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關於自閉症的電影,走進「星兒」的世界 ,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2021-02-21 迪安捷生物

      你知道嗎?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關注周圍的世界,不願和人對視,不願講話,他們在醫學上被稱之為自閉症兒童,也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的眼神如星星般閃亮清澈,卻從不與人交流,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中國有200多萬自閉症孩子「居住」在遙遠的星球上,遠遠地俯視地球,等待合適的溝通「信號」,來成就一場「星際」旅行。

     為了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自閉症,了解自閉症患者,推薦關於自閉症的五部電影,幫助我們走進自閉症孩子的內心。

《海洋天堂》

導演: 薛曉路

編劇: 薛曉路

主演: 李連杰 / 文章 / 桂綸鎂

      在以自閉症為題材的中國電影裡,《海洋天堂》應當算最為公眾熟知。李連杰一反以往的功夫巨星形象,在此片中飾演一個撫養自閉症兒子的中年父親,在稀鬆平常的日常生活裡,把一個含辛茹苦的父親形象成功地呈現在了大銀幕上。整部影片都帶著濃鬱的悲劇色彩,片頭一開始,便是父親帶著兒子跳海,不過父親還是沒忍心殺死孩子,爺倆灰頭土臉地回到家中,開始了又一天的生活。對於父親來說,自己在世,兒子還能由自己照顧,可一旦自己撒手人寰,這不諳世事的兒子又該何去何從?

《我和託馬斯》

導演: 西蒙·肖爾

編劇: Lindsey Hil

主演: 凱莉·霍威 / 安德魯·白內 / 本·邁爾斯

    凱爾(安德魯·白內 Andrew Byrne 飾)患有先天性的抑鬱症,不和任何人親近,就連媽媽也不行。雖然尼古拉(凱莉·霍威 Keeley Hawes 飾)和羅博(本·邁爾斯 Ben Miles 飾)一如既往的愛著凱爾,但凱爾的疾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亦成為了夫妻兩人感情裂痕的導火索。

     在心理醫生哈弗斯(Clive Mantle 飾)的建議下,尼古拉帶著凱爾前往姨媽克裡斯(Susan Porrett 飾)家串門,在那裡,凱爾第一次遇見了小狗託馬斯。讓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本應該怕狗的凱爾竟然和託馬斯相處的非常愉快,尼古拉決定把託馬斯帶回家。就這樣,託馬斯成為了凱爾家庭裡的新成員,它的出現讓這一家人最終走出了困境,看到了希望。

公益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

   「孤獨症」——它是一種生理缺陷嗎?還是它是一種獨特的人格特質?更重要的,他們的心靈,到底坐落在哪座無人知曉的陌生星球,而那個星球,距離我們有多遠?公益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將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這些獨特靈魂的內心,探索他們孤獨的頻率。

      在與孩孤獨症者,就像被困在機器人裡的靈魂,他們的一生都無法逃脫,在各自的星球獨自生活著,但無論多麼不同,他們需要被世界了解,他們與平凡人一樣,也是其中的一塊拼圖。我們眺望一顆顆遙遠又美好的星球,看見遙遠星球上的孩子,正一個一個降落在地球上,也許,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好導遊,能理解他們的星球,也幫助他們認識,在地球上的生活規則。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嘗試做那個導遊。也讓我們遠離孤獨症。

    《遙遠星球的孩子》系列紀律片用淺顯易懂的說故事方法,娓娓道出第一集的如科普新知般的《孤獨症之謎》,再由此開始探尋,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的獨特面貌。第二、三集拍攝真實人物的紀錄片《我是蔡傑》及《Nice to Meet You, too》,從親子、家庭、工作、夢想來出發,觀看生活的種種現實與細節,在歲月的推展之中,逐漸累積出動人的能量,是屬於「愛」與「幸福」的故事。第四集《吹泡泡》,將孤獨症者最不被外人確知的感官、感受體驗與思想邏輯,透過孤獨症青年陳毅雄的語言抒發,讓大眾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內在心靈圖像,是極其難得的深刻篇章。

《雨人》

導演:巴瑞·萊文森

編劇:羅納德·巴斯、巴瑞·莫羅

主演:湯姆·克魯斯、達斯丁·霍夫曼

查理(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飾)父親去世,留下了300萬美元的遺產。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遺產全部給了一個他不認識的哥哥雷蒙(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飾)。雷蒙的名字查理從沒聽過,這個事件讓他氣憤不已。他決定前去尋找哥哥。誰知雷蒙的住處就在一個精神病院裡,原來他自幼患有自閉症,母親去世後就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療。查理心中有了計算,他把雷蒙帶出精神病院,企圖騙他出讓遺產。 

  雷蒙的生活習慣奇異,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有很多離奇古怪的行為。並且,查理在共處中發現了雷蒙驚人的記憶能力,他試著利用哥哥過目不忘的本領去賭場上試一下身手,贏得了一大筆獎金,使查理足以擺脫窮困生活。而令查理收穫更大的是,他還獲得了慢慢升溫的親情,這種手足情遠遠勝過了他原先圖謀的300萬的遺產。

