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詩集|《初相遇》《山月》——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

2020-12-24 女孩子的閒書
席慕蓉,臺灣著名女作家,畫家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首臺灣女作家席慕蓉的散文詩。其實她也是一位畫家。因此她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席慕蓉的詩歌散文,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恬美清幽,情感質樸純淨。

《初相遇》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席慕蓉的散文詩,收錄在詩集《無怨的青春》中另一篇《山月》選自她的另一本詩集——《七裡香》。

《山月》

——席慕蓉

我曾踏月而來

只因你在山中

山風拂發 拂頸 拂裸露的肩膀

而月光衣我以華裳

月光衣我以華裳

林間有新綠似我青春模樣

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飲 可盡 可 別離

但終我倆多少物換星移的韶華

卻總不能將它忘記

更不能忘記的是那一輪月

照了長城 照了洞庭 而又在那夜 照進山林

從此 悲哀粉碎

化做無數的音容笑貌

在四月的夜裡 襲我以鬱香

襲我以次次春回的悵惘

這首《山月》是感舊傷懷之作。如她的許多詩作一樣,這首詩中流動著一種情緒記憶的色彩,就像古人所說的「睹物思人」、「觸景傷情」。

詩中充滿看似極淡但細品極濃的感傷情調。這種感傷如似水年華,不經意間觸及人心中最隱秘的角落,撥動起靈魂深處的琴弦。

《初相遇》

——席慕容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裡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

在夢裡 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

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和感激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只因為你就在我眼前

對我微笑 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

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裡

卻又覺得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詩歌的開篇,美麗的詩、夢,「都是可遇而不可有」,以夢為中心意象總理全篇。

作者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樣的夢:「我喜歡那樣的夢,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這像是回憶初次相遇的美好,懷念過去;又好像是在描繪自己的可遇不可得的夢境,夢裡是喜歡的人。

喜歡的詩,喜歡的夢,喜歡的人,常常在最沒料到的時刻出現。

遇見,就像一場意外。始料未及,猝不及防,表面冷靜心底卻暗自掀起驚濤駭浪。

每個人都有著一種初遇情結,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樣清純透明。而詩人給它以詩意的注釋,讓人感覺到初相遇的美麗、溫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初見後的分手,有如曾經揮手的雲彩,也似輕輕告別的康橋…… 最美的在心不在遠處。

曾經,初相遇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人生若只如初見,豈不是人生最好的寫照?

