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李白《長幹行》

2021-02-08 國學優選課堂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大地春回萬物萌動,愛情是不是也該萌動了?今天是2月14號,剛剛過完號稱中國情人節的元宵節,馬上就到了基督教世界的情人節了。那等到農曆三月三,咱們還要迎來中國最古老的情人節,就是上巳。這麼多的情人節密集降臨,其實就是一波又一波地向咱們傳遞著青春的美好,生命的喜悅。怎麼樣,有沒有「有嫋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這樣的感覺呢?那今天咱們就借這個洋節,跟大家分享一下《唐詩三百首》裡一首最具有中國風的愛情詩,順便,也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和西洋愛情觀的差異。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哪首詩呢,李白的《長幹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我愛吃糖葫蘆,你呢?


你看這口吻、這節奏,多像民歌啊。其實,《長幹行》本來就是民歌的曲調,李白這首詩是屬於民歌的再創作。所以它特別得清新,特別得明朗,就猶如一縷清風嘛。那為什麼說,這首詩是最具中國風的愛情詩?因為他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長情。你看西洋的愛情啊,往往是激情式的。比方說少年維特遇到少女綠蒂,或者是少婦安娜遇到貴族沃倫斯基,那都是愛到翻江倒海,亦生亦死啊。這種感情呢,特別得熱烈,但是相對短暫,所以咱們看西洋的童話,王子愛上公主,歷經磨難,盛大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完了呢,就沒有然後了,故事到這就結束了。因為轟轟烈烈的愛情之後啊,生活就顯得太平淡了,跟戀愛的激情無法相提並論了。所以他們會講,「結婚是戀愛的墳墓」,所以他們聽杜拉斯說「和你的青春美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會特別感動,因為這樣的感情不尋常啊。但是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中國人追求的不是這種一把火的熾烈,而是一江水的長情。那長到什麼程度呢?長到,就像這首詩裡說的,從「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開始,那到什麼時候結束啊?不是到結婚結束,也不是到分別結束,而是兩個人要一輩子就這樣相愛、相思、相守。



那我們具體看一看這首詩吧。這份長情是怎麼開始的呢?這首詩其實是一個少婦的口吻,從追憶開始的。她追憶什麼呢?「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你看古代人,長大之後就要束髮了,男子戴冠,女子插上發笄。但是小時候,沒有束髮,甚至也沒有總角的時候,他的頭髮是自然垂下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垂髫」,也就是詩裡說的「妾發初覆額」。那「妾發初覆額」具體是多大年紀呢?其實就是三、四歲的樣子,小女孩三、四歲小男孩也三、四歲,所以才會拿著一根竹竿當馬騎。我小的時候都這樣幹過呀,那時候還唱兒歌呢,「騎大馬,戴紅花,喇叭吹響滴滴答」。你看1000多年都過去了,一代一代的人,就是這麼度過童年的。那小男孩兒騎著竹馬來找小女孩了,然後呢?然後兩個人就「繞床弄青梅」,繞著院子裡的井欄追逐打鬧,爭那一隻青梅呀。那這裡的床,其實和「床前明月光」的床一樣,它都是井床,是圍起來的井欄,「井」那在古代,就是家的象徵啊!你看暖暖的春天,青青的梅子,天真無邪的孩子,這是多純淨的畫面,多純粹的感情啊。所以下一句自然而然就出來了,「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那可能有人說了,古代不是講授受不親嘛,男女授受不親,那這兩個孩子又不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不是姑舅兄妹,不是親戚,那怎麼能夠這麼無拘無束的一起長大呀?因為他們「同居長幹裡」,「長幹」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這裡所說的「長幹裡」,那在今天的南京市的秦淮河到雨花臺這一帶。三國的時候,孫吳孫權父子在那裡建立大市,所以那裡就成為商賈輻輳,船家聚集之地了。所以這個小男孩和小女孩是什麼人呢?他們是商家兒女呀,是市民人家的小孩,而市民人家的小孩兒,一般來說,是比農家的孩子更活潑,又比大戶人家就是比讀書人的孩子呀,更自由。所以,這一對小兒女才能發展出這麼無拘無束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我們今天已經把它概括成一個最美的成語了,就叫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那叫這樣相伴著長大之後,兩個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談婚論嫁了。唐朝法定的結婚年齡是男十五、女十三,把這首詩的主人公這個小女孩,就在十四歲的時候,嫁給了自己童年的夥伴了。那可能有人會覺得了,這樣哥哥妹妹式的婚姻,是不是會沒有新鮮感了?仿佛左手握右手,才不是呢,詩裡面寫的是,「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平時熟悉歸熟悉,可是一旦做了新娘子呀,這個小姑娘還是那麼羞澀,她就在那低著頭對著牆坐著,無論她的丈夫,無論這個小夥子怎麼叫她,她都不肯回頭。這是什麼呀?這就是傳統的中國女性啊,又淳樸,還又嬌羞,真的非常美。



那然後呢?然後是「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過了一年了,嬌羞的新娘子才終於放開了,她是那麼愛自己的丈夫,希望他跟自己在一起,永不分開,直到化成灰化成煙。這是誰的想法呀?這不就是《紅樓夢》裡賈寶玉的夢想嘛。可是生活哪有那麼盡如人意的呀?「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她總希望丈夫能夠像莊子筆下的韋生那樣,信守對自己的承諾,哪怕大洪水,哪怕天崩地裂,也一直在原地不動,就抱著柱子在那等著她守著她。可是現實呢,現實是長乾兒女註定要過聚少離多的生活呀,做丈夫的註定要東奔西走,做妻子的也註定要嘗盡離愁啊!



