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僧說:真正有福之人,往往具有這三個特質,你有一個也不差

2021-02-13 百家學問

一位老僧說:真正有福之人,往往具有這三個特質,你有一個也不差

一、把吃虧當福

老僧說:越是不肯吃虧的人,越是可能吃虧,不但吃虧,而且往往還會多吃虧,吃大虧。唯有不計較吃虧的人,才會真正有福。

把吃虧當福,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接受一切。這聽起來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實際上,這句話滲透著糊塗處世的大智慧。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士十分誠懇,感動了一個叫馮諼的落魄人,此人為報答孟嘗君的禮遇而投到他的門下為他效力。

一次孟嘗君叫人到其封地薛邑討債,問誰肯去。馮諼自告奮勇說自己願去,但不知將催討回來的錢買什麼東西。孟嘗君說,就買點我們家沒有的東西吧。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見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窮困,聽說孟嘗君的使者來了,均有怨言。於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嘗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的欠債一筆勾銷,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嘗君叫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家的面,我把它燒毀,從今以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薛邑的百姓沒料到孟嘗君如此仁義,人人感激涕零。

馮諼回來後,孟嘗君問他買了何物,馮諼如實回答,孟嘗君大為不悅。馮諼對他說:「你不是叫我買家中沒有的東西嗎?我已經給你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市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數年後,孟嘗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嘗君回來了,傾城而去,夾道歡迎。孟嘗君感動不已,終於體會到了馮諼「市義」苦心。

孟嘗君當年的「付出」並沒有想到日後的「回報」,但等他落難時卻發揮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正是糊塗吃虧的智慧。可見,吃虧也可以是好事兒。

生活中,那些常怕自己吃虧,總是斤斤計較,處處較勁,為蠅頭小利也要與人爭得面紅耳赤的人,不妨多想想「吃虧是福」的道理,這對今後的人生會大有裨益。因為,它們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爭不來。

二、主動與人分享幸福

老僧說:能與人分享幸福是雙倍的幸福;幸福感不僅來自獲得,更來自於給予;有愛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有一個字謎很有意思:「一人本姓王,懷裡揣著兩塊糖。」謎底是「金」。

是啊,一個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只要他懷裡揣著兩塊糖,一塊慷慨地贈予別人分享,一塊留下自己慢慢品嘗,就自會獲得人生的快樂和金子般的幸福。

在生活中,我們只要與別人分享幸福,分享快樂,分享親情,分享成功,分享信息,分享甘苦……就會在分享中獲得人生的真諦。

這就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其實幸福是埋藏在每個人心中的感覺,只要你願意去開啟它,願意相信自己,那幸福就會常在。

記得有位作家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分享的幸福正在於,它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東西,而把自己的東西拿來與別人分享的那一刻,不但能體會到分享的樂趣,更能體驗到一種滿足感。

因為分享幸福,你會得到雙倍甚至更多的幸福,所以我們也在享受幸福。讓我們靜靜坐下來,讓幸福在我們身上停留。

三、常懷一顆慈悲之心

老僧說:做人,要常懷一顆慈悲之心,播下一顆慈悲的種子,世人都可享用豐碩的果實;留下幾句仁愛的語言,世間都將充滿溫暖的和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說這樣的禪語:「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饒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些禪語無不體現佛家的大慈大悲之心,用來普度和感化著世人。

彌蘭王曾向那先比丘求道:「請問大師,世間哪裡的水比大海之水更多呢?」

「比大海之水還要多的是佛法甘露的一滴水。」那先比丘回答說。

「為什麼?」 彌蘭王百思不得其解。

「這一滴水,可以消除眾生罪業,洗淨身心,所以比大海之水更加有力、更加充沛。」

法水清淨明澈,能洗滌眾生罪業,所以比大海之水更加有力、充沛。而世間之最美,皆由內心出發。美麗的容顏無法歷久不衰,美麗的心卻能永遠動人。唯有心善、心真、心慈,並顯現於外在的相貌、舉止、氣質才讓人動心。