得到往往就不會去珍惜,得不到反而成為一種境界。

只如初見,那種淡淡的情懷倒是讓人釋懷,讓人坦然,讓人心安。

可以告訴我你的名字嗎?」

從你叫什麼名字起

後來,有了一切

相關焦點

  • 情話微甜|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
    為你,千千萬萬遍。——卡勒德·胡賽尼 《追風箏的人》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顧城《門前》最後一次見你是在我做的短夢裡,夢裡有你,還有一群冬風。——邵洵美《季候》玻璃晴朗,橘子輝煌。一顆星星剎住車,照亮了你我。
  • 讀書|席慕蓉詩集:《七裡香》
    臺灣著名女詩人席慕蓉的詩,澄明熱烈,真摯動人,充滿了田園式的牧歌情調和舒緩的音樂風格。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2):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她的文辭總是雋永婉轉,由此還引發頗多趣事
  • 讀家 | 席慕蓉:把所有的愛,變成筆下的一首詩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初讀《一棵開花的樹》,大概你還只是一枚青澀少女。你想一窺愛情真正的模樣,但卻又找不到一個確定的答案:真正的愛情是梁祝生死相許化蝶後的悽美苦澀?還是如格林童話中王子公主歷經磨難後的幸福甜蜜?於是你翻著手邊席慕蓉的詩集,才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愛情雖然沒有神話故事中那麼曲折離奇,但她筆下美好的愛情卻能在你心中翻起奇妙的漣漪。
  • 詩詞|我沒有很刻意,去想念你
    席慕蓉說:我喜歡在夜裡寫一首長詩,然後再來在這清涼的早上,逐行逐段地檢視,慢慢刪去,每一個與你有著關聯的字。《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李娜毛阿敏等《席慕蓉-給你的歌》|1990年盒帶
    席慕蓉詩詞歌曲-給你的歌 (中國唱片   1990年)毛阿敏 段品章 李娜 張繼紅演唱 作曲 李黎夫 雷蕾 董興東 姚學誠 配器 李黎夫 編輯 李小平 01.伴侶(李黎夫曲)毛阿敏 ;02.戲子(姚學誠曲)李娜 ;03.青春(李黎夫曲)段品章 ;04
  • 席慕蓉在內蒙古進行演講 在當地掀起「席慕蓉熱」
    中新社呼和浩特9月13日電 題:席慕蓉在內蒙的「明星效應」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正在家鄉內蒙古進行演講、訪問、考察的臺灣詩人、畫家席慕蓉,連日來正在當地掀起新一輪「席慕蓉熱」。  內蒙古博物院12日在呼和浩特舉行的第62期「博苑講壇」上,席慕蓉作為主講嘉賓吸引了上千名「粉絲」參與。
  • 《無怨的青春》——用歲月解讀席慕蓉美麗的文字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席慕蓉出生在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自幼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後到臺灣,之後又去歐洲留學。每換一次環境,孤獨便增加一重,她只好通過寫詩來抒發重重寂寞。在無邊的黑夜裡,席慕蓉經常會夢見回家,卻總在剛推開家門的瞬間醒來。
  • 願你能遇到一個人,對你說這35句情話
    林徽因對梁思成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如果你遇見那個TA,你會說什麼情話呢?下面35句動人的情話,願你有人說,願有人對你說。1、你好,能不能借一生說話。2、承蒙你出現,夠我歡喜好幾年。3、第一次見到你,我就知道我栽了。4、白茶清歡無別事,我在等風也等你。5、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6、很多人看久了就膩,唯獨你越看越歡喜。
  • 席慕蓉 寫給幸福
    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席慕蓉 《印記》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席慕蓉《一顆開花的樹》
  • 我給記憶命名,從此有了歸屬和顧盼|專訪席慕蓉
    1993年,席慕蓉油畫《月光下的白馬》。新京報:你曾在詩集《在黑暗的河流上》的序言中說,自己在寫作的時候一無所求,「從來不必以寫作作為自己的事業,所以可以離企圖心很遠。」這與你在畫畫上的態度截然不同,為何對寫作沒有企圖心?企圖心對藝術創作者來說意味著什麼?
  • 席慕蓉:四月是一種甦醒,更是一種召喚
    本文選自席慕蓉親自選編最新散文集《波光細碎》席慕蓉:四月來過了文 | 席慕蓉來源 | 波光細碎圖 | 梵谷後山的林中,桐花終於落盡,相思樹也從漫山遍野的金黃復歸於灰綠。整個大地的悸動,借著溼潤飽滿的土壤,借著萬物勃發的生機,借著那細葉繁花每一分秒裡的細微變化,一點一滴又無所不在地滲進了我初老的身心,那惆悵因而特別的鮮明。然而,惆悵在此,卻並不是因為失去了的什麼,反倒是為了那重新獲得的什麼。
  • 專訪|席慕蓉:我給記憶命名,從此有了歸屬與顧盼
    而今,年近八旬的席慕蓉依舊神採奕奕,才思敏捷,情感和精力飽滿充沛,只是聽力大不如前。她在年前推出了新的作品集《我給記憶命名》,這是一本日記與散文合集,書寫時間橫跨半個世紀,涉及詩歌創作、還鄉之旅、家族歷史。她說,有些事物如果再不記下來,恐怕從此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因此,「我給記憶命名,或許,它們就會有了歸屬,有了顧盼,有了呼應。我給記憶命名,只因我的痴心。」
  • 余光中、席慕蓉廈大開講,數千聆聽者擠爆禮堂!他們到底說了什麼?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當席慕蓉深情朗誦起她的經典詩篇《一棵開花的樹》、《山路》時,原本騷動的現場頓時寂靜無聲,現場觀眾沉醉不已。  談寫詩 明年將出第八本詩集  為什麼席慕蓉的筆下能流淌出這麼美的文字?「我寫詩時,其實並不知道美不美,都是從我自己的心裡出來的,但不全是感性。
  • 相遇了,就做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為你讀詩」Love Radio
    著有詩集《剛剛發生的事》《可能的花蜜》《那些閃電指向你》《愛的24則運算》等。 在寒冷的日子,允許我笨拙地擁抱你 「留言」:說說你和那位「對的人」的初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