所以接下來是「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小新娘十六歲的時候,丈夫終於要出門經商了。丈夫走到哪兒,小新娘的心就跟到了哪兒,她在家也猜測呀,我丈夫此刻可能要過三峽了吧,那瞿塘峽的灩澦堆那麼兇險,我丈夫他沒事兒吧?「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時候,我丈夫他是不是也心生哀愁了呀。


因為一顆心始終追隨丈夫,所以小新娘對眼前的一切就都失去興趣了。「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自從你走之後,我也很少出門了,你走之前留下來的腳印兒,現在都長滿了青苔。青苔那麼厚,我掃都掃不走,你走了那麼久,秋天不知不覺地已經來到了。再看下一句,「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農曆八月,秋風涼了,標誌著秋天的黃蝴蝶也飛來了,連蝴蝶都能雙雙對對飛,為什麼你要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裡呀!你看春去秋來,花也落了,草也黃了,你再不回來,我也老啦!那這個小新娘最傷心的是什麼呀?其實不光是自己年華老去呀,而是我的青春這麼美,你怎麼會沒有看到呢?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是一忘情深啊。那你看到這裡為止,這個小新娘的前半生的歷程都寫出來了。從童年的明媚,到新婚的旖旎,再到此刻的惆悵。那接下來呢,接下來,那就真是只有李白才有的情感了。


李白這個人啊,在唐朝的詩人裡頭絕對是最爽朗,也最豪邁的。你看他說什麼呀,他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啊,好像已經很鬱悶了,可是接著他馬上就會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的心,太熱了,打不敗,打不死。那在這兒也一樣啊,小新娘難過歸難過,抱怨歸抱怨,可是接著呢,接著她的熱情又回來了,「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你得多早晚才回來呀?你回來之前一定要寫信告訴我呀,我會出門去接你的,我會一直接你接到「長風沙」,那「長風沙」在哪呀?在今天安徽的安慶市啊,距離長幹,也就是距離這個南京有七百多裡呀。一接接出七百裡,你看這是多熾烈的情感啊!這就是我衷心喜歡的中國式情感,古代中國人的當然也是談戀愛的,但是最深厚的感情啊,也許還不是在戀愛的時候,而是在相濡以沫的過程裡,在「一村相思一寸灰」的思念裡,在「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期待裡,當然也在這個「直至長風沙」的熱情歡迎裡。這就是中國式的長情啊。

那最後咱們說說詩人李白吧。說到李白呢,可能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或者是什麼呢?或者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好像李太白呀,就會豪情萬丈,就會笑傲王侯,但其實呢,李白之所以能夠笑傲王侯,我覺得正因為他有一顆最天真也最純淨的心。有了這樣一顆孩子般的心,他才能夠做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也才能理解到這種青梅竹馬的小兒女的情愛。所以你看李白筆下的愛情啊,寫的雖然是商家兒女的煙火人生,但是呢一絲一毫的煙火氣兒都沒有,一片天真爛漫,一派流水落花呀,這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是一回事兒。那另外我還想說一件事。咱們中國古代人,那對商人的印象其實並不好。白居易不是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嘛,好像商人就是一些經濟動物,沒有感情。但是李白是沒有這種偏見的,為什麼呀?因為他自己就是商家兒女呀,他家就是從中亞一路經商過來的,最後到四川落腳的。所以他父親在史籍中記載叫李客,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李客,不是一個名字,就是一個稱呼啊,就是姓李的的客商,就好比我們今天說的張記者、王編輯,是這樣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李白才知道、才確信,商人也多情,也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國學經典

