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事,無外乎飲食男女

2020-09-27 想見

李安是大壞蛋。

電影《喜宴》中,壞人李安設計了狡猾的大團圓結局:單純直率的巍巍成為同性情侶的代孕媽媽,硬塞給觀眾一份心甘情願的皆大歡喜。

外表敦厚儒雅,舉手投足儘是儒家風範,骨子裡卻始終無法擺脫理智與情感、自由與倫理的爭端,一以貫之的文化困惑,這就是蔫壞蔫壞的李安。

中國的傳統觀念是束縛,講究「存天理,滅人慾」,而美國則是崇尚高度自由,兩種文化觀念激烈碰撞,最終形成了李安鮮明的個人風格。

作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飲食男女》跳脫《喜宴》與《推手》中的父子之情,重新回到中國的土地,在滿滿的人間煙火中,描摹脆弱的父女關係,揭示現代化對傳統家庭的衝擊。

混亂失衡的家庭關係

大千世界,車來車往,男男女女,東奔西走,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就充滿意味。眾生皆喧譁忙碌,秩序混亂的世界裡,沒有誰能打破例外。

國菜大師朱師傅已退休多年,每周日依然為三個女兒準備豐盛的晚宴。時間太匆匆,老朱也記不起三個孩子何時長大成人,溫情的家庭聚餐哪一日成為了冰冷繁複的形式。人情味由濃轉薄,如同老朱喪失了的味覺,親情亦難逃脫。

郎雄眉眼端正,一舉一動俱是一位父親的姿態,單是皺眉這點小動作,就能讓人窺見心底的洶湧波濤。結髮妻子離世多年,他一輩子都在料理廚房,料理這個家。

大女兒家珍性情孤僻冷漠,凡事皆克制,心裡始終對愛情保有餘地。從一開始,身為長姐的她就打算陪老朱過一輩子。但體育老師出現在她的生活,枯敗如荒草的心靈漸漸覺醒,愛情來得猝不及防。她告訴老朱,她要跟體育老師在一起。

小女兒家寧乖巧懂事,心思單純,她的年紀最小,卻是最先離開老朱的人。她的愛情,是從好朋友手中搶過來的,像她未來得及感受母愛,須得和兩位姐姐一起「搶奪」有限的父愛。

二女兒家倩是電影中最為立體的人物,李安也說:「這部電影的成功,有一半來自家倩這個角色。」她精明能幹,思想前衛,在當時那個年代就有有了炮友。但究其內裡,家倩卻是最成熟的一個。

她與過世的母親最為相似,自然而然地擔起了母親的部分職責。大姐編織的謊言、父親的老少戀,所有真相赤裸裸地擺在面前,只有家倩義無反顧地選擇堅守,留住這個家裡最後的親情。

飲食男女,而非飲食父女

老朱的味覺褪去,孩子們也將離巢而去,日復一日的朝夕相對,流於表面形式的親情已經變成一種桎梏,掙脫不得。自古人心最是難留。

老朱苦心經營的家庭分崩離析,他的歸處便落到了錦榮身上,她被看作家中的第四個女兒。

混亂的情感糾葛,摻雜種種挑動味蕾的美食,像老朱的內衣糾葛著女兒的bra,在洗衣機的滾筒中叫囂。這個家,父親不像父親,女兒不像女兒。飲食男女,而非飲食父女。

壓抑的家庭氣氛催生了變了味的親情關係,每一次的聚餐都有人選擇離開,愛情與親情的衝突終於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傳統的倫理觀念被徹底顛覆,舊有的束縛被老朱親手拋開,一老一少的戀情讓所有人手足無措,這個家終於七零八落,唯有選擇離開,徹底擺脫枯燥乏味的程序,方能守住殘存的美好。

最後守住那方小院的,卻只有最先想要離開的家倩。

她最終成為第二個老朱,自幼喜愛做菜的家倩終於在廚房裡找到另一種寄託,每個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皆大歡喜。

食、色,性也

所有的轉折,關於男女的種種,無不在餐桌上發生,一切都和飲食發生關聯。食慾和色慾,都是人生。

餐桌上,家倩告訴家人,她買了一套新房,打算搬出去;

家珍站起來,對大家說:「他現在就在外面,我去把他叫進來。」

家寧宣布,她有了別人的小孩;

