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東至縣針對非公領域黨組織組建難、工作力量弱、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弱等難題,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精準施策打好「四套組合拳」,全力提升黨的組織和工作「兩個覆蓋」質量,有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速增效。
打好「精準+精細」組合拳,全方位摸清底數。精準摸底。發揮縣委非公工委牽頭抓總作用,組織開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抓排查、強組建、促規範」專項行動,協調人社、稅務、市場監管、科經信、民政等部門提供有效數據4000餘條,有序分解核查任務至鄉鎮、開發區。制定排查流程圖,指導各地統籌村(社區)、群團組織以及鎮區相關職能部門力量,開展拉網式排查,採取電話聯繫、上門走訪、座談交流等方式,對轄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全覆蓋摸排走訪,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社會組織執業情況、從業人員和黨員情況、黨群組織組建情況等第一手資料。精細實施。按照「五個清」要求,對尚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建立臺帳。將有固定經營場所、有10名以上員工、有生產經營活動的非公企業和依法登記管理、正常參加年審、從業10人以上的社會組織數確定為有效對象,填入工作檯帳,納入非公黨建信息平臺管理,及時更新完善相關數據。對照排查標準,目前已納入信息平臺518家,同比增長30.1%,社會組織102家,同比增長108.1%。
打好「黨建+群建」組合拳,全力提高覆蓋質量。堅持典型引路。按照「黨建帶群建 群建促黨建」的發展要求,推進黨群共建「一體化」。承辦市級黨建帶群建攻堅試點項目,針對未組建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精選7個試點樣本,制定攻堅項目書,聯合縣群團部門開展蹲點調研指導,組建工青婦組織14個,形成典型案例8個。實行面上延伸。按照「試點促示範,示範帶整體」的工作思路,實行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制定黨建帶群建工作方案,優化群團推優制度,建立「四建四定四聯」機制,推行全周期管理,加強過程管控和業務指導,先後下發工作提示5期,蹲點調研30餘次,幫助解決基層問題50餘個,有效推進非公領域「兩個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轉變。自試點以來,新成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30家,組建群團組織91家,有效提升了黨組織組建率。同時對新建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明確專人聯繫指導,確保黨組織活動能開展、作用能發揮。
打好「規範+示範」組合拳,提升黨建整體實力。強基固本抓規範。按照」一企一檔」要求,採取邊摸排邊組建的方式,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群團組織,推深做實「抓強促」工作。同時落實群團組織「推優」入黨暫行辦法,規範群團組織推優工作。嚴格要求健全組織、完善制度、規範運行、開展活動、突出作用等,強化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今年以來群團推優131人,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93人,其中已發展為預備黨員46人。創先爭優促示範。圍繞提升黨建引領示範效應,通過創新活動載體、強化工作指導、加大輿論宣傳等有效措施,及時發現、培育和推廣先進典型,今年培育打造示範點18個。持續深化「紅色引領」示範工程,深入開展「雙強六好」「雙比雙爭」先進黨組織創建活動,今年入選市級「紅色引領」示範點1個,市級「雙強六好」非公企業黨組織2個、市級「雙比雙爭」先進社會組織黨組織1個,在非公領域廣泛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引導非公領域黨組織和黨員對照先進找差距、立足崗位創佳績、服務群眾作貢獻,以黨建引領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打好「嚴管+厚愛」組合拳,建強黨建工作隊伍。高標準嚴要求。結合實際需求,縣鄉兩級遴選89名優秀黨員幹部,派駐260餘家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擔任黨建工作指導員,同時將縣級派駐的27名黨建工作指導員編入16個指導組進站管理。出臺黨建工作指導員管理辦法,建立考核、督查工作機制,今年聯合縣委非公工委開展督查5次,完成黨建指導員年度考核任務。重激勵強保障。大力加強黨建指導員能力素質,先後舉辦黨建指導員培訓班、園區黨建交流會等6場次,培訓黨建指導員160餘人次。為黨建指導員配備馬甲、肩包、筆記本等必備用品,解決工作需求。實行幫扶指導「1+N」工作機制,由一名黨建指導員聯繫多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內部推行先進帶後進,外部開展後進趕先進。及時兌現報酬待遇,對表現優異的黨建指導員給予表彰,提高主動性和積極性,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黨建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