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2020-12-27 動漫超神秀

引言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

從《山水情》到上美的一系列作品,水墨動畫作品給筆者帶來了極大的震撼,無論是畫面,還是其精神內涵,都極具中國特色,很多觀眾認為《山水情》之後中國再無水墨動畫,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作在製作和文化表現上的地位。

在尋找中國水墨動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近幾年中國還是有不少水墨作品出現的,但多以水墨動畫加上CG方式的結合,以水墨畫為背景,人物多用現代電腦技術製作,在動畫製作上是一種新的改變。現代的水墨動畫,多以早期的詩詞或者經典故事為製作背景,故事性和文化內涵兼具。

最近看到的一部原創動畫《臥冰》,以《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臥冰求鯉》為故事背景,通過現代化改編,講述了一個「子孝所以母慈」的頗具現代化意義的故事。

臥冰求鯉圖

中華「孝」文化

1、孝道文化

「百善孝為先」。孝字,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

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

孝字示意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

2、孝道文化的發展

西周王朝,統治者主張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視尊老敬賢的教化。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長幼之道:在家孝順父母,至親至愛;在社會上尊老敬老,選賢舉能;在國家則忠於君王,報效朝廷。

周代,周代不僅倡導尊老敬賢的道德風尚,還要定期舉行養老禮儀。周代的養老禮儀包括朝廷和地方兩個層次。《禮記·王制篇》規定,老人五十歲以後,不再服勞役;六十歲以後免服兵役。朝廷還根據戶口冊核查老年人的家庭及其財產情況,規定「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倫理道德觀念和基本的規範。《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孝作為華夏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

孝道

孔子在《孝經》中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於孝」;「教民親愛,莫善於孝」;「夫孝,德之本也」。

孝行天下

關於孝孔子還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疾之憂。」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啟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為五倫之孝,認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進取;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極力推廣孝道的教化。

秦代後,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

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漢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唐朝時,參加醫學、算學、律學考試的人不用讀五經,但《論語》、《孝經》卻不能不讀;唐玄宗曾親自為《孝經》作注,《孝經》也是《十三經註疏》中唯一一部由皇帝注釋的儒家經典。

孝經

到了宋代,我國的儒學倫理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其間宣揚的孝道有的偏離了儒家的基本原則,在歷史上起到了較大的誤導作用。

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極力提倡孝道,他們經常舉行「千叟宴」,頒詔「旌表百歲」,昭示其尊老敬賢的教化,推行其以少勝多的統治政策。

受儒家倫理觀念和統治階級的影響,我國古代民間關於孝道與崇老的文化和習俗,有著豐富的文字記載。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孝道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問題,完全納入了社會道規範和法律規範的範疇,最終發展為一種植根於民眾心中的傳統文化。

3、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的故事成為系列最初起源於元代,出自學者郭居敬編錄的《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感人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用於培養兒童的孝道美德。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又稱《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圖

民間流傳最廣的元代郭居敬版二十四孝包括:1、孝感動天;2、戲彩娛親;3、鹿乳奉親;4、百裡負米;5、齧指痛心;6、蘆衣順母;7、親嘗湯藥;8、拾葚異器;9、埋兒奉母;10、賣身葬父;11、刻木事親;12、湧泉躍鯉;13、懷橘遺親;14、扇枕溫衾;15、行傭供母;16、聞雷泣墓;17、哭竹生筍;18、臥冰求鯉;19、扼虎救父;20、恣蚊飽血;21、嚐糞憂心;22、乳姑不怠;23、滌親溺器;24、棄官尋母。

水墨動畫《臥冰》,二十四孝《臥冰求鯉》故事的現代演繹

1、《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臥冰求鯉

本動畫改編自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臥冰求鯉》,改故事最早出自幹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臥冰為繼母捕魚,被後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典故事。王祥,其母早亡,繼母朱氏。朱氏常令王祥幹活。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繼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嘗後進。繼母想要吃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感動天地,冰下竟躍出鯉魚,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

臥冰求鯉示意圖

2、水墨動畫《臥冰》,「子孝所以母慈」的現代化演繹

動畫《臥冰》出自一家深圳的動畫工作室,中國風動畫工作室。作品傳承了中國水墨藝術,與CG動畫製作技術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風水墨動畫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

工作室作品

詩云:「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動畫《臥冰》從故事本身來說,是對《臥冰求鯉》故事的一個現代化演繹。通過水墨畫的方式表現出來,頗具特色,觀賞性非常強。但故事立意卻不可取。

