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樓宇黨組織」、「商圈市場黨組織」、「網際網路企業黨組織」……截至目前,全市納入省非公黨建平臺管理非公企業5510家,成立黨組織企業2468個;全市納入省非公黨建平臺管理社會組織778個,成立黨組織的社會組織462個,基本實現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應納盡納、黨組織應建盡建的工作目標。
從單純追求生產到黨建、經營生產「一盤棋」,折射的是安慶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凝聚的巨大向心力。
12月11日,位於紫峰大廈的迎江區非公黨建工作指導站,黨員們正在參加黨課學習。 全媒體記者 江勝 通訊員 高慶寧 攝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黨的組織路線,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以提升黨支部組織力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狠抓工作落實,不斷提升全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質量。
「紅色引擎」點亮星星之火
今年以來,城區美格明居、中宜時尚苑、青年新村、光彩四季商務花園等小區相繼成立業主大會。目前全市已成立業主大會的小區152個,成立率23.3%,其中城區成立業主大會的小區69個,成立率30.3%,超全國10個百分點。全市現有在管項目的物業服務企業323家,成立黨組織的有34家。
業主大會如雨後春筍般增多,得益於全市物業行業黨委的成立,著手開展「紅色物業」建設,把黨的組織有效嵌入物業服務,發揮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提升物業服務質量水平。
「我們推進物業服務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黨組織對物業企業重要事項決策實施全面監督、全程監督,涉及物業服務收費、項目開發、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黨組織要參與討論研究,引領推動物業服務管理規範化科學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市物業行業黨委書記金玉表示。
物業服務企業管理層黨員和居(村)委會「兩委」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兼職」是「紅色物業」建設的一大亮點。「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讓我對基層組織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理解,體會到作為一名社區基層人員的繁忙和艱辛,我也從一個『小我』向『大我』不斷提升。」新洲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總經理張杏紅說。今年10月份,通過交叉兼職,該公司積極開展以黨建引領「1+5」的工作方法,成立紅色物業服務中心,推行三方聯動,共管共治。
紅色物業是我市非公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健全組織體系,擴大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有效覆蓋,市縣兩級非公工委均設立辦事機構,12個省級以上園區、131個鄉鎮18個街道全部設立非公企業綜合黨委,全面構建市縣鄉三級貫通的工作機構。深化「紅色引擎工程」,成立10個市級行業(綜合)黨委、70個行業或行業協會黨組織、12個商務樓宇黨組織、27個商圈市場黨組織、16個網際網路企業黨組織,創建22個省級「小個專」黨建工作示範街(區),總數居全省第二。
強化隊伍建設,培養壯大骨幹力量。通過內選、外薦、下派等多種方式,配齊配強2093名黨組織書記。連續派駐四批黨建工作指導員4135名,規範化推進編組建站工作,現有黨建工作指導組107個、黨建工作指導站31個。開展「培源計劃」,堅持黨員發展指標向非公領域適度傾斜,近兩年發展黨員1331名,黨員隊伍進一步壯大。
一手抓組建、一手抓隊伍,不斷提高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隊伍和黨員隊伍的能力和素質。突出政治引領,強化思想理論武裝,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任務,將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納入全市整體布局通盤考慮、統籌推進。大力實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堅持市級抓示範培訓、縣區抓重點培訓、基層黨組織抓全員輪訓,確保教育培訓全覆蓋。實施「雙星培育」計劃,培樹36個五星級黨員服務標兵,29個五星級服務型黨組織和83個四星級服務型黨組織。
探索創新激發黨建活力
位於安慶高新區的中璽新材料(安徽)有限公司於2016年成立黨支部,黨員數量由最初的3人增加至8人,還有2名預備黨員,2名發展對象,3名入黨積極分子。公司董事長方慶忠就是一名預備黨員,即將在今年12月底轉正。
「我們的黨員分布在財務、生產、綜合管理、科研等各個重要崗位,通過深化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創建,引導和支持黨員在企業發展的關鍵崗位、重大任務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了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戰鬥力,也讓企業發展動力更足。」該公司黨支部書記楊少鋼說。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16-2019年連續四年獲評全省園區非公黨建工作先進單位,該開發區堅持「黨建強、發展強」雙輪驅動,著眼於打造黨建品牌特色,把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方向引領、生態融合、互促共進。
