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2020-12-19 中益在線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

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

董永文化園裡,志願者們穿過大槐樹樹蔭,在董永和七仙女故事傳說的情境中穿越千年,重新認識了故事中的主人翁——董永,一位真實存在、有史可稽的孝子,董永生於西漢末年,自幼喪母,家境貧寒,陋居草廬,幾經水患,董父積勞成疾,最終病逝,為葬父,董永賣身村東十五裡處傅村傅員外家為奴,白天勞役,夜晚守喪於父母墳前,早去晚歸,終年如一,寒暑苦累,無怨無悔,後又開設藥堂、拯救百姓。建武三年,朝中大臣蔡茂和懷縣令董宣,在河內土城行宮參見劉秀,將董永賣身葬父、開設藥堂之事奏明,同年十一月,董永被褒獎為天下大孝子之楷模,自此名聲大振,萬民傳頌,千古流芳。

聆聽了先賢故事,志願者們在演講園暢談感想,大家一致認為,中華孝道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董永之所以被後世傳頌、敬仰,就是根植於平民中最深厚的孝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之所以膾炙人口流傳至今,正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寄託。通過此次活動,志願者們紛紛表示要敬先賢、學先賢,弘揚傳播孝道文化,做移風易俗文明傳播者。

相關焦點

  • 聆聽經典孝道故事,感受廣德厚重文化
    01辭官敬父潘晃,廣德人,唐代著名的孝子,被唐昭宗(867年~904年)旌表,並授以廣德令。,「唐廣德人名潘晃,事父至孝名遠揚。夢見山神告父病,信以為真馳歸忙。父活百歲終一亡,廬墓三年仍哀傷。(《廣德州志》)潘晃辭官孝敬父親的故事一直為後人所傳頌,如今仍遺存刻有廣德州守胡有誠、天津府知張光藻為其撰志的殘碑尚存。02積錢還母賈易,字明叔。宋無為縣人。7歲喪父,其母彭氏以紡績供其上學,師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進士。
  • 自製人力板車載母遊全國 「孝子」王凱重慶開講孝道文化
    主辦方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2日16時20分訊(記者 李華僑)年近六旬的兩兄弟,拉著由板車改造的「房車」,載著年逾八旬的老母,徒步30多個省份…… 在許多人看來,這簡直想都不敢想, 但這確實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 取材民間故事 荊州花鼓戲《孝子裡》弘揚孝道精神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田松)11月21日,第四屆湖北地方戲曲藝術節暨「頌祖國、奔小康」戲曲展演劇目——荊州花鼓戲《孝子裡》在天門市天門劇院精彩演出,線上同步展播。
  • 孝道與感恩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的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形成的基礎,也是政治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的基本元素,也是當今政治文明、經濟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不可忽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給予我國孝道文化以科學和現代的詮釋,對當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 二十四孝圖堪稱國之重寶,24個孝子的故事是文化精髓,感恩節必讀
    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今天是11月22日了,可否有網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呢?今天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還是感恩節哦!在小雪節氣加上感恩節之際,讓我們來一起欣賞欣賞二十四孝圖,領悟其中之孝道。
  • 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
    導讀:中華自古出孝子,古有孟宗哭竹東生筍孝道永流傳孟宗哭竹東生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也一直在中華大地流傳下去,已經成為中華孝道文化的精髓所在。說起孟宗這個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具體是哪裡人只是知道他的故事,具體擔任什麼官職,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孟宗這個人物。
  • 漳浦開拍微電影《汝端尋母》改編自本地經典孝道故事
    圖片來源於:漳浦光電新聞中心公眾號昨日,漳浦白石首屆孝子文化節在漳浦縣霞美鎮舉辦,根據歷史真實故事改編的微電影《汝端尋母》同時開拍。蔡汝端是漳州府志、漳浦縣誌早有記載的孝子典型。明代嘉靖年間,漳浦霞美白石人蔡汝端年幼時因海盜登陸進村搶劫,與母親在逃亡中走散。長大後,他不畏艱辛、千裡到江西新餘縣尋得母親。後人為紀念其孝親壯舉,在每年農曆四月舉辦孝子節,俗稱「孝子公節」。微電影《汝端尋母》正是根據這一感人的孝道經典故事改編而成的,並由福建奧佳文化發展、漳州達者影視傳媒聯合攝製,預計兩個月完成拍攝。
  • 太湖邊一個低調的景點,感悟中國孝道文化,還有江南少有石窟觀音
    坐落在太湖灣的中華孝道園,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基地。園內有淨澄湖,一副安逸的感覺淨瓶牌坊這是一個時光的展館,比起其他,我更喜歡這些小人書,滿滿的過去的回憶正法明大殿大門,不過按照佛門說法,進從東門,出從西門孝道園另一大特色
  • 這家店差點被明星玩壞了: 看《旋風孝子》裡的別樣「笑」道與孝道
    《旋風孝子》全國播出十期,總收視份額已經達到了讓人膝蓋粉碎性骨折的68.8%,如此猛檔,也是讓人醉了。「高溫節目」、「現象級金牌人氣綜藝檔」、「周六霸屏」等檔吹也以讓人秒懂的狀態在小夥伴們的腦海裡刷新了普及率。「究竟什麼是孝道」也隨著強檔的霸氣而引發了粉絲們的大討論。
  • 《二十四孝》中的「變態」孝子,看不見「孝道」,只看見「笑料」
