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十四孝之《嚐糞憂心》

2021-03-05 蜀風志

在編輯這篇文章之前,我還看了「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一些現在無法理解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起初的心理歷程為「不可理喻」、「不敢想像」,不知道站到現代社會的角度該如何發表關於「孝」的故事和觀點,以至於遲遲不敢對後續包括此篇文章下手。於是我去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朝花夕拾》,內心對故事的無法理解的點仿佛也隨著魯迅先生的批判變得更加明朗,也隨之多了一種體悟。因此,在左右為難中決定拋開一切現代與古代文明的隔閡,以純粹的不帶「顏色」的視角去講述這則故事以及靈鷹寺呈現的壁畫。

同時,也希望各位觀者能存粹的去感受這則故事和壁畫。

【典故】

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嚐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縣未旬日,椿庭遘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瘥(chai)劇:指病癒或病疾,在此處指病的情況。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屈膝下拜,以額觸地,表示極度的虔誠。

椿庭:指父親。 以椿有壽考之徵,庭即趨庭的庭,所以世稱父為椿庭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遘:遇到。

【原文譯文】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預汗,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在這幅壁畫中,畫面主要人物為庾黔婁和其父親。右邊的人物(即庾黔婁)頭上還戴著官帽,表情似乎有些擔憂,左邊的人物(即庾黔婁的父親)虛弱的趴在桌子上,眼睛微微閉著。中間有一個古時常用的糞桶串起了故事內容,原來是一個醫生囑咐庾黔婁要知道其父親病情的吉兇,就要嘗一嘗病人糞便,如果味苦就說明病人即將痊癒,因此就有了圖上的畫面,當然這樣的「囑咐」在現當代來說絕對是荒謬可笑的,不過,在當時,孝子至孝,在於可舍一切。

在這一部分,民間畫工重點突出了庾黔婁的孝行,在構圖上其與父親的佔比大致為6:4,在突出了重點的同時,也使構圖更加的和諧,與畢達哥拉斯的黃金分割線產生了微妙的相似,大概這也算是民間畫工的「繪畫智慧」吧。

賞析完上面的壁畫不由的想起元朝時高明在《琵琶記‧伯喈五娘相會》中所說的話:「書,我只為你其中自有黃金屋,卻教我撇卻椿庭萱草堂。還思想,休休,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爹娘。」拋開一切現代與古代文明的偏見,用純粹的眼光來看待此行為,不過是一個至孝之人愛父心切罷了,其「孝行」與「孝心」至真至誠,與封建迷信無關與其它紛擾無關,僅談此孝心確實天地可鑑。