故事從崇山峻岭之間拉開序幕。

山景

少年王祥穿梭於竹林之間,背柴回家。

王祥背柴

累了的王祥正準備坐下休息喝口水,看到王祥的後母卻嫌他坐著無事,讓他繼續去打掃牛棚。王祥只能微笑稱是,前去打掃牛棚。後母朱氏介意王祥並非親生,一直對其頗有成見。爺爺目睹經過想要告知王祥父親,少年王祥卻心懷善心,想多做事為爹娘減輕負擔,期望終有一日能夠感動後母。

王祥打掃牛棚

天寒地凍,朱氏生病了,王祥盡心煮藥服侍,後母朱氏卻挑剔找事,面對王祥遞到嘴邊的藥訓斥道:「你把藥弄髒了我怎麼吃啊!」言語刻薄,還把藥打翻了,隨後還向其父親告狀污衊王祥不願侍奉後娘,還把藥摔了。父親以為王祥不孝,怒斥其讓他出去反省。

父斥王祥

雪天蹲在外面的王祥,聽到朱氏想要吃魚。遂去抓魚,但無奈冰面太厚,只能臥冰求魚。用身體溫度化開冰之後,王祥掉到了水裡昏迷過去,魚也跳到了冰面上。後母朱氏受其孝心感動,幡然醒悟,此後真心相對。

和諧的一家三口

作品以傳統民間故事為背景,通過水墨畫的方式來表現,畫質上大受稱讚,頗具文化價值,但故事立意上,卻有點讓人難以接受。這邊11分鐘的動畫作品,故事簡單易懂,但人物性格表現上卻不具有現代意義和代表性,「孝道」乃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性思想,但一味的「愚孝」換來的母慈思想,也不能作為一種好的思想傳承下來,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以這樣的方式換來的感動,實在是不能算是孝道表現的正面思想。

作品背景

其實,《臥冰求鯉》的故事,原來並不是這樣。在《初學記三引師覺孝子傳》曰:「王祥少有德行,失母,後母憎而譖之,祥孝彌謹。盛寒河冰,網罟不施,母欲得生魚。祥解褐扣冰求之,忽冰少開,有雙鯉出遊,祥垂綸獲之而歸。人謂之至孝所致也。」王祥當時是考慮到大冬天的,在河裡抓魚用網不好抓,於是解開棉衣砸破冰,然後把魚線放到冰窟窿裡,在這時候魚上鉤了。此處的臥冰其實原指解開厚重的棉衣方便砸冰

孝文化作為中國最從古至今最具意義的倫理思想,已經經過了數千年的傳承,在文化的發展和繼承過程中,這一文化也摻雜了很多不可取的方面。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二十四孝》雖然記載了不少關於孝的故事,有利於傳承孝道,使子女能夠盡心贍養父母,但其間也不乏孝過其頭的不合理行為,這給子女盡孝蒙上了一層愚蠢的色彩,應該有所抉擇。

魯迅先生曾寫文大力批判過《二十四孝圖》中的一些故事,說:「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可見孝道在傳承上還是出現了一些極端化、專制化的事例,在實踐上更體現除了愚昧化的思想,孝敬父母作為中華文化中的天性美德,不應該被拋棄,但應該有所取捨,擯棄那些孝文化中的糟粕和迷信成分。

「孝道文化」的現代化表現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是一個多元化概念,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結合二十四孝故事來看,主要講的是對父母的敬養上從敬養上分析,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孝之道

1、敬親。中國傳統孝道的精髓在於提倡對父母首先要「敬」和「愛」,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這種「愛」,即心情愉悅地對待父母。

2、奉養。從物質上供養父母,即贍養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綱領。儒家提倡在物質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孝道強調老年父母在物質生活上的優先性。

3、侍疾。中國傳統孝道把「侍疾」作為重要內容。父母年老生病,要及時診治,精心照料,多給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關懷。

王祥餵藥

4、立身。《孝經》云:「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做子女的要「立身」並成就一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會感到高興,感到光榮,感到自豪。

5、諫諍。《孝經》諫諍章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父母有不義之舉,不能順從,要諫諍父母,使其改正,防止其陷於不義。

6、善終。《孝經》指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喪禮時要盡各種禮儀。這一思想傳承至今,老人去世時通常會舉全家之親以送之。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孝道文化」的傳承