朋友們,看完前面的內容後,先停下來仔細想想:自己是否有「把吃虧當福、主動與人分享幸福、常懷一顆慈悲之心」這三個特質呢?如果有,那就恭喜你來了,你是有福之人。哪怕擁有一個,你的人生之路,也不會差。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老僧說:不較真的人,往往福報大
    福報是福德報應,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若是能有福報,生活可以說是幸福圓滿了。福報好處多多,但這世間有福之人卻也不是遍地都是,可知一個人想要招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經我在一座寺廟祈福時,恰逢十五元會,高僧講法,法壇上坐著一位目光清澈的老僧,他對於福報的一番見解讓我受益匪淺,記憶猶新。老僧說:「常有信徒跟我交談時,羨慕別人的福報好,抱怨自己沒福,福不是抱怨出來的,也不是天生註定的。
  • 一位老僧的告誡:人走黴運時,往往有三個暗示,一個也要防範
    只見寺廟中環境清幽,寶殿中香菸嫋嫋,我們向前,雙手合十而拜,求了個心安。環顧四周,只見大殿側下有位老僧與香客交談,香客不時點頭,心中好奇也上去旁聽了一番。只聽得老僧說道:「人走黴運時,往往有三個暗示,一個也要防範。」
  •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具備著三個特質,有一個,就很厲害
    誠如哲學家馬克斯·韋伯說的:「任何一項偉大事業背後,必須存在著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優秀的人,他們身上往往都會具備這三種特質,而每一個想要成長為更優秀的人,都應該去培養自己這三個特質。古人有云:「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裡自然就會帶情緒。有情緒是一個人的本能,但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卻是一種本事。之前公司有個同事,就是一個十分不能控制情緒的人,最後也為了自己的言行買單。
  • 過來人的剖析: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特質,你有嗎?
    我們說起人生的是是非非,說起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大林剖析道: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往往是經歷了人生許多挫折,承受住了生活中許多苦的人。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到過許多風霜雨雪,穿過許多荊棘叢林,在傷痕累累之後,他們就擁有了一顆強大的心臟,和寵辱不驚的品質。這樣的人,往往會有這四個典型的特質。那麼,大林所說的這四個典型特質,究竟是指什麼呢?大家快進來看看你們有沒有吧。
  • 一位老僧說:一個人的福報漏掉前,往往有這3個徵兆,不可不防
    我曾有幸在揚州禪智寺中拜訪了一位得道老僧,就此事向他請教過,老僧認為 :教授的打壓只是表面原因,自造業障,消磨福源導致福報竭盡,這才是他始終沒有得到升任的根本原因。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福報,懂得積累福報的人,就好比如把自己的善行當成自己的存款,放在銀行裡面儲存積累,自然福澤深厚。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易傳》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闡述的就是佛家的因果之道,所謂善惡有報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許多人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好人並沒有善報,許多壞人也並沒有惡報,認為這些言論只不過是勸誡眾人要積極向善的雞湯而已。
  • 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具備這4個特質,有一個,運氣就不差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只要你身上擁有這4個特質,或許,下一個大器晚成的人,就是你!一、格局大,氣量大,不斤斤計較,不在小事上糾纏「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志存高遠的人,是根本不在意眼前道路的泥濘的。他們不會在小事上糾纏,不會在小的得失上計較。
  • 老僧:人走下坡路時,身上往往會出現3個兇兆,希望你沒有
    每天一堆煩心事讓人睡不好覺,這讓我怎麼活呀?」恰逢周末去寺院進香念佛,我偶然在佛堂一角聽見一位大姐對著一位老僧傾吐苦水。只見那老僧輕輕嘆了口氣,雙手合掌,說了聲「阿彌陀佛」。大姐見了,急得直跳腳,說話和連環炮似的,絲毫不停歇:「師父,我該怎麼辦呀?您救救我這個苦命人吧?好嗎?」
  • 心理學:真正福氣大的女人,身上大都有這三個特質,你有嗎?
    每個女人都想成為一個福氣滿滿的幸福女人,但真正能夠過上有福氣生活的女人少之又少。很多女人在年輕的時候抱怨家庭條件的不足,職場上的不順。在結婚以後又抱怨家庭的矛盾,丈夫的不忠不愛,總之,生活被怨氣充滿,福氣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 有福之人不用忙,這四個有福的人,才是真正的命好,你有嗎?