《瑪麗和馬克思》

導演: 亞當·艾略特

編劇: 亞當·艾略特

      1976年,8歲的瑪麗·黛西·丁格爾(貝絲妮·惠特摩爾 Bethany Whitmore 配音)是澳大利亞墨爾本的一個小女孩,喜歡動畫片「諾布利特」、甜煉乳和巧克力。瑪麗的媽媽是個酒鬼,而在茶葉包裝廠工作的父親平日只喜歡製作鳥標本。孤獨的瑪麗沒有朋友,某一天心血來潮給美國紐約市的馬克思·傑瑞·霍羅威茨(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配音)寫了一封信詢問美國小孩從哪裡來,並附上一根櫻桃巧克力棒。44歲的馬克思患有自閉症及肥胖,碰巧也喜歡看「諾布利特」動畫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筆友關係從1976年維持到1994年,期間各自經歷了許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瑪麗(託妮·科萊特 Toni Collette 配音)終於來到紐約看望馬克思…… 

  本片獲2009年法國昂錫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長片獎,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及渥太華國際動畫電影節最高獎。 

      自閉症離我們並不遙遠,國內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一個先天性自閉症患者,而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這兩百萬個孩子,這兩百萬個家庭足夠引起我們的重視。

       幸運的是很多媒體、公益機構、有責任心的企業家已經開始關注自閉症和自閉症患者,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近幾年國內外先後拍攝了一些有關自閉症的電影,這些自閉症電影的熱播讓越來越多的人們了解並開始關注自閉症患者這一群體……