中華文化五千年發展與傳承,孝道文化通過不斷演變,形成了豐富的內容,逐漸積澱和內化為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成為一種永恆的人文精神,熔鑄於傳統文化之中,也是中華民族治家之本。

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內容複雜且多元,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在現代化社會,繼承孝道文化新理念,必須堅持四個原則:一是要堅持繼承和批判相結合,去粗取精;二是要堅持創新,根據時代的發展賦予新內容;三是要堅持道德和法制建設,培育人們的道德和法制意識;四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報本思源,愛重生命,維護權益,使孝道文化的新理念。

相關焦點

  • 不看不知道,中華孝道就是這麼的強!
    不看不知道,中華孝道就是這麼的強!唯一一個沒有被顛覆的文明古國就是靠這個力量延續下來的!起源:舜帝以身作則,帶動諸侯效仿,奠定中華數千年的孝道根基古代中華,人生存於部落之中而散居各地,部落首領稱為諸侯,諸侯共主稱為君王。自部落時代即有孝道的行為,但真正將孝道發揚光大的人是「舜帝」。古代首領採用禪讓制度,為何堯帝禪讓於舜帝?
  • 孝道文化的現實意義
    孔子的弟子曾子受孔子孝道思想的啟示,由事親之孝,擴展為五倫之孝,認為做人之道,除尊敬父母師長、供養侍奉外,還要潔身自愛,力爭進取;上則盡忠報國,下則愛人以德。否則:「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儒家之孝,由父母之孝,演繹成五倫之孝,推家及國,以孝齊家,以孝治國,極力推廣孝道的教化。
  • 孝道與感恩文化
    如今,親情缺認、友情缺位、愛情缺真的現象屢見不鮮。特別是在親情方面出現的「六親不認」的不孝與不感恩現象導致的問題已構成社會問題,影響了人際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建設的進程與質量。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形成的基礎,也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 中華孝道的起源與孔子的孝道理論
    中華孝道,任五千年時空變,始終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代代傳承,源遠流長。中國人把善事父母稱之為『孝』。孝,是東方人性文明的起點;孝,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對長者先賢的敬重,也是對生命之根的叩謝。孝,是人與獸的重要分水嶺,是人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沉澱在華夏兒女的基因之中,它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內。
  • 朱哲琴出任中華慈孝文化大使 將獻唱古剎杭州靈隱寺
    }責任編輯:史建磊     圖為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朱哲琴。 中華慈孝文化節組委會提供    中新網杭州8月22日電(謝盼盼)以一首《阿姐鼓》的演唱而享譽世界,如今致力於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的著名藝術家朱哲琴有了一個新身份——「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8月26日她將參與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獻唱千年古剎杭州靈隱寺。
  • 弘揚中華孝道文化,我們在行動…
    圖文:老佛哥2018年11月22日上午,由豐縣誌願者之家發起的,縣總工會、婦聯、文聯、紅十字會、老齡辦、老年大學、中陽裡街道向陽南社區聯合主辦,平安人家電動車有限公司贊助的孝親餃子宴,在美麗的鳳鳴公園志願者之家舉行,此感恩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孝道文化,弘揚正能量。
  •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
  • 李玉剛出任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 8月獻唱杭州靈隱寺
    7月1日,著名藝術家李玉剛受邀出任「2018中華慈孝文化大使」,其表示,將義不容辭地與所有人共同助力中華傳統「慈孝」文化的傳承,弘揚「慈孝」新風。8月26日晚,李玉剛將在杭州靈隱寺舉辦的中華慈孝感恩音樂會上獻唱,為中華慈孝文化的傳承助力。
  • 什麼是真正的孝道?小孝陪伴,中孝贍養,大孝超越
    而孝道在我的理解,不外乎有小中大三種。小孝是陪伴。首先理解一下為什麼是小孝陪伴?而且要有質量的陪伴。一個孩子如果陪伴父母沒有質量,其實還不如不陪伴!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回到家其實在給父母添麻煩去了。沒有你在家裡更安寧。你一來各種事都要圍著你轉。
  • 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與獨立人格相違背嗎?
    儘管如此,「孝」這個字卻為人避諱。曾幾何時,「孝」與「愚孝」被間接畫上等號,「孝道」成為禮教僵化的代名詞和口誅筆伐的對象。且不說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就是如今一道道痛徹心扉的原生家庭陰影,便召喚出愈發強烈的反叛、逃離。然而,哪怕有像《隱秘的角落》中周春紅那樣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也沒有磨滅主人公對長輩懷有的中國式孝心。
  • 湖北孟宗孝文化老總袁華舟與專家談「孝文化」
