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愚孝多可怕?《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2021-01-13 瑾熙說史

古代愚孝多可怕?《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在古代的三綱五常裡,君臣、父子、夫妻之間嚴格遵守著彼此所應處的地位,孝順與否不僅僅是道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

在法律嚴明的秦朝,毆打父母的人是要被拉去做壯丁的。而在推舉人才入仕的西漢,選拔官員的一個標準就是看候選者的道德水平,是否孝順清廉。倘若家中老人過世,兒女就要守孝三年,訂婚者婚期推遲,入仕途者辭官回鄉戴孝三年,守孝期間不可衣著鮮豔,應避酒茹素。孝順的要求已經具化到生活各方面的禮節與規章制度上。如果有官員在守孝期間飲酒作樂,是會被舉報彈劾的。

元朝時期有人編纂了一本叫做《二十四孝》的書,記載了24位古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有些故事在今天讀來仍然令人感動。比如黃香扇枕溫衾,講的是年僅九歲的黃香與父親相依為命,十分孝順,夏天用扇子扇動涼風,讓父親能夠安然入睡;冬天的時候先在冰冷的布衾中用身體暖熱被褥,然後再讓老父親睡進去。還有對母親不離不棄的青年江革,在戰亂中背著母親逃命,遇到匪盜也不肯獨自逃生,就連賊人都被他的孝道感動,放他們母子一條生路。還有一個叫做吳猛的小夥子更加令人敬佩,他家中貧寒,沒有蚊帳,夏天蚊蟲肆虐吸人血液,吳猛卻任由蚊子叮咬自己而不去驅趕,他將自己當做誘餌吸引了蚊蟲的全部注意力,不讓蚊蟲去打擾到家中父母。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在今天讀起來有種怪怪的感覺,似乎將子女當做可以盡情剝削,無底線對父母長輩屈服的存在。比如三皇五帝中的一位,舜帝,他在繼位之前深受家中繼母壓迫,就連親生父親也跟著興風作浪,異母弟弟更是看他不順眼。他把那三人當作親人,可父親繼母和弟弟卻想害死他!舜勞作的時候三個人就在旁邊想壞點子,他挖井的時候繼母等人竟然在上面填土,想要將其活埋。不過舜運氣好每次都大難不死,最後還成了堯的繼位者。舜的心胸氣度太好,繼位後也沒有報復,反而還封賞了自己的弟弟,雖然這種行為非常高尚,但這種高尚用在惡毒的人身上實在有些浪費。後人說堯的幸運是源自孝感動天,可他的成就跟那三個沒有人性的家人又有什麼關係呢。

還有一個具有時代局限性的孝道故事是東漢的郭巨,他也是一個大孝子,妻子生了一個孩子,他不想讓孩子跟母親爭奪家中並不豐富的資源,決定活埋親子。這個理論實在有些可怕,既然養不起家中老小為何還要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孝道固然重要,但孩子何其無辜。故事的最後是郭巨在挖坑的時候得到老天賞賜的黃金,於是皆大歡喜。但這種結尾明顯是虛假的雞湯,雖然在故事裡他放棄了活埋幼子,孩子長大後如果得知自己的父親曾經要放棄自己的生命,還能心無芥蒂地對待自己的父親嗎?

