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救贖,並不是廝殺後的勝利,而是能在汙濁苦難之中尋得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加繆
「banana fish」的說法出自塞林格的小說《逮香蕉魚的好日子》,原文是「它們遊到一個洞裡去,那兒有許多香蕉。遊進去時,它們還是樣子很普通的魚,可一旦進了洞,它們就饞得跟豬一樣了.吃得太胖了,它們再也沒法從洞裡出來了。
利用這個周末 看完了《戰慄殺機》,雙男主劇情,不過我覺得並不賣腐,凌駕於愛情和友情之上的靈魂伴侶。補番結束,心緒難平!「每一個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僅以此紀念那位於黎明前逝去,終獲自由的少年。感謝相遇,感謝這部作品!
BF是一個在極其寫實的背景下發生的故事:其中的殺戮、毒品交易、兒童性虐待,黑幫紛爭,黑暗的司法體系,背後隱現的政治生態,並不是在扮演虛構故事中讓人提神醒腦,為虐而虐的丑角;這是現實,這是遠離大部分觀眾,卻又真實存在的現實。
亞修是伊卡洛斯似的少年,那個背著翅膀飛向太陽然後墜落的伊卡洛斯。
亞修的人生璀璨又短暫,經歷了無數痛苦和磋磨,但是他甚至把這些重新變成了自己的武裝:無論是戰鬥能力、槍械、美貌還是曾經傷害過他的性。這些足以壓垮一個人的髒東西對他來說是武裝自己的鎧甲,是可以利用的武器。
人們愛他的美貌,崇拜他的不屈,從而化生出將天使拉下神壇的夙願,想要佔有他、凌辱他、毀掉它。人們正是如此一邊崇拜最美好的事物,一邊想要看到美好的終結,如果是毀在自己手上,那就最好不過了。
生於黑暗,死於黑暗。這未免對於亞修來說太悲哀了,但這就是命運。亞修的童年是破碎的,被撕裂的,被摧毀的。亞修活到現在,是靠燃燒自己而活的。說簡單點,就是燃燒自己的健康,燃燒自己的精力,燃燒自己的自尊。要不然他怎麼這麼厲害地活著?但這是有限的。一句話放在這裡很合適,「向死而生的生命總是在熱烈的生長。」 亞斯蘭的意思是黎明,身處無邊黑暗散發出強大的光芒卻又轉瞬即逝 讓無數人懷念。
再堅強的人,一定會有他精神立足的錨點,對亞修來說,這個錨點就是「復仇」與「求死」。「求死」是他活下去的一種精神支助,就像《魯路修》裡的朱雀。將對死亡的畏懼變為無畏,在求死的過程中飛向太陽,等待著那一刻的隕落。對亞修來說,死亡不是一個時刻,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他終其一生都在度過這個求死的過程。
網易音樂的《prayer X》有一個熱評,我覺得挺貼切的:「一潭死水的世界我從不在意,誰也殺不死我,除非我已圓滿,不想苟活。」
雖然亞修最後的死讓人很心疼,可是,這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壯烈的孤獨,他生來註定安穩不了,生而悲哀,死而含笑,因為世上終於有一個記著他一輩子的靈魂之伴了。
殺死猛獸的,恰好是那該死的溫柔!
以前的亞修是在能活下去中生活,麻木孤獨,他說從不懼怕死亡,甚至於死亡對他來說是甜美的誘惑。後來的亞修是在愛的救贖中生活。亞修淡然的說起那隻凍死在雪山的豹子,後來英二在信中寫道,你不是那隻豹子。亞修心裡近十年的沉重孤獨又豈是會輕易消散。在和馬克斯一行人決定揭露蒂諾的俱樂部時,亞修一臉無所謂的把小時候的照片給馬克斯說用他的吧,不用打碼。馬克斯燒掉了那些照片對亞修說忘了吧,沉默了一會兒說,能忘得掉的話早忘了吧。有些傷,一旦遭受,便是一生的傷疤。
被逼著親手殺掉了肖達,亞修有多絕望,絕望到當時祈求殺了他,絕望到噩夢驚醒,覺得自己就是個可怕的人,絕望到那個以堅韌為傲的人掩面痛哭,這個負罪感一直伴隨著他真的看的好揪心。亞修出現嚴重的閃回現象一直顫抖的時候,眼神麻木又空虛,對應了馬克斯說的能忘掉的話早忘了吧,亞修忘不掉,一遍遍痛苦的回憶,害怕的反應。一直折磨著他。
他終究屬於刀刃、鮮血,絕無可能與英二共享未來。這時候的認知重回,但心境已天翻地覆。他不是無法忍受痛苦了,而是對毫無意思的將來感到無望。寧肯沉溺在虛幻的幸福織錦中再不醒來,也不再遊蕩於沒有英二的無趣世界。
亞修真的是我看過的動漫裡最慘的男主,沒有之一,經歷了一切苦難,作出了所有努力,苦苦掙扎,仍然被打敗。如果亞修最後真的獲得幸福,那麼這個故事未免太過烏託邦,才是真的不真實。
作者是對的,短暫而絢麗的一生,才是山貓,才是亞修·林克斯。
願世間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