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楓葉紅,客從遠方來。10月27日,2020年度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如約在巴中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領域專家學者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地區的41家世界地質公園主管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共襄盛會。
在此次盛會上,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等地質公園主管部門代表先後作主題報告,交流分享好的實踐經驗和做法,共同推動世界地質公園建設與管理,加快提升地質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水平,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
圍繞"七個一"擦亮"世界級"金字招牌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位於米倉山腹心地帶。近年來,為利用好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這塊「世界級」金字招牌,做好品牌運營,提升公園知名度和影響力,巴中主要圍繞「七個一」開展相關工作。
建立一個地學旅遊品牌。通過局企合作方式,註冊成立「客從遠方來」地學旅遊品牌。同時,以「客從遠方來」註冊包括旅遊、文創、農特產品在內的系列品牌商標。
開設一家品牌體驗店。在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開設「客從遠方來」品牌形象店,以親近遊客為導向,使品牌效應向四方擴散。
選定一首品牌主題曲。與「客從遠方來」主創人員(含作曲、作詞、演唱)籤訂協議,永久獨家使用該歌曲,將其作為品牌主題曲。
拍攝一部微電影。以歷史人物唐太子李賢和上官婉兒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歷史文化和地質景觀為背景,攝製《客從遠方來》同名音樂微電影。
設計一批文創農特農產品。按照文旅融合發展要求,結合公園實際,緊緊圍繞本土文化、紅色文化和地質公園獨特地質元素,研發一批文創和農特產品。
制定一套長遠發展規劃。與具體產業結合,制定銀耳產業發展與投資規劃,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進行銷售渠道拓展和產品認證前期工作,圍繞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進行前期研究和對接。
拍攝一部科普宣傳片。通過「地質+科普+產業+旅遊+生活」的方式,以三維動畫、動漫和專家實地講解等表現形式,拍攝7集科普知識片。
未來,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將依託地質公園,打造品牌知名度;依託特色產品,打造品牌認知度;依託優質服務,打造品牌美譽度。具體而言,將圍繞「三群兩上兩布局」,持續抓好品牌建設。
「三群」即打造「旅遊文創產品群」「旅遊農特產品群」「旅遊服務產品群」。「兩上」即在產業(產品)選擇上,重新培育一個優勢特色產業;在商業模式上,做全產業鏈;「兩布局」即在市場營銷方面,一是布局線下實體門店銷售,二是布局線上電商銷售。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自然科普教育及社區發展實踐齊推動
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韶關,公園內丹霞地貌獨特。今年以來,園區主要就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做好自然科普教育及社區發展實踐,開展了相關工作。
轉型多元化發展。為應對疫情影響,丹霞山管委會積極指導社區居民轉型多元化發展,開展直播推廣、直播預售和直播帶貨,維護客戶關係,穩定客源市場,增加收入路徑;創新民宿銷售模式,與果園打捆;開辦丹霞山鄉村集市,吸引遊客進村。其中,在直播中,美食達人直播分享世園美食、鄉村美食製作,石斛大叔傳播石斛和蜜蜂種養科普課程,民宿主人分享鄉村生活、銷售鄉村食品,紅豆達人介紹非遺文化、銷售工藝品,網絡紅人提質增粉、直播帶貨(蔬果乾貨)。
線上培訓與推廣。利用疫情空擋,舉辦丹霞山研學實踐暨自然教育線上課活動,吸引旅行社、研學機構、高校師生和社區達人參加培訓;韶關市人民政府主辦了「2020雲遊韶關」系列活動,市政府市長、副市長參與直播;陸續舉辦了「雲遊丹霞山」多場直播活動;舉辦多彩的自然教育活動——「友好姊妹公園世界地球日互展互動」、第二屆丹霞山野生植物辨認大賽、第五期和第六期丹霞山自然教育導師培訓暨研學導師實踐課程培訓等。
修煉自然教育內功。編制了丹霞山自然教育、丹霞山古驛道和夏富古村活化利用等規劃;聯合編寫丹霞山自然教育和研學課程200餘個,編輯出版一批大學實習教程;在園區開放地帶創新改造了三條觀鳥教育徑、蝴蝶教育徑、螢火蟲教育徑,未來計劃增加至20條;更新科普資料,升級改造博物館,增加智能服務和互動設施,重新編制設計戶外解說系統,全面升級和提升科普解說能力。
在一系列的努力下,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旅遊、自然教育市場逐步復甦,自然教育和社區發展成為熱點。高校實習考察團隊持續增加,助力社區發展,積極承接科普交流和自然教育主題培訓,國內保護地和文旅教育部門來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考察絡繹不絕。
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推出系列優惠政策助力廬山旅遊回暖