相關焦點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小時候,耳朵邊經常除了被灌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外,還有最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這在中國娃娃的心裡,是常聽到的。今天,我們就聊聊,魯迅先生眼中的《二十四孝》。《朝花夕拾》中,魯迅回憶,自己最早收到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送給他的《二十四孝圖》。那本書很薄,只簡單地記錄著24個故事。在中國人眼裡,那裡面的故事,每個孩子都應該知道。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尤其是小孩跟女人的錢尤其好賺,國文班、女德班,雖然教授的內容多是封建糟粕,但仍供不應求,報名都要排隊。可見,國人對於國學,對於文化是多麼饑渴。陪孩子逛文化廣場之餘看到了整面牆的《二十四孝》壁畫,雖不完整,但幾篇看下來,難免脊背發涼,若是拿這種東西教育孩子什麼是「孝」,孩子恐怕只能「笑」了。
  • 古代二十四孝真的是在宣揚美德?這個故事令人心生恐懼
    《二十四孝》是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郭居敬的學者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籍,主要講述了不同朝代、地點發生的孝道故事,是古代宣傳儒家孝道的通俗讀物。然而其中卻有些故事讓人讀來十分詭異,比如其中一個名為「刻木事親」的故事。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丁蘭,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再比如說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學習二十四孝本意是希望後人通過祖先的例子正確理解孝道,以便孝敬父母長輩。這二十四個故事是古人整理出來的,原本也是想讓後人效仿,但這二十四孝裡卻有幾個故事令人不敢苟同。現如今,二十四孝也並非十分普及。很少有學生知道完整的二十四孝的典故。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認為是由元代郭居業所輯,此說法的主要依據是清代潘守廉在其所著的《二十四孝圖說並詩》一書中的記載:「至元朝郭居業始將伊古以來孝行卓著者集二十四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後世。」
  • 海瑞「休妻納妾」背後:可怕的愚孝,吃人的禮教
    換言之,海瑞的忠是愚忠,海瑞的孝是愚孝,有時候,他的忠令人無所適從,他的孝更是令人不寒而慄。說起海瑞的孝,就不得不提海母。中國古代有三位偉大的母親,其一是「孟母三遷」中孟子的母親,其二是「嶽母刺字」中嶽飛的母親,其三就當屬海瑞的母親謝氏。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北晚新視覺供圖本來宣傳敬老孝親是好事,但僵化教條地搬出「二十四孝」教育當代人,反倒容易引發公眾反感。
  • 《二十四孝》中的孟宗,既是史上著名孝子,也是東吳後期良臣
    導語:《二十四孝》中《哭竹生筍》故事的主人公孟宗,不僅是著名孝子,也是東吳良臣。而且他還有一件更加體現孝心的事情,即違背孫權命令冒死奔喪。相對於三國中前期,三國時期的後期的熱度要明顯遜色,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東吳政權的後期就更加是這樣,哪怕是位至三公的重臣,在人們印象中也是大眾臉、路人甲一般的存在。
  • 古代二十四孝之《嚐糞憂心》
    在編輯這篇文章之前,我還看了「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一些現在無法理解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起初的心理歷程為「不可理喻」、「不敢想像」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 《二十四孝》中細思極恐的故事,魯迅先生都被嚇到了
    《二十四孝》是元朝學者郭居敬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被很多國學機構封為經典,不過其中有一則《埋兒奉母》的故事,如今看來,真的是三觀盡碎。緊接著,他們就開始刨坑,挖了三尺多深看到了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名不得奪。」夫妻倆得到了黃金,高高興興地回家孝敬母親,順便還能養兒子了。不得不說,郭巨的這個腦迴路真的是非常「奇特」,這一整個故事下來,不僅毀三觀,還細思極恐啊!難怪當年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裡說:「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
  • 「埋兒奉母」,古代封建禮教下的愚孝真的這麼恐怖嗎?
    但在古代某些時期,封建禮教下的愚孝行為,簡直令人髮指,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的,充分體現著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比如《二十四孝》裡的「埋兒奉母」的故事,就讓人聽著都感覺恐怖,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有多少呢?難道真的有人為了孝順母親,把自己的兒子活埋嗎?
  • 為母埋兒【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3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3『為母埋兒』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白話文]郭巨,漢代隆慮人(今河南林縣),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他有一個三歲的男孩,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子吃。
  • 魯迅說二十四孝全是糟粕,看完楊香救父,就知道這句話的對錯了
    這十八篇文章,對於古代充分地囊括了各種各樣的孝道,說為百孝之書也不為過。這十八篇,表達的內容不僅孝順父母是孝,教父以義、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雖然孝的範圍看起來很廣,不過說起來,也就是一句愛己愛人。古代不僅僅有孝經,更有《勸孝歌》,和由五小篇合在一起的《勸報親恩篇》,這五小篇便是《百孝篇》、《逢知己篇》、《報親恩》、《弟兄篇》、《父母篇》。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在尋找中國水墨動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近幾年中國還是有不少水墨作品出現的,但多以水墨動畫加上CG方式的結合,以水墨畫為背景,人物多用現代電腦技術製作,在動畫製作上是一種新的改變。現代的水墨動畫,多以早期的詩詞或者經典故事為製作背景,故事性和文化內涵兼具。
  • 二十四孝郭巨埋子和日本楢山節考,殘酷的歷史,不容歌頌
    有人對二十四孝推崇,有人就覺得二十四孝有很多不符合人性,甚至相當殘忍的地方。這裡面就包括『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臥冰求鯉』等幾件事還被魯迅先生質疑和痛罵過。古人怎麼看我不知道,五四以後終於更多的懷疑主義促使大家去做歷史與人性的思考,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對古代質疑從來沒有停歇過,也導致了傳統文化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打入谷底,但是,沽酒客並不奉行一棍子打死的原則,也不是那種盲目的追隨者,能認識文字,可以看點書自然增加了見識,也懂得一些道理,但,不是文盲,並不是代表這個人就真的有文化或者素養。
  • 乳姑不怠【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10
    《二十四孝 動畫故事》之10『乳姑不怠』德育故事 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 久習生效最真實的人物最中國的故事最該學的榜樣影響您和孩子的一生[原文]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而這個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中,祖母對曾祖母的孝順、孝敬、孝養,萬分感人。《乳姑不怠》是二十四孝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反應了如何協調婆媳之間的關係問題。在古代社會裡非常講究孝敬長輩,因此在《女孝經》、《女論語》、《女訓》等裡面都著重於闡明、宣揚這一主題。詩讚: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梳。此恩無以報,但願子孫如。
  • 《二十四孝》中誰人曾在寒冬為母尋筍而抱竹哭泣,感動天地?
    孟宗是中國古代著名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哭竹生筍」就是關於他的故事。孟宗的母親喜愛吃竹筍,一次臨近冬至時想吃,但此時並非竹筍的生長季節,孟宗無法為母親找到竹筍,只好在竹林中悲泣。此時竹筍卻生長了出來,使孟宗能夠帶回給母親吃。人們都認為這是因為孟宗至孝而感動了上天。後世將這一竹類稱為「孟宗竹」,是重要的冬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