    袁華舟說,湖北孝感是以中華二十四孝的孟宗、董永、黃香三孝文化為主題的孝文化名城,也是全國唯一以孝字命名的城市。中華孝文化產業園,是在十九大政策方向引導下,以文化為旗幟、以產品為基層、以養老為方向、以健康為目的,弘揚文化、傳承孝道。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生死離別祭祖思親,千百年的傳統習俗讓「孝道」文化深深的刻印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我們常說的「孝」究竟源於哪裡呢?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今天小編就帶你詳細了解一下。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孝道」的根本意義在於對生命的延續,這其中包含對個體生命的延續,和對文化生命的延續。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認識,日益彰顯其價值。國家鼓勵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小學也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二十四孝》作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產物,其中許多內容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迷信色彩,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很大衝突,應當加以摒棄。遺憾的是,有些人居然將它們不加分析的全部上牆。宣揚孝道用心良好,但未經思考就成了愚孝洗腦。魯迅早就批判過二十四孝中一些故事的荒唐反動,難道製作宣傳版面的有關人士對此沒有一點鑑別力嗎?
  • 孝道是一個方法通道!傳統文化已經蒙塵|孝道通達宇宙大道
    中國的拜祖先和孝道。祖先是什麼?何為祖先?何為孝道。拜父母是孝,但是孝和孝道是一回事嗎?拜父母是孝,拜祖先也是孝。拜祖先是為了找到祖先的根。祖先的根是什麼?中華的人通過孝道抵達宇宙根本。孝道是一個方法通道。傳統文化已經蒙塵。對待父母用孝,那是在不對大是大非原則下,極端問題除外。這是祖先的點化。孝道通達宇宙大道。
  • 「中孝杯」孝道詩詞作品來稿展示之卷二十四
    孝道詩詞微信平臺每日都將開設此版塊對大賽投稿作品進行展示,所有參賽作品都屬原創,廣大詩詞愛好者如有任何疑問可及時與孝道詩詞組委會聯繫。提示:本次大賽開賽以來,已收到社會各界人士海量來稿,大賽組委會將會逐一整理,並提交大賽評審委員會(為體現公平、公正原則,評審委員會名單將在比賽結束前不予公布)審閱,所有投稿作品將按照投稿時間順序在該平臺依次公示。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如今,「國學」是個大熱門,全社會都在提倡國學,弘揚國學,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讓我們的青少年文化自信。各種國學班也是十分應景的如雨後春筍般開滿神州大地,其中不乏優良者,但是趁著「國學」熱撈錢的機構也不少。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聆聽了先賢故事,志願者們在演講園暢談感想,大家一致認為,中華孝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董永之所以被後世傳頌、敬仰,就是根植於平民中最深厚的孝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之所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正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寄託。通過此次活動,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敬先賢、學先賢,弘揚傳播孝道文化,做移風易俗文明傳播者。
  • 孝道故事~有一個美麗的字符名叫:孝
    「百行孝為先,孝為德之本」,自古以來,孝是千百年來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三字經》上,有「香九齡,能溫席」的記載。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裡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今天,更有許多著名人士為我們作出了孝的楷模。
  • 揭秘 | 國璽文化「中華孝道園」非法集資傳銷詐騙,警方最新通報來了!
    4月26日,羅湖公安發布一則消息《關於深圳市國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的案情通報》,內容顯示對「中華孝道園」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拘,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抓捕中。現將深圳國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的偵查進展情況通報如下:一、深圳國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中華孝道園」投資項目進行宣傳,並開設多家公司進行非法集資。警方已於2018年7月23日對深圳國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立案偵查,將該公司涉案的五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目前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抓捕中。
  • 水墨動畫與中國意境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在捷克國際動畫電影節展映時,優美的畫面震驚了國外觀眾,並引發了影片拷貝中金魚片段被挖剪的事情;1980年,特偉去美國講學,在播放《牧笛》一片後獲得陣陣掌聲,現場觀眾不吝讚美之辭,以「這實在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片」之類的語言表達他們看後的激動心情……水墨動畫能在世界範圍得到認可,實現跨文化對話,原因自是眾多,但作品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大膽創新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