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感悟,雕塑傳承

2020-12-19 炳宇雕塑藝術

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孝文化雕塑,成語故事陳毅探母雕塑
石雕人物,孝道孝文化雕塑,戶外擺件

現代有人提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盡後代的責任義務為最大的不孝。」「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認為,就好像告訴了父母一樣。」把無後解釋成「不盡後代應盡的責任義務」在現在看來更符合當下的情景語境。

傳統文化雕塑,人物石雕,行傭供母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戶外擺件

事實上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早已有完備的權威性解釋。「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孝文化雕塑,二十四孝恣蚊飽血雕塑
母愛雕塑,抽象雕塑,計生文化雕塑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絕先祖祀」四個字,這解釋了為什麼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因為早在西周,漢族人民就確立了以崇敬天道,祭祀祖先為核心的信仰,也即所謂「敬天法祖」。

成語故事親嘗湯藥雕塑,孝道孝文化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慈母手中線雕塑,銅雕像

在傳統漢族人看來,人的生命是在子孫身上得到延續的,通過後代對祖先的祭祀,祖先的靈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脈代代相連,永遠傳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於宗祠之中,香火不滅,這就是漢族人的信仰和精神寄託。在傳統漢族人看來,無人祭祀的人死後會成為孤魂野鬼,在地下也不得安寧,處境是非常悲慘的。因此,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

扼虎救父雕塑,孝文化成語故事雕塑
孝道雕塑,傳統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

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以復興周禮為宗旨。孟子作為儒家學派巨擎,堅持儒家敬天法祖的基本立場,強調敬奉祖先,進而強調傳後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了。

二十四孝行傭供母雕塑,孝文化雕塑

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強調人人都能達到「仁」的主觀因素,「人人皆可為堯舜」,從而提出人的本質是性善的理論。人性是天賦的,孝的善德當然也是天賦的 ,人人都是生而具備的。