今年2月28日,廬山景區室外景點全面恢復對外開放。7月15-17日,廬山世界地質公園接待遊客近萬人次,迎來暑期跨省遊高峰。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開展?廬山世界地質公園實行嚴格管控、有序開放模式,推出門票預約、實名制、戴口罩、測體溫、消毒等措施。2月20日,白鹿洞書院、秀峰景區有序開放;2月28日,室外景點逐步開放;3月19日,廬山客運班線、計程車、網約車等營運車輛恢復正常營運;3月27日,廬山室內景點(含各類地質博物館、紀念館)恢復開放。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促進旅遊企業復工復產?廬山則推出系列優惠政策,主要包括落實減免政策,減免租金、電價優惠。強化稅費優惠政策,延長申報納稅期限;防控重點保障物資、食品供應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2020年經營困難的單位可申請依法予以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切實為企業融資紓困,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設立專項倒貸資金,加大企業信貸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深入精準幫扶企業,深入實施「映山紅」行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只跑一次」改革,開通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平臺,持續實施錯時延時預約服務工作制,大力推行網上預約。
此外,廬山景區還對援鄂醫護人員、全國醫護人員、湖北籍居民、江西籍居民提供了優惠政策。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不斷挖掘熱點,創新內容,全面提升旅遊品牌。舉辦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集中簽約10個綜合影視、文旅康養體育項目,總投資約178.5億元;100位明星嘉賓助力加盟。積極參與世界地質公園活動,與印度尼西亞林賈尼-龍目島世界地質公園等地質公園互致慰問信。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推動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協同管理
為什麼要協同管理?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世界級品牌,多重品牌名錄遺產地在增加遺產地品牌影響力的同時,邊際效益減少,要推進協同管理;品牌維護的人力和經濟成本增加,需要協同管理降低成本;容易造成概念和內涵理解上的混淆,必須在各品牌保護和推廣上協同。
為什麼能協同管理?理念和目標上,殊途同歸;資源屬性上,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制度設計上,已有安排,2004年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立伊始就將IUCN作為主席團成員;在協同管理工作推進上,已有階段性成果。
如何實現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協同管理?黃山制定了《黃山風景區可持續發展政策》《黃山風景名勝區可持續發展風險評估》《黃山風景區可持續發展行動方案》等可持續發展政策。
黃山制定了社區協調機制,遺產地與緩衝區(側重保護)方面,黃山管委會負責黃山世界遺產地的統一管理,緩衝區由地方政府和相關鄉鎮負責;世界地質公園與社區(側重發展)方面,黃山管委會負責黃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統一管理,擬擴園的社區屬於湯口鎮管轄範圍。依託《黃山世界地質公園與黃山區湯口鎮部分區域品牌共享機制》實現地質公園與社區的協調。
黃山還建立了世界遺產監測系統。在展示上,地質公園博物館、公園主要景區入口展示教科文理念及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展板,設計黃山名錄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宣傳冊,在英文網站綜合展示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容和信息。
黃山制定了中長期規劃——樹立一個目標,建立黃山特色名錄遺產協同管理體系;打造一個團隊,「遺產+公園+生物圈+博物館」協同發展;開發一個工具,開展跨學科考察和研究;形成一項機制,完善實施《黃山三大名錄遺產協同管理辦法》;構建兩個系統,對內監測,對外展示。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多舉措走好申報「世界級」品牌之路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以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和喀斯特錐狀峰林峰叢地貌景觀組合為中心內容的國家地質公園。
為申報世界地質公園,黔西南州成立申世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負責申報創建工作;州申世辦確定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研究所為申報創建材料編制單位。
在硬體設施方面,對地質公園範圍內的「一主四副」博物館進行升級改造——完成了設計方案,建設和完善園區標識標牌系統,整治園區內的環境衛生,整治了泥凼石林園區部分環境,建設中英文地質公園網站和開通地質公園微信公眾號。
在軟體方面,州、市政府分別召開了常務會和專題會研究地質公園經費投入和責任明確等相關事項;制定了《地質公園巡護制度》《地質遺蹟保護制度》《地質公園合作夥伴遴選辦法》等相關管理制度;營造良好氛圍,製作了66類科普宣傳折頁、15類科普書籍,13個地質公園宣傳小視頻、6個VR全景圖等科普宣傳資料,利用興義地質公園中英文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推介地質公園開展的各類活動;開展合作交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實習生 陳俊吉 郭翩翩 記者 嚴波 李雲良)
原標題:頌造化之神奇 謀區域之長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