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說:不較真的人,往往福報大

2020-12-24 千面略懂先生

人生在世,求名求財,求好運求平安,這些事情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福報。福報是福德報應,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若是能有福報,生活可以說是幸福圓滿了。

福報好處多多,但這世間有福之人卻也不是遍地都是,可知一個人想要招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曾經我在一座寺廟祈福時,恰逢十五元會,高僧講法,法壇上坐著一位目光清澈的老僧,他對於福報的一番見解讓我受益匪淺,記憶猶新。

老僧說:「常有信徒跟我交談時,羨慕別人的福報好,抱怨自己沒福,福不是抱怨出來的,也不是天生註定的。

佛門講究的是一個命由己造,所以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有福,其實不在於別人,而是把握在他自己手中。

若是認真觀察身邊的有福之人,不難發現,真正有福報的人,他們身上往往都有一個特性,就是不較真。」

01做一個「會吃虧」的人

老僧說:「色是空,空也是色,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吃虧在許多人看來是壞事,但懂得吃虧,不僅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正如清朝時「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給後人留下了兩條含有深刻哲理的字幅,其中一條就是「吃虧是福」。

吃虧是不是好事,主要看自己是不是懂得吃虧。若是每次做事都是吃虧,不順利,這自然不是福氣,但懂得吃虧,主動讓步,卻往往會因為放棄一棵樹木,得到了整片森林。

廣為流傳的「六尺巷」的故事就驗證了這個道理:

曾經宰相張英的鄰居建房,因為土地問題與張家發生了糾紛。家裡人寫信給張英,希望他擺平張家。張英及時回了信,並附詩一首說: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一讓鄰家也被張英的豁達謙讓打動,也退讓了三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在乎表面上的吃虧,一點利益都抓著不放,丟了人心,也丟了格局。

人生路上不是越去爭,越較真,就越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得與失是不斷交替而始終趨於平衡的,一個人得到一些東西,相應也會失去一些別的東西。

