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懷橘遺親和扇枕溫衾,「天下無雙,江夏黃童」是指誰?

2021-01-11 曉楓說歷史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是孝順老人,生活中很多人將一個人是否孝順老人作為評判一個人品德人品的關鍵。今天小編就抽取二十四孝中的其中兩個故事簡單介紹給大家聽聽。

其一,懷橘遺親。

這個故事講得是三國時期的一個孝敬老人的故事。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叫做陸績的人,這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非常孝順,而這可不是在他成年後才有的表現,而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存有的一個美德。據說陸績六歲的時候,有一天跟隨自己的父親,去見袁術。袁術用橘子招待六歲的小陸績。陸績趁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將兩個橘子藏在了懷裡,但是臨走時一不小心橘子從懷裡掉了下來,於是袁術便嘲笑他,小陸績便振振有詞的說這兩個橘子是帶回家給母親吃的。袁術一聽,陸績小小年紀便如此孝順,對此大為讚賞。

其二,扇枕溫衾。

扇枕溫衾的故事發生在東漢黃香身上,黃香是東漢江夏安陸人,自幼聰穎,在他很小的時候黃香的母親就去世了,據說母親去世時候小黃香曾因思念至極,整天面容枯槁憔悴得差點兒死去。當然黃香對於,母親是很孝順的,不過今天有關於「扇枕溫衾」的這個故事講得不是黃香和母親的故事,而是黃香和父親的故事。

黃香的母親去世後,黃香和父親相依為命,由於家裡比較貧窮,所以,黃香家裡請不起婢女,而父親的年齡又大了,於是黃香就親自侍奉自己的父親,並且親自操持家務。夏天天熱的時候他就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天冷的時候他就為父親暖熱被褥;而這也正是扇枕溫衾的由來。

黃香孝順長輩的事跡在當地廣為流傳,鄰居們也都比較敬重他,後來江夏太守劉護聽說了黃香的事跡,很是敬佩,於是就召黃香到自己的府裡做官,代理門下孝子的曹吏,大家都非常淨重他、喜愛他。

此外,黃香在操持家務、孝敬父親的同時還不忘學習,他從繁忙的生活中抽時間廣泛誦習儒家經典,博覽群書,深求學術的精通,並寫得一手好文章,以至於當時的人們都稱讚他是「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其三,行傭供母。

東漢的江革是個大孝子,由於家境貧寒,他常背著母親四處逃難。有一次背著母親逃難時遇到了一夥賊子,這群賊子想要殺死江革,江革怕自己死後無人照顧老母,於是懇求賊人饒自己一命,好讓自己照顧老母,賊人一聽竟不忍心下手。

再後來,江革為了供養母親,於是便給人做僱工,做僱工後江革母親的衣食無憂了,但是他自己卻依然是衣衫破爛。當時的皇帝聽說後就任他為孝廉。

懷橘遺親、扇枕溫衾和行傭供母都是二十四孝中比較有名的故事,他們不僅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一番成就,而且他們孝敬老人的美名流傳千古。