關注我們,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黎星為自閉症患者發聲,帶領我們走進星星的孩子的內心世界
    茫茫宇宙,每一個自閉症患者都是一顆孤獨而閃耀的星星,因為愛與溫度,他們不再孤單運轉。擁抱一個群體最好的方式是進入他們,或者成為他們。」為了更好地表達對這類特殊人群的關照,黎星在創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課,在舞蹈中更是選擇成為了「自閉症患者」,以無限接近的距離去反映自閉症人群的真實內心:「你好,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非常希望能夠認識你們。歪著的小腦袋是我看世界的角度,特殊的表達是我與世界的溝通方式。從渴望靠近又不敢靠近到打開自己說聲悄悄話,每一個乾淨而流暢的動作裡包裹著無限的想像。
  • 【星星的孩子】9部自閉症電影帶你走進這群來自星星的群體
    在此之前你可能並不清楚自閉症是什麼,在今天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了解自閉症,關注自閉症孩子,給予自閉症孩子更多的理解、包容、接納!這9部自閉症電影  帶你走進這群來自星星的群體。01《雨人》(1988年)這是一部紀錄4個自閉症孩子的故事,林正盛希望透過鏡頭的呈現,提醒社會尊重生命的差異性。同時,電影公司也會將所有盈餘的百分之30,回饋給自閉症兒相關機構,歡迎社會大眾共襄盛舉。
  • 【世界自閉症日】 十部電影助你了解「星星的孩子」
    2016年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來臨之際,小編為你盤點一下,與自閉症有關的十部電影,感受那些如山的執著,如海的感動!他們有明亮的眼睛,卻拒絕對視;有正常聽力,卻不理會呼喚;有清脆的嗓音,卻不歌唱交談……世上有群孤獨的孩子,他們是自閉症兒童。
  • 談談音樂對自閉症兒童的幫助,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單!
    #他們是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在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炸,人們在網上賣萌、耍酷、秀寶氣,還有說翻就翻的各種船,好不熱鬧,每個人都被裹挾著,被群體無意識推動著邁向未來。然而還有一個群體他們卻安之若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默默地伴隨著時代的改變,人們俗稱他們為自閉症。
  • 讓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今年世界自閉症日,「藍色行動」還聯手文藝連萌,開出一張有關自閉症的文藝作品list,希望這些書籍、電影、音樂,能讓你更理解自閉症人群。藍色行動。讓星星的孩子不孤單。他們就是被冠以「孤僻」、「自閉」等刻板印象的特殊人群,自閉症者。在本部紀錄片中,我們稱自閉症者為「遙遠星球的孩子」。本片拍攝耗時兩年多,將從自閉症的定義出發,深入走進自閉症者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從醫學、倫理、道德、家庭、生活、工作、夢想等多種角度出發,探索自閉症者獨特的心靈宇宙。他們不是特殊的神秘患者,而是擁有與眾不同感知方式和思維邏輯的獨特個體,是來自遙遠星球的孩子。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梅州舉辦愛心活動守護「星星的孩子」
    今天上午,副市長張晨先後來到「星兒家園」自閉症康復中心、梅江區特殊學校看望慰問自閉症兒童,希望社會各界了解、尊重、接納自閉症人群,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條件,加強對特殊教師的培訓,為自閉症兒童及各類殘疾兒童提供良好的教育、康復、訓練環境。
  • 自閉症並不可怕,學習史泰龍周濤,用愛擁抱「星星的孩子」吧
    」,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只在自己的軌道上旋轉,從不離開自己的世界。這樣的孩子中國就有200萬個,平均每68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在第30個國家助殘日,第一部帶援助計劃的自閉症主題公益微電影《大海小雨》在全網上映,帶著人們走進自閉症患者家庭,演繹他們的悲歡和堅持。
  • 世界自閉症日:他們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他們是這樣一群孩子:在溝通交流的世界裡,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像星星一樣純淨,像星星一樣孤獨。你願意了解他們嗎?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愛日」,今年的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一起來關注「來自星星的孩子」。
  • 10部自閉症電影,帶你走進自閉症孩子的世界
    自閉症患者到底是怎樣的?為了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自閉症,了解自閉症患者,推薦自閉症題材的十部電影,幫助我們走進自閉症孩子的內心。        劇情簡介:哥哥雷蒙長期住在一所療養院裡,他自幼患嚴重的自閉症,行為異常,被視為白痴。弟弟查理為了300萬遺產想要重新更改遺囑,拐走了雷蒙。
  • 世界自閉症日丨帝標為「星星的孩子」點一盞燈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被詩意地稱為「星星的孩子」「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
  • 走近星星的孩子:九部有關自閉症的電影
    陷入絕望的父母,為了讓6歲的凱爾學會與他人溝通,買了一隻小狗,希望在這只可愛的金毛獵犬及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兒子能學會情感交流。終於,他們發現小狗託馬斯做到了這一切。本片講述了男孩凱爾與小狗託馬斯的精彩感人的故事。[簡評]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孩子而言,交流是最大的障礙,這種障礙也變成了教育的困難。試想一個無法與外界交流的人,如何學會在這個社會中立足呢。
  • 點亮星空、心心關愛,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單
    自閉症兒童被稱作「來自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來自市殘聯的統計數據,截至11月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通過審核人數為2826人,「這其中包括各種類型的殘疾。」  2018年7月,泉州地區23位自閉症孩子家長發起成立了泉州市星語自閉症助殘幫扶中心(簡稱星語社區)。2019年7月,該中心經民政部門批准註冊。
  • 四月的約定 | 星星不孤單,有我們陪你一起閃耀
    有這麼一群孩子他們不愛與人交談不愛與外界接觸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裡對外界不聞不問他們是來自星星的孩子你們是否還記得4月2日是世界關愛自閉症日呢?/ 「與星孩同心,與春天同行」家庭社會融合活動 /一大早,志願者哥哥姐姐就陪伴星星孩子向烈士敬獻鮮花,默哀鞠躬,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接著由星星孩子講述烈士事跡
  • 8部關於自閉症的電影推薦
  • 呵護「來自星星的孩子」,世界自然醫學兒童自閉症研究院南京揭牌
    中國江蘇網4月2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 通訊員繆歡) 4月2日是第十三個世界自閉症日,世界自然醫學兒童自閉症研究院在南京天佑兒童醫院揭牌。世界自然醫學會聯合總會秘書長常熹、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亞健康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自然醫學會秘書長張明、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忠山等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活動,並發出倡議,採用自然醫學綠色療法,不打針、少用藥,拒絕濫用抗生素,給孩子更安全的呵護。
  • 走近來自「星星的孩子」,幫自閉症孩子們點亮人生路途不是夢
    對於自閉症的兒童,我在不少書上看到不少關於這個群體的介紹,但當我第一次真正面對面走近這個群體時,還是讓我感到震撼,終於猜真正理解這個群體為什麼被稱為「星星的孩子」。自閉症兒童這個群體,在外貌上一般與人無較大的差異,但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卻又仿佛像星空一樣遙遠,周圍的人很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 點亮星空、有愛必勝,讓「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三湘都市報11月25日訊(通訊員 張俊輝 記者 黃京)有這樣一群特別的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星球。他們的星球和外界似乎不相通,他們的世界是別人很難明白的島嶼,他們就是自閉症患者。
  • 一部電影,走近星星的孩子
    ……關注微信公眾號love3magic,獲取小學1~6年級和初一推薦書單…… |一部|電影,走進星星的孩子 星星的孩子:也稱自閉症,又稱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 世界自閉症日「星星的孩子」,阿米爾汗、李連杰曾為他們潸然淚下
    今天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日,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不少電影曾聚焦這個特殊的人群。與歐美影視作品相比,亞洲導演把鏡頭對準了孩子們。他們觸及這些自閉症患者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的情感更加細膩,視角也比較獨特。
  • 自閉症兒童—星星的孩子
    ,在西方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他們目光澄亮,卻對人視而不見;聽覺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發聲正常,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或被認為智障,卻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是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往往在3歲以前起病,主要表現為在語言、社會互動、溝通交流以及興趣行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歲時症狀最為明顯,男女發病比例約為5:1。大約3/4的患兒合併有精神發育遲滯,半數左右的患兒在青春期可能合併癲癇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