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2020-12-23 魚兒讀書會擺尾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之一,在取代了宋王朝的統治入主中原之後,元蒙貴族逐漸脫離了遊牧民族的氈酪之風,開始了他們思想封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對漢族思想文化的推行和對儒學道統的接續。

元代統治者意識到了儒家文化在維護統治方面的重要性,在文化思想層面上施行了「以儒治國」的方略,並特別凸顯了儒家孝文化的地位。至元代,孝文化在此收到高度重視。與以往歷史時期不同的是,元代學者對孝文化理論上的闡發,最受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將孝文化加以通俗化和普及化,以因應元帝國立國傳承儒學和推行「以儒治國」的需要,以及儒學由南向北傳播並在過境內普及的需要。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

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第二種說法是「二十四孝」由元代著名思想家、水利家郭守敬之弟郭守正所輯,清代韓泰華在《無事為福齋隨筆》中的記載:「坊間所刻《二十四孝》,不知所始,後讀《永樂大典》,乃是郭守敬之弟守正集。」現代語言學家楊伯峻先生也持此觀點,他在《經書淺談》一書中寫道:「元代郭守正將二十四位古人孝道的事輯錄成書,由王克孝繪成《二十四孝圖》流傳世間。」

第三種說法,認為「二十四孝」由元代郭居敬所選輯。其主要依據是明代文獻學家王圻在《續文獻通考·節義考·孝子》一書中的記載:「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詩之,名二十四孝詩,以訓童蒙。」

第三種說法所依據的是明代學者的記載,並交代了選撰者郭居敬的身世與具體情況,較之前兩種說法,年代更早且內容詳細,被大多數學者所認同與接受。筆者認同第三種觀點,認為「二十四孝」為元代郭居敬所輯,書名為《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收錄有虞舜孝感動天、老萊子戲彩娛親、郯子鹿乳奉親、漢文帝親嘗湯藥、蔡順拾葚異器、仲由百裡負米、曾參齧指心痛、閔損蘆衣順母、郭巨埋兒奉母、董永賣身葬父、丁蘭刻木事親、黃香扇枕溫衾、江革行傭供母、王裒聞雷泣墓、姜詩湧泉躍鯉、陸績懷橘遺親、孟宗哭竹生筍、吳猛恣蚊飽血、庚黔婁嚐糞憂心、王祥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唐夫人乳姑不怠、黃庭堅滌親溺器、朱壽昌棄官尋母等二十四個孝子故事。