朱師傅說,他會好好照顧錦榮。

一家四口,老老少少,在溫情不足的餐桌上盡顯狼狽。

人生之事,亦無外乎飲食男女,再簡單不過的飯桌藏著人世間所有的悲歡離合。

影片最後,家倩為老朱捧上一碗親手熬製的湯,老朱淺嘗一口,說放了太多姜。

當老朱找回遺失已久的味覺時,表面的繁瑣褪去,內裡最真實的親情緩緩浮現,親人間的羈絆終於在彼此的妥協與成全中恢復原樣。

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地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

這就是李安的狡猾之處。混亂複雜的敘事脈絡不知不覺交疊重合,味覺的回歸也是親情的回歸。

李安曾經用三道菜比喻自己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像清蒸鱸魚,原汁原味,加了一點醬油提味;《喜宴》像豆瓣魚,口味重,容易入口。而《飲食男女》像紅燒雞,回味久,烹調講究。

對於當了六年「煮夫」的李安來說,電影是中西文化以及自我欲望衝突中的一個平衡點,是李安為自己留下的一條中庸之道。

相關焦點

  • 《蒲公英》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
    《蒲公英》和李安的《食色男女》兩部亞洲對食物詮釋的電影放在一塊看,除了我得端著飯才能看下去外,還發現了他們在我的理解中,對「食物」(或者說「吃」)的詮釋的構架上的契合之妙。        蒲公英,無論是中文名也好Tampopo也好,已經定下了電影輕鬆跳躍的調子。
  • 「飲食男女」難脫「飲食男女」?
    他的經歷與感慨讓我想到了「飲食男女」。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一個是生活的問題,一個是繁衍的問題。所謂飲食,等於生存的問題。男女屬於發展問題,人生就離不開生存與發展這兩件事。由此可見,飲食男女既是飲食與男女的問題,更是生存與發展的映照。
  • 《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看過李安導演的許多作品,但就我個人而言,相比在竹林之巔打鬥的《臥虎藏龍》,於山中隱秘纏綿的《斷背山》,夢幻且充滿隱喻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眾多雄偉佳作,我卻更喜歡李安導演拍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這些更生活化的電影,這些電影以小見大,能讓觀眾從很普通細微的生活細節出發,品味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和對於自身生活的反思。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在父親去世後,李安接拍了《斷背山》,並憑藉此片拿到了人生當中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獎盃。李安遇到了屬於他的契機。李安給人以儒雅之氣,見著誰都是面帶微笑。他像個從容的智者面對人生,自身散發謙遜。他給予電影的靈魂,與觀眾的感受相結合產生共鳴。縱觀李安所導的片中,最愛的還是《飲食男女》,這部片是李安「家'系列之一,卻最為經典有看頭。
  • 《易經》:人生走到「苦節」境地,無外乎二個原因
    因為節儉不是吝嗇,他只是說不要浪費不必要的東西,如果你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話,是使錢財聚之於身卻節而不通,別人無法得到惠澤,那麼不但自身之困苦難免,而且恐怕兇禍亦難免因之而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節儉過甚而導致大禍之事時有發生,大抵都是因為不能做到「節得其中」四字。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大家是普通人只求衣食無憂健康快樂平平安安只需記住愛和努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外乎這四件小事,別不信!
    心理學: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無外乎這四件小事,別不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需要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而且有時候那1%的靈感比99%的汗水還要重要,可見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失敗卻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同樣的道理,放在做人上,成就一個人很難,但是毀掉一個人要比成就一個人要簡單得多,通過心理學研究,我們可以得之,毀掉一個人,只需要四件事就夠了。
  • 人之大欲,不經意間藏在了《飲食男女》裡
    《禮記》有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男女》是李安父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也是李安唯一一部講述父女關係的作品。《飲食男女》海報李安對中國式家庭的思考極為深刻,他評價郎雄時說「就是他,他長了一張五族共和的臉」,於是郎雄貫穿了整個父親三部曲。
  • 李安的《飲食男女》:人生三個層面的破與立
    李安的《飲食男女》:人生三個層面的破與立李安的《飲食男女》於1994年上映,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部電影如今看來還是貼近時代,影片中展現的矛盾是當代人依然會面臨的問題,而影片中於當時而言的解放思想,在如今依然新潮。
