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2021-01-09 紅網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7月1 日《人民日報》)

《二十四孝》是流傳於我國家喻戶曉的講述子女孝愛父母的系列民間故事,其承載的孝道文化雖有可取之處,但其中一些故事卻聳人聽聞,對於弘揚現代社會的孝道文化來說已經失去了參照的價值。

例如「為母賣兒」這個故事,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名叫郭巨的人因為家裡太窮,為了節省下口糧供養母親,便決定將三歲的兒子活埋。但在挖坑時,郭巨挖出了一罐金子,一家人從此不必再為糧食問題發愁,郭巨也因孝順名滿天下。這個故事在當時雖然精神可嘉,但如果放在當下,有多少人會以此為榜樣呢?

弘揚孝道的出發點雖好,但不加選擇的地把二十四孝搬出來教育大眾的情況卻很難深入人心,對於過去的倫理道德規範,需要根據當今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應該有所摒棄,如果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很可能會導致孝道文化的走形變樣,這種被曲解的「孝」絕不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也絕非是古人的本意。

其實,孝可能是中國人最為熟知的一個概念,甚至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杆。一出生人們就被長輩教育百善孝為先,也為此不斷身體力行。但同時,孝又可以說是當代中國人最為陌生的概念之一,許多人的孝還停留在無條件順從父母,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父母就是盡孝上,孝被認為是子女單方面的責任。這樣的孝順對於父母和子女雙方來說其實是一種相互消耗,加重了雙方的負擔。

除此之外,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追逐自我逐漸被放在了人生必完成人物清單的第一位,在這條路上人們忙著追逐詩和遠方,孝順父母被認為是實現自我的對立面,更有甚者將孝順父母定義為一種對子女的道德綁架行為。正是一些陳腐的孝愛觀念的沉渣泛起,使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變得艱難,因此,什麼才是現代孝道是值得沉下心來思考的。

在新時代,孝順應該回到以個人為本的原點,倡導人性,孝順講的是家庭倫理,不該背負過多的社會意義和宏大議題,應該更有「人情味」。當代社會下真正的孝不是無條件地服從。而是真正的關愛與尊重,這種關愛和尊重很多的時候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孝的本質其實是對自我的約束和對私心的削弱。

我們弘揚孝道,為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狀況盡少發生,甚至不發生;為的是《目送》書中寫到的「那個漸漸消失的背影」真正消失時子女不會留有遺憾。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遵循孝愛道義這條公序良俗都是恆定不變,只是在宣揚傳統美德的同時需要思考如何講好符合新時代情況的孝道故事。

