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2021-01-13 心海慧光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重新被人們認識,日益彰顯其價值。國家鼓勵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小學也都開設了相關課程。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二十四孝》作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產物,其中許多內容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迷信色彩,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很大衝突,應當加以摒棄。遺憾的是,有些人居然將它們不加分析的全部上牆。宣揚孝道用心良好,但未經思考就成了愚孝洗腦。魯迅早就批判過二十四孝中一些故事的荒唐反動,難道製作宣傳版面的有關人士對此沒有一點鑑別力嗎?目之所及,在不少地方,《二十四孝》已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很多人對其倡導的「孝道」尊崇褒揚,全然不顧裡面故事的錯謬荒唐。這種做法,極不利於現代理性觀念和科學素養的形成,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負作用,讓受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實在難以接受!

從科學理性的角度來看二十四孝,其中一些故事要麼情節荒誕不經,要麼使人噁心恐怖。

湧泉躍鯉:孝順的姜詩之妻龐氏,被逐出家門,「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他家距長江有六七裡地,哪來的江水和鯉魚?這種神而又神的事情,只能當故事看待,誰若信以為真就成了傻瓜!

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哺乳期是指產後產婦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嬰兒的時期,一般長約10個月至1年半左右。在這個範圍以外的時間,婦女是沒有奶的。這裡說「如此數年」,肯定是把偶然一段時間的行為進行了過分誇大。

臥冰求鯉:「王祥的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他躺上去的冰層如果很薄,估計要沉入江底餵魚;如果那冰層能夠承受他的體重,以人的那點體溫,恐怕不等把冰化開就凍硬了!可見其生編硬造不顧及常識!

扼虎救父:楊香十四歲時「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其實,老虎這麼大的體量,輕輕一甩就能把這個十四歲的小女孩拋出好遠,她成為老虎的一頓美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哭竹生筍:「孟宗,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憑空哪來的竹筍?要麼是精神恍惚導致的幻覺,要麼又是編的神話。

戲彩娛親:老萊子「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70多歲的人了,裝扮如此模樣,豈不醜陋可笑!

鹿乳奉親:「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母鹿有那麼笨麼?居然識別不出異類,被人擠奶而渾然不覺!

刻木事親:「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人死如燈滅,不再有任何感覺、意識,木像出血、流淚,完全是迷信的胡扯。為此而休妻更是罔顧人性。

埋兒奉母:郭巨為了供養母親,居然掩埋掉自己的兒子,讓人心驚膽戰。侍奉母親是應該的,但「埋兒」能宣揚嗎?這是刑事犯罪,赤裸裸的鼓吹殺人,為法治社會所不容。挖坑時得到寫了字的黃金,這根本是作者迷信心理生發出的虛妄幻想,現實中絕無可能。建議大家好好讀下魯迅先生的文章,這裡不再贅述了。

發揚傳統孝道的優點,有助於促進子女對父輩的贍養。但是孝道中的許多消極因素,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必須摒棄。製作公益性廣告,面對良莠混雜、善惡交織的「二十四孝」,應當從社會主流價值觀和科學理性出發,對其來一番去偽存真、棄惡揚善的審視,而不是不加過濾的照單全收。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繼續宣揚具有嚴重缺陷的二十四孝,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行為,難以避免負面效應。希望有關方面為下一代著想,對二十四孝的內容要嚴肅甄別和批判,採取措施消除有害影響。