如果心甘情願地吃虧,主動失去,那麼失去之後會有所收穫。首先退一步,是心胸寬廣的表現,這樣的人往往能得人心,別人也願意跟這樣的人合作。

相關焦點

  • 一位老僧說:一個人的福報漏掉前,往往有這3個徵兆,不可不防
    我曾有幸在揚州禪智寺中拜訪了一位得道老僧,就此事向他請教過,老僧認為 :教授的打壓只是表面原因,自造業障,消磨福源導致福報竭盡,這才是他始終沒有得到升任的根本原因。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福報,懂得積累福報的人,就好比如把自己的善行當成自己的存款,放在銀行裡面儲存積累,自然福澤深厚。
  • 一位老僧說:心善之人,皆有三種福報,早晚會來!
    之前去寺廟的時候,有一位老僧告訴過我,所有心善的人,都有三種福報,只要堅持下去,這三種福報早晚會來,所以堅持自己,就能收穫明天。第一種福報,與人為善,終有一日人會與你為善,將心比心來的感情,才更為濃烈。所謂與人為善,便是與身邊之人為善,不管是陌生人,還是一個簡單的路人,善良的人都會用自己的誠意去與之交往。
  • 一位老僧說:真正有福之人,往往具有這三個特質,你有一個也不差
    一位老僧說:真正有福之人,往往具有這三個特質,你有一個也不差一、把吃虧當福老僧說:
  • 老僧說:慈悲的人,會在3方面「想人之所想」,功德無量
    「替他人考慮」是現代社會難能可貴的品質,在這個利字當頭的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會優先選擇維護自己的利益,往往不會在意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正在和他聊天的時候,路過一位老僧,老僧可能是聽到了朋友的抱怨,停下了腳步。我們趕緊向師父行了禮。老僧說:「施主言辭頗為激烈,想必是受到了不公待遇。」朋友便將最近發生的事說給了老僧聽,老僧聽完反問了一句:「施主做這些事之前,有沒有想過對他人的影響呢?」朋友被問得愣住了,隨後慚愧不已,向老僧請教如何才能「想人之所想,積累功德」。
  • 老僧的點醒:只要守好這顆心,不必苦苦向外求,福報自來
    人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苦厄,誰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福之人,好運常伴一生。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有福之人做什麼都能順順利利,去哪都有貴人相幫,而無福之人簡直喝涼水都能塞牙縫,處處倒黴。老僧慈眉善目,眼神清明,聽聞後,微微笑道:「若是誰求佛都能得到福報,那麼世界上都是有福氣的人了。佛並不是萬能的神,而是覺悟的人,哪能讓人心想事成。佛說過:「萬法由心,境由心轉。」這世間萬物是好是壞都取決於自己的心靈,只要守好這個心,不必苦苦向外求,福報自來。」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途經寺廟,他特地去拜訪一位熟識的高僧,並向老僧講述了他最近的困惑和煩惱。老同學前些年開了一家火鍋店,因地段好,客流量大,一年就賺得盆滿缽盈。在掘取人生第一桶金後,他又開始涉足健身養生行業,緣於朋友經常介紹顧客,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老同學性情豪爽,隔三差五總有一些吃喝玩樂的朋友找他組局玩耍。他也樂於沉浸其中,迷途不返。
  • 一位老僧說:這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也會招來好運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結善緣,必得好的果報;為非作歹,魚肉鄉裡,就不要再想著有好事了,就算你建寺供僧,燒香拜佛也沒用,一位老僧說:如果你是這4種人,就算不拜佛,也能招來好運,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孝順父母的人。孝順父母之人,不需要燒香拜佛,因為父母就是每個人的守身佛,好好孝順父母,就是在拜世間最大的佛。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這句話闡述的就是佛家的因果之道,所謂善惡有報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許多人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好人並沒有善報,許多壞人也並沒有惡報,認為這些言論只不過是勸誡眾人要積極向善的雞湯而已。曾經我也抱著這種想法,但是有一次與一位相識已久的老僧交流時,他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看法。
  • 老僧:人走下坡路時,身上往往會出現3個兇兆,希望你沒有
    每天一堆煩心事讓人睡不好覺,這讓我怎麼活呀?」恰逢周末去寺院進香念佛,我偶然在佛堂一角聽見一位大姐對著一位老僧傾吐苦水。只見那老僧輕輕嘆了口氣,雙手合掌,說了聲「阿彌陀佛」。大姐見了,急得直跳腳,說話和連環炮似的,絲毫不停歇:「師父,我該怎麼辦呀?您救救我這個苦命人吧?好嗎?」
  • 佛說:心量大的人,福報才大
    佛學家說:「大千世界,只有心量大的人,福報才會大。」這一條評論獲得了眾多人的點讚和認可,的確,人活一世,說到底,拼的就是人品。所以,佛學家也常說:「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無論走到哪裡,總會熠熠生輝。」在他們眼中,人品好的人,往往都是在為自己修福報,為自己積攢福氣。
  • 95歲老僧:有佛緣的人,身上有這3個「特徵」,不用拜佛也有好報
    導語前幾日碰上了一位很久沒見的朋友,七年未見了,行走在來來往往的大街上就這樣不期而遇了。許久未見,兩人之前的感情就不差,互相之間都是能掏心窩子的好兄弟,而如今又在此見面,大家心裡都未免有點激動。那天,他和我說了這七年發生的許多事情,我才知道,原來這幾年裡,他的人生已經歷了許多變故。
  • 佛教:有大福報的人,往往擁有四大財富,看看你有多少
    相信許多人的回答都是「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許多人忙碌一生,求的不過是多賺點錢,但是錢多了就真的幸福嗎?若是細心觀察,會發現這世上有許多富豪,也一樣有著諸多煩惱,並不是人生充滿了幸福快樂。因此有錢,不能真正算是福報,也不一定能使人幸福。
  • 老僧說:命好的人,身上都有這4大吉兆,看看你有幾個?
    曾幾何時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是不得解,但是冥冥之中好像有上蒼指引,昔日我在遊歷五臺山時,在一山間古剎中偶遇一老僧,在與他交談過程中,他就曾提到過:「一個人如果出現這四大吉兆,即是福報無量,功德圓滿。」聽完他的開示,我方才解惑,今日便於大家分享,希望能夠對各位有所幫助。
  •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
    ,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 1 惡念太多相貌就不好看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力變現的。相的好醜,就是善惡業的現前。 俗話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百歲老僧說:遇到不順時,默念三句話,好運自然來!!
    那位朋友告訴我:「拜佛當然管用了,以前我也不相信,這次去寺廟拜佛後,生活中那些不順心的事果然變少了。」我又問他:「你能跟我說說,拜佛時的經歷嗎?你到底對菩薩說了什麼?」他跟我講述了自己拜佛時的經歷,聽後我恍然大悟。他說:「我去寺廟拜佛時,遇到了一位99歲高齡的老僧,老僧告訴我在佛前默念三句話,好運自然來。
  • 一位老僧的告誡:人走黴運時,往往有三個暗示,一個也要防範
    環顧四周,只見大殿側下有位老僧與香客交談,香客不時點頭,心中好奇也上去旁聽了一番。只聽得老僧說道:「人走黴運時,往往有三個暗示,一個也要防範。」老僧細說半晌,如同醍醐灌頂,現今把老僧所說所言說與各位,願大家能趨吉避兇,好運連連。老僧說:「人有三妄,妄言、妄動、妄念。
  • 老僧說:為人處世,儘量守住這兩個底線,否則,容易招災惹禍
    事業做大後,財富也越來越多,朋友卻漸漸迷失了自我,開始無節制的揮霍錢財,生活奢靡,家庭關係也日漸不和。終於,在一次投資失利後,險些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朋友這才開始幡然醒悟,一改往日劣性,生活重新踏上正軌。
  • 佛教:福報來臨之時,往往會出現這三個徵兆!
    福報到來之時會有感應嗎?他是否會和算命先生所說的「你幾年之內會走財運,幾年之後能娶妻生子。」會有感應,但和算命先生所說的卻不相同。其就算算命先生所說的是正確的,但在此中亦有諸多因素能夠幹擾「善果」的結成。
  • 沒有福報,連善事都做不了!應如何修福報!
    1、成就事業需要福報有些人很想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但因沒有福報,所以經常出現各種違緣:有時四大不調,有時內心煩惱湧現,有時受到惡友誘惑,這樣就很有可能中斷自己的發心;而有些人,他們很想在寂靜處好好依止善知識聞思修行,但往往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違緣,最後也不得不離開,這些都是福報不夠的原因所致。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