椿庭萱草堂:指父母。

相關焦點

  • 篇五【嚐糞憂心】
    【嚐糞憂心】吶,如果您暫時不了解什麼是傳統24孝,請戳這裡嚐糞憂心原文如下:「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 「欲知瘥劇,但嚐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 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 嚐糞,辨味,品評,論中國古代演員的自我修養
    《通州志》載,王文輝「憂母疾嚐糞,復刮股以進」。《寧河縣誌》載,廉濤父忽病危,醫雲:『病之愈否,但嚐糞可知』,濤嘗之無味,醫曰:『疾不可為也』。《胡烈婦傳》載,胡烈婦的丈夫患病,鄰居勸她禱求鬼神,但她卻堅持求醫問藥(還挺講科學),但丈夫的身體每況愈下。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北晚新視覺供圖本來宣傳敬老孝親是好事,但僵化教條地搬出「二十四孝」教育當代人,反倒容易引發公眾反感。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之一,在取代了宋王朝的統治入主中原之後,元蒙貴族逐漸脫離了遊牧民族的氈酪之風,開始了他們思想封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對漢族思想文化的推行和對儒學道統的接續。
  • 二十四孝中有哪些令人細思極恐的故事?古人的價值觀看不透!
    親嘗湯藥比如古代帝王的諡號之中一般都是要加上「孝」字,漢朝除高皇帝劉邦外,其餘實際稱帝執政的劉姓皇帝的諡號中都帶有孝由此可見古代對「孝」該有多重視。甚至為了弘揚孝道還專門彙編了許多古代孝敬事跡組成「二十四孝」來宣揚孝道。然而雖出發本意是好的,但「二十四孝」中有很多的事跡並不都是值得學習的,有些事跡在行事上還異常詭異,令人很難贊同。就比如下面幾例,簡直令人細思極恐!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二十四孝之漢文帝《親嘗湯藥》,古今必讀,值得珍藏!
    《親嘗湯藥》是一個講述的漢代文帝孝行的故事,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則故事。【原文】西漢文帝,名恆,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無怠。母嘗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親嘗弗進。仁孝聞於天下。
  • 「埋兒奉母」,古代封建禮教下的愚孝真的這麼恐怖嗎?
    但在古代某些時期,封建禮教下的愚孝行為,簡直令人髮指,正如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裡寫的,充分體現著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比如《二十四孝》裡的「埋兒奉母」的故事,就讓人聽著都感覺恐怖,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有多少呢?難道真的有人為了孝順母親,把自己的兒子活埋嗎?
  • 二十四孝故事及圖片匯總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 其中流傳甚廣的是「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1. 孝感動天。遠古帝王舜年輕時, 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 於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 後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2. 戲彩娛親。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再比如說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學習二十四孝本意是希望後人通過祖先的例子正確理解孝道,以便孝敬父母長輩。這二十四個故事是古人整理出來的,原本也是想讓後人效仿,但這二十四孝裡卻有幾個故事令人不敢苟同。現如今,二十四孝也並非十分普及。很少有學生知道完整的二十四孝的典故。
  • 重新審視二十四孝,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到底有多少?
    看著那些所謂的二十四孝,就覺得太可笑了,什麼年頭了,居然還在宣傳這種東西,以為中國的老百姓還會相信這個?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儘管傳統的這個孝道已經不再適合處理現在的親子關係了,人們也不會輕易的放棄,對於這種孝道的執念的。那麼我們現在再來比較一下,以現代人的觀念會如何看待二十四孝,我們遇到這種事情的話,應該怎麼去處理,那麼對於傳統孝道的不合理之處就會有更直觀的認識。
  • 古代二十四孝真的是在宣揚美德?這個故事令人心生恐懼
    《二十四孝》是元朝時期一位名叫郭居敬的學者根據民間流傳和歷史記載編錄的一本書籍,主要講述了不同朝代、地點發生的孝道故事,是古代宣傳儒家孝道的通俗讀物。然而其中卻有些故事讓人讀來十分詭異,比如其中一個名為「刻木事親」的故事。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丁蘭,父母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
  • 二十四孝故事圖文詳解
    》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讀《二十四孝》,感覺那似乎是十分遙遠的故事。其實細細想來,它好像又近在咫尺,離我們並不遠。 1.孝感動天
  • 郭弘霸:恨他就食肉寢皮,討好他便甘願為其嚐糞嘗尿|百家故事
    其實他還有一個忍辱嚐糞的更勵志的故事,因為實在有礙觀瞻,便不大被人說起,甚至還有人專門寫文章考證說,最早記載勾踐嚐糞故事的《吳越春秋》,是東漢學者範曄的個人作品,是野史,是小說家言,不足採信,但是因為故事情節太過奪人眼球,所以同樣廣為流傳。
  • 【傳統文化】動畫片:《二十四孝故事》24集連播.中華傳統二十四孝圖!一個圖一個故事!趕緊收藏吧
    點擊上方三角形小按鈕播放《二十四孝故事》講述的是孝愛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內容主要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組成。這些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 二十四孝故事,古今必讀![圖文]
    洛寧電視臺官方微信平臺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
  •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圖》注釋和詳解
    《二十四孝故事》裡的《孝經》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中影響深遠,是古代以「忠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的集中體現。《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為什麼要「孝」?「孝」就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
  •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3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對於國人孝的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古代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規範的集中體現。以下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供大家品讀。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