相關焦點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
  •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2020-07-0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北晚新視覺供圖本來宣傳敬老孝親是好事,但僵化教條地搬出「二十四孝」教育當代人,反倒容易引發公眾反感。
  •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 中華第一孝文化傳播平臺學習孝道、踐行孝道、弘揚孝道孝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真理德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知恩 感恩 報恩是做人的良知人生有兩件大事不能等,是哪兩件大事?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3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
  • 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開拍
    昨日下午,新版二十四孝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由福建省莆田人黃建華執導,在福建莆田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啟動和開機,將進一步傳承和發揚莆田人自古以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莆田創城加油助威。據黃建華介紹,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創作思路是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等國家單位頒布的新版「24孝」標準為創作主題,每一條標準各創作一個故事劇本,合輯形成新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24部),用富有感染力的電影故事去宣傳新時代的孝道精神和傳承孝道文化,去教育人們在現代社會如何去關懷老人,恪守孝道。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從小學習到的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但面對如此悠久的文化,其中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界限並不是很清晰的。但在大家小時候,肯定都會學習到儒家一些經典的文化。現在許多小孩可以將三字經倒背如流,三字經雖然語言簡單但包含的道理確實是小孩子從小就應該學會的。再比如說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
  • 重新審視二十四孝,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到底有多少?
    郭巨埋兒是個恐怖故事突破傳統的孝的親子觀,建立現代和諧親子觀今天的空,去了一下我們當地的國學公園,看到裡面有一個專門的介紹二十四孝的一個磚雕長廊。看著那些所謂的二十四孝,就覺得太可笑了,什麼年頭了,居然還在宣傳這種東西,以為中國的老百姓還會相信這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儘管傳統的這個孝道已經不再適合處理現在的親子關係了,人們也不會輕易的放棄,對於這種孝道的執念的。那麼我們現在再來比較一下,以現代人的觀念會如何看待二十四孝,我們遇到這種事情的話,應該怎麼去處理,那麼對於傳統孝道的不合理之處就會有更直觀的認識。
  • 二十四孝之乳姑不怠
    千呼萬喚孝道歸 中華第一孝文化傳播平臺學習孝道、踐行孝道、弘揚孝道孝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真理德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知恩 感恩 報恩是做人的良知>它沿著歲月走烙下中國印風風雨雨五千年從古傳到今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多少情多少愛交給了兒和孫它順著血脈流滾燙赤子心枝繁葉茂五千年骨肉情最真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祖先留下一句話講的是孝順
  • 魯迅為何反對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孝順還是變態?
    中國傳統文化冗雜繁複,幾千年流傳下來的都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其中除了正確的值得傳送讚揚的大多數,也還有一些根本不值得學習的糟粕,在大力宣傳精華的時候,也要學會甄別其中的錯誤。二十四孝作為自明清時代起就成為了宣揚孝道的基本讀物,但我們從現代的眼光去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有許多根本不能接受的故事,這些都不值得我們去學習誦讀。
  • 魯迅說二十四孝全是糟粕,看完楊香救父,就知道這句話的對錯了
    自古以來,我國便是孝道大國,禮儀之邦,更是奉行百善孝為先的宗旨,而孝更非是說說而已的一件事情,更加是需要我們不斷去維護它。《孝經》便是中國倫理思想上,第一次闡述「移孝作忠」思想,將忠孝兩全的著作,推行了孝在社會的無上高度和作用。
  • 為母埋兒【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3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3『為母埋兒』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埋兒奉母是中國傳統民間故事,又名"為母埋兒"、"郭巨埋兒"。此故事在東晉幹寶所著《搜神記》、宋代《太平廣記》、元代郭局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時期的《彰德府志》等書中均有記載。詩云: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孝道感悟,雕塑傳承
    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 乳姑不怠【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0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0『乳姑不怠』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乳姑不怠》是二十四孝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反應了如何協調婆媳之間的關係問題。在古代社會裡非常講究孝敬長輩,因此在《女孝經》、《女論語》、《女訓》等裡面都著重於闡明、宣揚這一主題。詩讚: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但願子孫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二十四孝故事——哭竹生筍
    前言:孝道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是我國幾千年孝愛文化的結晶,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的真愛,下面一起來看看二十四孝故事。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裡,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孝道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問題,完全納入了社會道規範和法律規範的範疇,最終發展為一種植根於民眾心中的傳統文化。3、二十四孝《二十四孝》的故事成為系列最初起源於元代,出自學者郭居敬編錄的《全相二十四孝詩選》。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陪孩子逛文化廣場之餘看到了整面牆的《二十四孝》壁畫,雖不完整,但幾篇看下來,難免脊背發涼,若是拿這種東西教育孩子什麼是「孝」,孩子恐怕只能「笑」了。「孝」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一種品格,別的才能可以沒有,但只要足夠孝順,就可能飛黃騰達,《二十四孝》中的眾位孝子最後都位極人臣,只是不知道有錢有勢後的他們是否還是那麼孝順。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孝敬長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品德,也是華夏文化圈和異域文化最明顯的區別之一。中國人的孝順之觀念可以說自上古就有之,傳到後來越來越重視。隋朝延續至清朝的法律中有遇天下大赦而罪無可赦的「十惡之罪」,其中就有不孝之罪。而在隋朝之前,統治者們對孝道也非常重視 ,只不過很少納入重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