相關焦點

  • 李白《長幹行》
    長幹行作者:李白 (唐)
  • 長幹行·其一——唐·李白
    長幹行·其一——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唐詩⑤ 《長幹行》 (李白)
    《唐詩三百首》【第二卷:五言樂府】5.李白:長幹行其一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評析】  李白的這首《長幹行》(其一)在藝術上是非常成功的。它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副副鮮明動在的畫面。
  • 唐詩欣賞:李白《長幹行》
    長 幹 行                 唐 · 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 古詩詞賞析 | 李白《長幹行·其一》
    ·其一【唐】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⑴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下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詩。⑵床:井欄,後院水井的圍欄。⑶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繫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⑷抱柱信:典出《莊子·盜蹠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 蒙曼詩詞 | 002.李白《長幹行》
    一、主題唐詩  長幹行【唐代】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二、注釋 ▷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床:井欄,後院水井的圍欄。▷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繫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青梅,青色的梅子。▷竹馬,把竹竿當馬騎。▷猜:猜疑。
  • 詩意空間|李白《長幹行》 朗誦:衛東
    前兩天在留言中看到,有位小朋友也在聽我的節目,非常想聽李白的《長幹行》,今天就滿足這位小聽眾的要求,讀一讀李白的這首樂府詩。我們以前說過,如果這世間真有天才,李白一定是最耀眼的那位。李白的頭號粉絲杜甫就專門寫過詩來稱讚他:「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夜聽】唐詩,李白《長幹行·其一》
    長幹行·其一⑴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下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詩。⑵床:井欄,後院水井的圍欄。⑶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繫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⑷抱柱信:典出《莊子·盜蹠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 蒙曼:李白《長幹行》
    那今天咱們就借這個洋節,跟大家分享一下《唐詩三百首》裡一首最具有中國風的愛情詩,順便,也和大家聊一聊中國和西洋愛情觀的差異。我愛吃糖葫蘆,你呢?你看這口吻、這節奏,多像民歌啊。其實,《長幹行》本來就是民歌的曲調,李白這首詩是屬於民歌的再創作。所以它特別得清新,特別得明朗,就猶如一縷清風嘛。
  • 唐詩三百首 | 38 李白《長幹行》
    長幹行·其一【唐】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 唐詩三百首 |38李白《 長幹行·其一》
    >【唐】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⑴長幹行:屬樂府《雜曲歌辭》調名。下篇一作張潮。黃庭堅作李益詩。⑵床:井欄,後院水井的圍欄。⑶長幹裡:在今南京市,當年繫船民集居之地,故《長幹曲》多抒發船家女子的感情。⑷抱柱信:典出《莊子·盜蹠篇》,寫尾生與一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漲水,尾生守信而不肯離去,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 李白《長幹行》:相濡以沫才是最美的愛情
    說起李白,自然會想到他的豪放曠達:「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真是豪情萬丈,笑傲江湖。但是李白也是寫情詩的高手,如「長相思,摧心肝」的哀婉和「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的悱惻。今天我們來欣賞詩仙一首最美的愛情詩,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最嚮往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
  • 02.蒙曼講解丨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哪首詩呢,李白的《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李白《長幹行》
    詩友們:從今天開始的兩周時間裡,我們學習李白的《長幹行》,今天大家先了解一下概況,從明天開始分小節背誦。
  •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幹行二首》賞析
    長幹行二首唐 李白
  • 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長幹行——唐 李白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 長幹行
    樂府中以「長幹」地名為題的有《長幹曲》《小長幹曲》和《長幹行》。前兩者是五言四句的抒情小詩,內容多寫江南水鄉青年男女弄潮採蓮的生活和愛情,後者則為篇幅較長的帶有敘事色彩的五言古詩,內容多寫商人婦對遠赴外地經商的丈夫的深長思念。李白這首《長幹行》和另一首《江夏行》,內容均寫商婦的離別相思之情,且均用第一人稱的抒寫方式。
  • 美國人將李白詩作譯成英文,留學生讀過原文後:英文版也配叫詩?
    ▲李白舊居近照毋庸置疑,大部分人的啟蒙詩篇就是李白的《靜夜思》,並且在中小學乃至大學課本上,也屢屢可以看見李白的名字。02隨著各國之間文化的交流日益開放,互譯文學作品成為常事。中國詩詞中,大多都是獨屬於漢語的韻味,其他語言很難表述出來。然而,就有這麼一位美國人喜歡迎難而上,挑戰翻譯李白詩句詩作。他就是被美國人認為有「精神病」的埃茲拉·龐德。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入選美國教材,留學生看到原版後坐不住了
    李白的詩之所以能冠絕全唐,是因為他的詩中有一股氣,這股氣就是豪氣。這份豪氣和金錢無關,跟境界有很大的關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要怎樣開闊的胸懷才能寫下如此飄灑的詩來。但是熟悉李白的人應了解,李白的詩詞不完全只是豪放也有婉約的。比如:「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詩人龐德翻譯李白情詩,在美國爆火幾十年,國人看到譯文:差點火候
    埃茲拉·龐德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中國的古詩,喜歡中國的漢字文化,他也花費了很大的力氣來學習中國的古詩和中國的古典的文化,而在中國的詩人當中,埃茲拉·龐德最喜歡的便是能讓「貴妃磨墨,力士脫靴」李白了。可能是因為他們都很放蕩不羈,喜歡任性自由的活著,所以他才那麼喜歡李白的古詩吧,龐德尤其喜歡的是李白的情詩《長幹行》,所以他決定將《長幹行》翻譯成英文版給更多的外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