相關焦點

  • 傳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其內含究竟是什麼?
    孝道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是萬物存在的本源,而「祖先」是個人生命存在的本源,「孝道」的根本精神是「報本反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恩」。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孝道」的根本意義在於對生命的延續,這其中包含對個體生命的延續,和對文化生命的延續。
  • 密雲開展重陽節學生京劇演唱會 用童聲傳承孝道
    密雲開展重陽節學生京劇演唱會 用童聲傳承孝道 2020-10-2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夏令營】走進國學,傳承孝道——記廈門五緣實驗學校「孝親品格夏令營」
    本次閩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課程就是引領孩子們學習孝道文化,感悟父母恩情,領會天地恩澤。開營式結束後,30多位來自士林社區大學的志工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他們精心準備的國學課程。在三天的夏令營活動中,士林社區大學志工老師們將國學學習與遊戲相結合,誦讀《百孝篇》,孩子們領悟了何為「孝」,「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
  • 韓冰創作《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外婆傳承孝道_娛樂頭條_大眾網
    在優良傳統的孝道文化中,著名童星經紀人韓冰老師親自為外婆創作了一首佛歌《南無阿彌陀佛》,低吟淺唱中,儘是對外婆深深的愛與祝福!全歌僅 「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歌詞,通過反覆的吟唱,韓冰老師把與外婆多年來的點滴以及對外婆深刻的愛注入旋律裡。  這首佛歌《南無阿彌陀佛》已全網發行,備受大家喜愛傳唱!
  • 孝悌園二十四孝引爭議,現代孝道還應思量
    在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村的「孝悌園」裡有一組「二十四孝」主題石雕:嚐糞憂心、為母埋兒、恣蚊飽血、臥冰求鯉等等一些雖高度還原但卻不合常理的雕塑不禁讓人心生疑問:都2019年了,這樣的「孝道還有必要拿來做榜樣嗎?
  • 齊魯孝老傳承獎|長清孝德之家:孝道相傳,從小家到大家
    家風的傳承,從小家到大家。趙德水對「大家」的孝心,來自母親陳金蘭的影響。在丈夫去世後,陳金蘭照顧比自己年長24歲的婆婆18年,不離不棄,無怨無悔,成為當地的美談。2017年春節,百歲的老婆婆安然離世,平凡的陳金蘭用一生的時間,踐行孝道,傳承孝道,以文明的孝道家風教育後人,溫暖社會。在陳金蘭老人的感召下,全家兄弟姐妹和後輩子女們都爭先恐後地分擔照顧老人的工作。「上廁所有時候我扶不動,兒子就請了一個月的假來幫我照顧。」陳金蘭說,自己的兒子兒媳都非常孝順,燉了雞和排骨,兒媳婦就用刀剔下來,剁碎了餵奶奶吃。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所以我們對待二十四孝的精神傳承,要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去看待,因為事情的發展講究時效性,古時的價值觀、社會環境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弘揚民族孝道精神,這點還是對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有一定幫助的,小編覺得只要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把傳統孝道好的部分凸顯出來。
  • 磕頭≠孝道,「跪拜」禮並非值的傳承的傳統
    - 02 「孝道」也在發展,磕頭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傳統孝道作為封建制度的一部分,講究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絕對服從。這樣的思想在封建時期是為了配合中央集權,以倫理綱常宣揚君權至高無上以強化統治,但在把平等寫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的新中國已不再適用。同樣的,磕頭跪拜這樣作為一種將後輩視為卑微低下的禮制也早已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 不看不知道,中華孝道就是這麼的強!
    舜帝身體力行孝順父親及後母、有愛兄弟,化解了父親及後母的成見,施行親民、愛民的教育文化,舜帝繼位後身體力行孝道的行為,帶動了諸侯效仿,於此孝德普天下,奠定中華孝道根基並傳承至今。故而,中華孝道傳承的根基,源於舜帝。
  • 春蕾詩詞四六期《孝道篇》
    春蕾詩詞本期主題:孝道篇絕部七絕·孝道(新韻)文/侯兆江蔥蘢大樹縱千尋,枝葉參天莫忘根。唯有春泥知反護,方得撐起冠如雲。寒山雪評:百善孝為先,古來一理。如此循環,則生生不息,孝道現矣。今世事紛雜,人心浮躁,猶當守孝悌,以扶正氣,望諸君以此詩為鑑,照己及人。七絕·孝道文/風中的箭羊羔跪乳尚知親,反哺烏鴉比眾人。莫在生前成惡子,哭聲無法報三春。七絕·盡孝(新韻)文/山水依依隔三岔五伴娘親,餵藥擦身暖語頻。
  • 中華孝道的起源與孔子的孝道理論
    中華孝道,任五千年時空變,始終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代代傳承,源遠流長。中國人把善事父母稱之為『孝』。孝,是東方人性文明的起點;孝,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對長者先賢的敬重,也是對生命之根的叩謝。孝,是人與獸的重要分水嶺,是人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沉澱在華夏兒女的基因之中,它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內。
  • 原來「零零後」喜愛的傳統文化課堂是這個樣子,臺灣名師劉佩榕在「孝道傳承師資預備班」昆明與您分享!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弘揚」的今天,不管是學校、社會還是家庭,都在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百孝經》,顧名思義為一部人倫經典,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美德,乃承繼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之重要著作。《百孝經》廣為流傳,無非期許社會大眾重視中華文化孝順的傳統美德。細讀《百孝經》乃在闡述孝之真諦,指引孝之做法,期勉人人積極延續與推廣孝道文化,由個人行孝、進而弘揚孝道於社會,產生美善的教化,期能恢復中華固有文化。
  • 代代相傳的10句千古家訓,傳承孝道好家風!
    代代相傳的10句千古家訓, 傳承孝道好家風!1. 慷慨捐軀易,從容就義難。語出清·杜綱《娛目醒心編》。
  • 《忠孝永傳承》-胡孟敏
    忠孝永傳承 - 胡孟敏 (中華孝道工程主題曲)作詞:胡孟敏作曲:傅庚辰製作人:李毅(新加坡)編曲:馬寧吉他:ken貝斯:米拉丁錄音:李毅混音&母帶:段瑞)女士作詞,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國家一級曲作家傅庚辰先生作曲,共同為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創作的主旋律歌曲。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聆聽了先賢故事,志願者們在演講園暢談感想,大家一致認為,中華孝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董永之所以被後世傳頌、敬仰,就是根植於平民中最深厚的孝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之所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正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寄託。通過此次活動,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敬先賢、學先賢,弘揚傳播孝道文化,做移風易俗文明傳播者。
  • 感悟「盡孝心·傳孝道」的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特別節目...
    今天,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0年重陽節特別節目播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鳳陽花鼓這塊瑰寶需要我們來傳承。我們要將鳳陽花鼓融入新時代中,這樣才是民間藝術的生命力所在。」國家級非遺鳳陽花鼓傳承人、滁州學院音樂學院教師丁思文表示。
  • 孝道與感恩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形成的基礎,也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給予我國孝道文化以科學和現代的詮釋,對當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 「公益講座」冬去春來|辭舊迎新「傳承好家風 幸福千萬家」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的重要講話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家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12月25日上午,高唐縣圖書館組織開展辭舊迎新「傳承好家風 幸福千萬家」公益講座。本次講座邀請了傳統文化志願者沈浦蘭老師為大家進行講解。
  • 「依法打擊整治忤逆不孝」:今天我們如何傳承孝道
    提倡孝道不新鮮,不過通過發文依法打擊整治「忤逆不孝行為」還是比較少見的。對此,政府理當對行孝者加以褒揚,社會輿論也應大力提倡孝道。脫貧是近年來各級政府設定的一項任務,要求通過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使由於各種原因致貧的百姓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生活。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作品傳承了中國水墨藝術,與CG動畫製作技術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中國風水墨動畫風格,在國內獨樹一幟。這邊11分鐘的動畫作品,故事簡單易懂,但人物性格表現上卻不具有現代意義和代表性,「孝道」乃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人性思想,但一味的「愚孝」換來的母慈思想,也不能作為一種好的思想傳承下來,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以這樣的方式換來的感動,實在是不能算是孝道表現的正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