    如今,「國學」是個大熱門,全社會都在提倡國學,弘揚國學,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揚光大,讓我們的青少年文化自信。各種國學班也是十分應景的如雨後春筍般開滿神州大地,其中不乏優良者,但是趁著「國學」熱撈錢的機構也不少。
  • 《二十四孝》埋兒奉母令人髮指,強迫跪地做孝子,這種孝道在吃人
    有一本宣揚孝道的書叫做《二十四孝》,但二十四孝真的就好嗎?或許它裡面有些東西是對的,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髮指的思想。它打著孝感動天的旗號,但這種孝卻在吃人,強迫你跪地做孝子。《二十四孝》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的社會發展了。但還有很多人拿《二十四孝》來說事,那些倫理綱常,不過在蠶食中國人的思想。在《二十四孝》裡有一個故事,叫做埋兒奉母。在晉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郭巨家本來家道十分殷實。
  • 「愚孝非孝」,從原創水墨動畫《臥冰》,看中華「孝道文化」
    現代的水墨動畫,多以早期的詩詞或者經典故事為製作背景,故事性和文化內涵兼具。最近看到的一部原創動畫《臥冰》,以《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臥冰求鯉》為故事背景,通過現代化改編,講述了一個「子孝所以母慈」的頗具現代化意義的故事。
  • 中國「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級市,因盛產孝子而得名,文化源遠流長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文化倡導的行為,一個人即使有很多缺點,只要堅持孝道理念,就值得交往,相反,人很好,但他一點也不孝順,大家會敬而遠之,畢竟,一個人如果連父母長輩都不孝順,又怎能指望他還會注重其他方面的情感呢?
  • 《鹿皮孝子》
    《鹿皮孝子》的溫柔力量這塊籽料,不大,卻顯眼,半個巴掌大的料形,飽滿,完整;正面呈平行四邊形狀,四周滿滿包裹的皮色紅紅亮亮,油油透透,一看就能讓人產生喜不釋手的佔有欲。其實,《鹿皮孝子》琢刻的是一個感動了中國人幾千年的佳話,它來自於《二十四孝》中的「鹿乳奉親」故事,傳達的是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孝道。據說:春秋時期有個名叫郯子的人,因父母年老,又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每天披著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回家供奉雙親。
  • 孝道文化的現實意義
    自秦代後,歷代朝廷也都注意從正面導向,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就是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漢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選拔官員也把「孝」作為一個基本標準。但是,無論如何評價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都不可否認其更多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其養老敬老的基本社會道德,是一份足彌珍貴的文化遺產。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積極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今天,尤其是在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形勢下,研究和弘揚傳統的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以兼容並蓄的態度來審視孝道文化,確實認識到孝道文化的社會價值和現實意義。
  • 讓人記憶深刻的孝道故事
    都說百善孝為先,古往今來有無數的關於孝的故事,最近有四十八歲的兒子為其八十八歲母親堅持700天飯。如今這個時代吧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袒露的淋漓盡致。相信無論在什麼時期什麼都有如聖人一般純潔的人,也有毫無人性的惡人。
  • 中國孝道文化之二十四孝圖第一期,孝感動天,感人至深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文化強國,中國人所倡導的「忠」、「孝」、「節」、「義」、「信」等至今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孝道文化。提到孝道文化,就不得不提中國古代有名的二十四孝圖,它們是極具代表性的孝道文化承載者。
  • 中華孝道的起源與孔子的孝道理論
    中華孝道,任五千年時空變,始終在古老的東方大地上代代傳承,源遠流長。中國人把善事父母稱之為『孝』。孝,是東方人性文明的起點;孝,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對長者先賢的敬重,也是對生命之根的叩謝。孝,是人與獸的重要分水嶺,是人性的重要標誌之一,它沉澱在華夏兒女的基因之中,它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內。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這個過程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對漢族思想文化的推行和對儒學道統的接續。元代統治者意識到了儒家文化在維護統治方面的重要性,在文化思想層面上施行了「以儒治國」的方略,並特別凸顯了儒家孝文化的地位。至元代,孝文化在此收到高度重視。
  • 弘揚孝道文化 竹林長壽山第八屆重陽節孝老敬親活動舉行
    孝子孝媳代表,新山村村民李金蓮發言。鞏義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秦文坦同志致辭。多年來,竹林鎮堅持把孝道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突破口,提出「不孝敬老人者不能當幹部、不能入黨」,深入開展以孝道文化為核心的居民思想道德教育, 積極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弘揚以「孝老敬親」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