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世相:以孝治天下

2020-12-23 騰訊網

一部電視劇,在開演之前,總會先有這麼幾句話出現在屏幕上: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這句話是誰最先想到的,哪一部電視劇最先使用的,不得而知。若要向前考校,三百年前的紅樓夢,曹雪芹就運用過差不多的手段。

曹公在紅樓夢第一回,先就講明了這部書中的故事,「無朝代年紀可考」。

醜話說在頭裡。

我不是說的任何一個朝代的事兒。

嘿嘿,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哦。

那時候文字獄厲害,你懂的。

雖說無朝代年紀可考,但是雪爪鴻泥,總是有線索抓尋。你從磨坊裡走出來,撣了再撣,衣服上也難免會沾些米麵粉塵。

曹公在書中是絕口不提什麼朝堂上政治綱要的,他狡猾得很。開頭先說了一堆,說空空道人檢點此書,都是「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在第十六回又順筆帶了一句歌功頌德的好話:

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

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世上至大莫如「孝」字。

於是「孝」字便成了道德標杆。所有電視報紙網絡總之一切媒體,都圍繞「孝」這個主旋律做文章。

當今天子既然提倡了「孝」字,自然先要為萬民表率。主流媒體傾情報導,於是天下人都知道,當今天子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覺不能略盡孝意。

這當然很好。大約像賈政這樣的讀書人,提起聖上此舉,無不向天拱手,感佩得無以復加。

首先,說明天子乃聖德之君。

其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天子是這樣一個孝子,自然會垂愛天下老人,進而憐惜天下百姓。

但是凡事就怕較真,比如你遇到了寶玉這樣的奇葩。人人都說文死諫武死戰,這是忠臣,但是寶玉就要抬槓道:

必定有昏君他方諫,

必定有刀兵他方戰.........

(瞎說什麼大實話?又欠你老子捶你了!)

所以有些正能量,就怕這種喜歡動腦子的人。比如天子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如果讓寶玉來評論,他一定會說:

若此言是真,天子若日夜侍奉,那卻把天下大事至於何地?國家不用治嗎,奏章不用批嗎?臣子不用見嗎?朝堂不用上嗎?

想上天把這萬幾重任交付於他,就是要他來做養老院保姆的嗎?

你們白想想,那些宮女太監都是做什麼的?

天子純仁至孝,這個政策實施的下一步就到了嬪妃們,都要緊跟天子的腳步。夫唱婦隨,君唱臣隨。

可是嬪妃們都是入宮多年,拋離父母音容,有的連面都不能一見,這是多麼違和,怎麼能體現出天子所提倡的孝道呢?

為了順應這個政策,天子只好下了一道恩旨,椒房眷屬,凡有重宇別院之家者,可以恩準他們家的女兒回家省親,以盡孝道。

天子在紅樓官方公眾號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在子女思想父母,是理所應當;在父母若思念子女,竟不能見,倘或因此成疾,甚至死亡,這不是有違天和嗎。所以朝廷制定了關於嬪妃省親的若干制度規定云云。

那麼沒有重宇別院之家的怎麼辦呢?趕緊修建啊。於是周貴人的父親就動了工了,吳貴妃的父親就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那麼修建不起重宇別院的怎麼辦呢?什麼?你連這個都修不起,還跟你講什麼孝道不孝道?孝道也是有門檻的,你不符合條件那就算啦。

幸好賈府修得起。為了這一次省親,賈府從修建大觀園開始到元妃進家門,整整準備了兩年時間。

而元妃的孝道之旅,就待了六個小時。

這六個小時並不是一直和家人說體己話,互訴闊別寒溫,還要在大觀園和眾姊妹一起吟詩作賦,用文化形式來紀錄宣傳這場盛事。到底是寶釵,深諳隨分從時,她寫的一句詩最能呼應主題:

《孝化應隆歸省時》

不要質疑書名號,我不是用錯了標點,而是我估計這句可以用做明天報導的標題。

轟轟烈烈一場省親,就是一場體現孝道的面子工程。

賈珍有一次說:再省一次親,只怕就精窮了。

有句話叫做上行下效。又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既然天子推行以孝治天下,那麼下面響應這個政策,不管孝的人,還是不孝的人,都要從此孝起來了。

