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這類道德,也都是旁人不負責,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魯迅
所謂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這個觀念。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
《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但是郭巨的父親死了之後,郭巨把家產分成了兩份,分別給了兩個弟弟。
郭巨自己不要錢,卻選擇去供養母親,對母親十分的孝順。後來,郭巨家裡越來越貧困。而這時,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卻十分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於是,郭巨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郭巨夫妻倆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然發現了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郭巨夫妻得到了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且還撫養了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這種孝道居然被大肆宣揚,令人髮指,太心寒了。難道自己取一份合理的家產,讓兄弟盡孝做會比活埋親生兒子還要人道?宣傳這樣的「孝道」行為真是太可怕了。
王小波曾經說過:人行忠孝節義,就能得忠臣孝子節婦義士的美名,這種美名刺激你更去行忠孝節義,循環往復,最後你連自己在幹什麼都搞不清。舉例言之,我們講究孝道,人人都說孝子好。估計就是孔子在世,也不會贊同像埋兒奉母這種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