相關焦點

  • 在民間,大部分表現「二十四孝」的作品,都以元郭居敬此書為版本
    明清至今,各個版本的「二十四孝」故事層出不窮,但是在民間美術中,除少數作品在個別孝子人物上與元郭居敬所輯《全相二十四孝詩選》中所列的孝子故事有所區別外,大部分表現「二十四孝」的作品,都以元郭居敬此書為版本。
  • 《二十四孝》中細思極恐的故事,魯迅先生都被嚇到了
    《二十四孝》是元朝學者郭居敬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被很多國學機構封為經典,不過其中有一則《埋兒奉母》的故事,如今看來,真的是三觀盡碎。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刨坑,挖了三尺多深看到了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名不得奪。」夫妻倆得到了黃金,高高興興地回家孝敬母親,順便還能養兒子了。不得不說,郭巨的這個腦迴路真的是非常「奇特」,這一整個故事下來,不僅毀三觀,還細思極恐啊!難怪當年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裡說:「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
  • 為母埋兒【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3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3『為母埋兒』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白話文]郭巨,漢代隆慮人(今河南林縣),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他有一個三歲的男孩,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子吃。
  • 古代二十四孝真的是在宣揚美德?這個故事令人心生恐懼
    《二十四孝》是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郭居敬的學者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籍,主要講述了不同朝代、地點發生的孝道故事,是古代宣傳儒家孝道的通俗讀物。然而其中卻有些故事讓人讀來十分詭異,比如其中一個名為「刻木事親」的故事。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丁蘭,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小時候,耳朵邊經常除了被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外,還有最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這在中國娃娃的心裡,是常聽到的。今天,我們就聊聊,魯迅先生眼中的《二十四孝》。《朝花夕拾》中,魯迅回憶,自己最早收到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那本書很薄,只簡單地記錄著24個故事。在中國人眼裡,那裡面的故事,每個孩子都應該知道。
  • 乳姑不怠【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0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0『乳姑不怠』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乳姑不怠》是二十四孝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反應了如何協調婆媳之間的關係問題。在古代社會裡非常講究孝敬長輩,因此在《女孝經》、《女論語》、《女訓》等裡面都著重於闡明、宣揚這一主題。詩讚: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但願子孫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孝子孟宗及其故事的搜集整理與探源考證
    一是聽:談及孝子孟宗及其故事,孟宗故裡——孝昌縣青山口方圓數十裡的人們有口皆碑,童叟皆知。我們走訪了年逾花甲的老學者,曾參加《二十五史》編撰工作的市文化局退休幹部沈赤之老教授和孝感北部德高望重的民間老藝人熊芳生先生;採訪了年近古稀的退休老幹部張秋明同志和當地頗有名氣的農民詩人周汪清以及孟氏後裔孟憲福、孟憲禮等老人;還採訪了孟宗故裡袁大塘87歲高齡的袁厚德和84歲的袁先斌等老人。
  • 《二十四孝》中的孟宗,既是史上著名孝子,也是東吳後期良臣
    導語:《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筍》故事的主人公孟宗,不僅是著名孝子,也是東吳良臣。而且他還有一件更加體現孝心的事情,即違背孫權命令冒死奔喪。相對於三國中前期,三國時期的後期的熱度要明顯遜色,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東吳政權的後期就更加是這樣,哪怕是位至三公的重臣,在人們印象中也是大眾臉、路人甲一般的存在。
  • 曾子文化《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動天 學習
    繼學習完《孝經》之後,我們謹將傳統蒙學教材《二十四孝》呈獻給廣大曾氏宗親及傳統文化愛好者。《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從歷代孝子中選擇二十四位行孝故事集合而成。原創作者為元代郭居敬,經歷代相傳,版本不盡相同。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
  •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
  • 二十四孝之一《孝感動天》,百善孝為先,值得珍藏!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二十四孝》中第一個故事便是《孝感動天》,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的故事。原文: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陪孩子逛文化廣場之餘看到了整面牆的《二十四孝》壁畫,雖不完整,但幾篇看下來,難免脊背發涼,若是拿這種東西教育孩子什麼是「孝」,孩子恐怕只能「笑」了。「孝」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一種品格,別的才能可以沒有,但只要足夠孝順,就可能飛黃騰達,《二十四孝》中的眾位孝子最後都位極人臣,只是不知道有錢有勢後的他們是否還是那麼孝順。
  • 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雙語版匯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中國二十四孝經典民間故事雙語版匯總 2015-08-21 17:12 來源:網絡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二十四孝圖堪稱國之重寶,24個孝子的故事是文化精髓,感恩節必讀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今天是11月22日了,可否有網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呢?今天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還是感恩節哦!在小雪節氣加上感恩節之際,讓我們來一起欣賞欣賞二十四孝圖,領悟其中之孝道。
  • 取材民間故事 荊州花鼓戲《孝子裡》弘揚孝道精神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田松)11月21日,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暨「頌祖國、奔小康」戲曲展演劇目——荊州花鼓戲《孝子裡》在天門市天門劇院精彩演出,線上同步展播。
  • 二十四孝故事及圖片匯總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 其中流傳甚廣的是「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1. 孝感動天。遠古帝王舜年輕時, 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 於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 後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2. 戲彩娛親。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再比如說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學習二十四孝本意是希望後人通過祖先的例子正確理解孝道,以便孝敬父母長輩。這二十四個故事是古人整理出來的,原本也是想讓後人效仿,但這二十四孝裡卻有幾個故事令人不敢苟同。現如今,二十四孝也並非十分普及。很少有學生知道完整的二十四孝的典故。
  • 二十四孝之懷橘遺親和扇枕溫衾,「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是指誰?
    今天小編就抽取二十四孝中的其中兩個故事簡單介紹給大家聽聽。其一,懷橘遺親。這個故事講得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孝敬老人的故事。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叫做陸績的人,這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順,而這可不是在他成年後才有的表現,而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存有的一個美德。據說陸績六歲的時候,有一天跟隨自己的父親,去見袁術。袁術用橘子招待六歲的小陸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