襲人是個丫鬟,沒什麼文化,也不識字,有一次她勸寶玉說:

「你真喜讀書也罷,假喜讀書也罷,只在別人面前,要做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

這個銀子錢買來的小姑娘,一句話無意中說穿了世態真相。

可以說,這句話放之四海皆準。

比如:

你真清廉也罷,假清廉也罷,只在別人面前,做出個清廉的樣子來。

你真孝也罷,假孝也罷,只在別人面前,做出個孝的樣子來。

等等,隨意套用。像均碼的衣服,像通用的器具。

為什麼要做出個喜讀書的樣子來?因為:我家世代讀書。

為什麼要做出個孝的樣子來?因為:當今天子以孝治天下。

這一點,賈珍父子深得個中三味。

賈敬在城外道觀修神仙,賈珍時不時跑去盡個孝。寶玉到寧國府看不見賈珍,問尤氏大哥哥呢?尤氏就說,出城給老爺請安去啦。

賈敬過生日了,賈珍先去道觀恭請,賈蓉再去道觀磕頭。

老頭子自以為快成仙了,哪肯回來?賈珍父子們,就把那些上好的吃食,稀奇些的果品,裝了十六大捧盒,浩浩蕩蕩的送到城外去。

這一路多少人看見啊。只見那些寧府家丁們,抬著雕花精緻食盒,一隊一隊的過去了。那一街兩行的人誰不讚嘆?誰不說看人家這孝心,難怪能做這麼大的官呢。

賈敬活到第六十三回,他就死了。

他自己煉的丹藥,自己吃了,並沒有做成神仙。神仙是那麼好做的麼。

喪事是最能體現孝心的,賈珍賈蓉正因老太妃之喪送靈在外,聞得此信,請旨歸家。在路上又得知尤氏雙姝已經到在寧府,越發的歸心似箭,快馬加鞭星夜趕回:

賈珍下了馬,和賈蓉放聲大哭,從大門外便跪爬進來,至棺前稽顙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嚨都啞了方住。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轉過臉來,再看這對傷心欲絕的父子:

賈珍賈蓉此時為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藉草枕塊,恨苦居喪。人散後,仍乘空尋他小姨子們廝混。

隔著一道挽帳,帳外的攝像頭拍到的是賈珍賈蓉,流著淚的你的臉。千種悲痛,萬般不舍,慈親啊,讓我再送你最後一程。

帳子另一邊,誰也看不到的角落,是耳鬢廝磨,一臉檳榔渣子的調情。

以孝治天下,本意是要百姓從孝養父母開始,最終都成為有美德的人。

百姓都遵從長輩父母,孝子才能成為忠臣。

比如賈政打寶玉,寶玉必須承受,這是孝道規定的。不能有絲毫怨言,腹誹也不行。

以此類推,如果朝廷處置賈政,賈政也必須承受,不能有絲毫怨言,腹誹也不行。

總有讀者說,王夫人逐攆怡紅院的丫鬟,寶玉連個屁都不敢放,真是窩囊,真是沒擔當。

那你就錯怪寶玉了,孝字當先,孝道是天,孝就是那個時代所有的道理。寶玉敢哼一聲,也算忤逆。換成是你,你也不敢。

賈政這麼鬍子半白又做了官的兒子,尚且不敢反駁賈母一句。

其實王夫人的行為,寶玉心裡服氣嗎?不服氣。賈母不準打寶玉,賈政心裡服氣嗎?也不服氣。

但是孝等於憲法,由不得你服氣不服氣。

說到底,孝是一種天性,是血緣相連的親情,以孝治天下,反而把親情改造成了工具。一旦成為工具,它就有了工具的冷硬。

真正的孝是有溫度的,不是高唱的大道理。

比如芳官的乾娘,打了乾女兒打親女兒的那個何婆子,是個糊塗不大懂事的女人,做娘做的也不太好。

但是寶玉生日那天,她的女兒春燕留下兩枚點心,松瓤卷酥:

