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2021-01-09 聽小樣說文史

中國的社會,雖說「道德好」,實際卻太缺乏相愛相助的心思。便是「孝」「烈」這類道德,也都是旁人不負責,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魯迅

所謂百善孝為先,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這個觀念。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

《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但是郭巨的父親死了之後,郭巨把家產分成了兩份,分別給了兩個弟弟。

郭巨自己不要錢,卻選擇去供養母親,對母親十分的孝順。後來,郭巨家裡越來越貧困。而這時,郭巨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郭巨卻十分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於是,郭巨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

當郭巨夫妻倆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然發現了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郭巨夫妻得到了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且還撫養了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這種孝道居然被大肆宣揚,令人髮指,太心寒了。難道自己取一份合理的家產,讓兄弟盡孝做會比活埋親生兒子還要人道?宣傳這樣的「孝道」行為真是太可怕了。

王小波曾經說過:人行忠孝節義,就能得忠臣孝子節婦義士的美名,這種美名刺激你更去行忠孝節義,循環往復,最後你連自己在幹什麼都搞不清。舉例言之,我們講究孝道,人人都說孝子好。估計就是孔子在世,也不會贊同像埋兒奉母這種孝的。

相關焦點

  • 「埋兒奉母」,古代封建禮教下的愚孝真的這麼恐怖嗎?
    但在古代某些時期,封建禮教下的愚孝行為,簡直令人髮指,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的,充分體現著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比如《二十四孝》裡的「埋兒奉母」的故事,就讓人聽著都感覺恐怖,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有多少呢?難道真的有人為了孝順母親,把自己的兒子活埋嗎?
  • 郭巨「埋兒奉母」的背後
    ——這並非毫無可能的事情,它意味著從兄弟分家開始,整個「埋兒奉母」的故事,都可能是一場刻意的策劃:他們先得找一個理由住進鄰家的荒宅去挖取黃金,還得找一個理由將黃金據為己有。奇異的分家、費解的奉母、激進的埋兒,都可以在這種可能性中,得到一個大體合理的解釋。這些細節,凸顯出的,是事件的複雜性。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陪孩子逛文化廣場之餘看到了整面牆的《二十四孝》壁畫,雖不完整,但幾篇看下來,難免脊背發涼,若是拿這種東西教育孩子什麼是「孝」,孩子恐怕只能「笑」了。「孝」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一種品格,別的才能可以沒有,但只要足夠孝順,就可能飛黃騰達,《二十四孝》中的眾位孝子最後都位極人臣,只是不知道有錢有勢後的他們是否還是那麼孝順。
  • 二十四孝之十二埋兒奉母
    二十四孝之十二埋兒奉母在民間傳說中的郭巨埋兒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隴縣人
  • 【每日聽讀】二十四孝故事:埋兒奉母
    「埋兒奉母」這個故事裡的孝子叫郭巨,是東漢人。郭巨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家中有父母和兩個弟弟,擁有十多畝良田。郭巨成年以後,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對郭巨父母和兩個弟弟都很好。又過了幾年,兩個弟弟也先後娶妻成家。三個家庭跟著父母一起生活,從來沒有吵架拌嘴的事,兩個老人非常欣慰,鄰居們也很羨慕這個大家庭。郭巨二十二歲那年,夫妻倆有了一個小寶寶,是個男孩。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
  • 為母埋兒【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3
    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白話文]郭巨,漢代隆慮人(今河南林縣),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小時候,耳朵邊經常除了被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外,還有最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這在中國娃娃的心裡,是常聽到的。今天,我們就聊聊,魯迅先生眼中的《二十四孝》。《朝花夕拾》中,魯迅回憶,自己最早收到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那本書很薄,只簡單地記錄著24個故事。在中國人眼裡,那裡面的故事,每個孩子都應該知道。
  • 《二十四孝》中細思極恐的故事,魯迅先生都被嚇到了
    《二十四孝》是元朝學者郭居敬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被很多國學機構封為經典,不過其中有一則《埋兒奉母》的故事,如今看來,真的是三觀盡碎。後來時間一長,郭巨家逐漸變得入不敷出、拮据了起來,剛好這時候妻子生了一個兒子,郭巨心想,家裡這麼窮,要是再養這個孩子,還怎麼好好贍養自己的老母親,就跟妻子說:「兒子還可以再有,母親卻只有一個,不如把兒子埋掉,省點糧食用來贍養母親。」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刨坑,挖了三尺多深看到了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名不得奪。」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甚至為了弘揚孝道還專門彙編了許多古代孝敬事跡組成「二十四孝」來宣揚孝道。然而雖出發本意是好的,但「二十四孝」中有很多的事跡並不都是值得學習的,有些事跡在行事上還異常詭異,令人很難贊同。就比如下面幾例,簡直令人細思極恐!埋兒奉母「埋兒奉母」主要講的是有一東漢人,名為郭巨。
  •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成為孝行典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割股奉親」,人們往往對其產生誤解,將「割股奉親」與「介子推割股」混淆。看一下「介子推割股」的事:介子推隨重耳流亡到衛國,重耳幾乎餓死,介子推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塊,煮成湯給重耳喝。重耳即位後大行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不屑與不肖之徒同朝為官,於是奉母隱居綿山。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3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圖)鹿乳奉親原文:周剡子,性至孝。鹿乳奉親詩讚: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鹿乳奉親譯文:周朝時有個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順。他的父母年紀大了,倆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
  • 「中孝杯」孝道詩詞作品來稿展示之卷四十八
    至孝,入蝙《二十四孝》。‚王裒每讀《詩經.蓼莪》篇「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句,輒淚如雨下。王裒母在世懼雷,死後,每當雷雨時,裒必繞墓哭喊:「兒裒在,母勿驚。」ƒ王裒祖父王修,稱孝廉;父王儀,文武兼備,被司馬昭斫害;王裒孝悌純懿,後人贊其「孝子與烈士兼而有之」,滿門忠烈。 七律·清明祭母(新聲韻)春寒料峭步荒山,叩拜雙親跪墓前。
  • 魯迅讀完《二十四孝》之後為何吃不下飯?被嚇到了,也被震驚到了
    元朝時期,有個叫郭居敬的學者為了迎合元朝統治者,搗鼓出來了一本《二十四孝》,據說此書乃古代小學生必讀之經典。然而,就是這本經典讀物,魯迅讀了之後,三日吃不下飯,夜不能寐,後來還在《朝花夕拾》上大發一通感慨,魯迅不是被感動到了,而是被嚇到了。《二十四孝》到底講的什麼,居然能嚇到「踢鬼」的魯迅?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北晚新視覺供圖本來宣傳敬老孝親是好事,但僵化教條地搬出「二十四孝」教育當代人,反倒容易引發公眾反感。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最近看到的一部原創動畫《臥冰》,以《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臥冰求鯉》為故事背景,通過現代化改編,講述了一個「子孝所以母慈」的頗具現代化意義的故事。二十四孝圖民間流傳最廣的元代郭居敬版二十四孝包括:1、孝感動天;2、戲彩娛親;3、鹿乳奉親;4、百裡負米;5、齧指痛心;6、蘆衣順母;7、親嘗湯藥;8、拾葚異器;9、埋兒奉母;10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