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也會犯錯,所以犯錯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自知之明,沉浸在自鳴得意中。
而那些明知道可能會得罪你,卻還要指出你不足之處,讓你變得更優秀的人就是你生命裡的貴人。
首先給大家拋個問題
——告別莽荒歲月,踏上文明路程的標誌是什麼?
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製造工具、鑽木取火……
對,這些都沒錯,這不是個單項選擇題,還有幾個重要選項,在龍遊紅木小鎮中的中華姓氏宗祠聖賢殿就能找到答案,因為裡面有倉頡,倉頡造字,地球人都知道。
使用文字也是人類踏上文明路程的標誌之一,倉頡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的功績就在於,他廣泛搜集民間的圖畫文字加以整理,創造了有系統的象形文字。史書上說:"倉帝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黃氏逸書考》輯《春秋元命苞》)。
其實,這只是古人對倉頡的一種崇拜,又經歷代文人和史學家炒作,倉頡便成了中國文字發明的始祖。實際上中國的文字史早在倉頡以前數千年就已經誕生了。
不過,話說回來,傳說中的倉頡雖豐功偉績,但也沒有完全神化。倉頡也和很多普通人一樣會居功自傲。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讚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話傳到黃帝耳朵裡,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倉頡看這麼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裡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而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了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懇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覆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使,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大家看吧,就是聖賢也會犯錯,所以犯錯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對自己的驕傲不自知,沉浸在自鳴得意中。
但誰能保證自己永遠都沒有這樣的時候?時常來紅木小鎮走走吧,去中華姓氏宗祠的聖賢殿膜拜聖賢,聆聽他們的故事,洗滌心靈……
文字 / 蝸牛先生
排版 / 蝸牛先生
監製 / 王藝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