這個留給我媽吃。

這是孝最天然、最原始的樣子。這句話,是紅樓中最接地氣最暖心的一句。

相關焦點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紅樓札記】俗語道:聽拉拉蛄叫,還不種莊稼了不成?紅樓夢裡那些見不得人的話,道出了多少人間世相?周會濤
    從《紅樓夢》私密對話看世相百態周會濤       「紅樓一世界,世界一紅樓」,今天,我們不妨從小說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背後的一些私密言語,挖掘一下他們的內心世界,領略一下透過這些言語所折射出的世相百態,並從中體會世事之險惡,準確把握為人處世之道
  •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吳克鳳:順也是一種孝
    「孝美行天下——尋找山東最美兒媳電視展播」頒獎典禮將分上、下部分,分別在2021年1月2日、1月3日播出,帶您走進12位最美兒媳代表的生活中,感受她們所帶來的溫情與感動。今天,我們來聽聽「2020山東最美兒媳」吳克鳳的故事。唱著童謠的老人叫高俊英,已經91歲高齡,她兒孫滿堂,子女孝順,但就在幾年前,恰恰是子女的孝心,給她帶來了一個小煩惱。
  • 半部《論語》治天下……
    北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流傳很廣,質疑的人也不少。
  • 荀子研究丨以禮治孝與從義從道——荀子孝道觀及其啟示
    為什麼只有人類發展出了孝的意識?荀子從孝道的人類學本原——「先祖類本」的角度對其理論依據進行了探討。「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1]《禮論》先祖是禮三本之一的人類之本。祖先崇拜意識是由對先祖生殖崇拜意識發展而來。
  • 以孝鑄魂,讓愛回歸.
    天元中學一向倡導以孝治校,這次也是提倡師生春節給長輩磕頭拜年,種下的是孝和感恩的種子,收穫的是愛與成長的幸福,提升的是家和社會的能量!為家庭育孝子,為社會育英才,為國家育棟梁,不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場景再次上演。做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教育,讓學生和家長感到遇見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一直在路上。
  • 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 孔子後人重陽說孝——大孝安邦 小孝治家
    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道德範疇。在傳統社會裡,倡導百善孝為先,人之罪莫大於不孝。孝是人性的根基。那麼在現今這個社會中,如何去懷有感恩之心,弘揚人性的真善美,擯棄假醜惡,共同弘揚人類文明的敬老與孝道精神呢? 恰逢重陽節當日2020年10月25日,第二十二期思賢講壇特邀孔海欽,在長沙圖書館開講,從儒學經典中看古人的孝道觀,結合現實探討今日之孝道與感恩。
  • 李景林 | 論孝與仁
    「無他,達之天下也」,乃指出,我們之所以可以說「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僅僅在於,親親敬長之情,可以並必須推擴至於天下,達至人我、內外的一體相通,實現為一種普遍的愛和敬,其作為「仁」和「義」的本有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天下」,指人類社會而言,孟子又講「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個「仁民而愛物」,更賦予由孝道親親推擴而實現「仁」的忠恕之道以宇宙論的意義。在中國古人生命倫理義的宇宙觀念中,萬物皆有生命。
  • 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
    公司的喪假今天結束了,應該回北京公司報到了。親戚朋友們也很關心我,勸我說:現代社會,畢竟不能像儒家古書上所寫的那樣,為母親守孝三年。現在的孩子們,都很難有時間,把「燒七」做下來。 說起孝,中國歷來以孝治天下,所謂「明王以孝治天下」。自西漢武帝正式實施「舉孝廉」的人才推舉制度以降,孝道一直為中國人所推崇。
  • 聞名天下的紅樓宴,到底是什麼樣?
    通過各種各樣的宴集,曹雪芹不僅為讀者提供了一張未窮盡的美食單,更重要的是為日後創造了一個完整的紅樓飲食文化體系。曾主編過《中國淮揚菜淮揚宴席菜》的丁章華先生開始運籌與推動紅樓宴研製,歷時二十年,最終把紅樓宴完整設計出來。紅樓宴的設計立足於紅樓文化整體的一部分進行再創造,以發揚光大《紅樓夢》所代表的文化傳統、審美意識、文化蘊含,對餐廳、音樂、餐具、服飾、菜點、茶飲等項進行綜合設計,使人恍如置身於《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中。