  • 從李湘身上看中年婚姻的名場面,尊嚴無外乎錢,底線無外乎退一步
    「強勢」、「示弱」的李湘李湘多麼強勢,似乎大家多數都有所了解,就算是回到生養之地中年婚姻的安全感無外乎「金錢」就在李湘選擇
  • 《飲食男女》: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父親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自1994年首映至今已經二十六個年頭,但現在看它,依然不會覺得遙遠,影片把美食和情愛兩種基本的欲望完美的融合表現了出來,時代再怎麼發展,人的基本欲望是改變不了的。
  • 豆瓣9.1《飲食男女》:李安的良苦用心,是讓我們更好地看清人生
    說不清飲食男女是一部關於什麼的電影,親情愛情家庭似乎都在這一部電影之中被囊括,它起源於人的生活百態,結束於不知所蹤。但在N刷之後才發現,我才意識到,李安電影之中所謂的飲食男女,所描寫的就是大寫的人生。愛自由不代表無責任。影片之中的二女兒是一個年輕上進的新女性,事業有成並且對於愛情有著自己的觀點。在影片的一開始,她在外面買了一套房子希望能夠搬出去住,並且有可能可以前往阿姆斯特丹離開這個自己原本所處的家庭。
  • 豆瓣9.1《飲食男女》:李安的良苦用心,是讓我們更好地看清人生
    說不清飲食男女是一部關於什麼的電影,親情愛情家庭似乎都在這一部電影之中被囊括,它起源於人的生活百態,結束於不知所蹤。但在N刷之後才發現,我才意識到,李安電影之中所謂的飲食男女,所描寫的就是大寫的人生。愛自由不代表無責任。影片之中的二女兒是一個年輕上進的新女性,事業有成並且對於愛情有著自己的觀點。在影片的一開始,她在外面買了一套房子希望能夠搬出去住,並且有可能可以前往阿姆斯特丹離開這個自己原本所處的家庭。
  •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 郎雄 / 張艾嘉 / 歸亞蕾 / 趙文瑄 / 陳昭榮劇情簡介:        臺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郎雄)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周日費心做出的一桌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多年老友的突然離世,令他在友情這塊也有了缺口
  • 無外乎3個簡單原因
    無外乎3個簡單原因《乘風破浪的姐姐》屬於非常典型的高開低走,大家預想的大戰並沒有出現,反而被姐姐們的魅力徵服,但是隨著很多新的綜藝的出現,讓這檔綜藝的收視不斷的下滑,如今又出現了新的話題,就是公演的舞臺上,吳昕竟然登上了熱搜,並且碾壓了寧靜,讓人覺得這次的吳昕終於得到了芒果的力捧,為什麼湖南衛視選擇力捧37歲的吳昕
  • 原因無外乎這3點
    原因無外乎這3點導語: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看到現在的婚姻形式是多種形態的,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選擇在婚前適婚,來看看彼此的婚姻是否合適。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婚前試愛,並不是不值得提倡,只是在婚前試愛的時候,要多注意一些問題,比如說未婚先孕,不然可能會一系列的麻煩事。
  • 《飲食男女》:人生就是食慾和性慾
    在他早期的「父親三部曲」中,《飲食男女》是我最感動的一部,感動的點並不是它有多煽情,而是它通過那一桌父親做的美味飯菜講述了一個很普通的中國家庭的故事,這樣一個家庭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國情以及小家的真情。《飲食男女》值得推薦!《飲食男女》是由郎雄、吳倩蓮、楊貴媚、王渝文主演的劇情片,於1994年8月3日在美國上映。
  • 臺灣最佳華語片《飲食男女》:大師李安餐桌上的人生
    我甚至覺得,作為一個吃貨,沒有看過《飲食男女》是極為不合格的。無他,導演牛逼爾。李安的執導風格是偏國際化一點,從他所涉足的題材可以略窺一二,厄勒克特拉情結、多元化的宗教和同性元素,當然他本身在這些題材裡並沒有失去自我,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東方文化元素,所以除開華語圈之外也能被世界所認可。
  • 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 想之不能 求之不得滋味萬千 各人入懷& 李安...
    孔子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說人的生命無外為兩件事:飲食和男女,即吃和性。而導演李安影片名《飲食男女》,即是借用孔子這句詩意,來表達一個家庭中的愛欲糾結。一個單親家庭(中年喪偶的父親,歷經16年獨自將三個女兒拉扯大)的家庭結構從解體到再建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94年紅紅火火的電影!這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
  • 《飲食男女》華語9.1,但我們看不到
    《飲食男女》首先片名就很有意趣,四個字連起來似乎就道完了人間所有。「飲食男女」。這四個字是出自《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話當然不難理解。「飲食」,即指吃喝,也就是食慾,日常飽腹之事。「男女」,顧名思義,指兩性關係,性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