文/李紅婷

來源:紅網

作者:李紅婷

編輯:田德政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7/03/5681547.html

相關焦點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今天是母親節,小編特意查閱了這個節日的來源,發現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即是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天。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
  •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孝道之鄉】新時代「新二十四孝」(四) 2020-07-0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荒誕不經的古二十四孝,是對傳統「孝道」的高級黑
    但是,一些封建愚昧、宗教迷信的東西也沉渣泛起,有的部門沒有認真辨別,批判斷承,對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古代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照搬,如到處可見的古《二十四孝》宣傳畫,像埋兒奉母這樣殘忍的故事都公然上牆。筆者所在城市,《二十四孝》早已進入中小學校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郭巨埋兒》等都做成了宣傳版面,中小學生目聞目睹,無形中每天都受到不良影響!
  • 「中孝杯」孝道詩詞作品來稿展示之卷四十八
    欲報慈恩應趁早,遲來惟剩淚潸然。 七律   孝悌為先從來世事孝為先,國泰家和值萬錢。敬老之風長浩浩,銜環有愛永涓涓。親情可範名鄉裡,善念於懷即聖賢。採下芬芳香一束,椿萱並茂共陶然。 七律 獻給母親節遊子裳衣密密針,高堂愛湧布春霖。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
  • 嚇人的不止「二十四孝」雕塑,糟粕也披上傳統文化的外衣招搖過市
    近日,本報報導了朝陽區高碑店村孝悌園內「二十四孝」石雕引發爭議一事。都2019年了,還原封不動地宣揚「嚐糞憂心」、「埋兒奉母」、「臥冰求鯉」這類封建愚孝內容,確實不合時宜。比如荒唐的「郭巨埋兒」,且不說放在現代社會已經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哪怕在古代,郭巨的做法也早就受到痛斥。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一文裡,對此也有過辛辣的嘲諷。今日還照搬提倡,真是太對不起新文化運動以來為建設文明社會吶喊怒吼的先賢了。照搬類似「二十四孝」內容作為街頭宣傳的案例,很多地方都出現過。有些是雕塑,有些是牆報,出版物就更多了。
  • 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開拍
    昨日下午,新版二十四孝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由福建省莆田人黃建華執導,在福建莆田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啟動和開機,將進一步傳承和發揚莆田人自古以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為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的莆田創城加油助威。據黃建華介紹,新版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創作思路是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等國家單位頒布的新版「24孝」標準為創作主題,每一條標準各創作一個故事劇本,合輯形成新二十四孝系列微電影(24部),用富有感染力的電影故事去宣傳新時代的孝道精神和傳承孝道文化,去教育人們在現代社會如何去關懷老人,恪守孝道。
  • 魯迅為何反對二十四孝裡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孝順還是變態?
    二十四孝作為自明清時代起就成為了宣揚孝道的基本讀物,但我們從現代的眼光去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有許多根本不能接受的故事,這些都不值得我們去學習誦讀。魯迅魯迅先生就專門注了一篇文章來反對二十四孝其中的一些故事,對於一些故事是疑惑其邏輯性,做了一些非常表面的事情就稱之為孝道,以至於後人只模仿其外表,不會體會其中內核,但其中最讓魯迅先生反感的就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與以往歷史時期不同的是,元代學者對孝文化理論上的闡發,最受他們關注的是如何將孝文化加以通俗化和普及化,以因應元帝國立國傳承儒學和推行「以儒治國」的需要,以及儒學由南向北傳播並在過境內普及的需要。正是基於此,元代學者把過去千年來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並在此基礎上選輯了《二十四孝》。關於「二十四孝」究竟是何人所輯,學術界也頗有爭議,主要有三種說法。
  • 孝道感悟,雕塑傳承
    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 原創┃走近孔子 ——孝悌之道,百善孝為先
    今天我們不妨走近孔子,從現代生活的視角來探討孔子的智慧,使我們的人生旅程不至於迷失方向。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美,社會就會有序穩定。孔子主張孝悌。孝,為孝敬父母,悌,為敬愛兄長。後世孝悌連用,指孝敬長輩和友愛兄弟姐妹乃至朋友。孔子強調做人第一,學問第二。
  • 春秋淹城And中華孝道園
    太湖之畔、蓼莪山下,以千年孝子寺遺址——蓼莪禪寺為依託,建起一座世界舉世無雙的中華孝道園。漫步走入中華孝道園:有大殿、石窟、寶塔,綠樹、青山相伴;更有迴腸盪氣、繞梁三日的古箏曲迴響在耳畔。
  • 秋 雨 綿 綿 之 箐 箐 莊 園 遊 記
    進入2016年,箐箐莊園進入建設發展快車道,全園道路完成升級改造,大型遊客中心開工建立,沿湖水景度假木屋開工建設,大型植物動物觀賞園完工,大型停車場升級改造,沿湖觀景配套設施建設等等。截止至2017年8月,莊園整體建設工作全面完工,2017年9月份正式封園,採取門票制的入園方式。
  •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再比如說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我們常常會聽到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每個人都必須要有的基本素養。學習二十四孝本意是希望後人通過祖先的例子正確理解孝道,以便孝敬父母長輩。這二十四個故事是古人整理出來的,原本也是想讓後人效仿,但這二十四孝裡卻有幾個故事令人不敢苟同。現如今,二十四孝也並非十分普及。很少有學生知道完整的二十四孝的典故。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在尋找中國水墨動畫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近幾年中國還是有不少水墨作品出現的,但多以水墨動畫加上CG方式的結合,以水墨畫為背景,人物多用現代電腦技術製作,在動畫製作上是一種新的改變。現代的水墨動畫,多以早期的詩詞或者經典故事為製作背景,故事性和文化內涵兼具。
  •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 中華第一孝文化傳播平臺學習孝道、踐行孝道、弘揚孝道孝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真理德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知恩 感恩 報恩是做人的良知人生有兩件大事不能等,是哪兩件大事? 二十四孝之鹿乳奉親 3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原文譯文: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故事之一。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陪孩子逛文化廣場之餘看到了整面牆的《二十四孝》壁畫,雖不完整,但幾篇看下來,難免脊背發涼,若是拿這種東西教育孩子什麼是「孝」,孩子恐怕只能「笑」了。「孝」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一種品格,別的才能可以沒有,但只要足夠孝順,就可能飛黃騰達,《二十四孝》中的眾位孝子最後都位極人臣,只是不知道有錢有勢後的他們是否還是那麼孝順。
  • 從鮮于璜碑看中國的孝悌文化
    此碑於1973年5月出土於天津市武清縣高村鄉蘭城村東鮮于璜墓中,碑石本應立於墓前,不知何代被埋地下。鮮于璜墓是一座中型磚室墓,由墓道、前室、中室、後室、耳室等部分組成。該墓早年被盜,1977年清理墓葬時,又出土銅薰爐、陶倉、骨梳、骨篦等文物七十餘件。碑石現存於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內。此碑碑主鮮于璜,字伯謙,官至雁門郡太守,其人未見於史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