良母典範惠安輞川潘秀卿
    2015年9月,她被表彰評為泉州市「海峽兩岸傳統孝文化十朵金花」。每天早上5點左右,潘秀卿就起來忙活了:給公婆準備好早餐,整理好屋前的小菜園,將家裡打掃乾淨後,便去糧站工作。1997年,公公被查出罹患食道癌,潘秀卿既要護理患癌症的公公,又要照顧體弱的婆婆和一雙年幼的兒女,還要按時上班。
  • 百善孝為先,孝就是道
    為什麼孝?為什麼要孝?怎麼孝?孝和順有什麼關係?孝和道又是什麼關係?假如人人都懂孝順,假如人人都懂孝道,假如人人都行孝道?我們會怎麼樣?社會會怎麼樣?國家呢?在這個時代,孝道是不是需要迫不及待需要發揚光大的呢?作為炎黃子孫,生長在中國,一提到「孝順」兩個字,大家都不會陌生,朗朗上口的那句話,更是脫口而出:「百善孝為先」。
  • 紅樓世相:以孝治天下
    曹公在書中是絕口不提什麼朝堂上政治綱要的,他狡猾得很。開頭先說了一堆,說空空道人檢點此書,都是「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在第十六回又順筆帶了一句歌功頌德的好話: 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 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世上至大莫如「孝」字。 於是「孝」字便成了道德標杆。
  • 中國孝文化與獨立人格的消彌
    觀點主要分兩大派:——孝道是中國文化的根基,父母有充分的權力要求子女盡孝,這點不容置疑,現在應鞏固與強化孝文化,而不是批判孝文化中存在的問題。——父母養育愛護子女,子女贍養孝敬父母是人類美好的情感與神聖的家庭責任,但並不可以此作為無節制佔有或索取的理由,應尊重彼此獨立人格。
  • 孟懿子問孝
    有一個階段,孔子曾經得到魯定公的重任,官職由中都宰而至司空,最後做到大司寇,掌握宰相的大權。這個時期,孔子曾努力削減三桓的勢力,先後鎮壓了叔、孟兩家。但是在與季氏的鬥爭中,終告於失敗。並且,定公在齊國的引誘下,與季氏同流合汙,耽溺於美色和宴樂,也漸漸疏遠了孔子。失望之下,孔子辭去魯國的官職,開始周遊列國。現在我們要講的,是孔子做官之後不久的事。
  •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
    >學習孝道、踐行孝道、弘揚孝道孝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天道行孝道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精選  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詩書立業,孝悌做人。(薩克雷)  關於孝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3.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