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8月7日訊 今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日間盤黃金期貨合約高位波動,成交活躍,持倉增加。8月6日(周四)美元連續第三天走軟,盤中一度跌至92.48,為2018年5月以來最低,投資者關注美國刺激措施談判以及定於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隨著債券實際收益率跌至負值,美元走軟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黃金價格再創歷史新高至2069.78美元/盎司。
8月7日,國內黃金期貨主力2012合約開盤448.10元,截至日間收盤,收報449.72元,漲0.92%或4.10元;結算價為450.46元;成交量為320402手;持倉為245899手,日盤持倉增加1866手。
截至8月6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12月黃金期價6日比前一交易日上漲20.1美元,收於每盎司2069.4美元,漲幅為0.98%。
據新華社消息,印度央行6日宣布,維持4%的回購利率不變,同時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印度央行表示,儘管需要恢復經濟,但印度面臨通脹率進一步上升的壓力。印度6月份通脹率達到6.09%,超出了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上限。由於疫情反覆,經濟難以穩定復甦,印度央行維持本財年經濟負增長的預期不變。
德國聯邦統計局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後,今年6月德國工業新訂單環比上升27.9%,同比下降11.3%。數據顯示,當月德國國內新訂單環比上升35.3%,國外新訂單環比上升22%;來自歐元區的新訂單環比上升22.3%,來自歐元區以外的新訂單環比上升21.7%。
今年以來,紐約黃金期貨價格累計漲幅已近35%。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疫情持續蔓延下市場避險需求上升,貨幣寬鬆背景下美元走低、通脹上行預期升溫,加上世界多地債券收益低迷,是金價不斷走高的主要原因。多國央行為緩解疫情衝擊而加大寬鬆貨幣政策力度,導致債券收益率下滑,這也令黃金相對更具吸引力。
同時,美元疲軟也推升了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衡量美元對歐元、英鎊等六種主要貨幣匯率走勢的美元指數5日下跌0.55%,尾市收於92.8665。這一反映美元匯率整體強弱的指數7月累計跌幅超過4%,創近10年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全球黃金總需求雖較2019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全球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黃金ETF)流入加速,總流入量達到創紀錄的734噸。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分析認為,金價在未來18個月內或將飆升50%,達到每盎司3000美元左右。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