位於該開發區內的安慶匯通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安慶市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點,公司探索出「四共四同」工作法,即發展共謀同抓、人才共育同用、業績共促同創、和諧共建同享,在車間關鍵崗位設立「黨員示範崗」「工人先鋒崗」「青年文明號」,開展「三亮三比」活動,引導黨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築夢新區不斷夯實園區非公黨建工作基礎,全面開展非公企業「兩個覆蓋」清零攻堅專項行動,今年在中安綠能、東論網絡、環信環保、國藥器械、和君縱達5家公司新成立了5個單獨組建黨支部,全面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園區非公黨建是我市一大亮點。我市緊緊抓住園區這個龍頭,連續三年召開全市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推進會,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綜合黨委籤訂黨建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提升我市園區黨建工作水平。今年來,建立市委非公工委成員單位重點聯繫園區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制度,即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科技局等12個市委非公工委成員單位,一對一聯繫指導全市12個省級以上園區,進一步凝聚合力、優化舉措,努力將園區打造成市域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升級版」和「示範區」。
同時,支持鼓勵各地各行業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行業特點的黨建品牌,先後湧現出桐城市「紅色引擎工程」、計程車行業「道龍車隊」、市網際網路行業黨委「網聚初心、信守使命」等一批黨建品牌和特色做法。持續開展「雙強六好」「雙比雙爭」創建活動,全市有26個省級、85個市級「雙強六好」非公企業黨組織;4個省級、46個市級「雙比雙爭」社會組織黨組織;2個省級非公黨建工作示範點、10個市級標準化建設示範點和5個標準化建設先進單位。聚焦各地首位產業和本地特色,培育打造「三新(新技術新材料新業態)產業」等11條黨建工作示範帶。
堅持探索創新,激發黨建工作活力。探索「市區聯手、組織聯建、隊伍聯抓、活動聯動」的黨建工作模式,指導迎江區先後成立全市首家商務樓宇黨委紫峰大廈黨委、首家商圈市場黨委人民路商圈黨委。
黨建引領黨旗紅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我市推廣黨員示範崗、黨員先鋒號、黨員責任區等有效做法,讓黨員平常看得出來、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緊急危難時刻,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回饋社會、凝聚合力。
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市以「愛心幫扶、就業幫扶、產業幫扶、教育扶育」為載體,先後增派59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疊加」幫扶嶽西縣,支持嶽西縣率先在全省脫貧摘帽;增派20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疊加」幫扶5個掛牌督戰貧困村和15個重點督辦非貧困村;動員組織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百企幫百村」脫貧攻堅行動。
「我們這樣一個農字號企業,與農民息息相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我們聯河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聯河米業總經理、黨支部書記甘啟斌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2017年以來,甘啟斌積極探索扶貧方式方法,創新推出了「聯河扶貧」五大模式。截至目前,共帶動10個鄉鎮10254戶增收4553.6萬元。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廣大非公黨組織、黨員和非公經濟人士積極捐款捐物,推動企業復工復產。6位社區服務中心護士以「臨時媽媽」角色主動前往隔離點,照顧2名幼兒。因表現突出,非公領域中「臨時媽媽」祖璐鷺等3人火線入黨;桐城市青草鎮衛生勞保行業協會黨支部獲得「全省先進黨組織」稱號。
面對今夏百年不遇洪澇災害時,全市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和職工積極投身防汛救災工作,10個市級行業(綜合)黨組織迅速響應,組建一支281名黨員組成的防汛救災突擊隊,全力以赴織密織牢防汛救災安全網。市計程車行業集結一支66人的防汛救災隊伍;安慶環新集團有限公司等10家城區骨幹企業,聯合成立9支共計450人的防汛搶險隊;安慶市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伸出援手,向一線防汛人員送去牛奶、八寶粥、礦泉水、方便麵共數萬餘元的物資,表達企業的問候;宿松縣委組織部、非公工委號召愛心企業和社會組織,向受災群眾和一線救災人員累計捐贈價值35.6萬元防汛物資……
還有更多的企業,一直在傳遞迴饋社會「正能量」。首批全省黨建工作示範點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投資10多萬元修建梅城村路燈,2015年無償投資20萬元幫助雙港鎮福塘村建設美好鄉村,2016年為桐城災區捐款20萬元物資,2018年和2019兩年投入20萬元,為太湖縣彌陀鎮彌陀村新建光伏電站,助力脫貧攻堅,2020年3月和7月向桐城慈善會捐款40萬元用於抗擊疫情和桐城洪災……
獵獵黨旗,風展如畫,在改革創新和探索實踐中,非公黨建正翻開一頁又一頁新的篇章,為促進非公經濟發展,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慶作出新的貢獻。
(全媒體記者 雷琳琳 通訊員 周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