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孝道最權威的說法來自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在評價舜結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從原文裡能看出,這裡的「無後」,指的是沒有後代之意。本來娶妻是應當告知父母的,但是舜帝娶妻卻沒有告知,舜帝是古代的聖人。
孝文化雕塑,成語故事陳毅探母雕塑
石雕人物,孝道孝文化雕塑,戶外擺件
現代有人提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盡後代的責任義務為最大的不孝。」「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認為,就好像告訴了父母一樣。」把無後解釋成「不盡後代應盡的責任義務」在現在看來更符合當下的情景語境。
傳統文化雕塑,人物石雕,行傭供母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戶外擺件
事實上漢代著名經學家趙歧所做的《十三經注》早已有完備的權威性解釋。「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
孝文化雕塑,二十四孝恣蚊飽血雕塑
母愛雕塑,抽象雕塑,計生文化雕塑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絕先祖祀」四個字,這解釋了為什麼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因為早在西周,漢族人民就確立了以崇敬天道,祭祀祖先為核心的信仰,也即所謂「敬天法祖」。
成語故事親嘗湯藥雕塑,孝道孝文化雕塑
孝道孝文化雕塑,慈母手中線雕塑,銅雕像
在傳統漢族人看來,人的生命是在子孫身上得到延續的,通過後代對祖先的祭祀,祖先的靈魂可以得到安息,血脈代代相連,永遠傳承,一代代祖先的牌位存在於宗祠之中,香火不滅,這就是漢族人的信仰和精神寄託。在傳統漢族人看來,無人祭祀的人死後會成為孤魂野鬼,在地下也不得安寧,處境是非常悲慘的。因此,不娶無子是最大的不孝。
扼虎救父雕塑,孝文化成語故事雕塑
孝道雕塑,傳統文化雕塑,人物銅雕像
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以復興周禮為宗旨。孟子作為儒家學派巨擎,堅持儒家敬天法祖的基本立場,強調敬奉祖先,進而強調傳後的重要性,也就自然而然了。
二十四孝行傭供母雕塑,孝文化雕塑
孟子接受孔子「仁」的思想,強調人人都能達到「仁」的主觀因素,「人人皆可為堯舜」,從而提出人的本質是性善的理論。人性是天賦的,孝的善德當然也是天賦的 ,人人都是生而具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