相關焦點

  • 古詩詞裡的江夏,地佔半楚,孝行天下
    而黃祖由於不尊重人才,儘管曾經不可一世,但最後不僅沒能贏得江夏之戰,反而丟掉了自的己性命。江夏之戰,不是單指一場戰爭,而是指從191年開始到208年結束,江東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人和黃祖展開的一系列戰爭。起先,黃祖引而不發,孫堅和孫策父子先後中計,出師未捷身先死。
  • 二十四孝故事圖文詳解
    》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3。齧指痛心
  • 雲夢,圓夢之城!
    在雲夢最出名的故事就是漢孝子黃香「扇枕溫衾」黃香(約68年—122年 ),字文強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故事的主角黃香紀念園被命名為孝廉文化教育基地。為紀念孝子黃香,雲夢建設黃香紀念園,將該園打造成孝感市傳承和發揚中華孝廉文化的教育基地和文化民生工程。2014年被確定為全市孝廉文化教育基地。
  • 二十四孝故事,古今必讀![圖文]
    洛寧電視臺官方微信平臺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
  • 【傳統文化】動畫片:《二十四孝故事》24集連播.中華傳統二十四孝圖!一個圖一個故事!趕緊收藏吧
    點擊上方三角形小按鈕播放《二十四孝故事》講述的是孝愛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孝故事》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內容主要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組成。這些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 古代二十四孝,有些沒法接受
    身為炎黃子孫,自然要學習和傳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中國歷史悠久,沉澱下來的文化更是雄厚,需要祖孫後代去學習和傳承。但大家都知道,我們老祖先留下來的文化中,有糟粕也有精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我們從小學習到的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 元代學者把民間流傳的孝子故事加以篩選,形成了《二十四孝》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極少數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之一,在取代了宋王朝的統治入主中原之後,元蒙貴族逐漸脫離了遊牧民族的氈酪之風,開始了他們思想封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表現就是他們對漢族思想文化的推行和對儒學道統的接續。
  • 二十四孝故事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09 刻木事親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
  • 二十四孝之三 齧指痛心
    二十四孝之三齧指痛心曾參 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 曾子
  • 這個重陽節 一起重溫《二十四孝》典故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
  •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
    《二十四孝》中的兩位孝子,挑戰了人性的底線「孝道」是中國數千年來根植在骨子裡的道德要求,不僅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國家和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爾雅》中對「孝」的解釋是這樣的:「善事父母為孝」。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孝」字是「老」與「子」二字的結合,指的正是老幼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應該恪守的倫理綱常。
  • 二十四孝故事及圖片匯總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 其中流傳甚廣的是「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故事:1. 孝感動天。遠古帝王舜年輕時, 父親、繼母和異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 但舜仍然對父母孝敬,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 於是就有大象和小鳥幫他耕種, 後來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2. 戲彩娛親。
  • 天下無雙原唱是誰在哪裡聽 天下無雙歌詞及歌詞含義了解一下
    天下無雙原唱是誰在哪裡聽 天下無雙歌詞及歌詞含義了解一下時間:2019-01-21 12:50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下無雙原唱是誰在哪裡聽 天下無雙歌詞及歌詞含義了解一下 天下無雙歌詞及歌詞含義 穿越紅塵的悲歡惆悵 和你貼心的流浪 刺透遍野的青山和荒涼 有你的夢伴著花香飛翔 今生因你痴狂
  • 黃奎專欄 | 江夏精神賦
    代為冠族,世居江夏;屢出鼎輔,威振後皇2。立極斷鰲,心血澆旺熱土;弄潮蕩槳,烈祖屹豎帆檣。族為鄉貫添彩,地因黃裔繁昌3。壯哉,黃髮聖郡,巨浪滔天,江夏黃五州名響;鵬遨寰瀛,勳業彪炳,江夏堂四海譽揚4。仰風騷以獨攬,贊族魂之飄香。精忠愛國,史績熒煌。古時盡忠,重在佐朝廷輔君主;今朝瀝血,旨在拯黎民衛堯疆。愛國煥發民族鬥志,精忠閃耀道義光芒。
  • 《百家講壇》主講嘉賓蘇升乾:《二十四孝》故事未必個個都是真孝
    蘇升乾教授對《二十四孝》的解讀,令現場不少聽眾耳目一新。蘇教授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現在越來越受到重視,而自己到過全國很多地方,看到一些基層組織把「二十四孝」的故事,全部貼在牆上、畫在牆上,以示弘揚孝道,弘揚傳統文化。這樣做,對嗎?
  •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
    「割股奉親」和「傷指念親」完全對立,為什麼都被列入二十四孝成為孝行典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割股奉親」,人們往往對其產生誤解,將「割股奉親」與「介子推割股」混淆。看一下「介子推割股」的事:介子推隨重耳流亡到衛國,重耳幾乎餓死,介子推把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塊,煮成湯給重耳喝。重耳即位後大行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不屑與不肖之徒同朝為官,於是奉母隱居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