    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一個有福的人,是福報好,幹什麼也順利,能夠心想事成,同樣一件事情,沒有福的人費盡周折,也未必會成功;而有福報的人,做起來就會順順利利,沒有那麼多的波折,容易取得成功。,是前生積德行善來的,有福之人不用忙,這四個有福的人,才是真正的命好,自帶貴氣,你有嗎?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途經寺廟,他特地去拜訪一位熟識的高僧,並向老僧講述了他最近的困惑和煩惱。老同學前些年開了一家火鍋店,因地段好,客流量大,一年就賺得盆滿缽盈。在掘取人生第一桶金後,他又開始涉足健身養生行業,緣於朋友經常介紹顧客,生意也是越做越好。老同學性情豪爽,隔三差五總有一些吃喝玩樂的朋友找他組局玩耍。他也樂於沉浸其中,迷途不返。
  • 真正有福的人,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計較,容易放下得失之心
    一個真正有福的人,一定不是非常忙碌的,他們身上最大的特質是從容淡定,不慌不忙,在他們的人生中,深刻明白自己人生意義,能夠擁有歸屬感,在有限的人生中,不斷奉獻自己的生命。01一個人越有福,越從容淡定真正有福的人,往往內心是從容淡定的。
  • 老僧的識人經驗:判斷一個人福氣大小,就看這3個地方,很準
    經常聽到有人讚美別人:「您可真有福氣。」而受到讚揚的那個人,他的狀態往往都是生活平順,與人相處左右逢源,事業得心應手。說一個人有福氣,一般都是發自內心的祝福或者羨慕的。說別人有福氣跟運氣不一樣,說一個人運氣好,往往帶著些許妒忌和不甘,而說別人有福氣,卻是由衷的承認和喜樂。什麼是福氣?意思就是福分,人生享福之氣運。而怎麼看一個人的福氣大小呢?
  • 一位老僧的告誡:人生不順時,默念這三句話,你的好運隨之而來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不順''。比如:工作遭遇困難、經濟拮据、婚姻亮起紅燈……這是現代都市人普遍遭遇的困境。
  • 一個人越來越有福氣,往往有這三個徵兆,需注意
    只有做到這三點才算是君子所為。 簡單的總結起來就是,不搬弄是非識人但不評人,做人謙卑待人隨和和不出口妄語善於自嘲而不嘲人。只有哦做到這三點,那麼這個人才會越來越有福氣。這三點你是否能做到呢?
  • 「人若有福,開口就知」: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這樣說話
    記得有一次,爺爺告訴我說:「人若有福,開口就知」,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這樣說話!爺爺說:真正有福氣的人,懂得以迂為直,給他人一個臺階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對方的錯處,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爺爺指出: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因此,當對方為自己的失誤而愧疚時,千萬不要當面指責批評他,要為他找出一個體面的臺階。
  • 真正有命好的人,往往自帶這三個「護身符」,福氣源源不斷
    曾經我的一位老領導,就常常跟我過,真正有命好的人,往往自帶這三個「護身符」,福氣總是源源不斷!一、明言善語在我的生活裡面很多人一開口就是這樣的一個開場白: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對於這樣的人,我是打心眼裡不喜歡和他們說話,既然知道自己說話直,為什麼不改變一下自己呢,說話直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好的品質,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百歲老僧告訴我:真正命好的人,往往不爭、不辯、不聞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羨慕。可是為什麼我們就沒那樣的好運呢?不是事業的困難,就是經濟的危機,要不感情上黃燈閃一閃,讓人不得安寧。直到一次,我在五臺山上,得到一位高僧的點撥之後,才明白,這一切都與他自身的心態有關。這位高僧已年逾百歲(時年101歲),但仍精神抖擻,口齒清晰。
  • 老僧說:最有潛力的男人,往往面帶這 3種貴氣,遲早非富即貴
    識人之術從古至今都十分重要,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具有這個本領。尤其是對於一個企業的老闆而言,更要會看人、用人。不光是企業,在相親的時候,女方往往也希望,能一眼看出對方是不是一個有潛力的男人,社會上有一些通俗的判斷方法,譬如沉穩大氣、成熟穩重的男人,往往是具有潛力的,往往是具有潛力的,也是有貴氣的男人。因為今天這個話題,我不由得想起一段記憶猶新的往事。
  • 大器晚成之人,往往身上都有這3個特質,將來非富即貴!
    今天主要跟大家來聊聊,大器晚成的人身上一般有哪些特質,那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大器晚成之人,往往身上都有這3個特質,將來非富即貴,看看你身上有沒有?試想一個品行很差的人,就算這個人能力很強,但這樣的人如果給人打工的話,老闆一般也不會重用這樣的人,因為品行差的人往往自私自利,一旦讓這些品行差的人坐上高位後,這些人很可能就會濫用手中的權力,從而做出有損公司和老闆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