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並且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有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埋兒奉母》
這個故事講的是,漢代有個叫郭巨的人,家裡非常的窮,有個老母親需要侍奉。與此同時他的妻子生了個男孩,郭巨十分擔心,因為要養這個孩子,所以必然會讓自己的母親節衣縮食,於是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兒子可以再有,媽只有一個,不如把兒子埋了,節省糧食供俸母親。於是他和他的妻子就開始挖坑準備填埋自己的兒子,結果在挖坑的時候挖出一壇金子,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的字樣。於是歌劇夫婦便取得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同時兼養孩子。這個故事,小時候讀起來確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現在看來是非常後怕的。因為我小時候家裡也非常的窮。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那豈不是人吃人?第二個故事《恣蚊飽血》
這個故事說的是,晉朝有個叫吳猛的人,七八歲的時候就懂得孝敬父親,當時他家裡非常的貧窮,夏天的時候沒有蚊帳,蚊蟲的叮咬使得父親不能安然入睡。於是七八歲的吳猛便總是光著身子坐在父親的床前,任由蚊蟲叮咬而不驅趕,這樣蚊子就不咬他的父親了。
小的時候,覺吳猛的事跡非常的感人。但如今想來確實是有些後怕的。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他的父親在床上睡大覺,任由蚊子將自己的兒子盯著滿身是包,這個爹的心真大呀。
第三個故事《臥冰求鯉》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晉朝有個叫王祥的人,自己的生母過世,繼母經常在他的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在一個冬天,繼母患了風寒。有一天繼母想吃鯉魚,那個時候天寒地凍,這能夠讓繼母吃上鯉魚,他就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吃了魚,疾病果然好了。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個大冬天的,能讓自己的孩子,脫去衣服,窩在冰上的父親,這個心真的是非常的大。不僅如此,《二十四孝》當中還有很多令人後怕的故事,小編就在此不一一訴說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看。孝道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孝道被封建統治者賦予極高地位了,一旦有違孝道,便會遭到整個集體的唾棄。所以說古代的《二十四孝》與其說的是孝順,倒不如說是封建統治者用來宣傳自己統治的一種工具。喜歡就點個讚,或者加個關注,觀看更多有意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