  • 每日論語 | 1.2 學而篇——其為人也孝弟
    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人身來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須孝弟。《孝經》說孝甚詳,簡言之,普通人盡孝,其始為養父母之身,進而順父母之心。如求學必勤,戰陣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為。孝弟之人處社會,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則必不好作亂,社會由此安寧。務者,求也;本即根本。
  • 【風語紅樓569】賈璉的放蕩與鳳姐的忠貞
    等尤二姐尤三姐來到賈府,他又去勾搭,最後竟然色膽包天,於國孝家孝期間偷娶尤二姐。你以為他娶到尤二姐就滿足了嗎?沒有。他口口聲聲愛不釋手的尤二姐,不過半年,就丟到腦後,又喜歡上了賈赦賜給他的秋桐。這麼說吧。至於這位爺外出公幹,幹過什麼好事,小說沒寫,但完全可以想像得到,他是一日也離不得女人的。王熙鳳面對的,是賈璉一次又一次的背叛。
  • 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孔子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李毓秀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 夜讀筆記 大孝孝國,小孝孝家, 新年第一大事是孝 廣西 陳誼軍
    什麼是孝?我認為大孝就是孝國,小孝就是孝家。正值新年的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大事是什麼?那就是孝。昨天,朋友彭若雲發來一些圖片和一段視頻。以小見大,足見新年之暖暖孝情、親情:兩小孩子向白髮老人躬身作揖,祝楊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老人還禮。
  • 以孝治企創大業 弘揚孝德傳四方
    今天,非常高興參加「孝德示範企業」授牌暨孝善基金捐贈儀式。這次活動雖然時間不長,但內容卻很豐富,特別是聽了彭世集團董事長彭有兵踐行孝德文化事跡的介紹,使我很受感動,很受啟發。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我理解其意是,我們所有的善行義舉,都是從孝敬父母開始的,而孝德也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如果一個人連孝敬父母的道德都沒有,那麼其他的諸如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都無從談起。我們講孝敬父母,主要是強調兩點,一是感恩,二是責任。彭總從小生活在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從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深感父母把自己培養長大、成家立業,歷盡千辛萬苦,實屬不易。
  • 《天下長安》:貞觀之治與天命攸歸
    連奕名導演的《天下長安》,就是對於英特邁往的貞觀之治的再現,以張涵予飾演的魏徵、秦俊傑飾演的李世民、李雪健飾演的李淵、韓棟飾演的李建成、何中華飾演的房玄齡、杜源飾演的裴寂、連奕名飾演的李密等角色在隋末唐初的政治選擇、人生際遇為經緯,深刻探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與天命攸歸的必然。
  • 垂衣裳而天下治
    一方面,統治者篤信「垂衣裳而天下治」;一方面,歷代王朝需延續「改正朔,易服色」傳統。「服飾政治」由來已久。漢代,規定「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明代得到細化,「令農衣綢、紗、絹、布,商賈止衣絹、布」,「禁商販、僕役、倡優、下賤服貂裘」。條文壁壘森嚴,對「不應服而服者」如何「罪之」?
  • 李密的《陳情表》,真的是用「孝」打動了晉武帝嗎?
    如果晉武帝認為李密是以「孝」為藉口,不願意出仕,不願意忠於自己和晉朝,他還會那麼大度的批准李密的請求嗎?在」忠「與」孝「之間,首先打動晉武帝的是李密表現出的忠心,也就是晉武帝是被李密的「忠」打動,才批准李密去盡「孝」的。
  • 唐文明:仁感與孝應
    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孔子以天經、地義、民行說孝,導致了一個理解上的難點。具體來說,以民行說孝,似乎較易理解,以天經、地義說孝,則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