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漢晉齋 主播 I 童心未泯
一種叫五葉藤的草質藤本植物,生長在家鄉的山谷、曠野、林下、田間、地頭,也許,只有鄉人們,才多看它一眼。有時礙著莊稼長,不得不薅了去。
而地頭、堰邊、山坡上的,則關愛有加。常常將它的蔓秧導引在灌木叢上,其中一個原因,是長得好看。
它的秧蔓圓柱稜形,中有細穰,有縱紋,節節生長,基部處每節在20釐米左右,筷子般粗細,紫紅色,越往上,每節逐漸縮短,成翠綠色。卵形的葉子對生,葉緣具波線,一組有五片葉,中間的一片向前,略長,像鳥的足趾,像龍的腳印,因此,還叫五爪草。
葉子的一邊,長出的卷鬚二到三叉分枝,相隔二節間斷又與葉互生。這樣生生不息,向著四面八方伸展。
那捲須有的小心翼翼地纏住灌木,一圈又一圈,這樣固定主枝。有的凌空長去,分隔著空間,形成一些不規則的圖案構成。宛然是優雅的線條,或是五線譜,抑或是自然的某種有趣的神秘的符號。鄉人們叫:「龍鬚」。即形象,又生動。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鄉人們潛意識中的對於龍的文化圖騰的關注,嵌入美好的意韻,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和吉祥的祝福。
翠綠的鳥足狀的葉子和伸展的卷鬚一起會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天氣裡,被一層薄薄的水霧所籠罩,滴著的水珠像滴著的綠色,展現出勃勃的生機,展現出詩意的、朦朧的迷幻之境……
每年的六月,開出黃綠色的小花,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又具短花梗,花瓣三角狀卵形,花盤肉質,紅色,淺杯狀。花葯長方形,與花瓣對生。
七月裡,悄然長出綠豆般的青綠的漿果,一組、一簇、十幾個不等,大小相間,排列有序,一粒粒綠寶石似的,溫婉可人,賞心悅目。或藏在綠葉中,或高出蔓秧,時隱時現,常常有藍色的甲殼蟲或七星瓢蟲在上面爬來爬去,平添幾分歡樂的氣氛,真是妙趣橫生,使人留戀,回味無窮。
至若八、九、十月間,這些漿果變紫黑色。黑裡透亮,比起青果時大了一圈,有黃豆粒那麼大,近乎球形。高光處,點點亮光閃閃爍爍,像遺落在山野的紫黑的珍珠,如星星一般發光,若稚童的純真的眼睛,眨呀眨的。
也許,那是畫家的幾多墨點,抑或是詩話的淚點。這使人不禁想起清代大畫家八大山人的「墨點無多淚點多」的詩句,深深觸動人們內心的柔軟……
不是嗎?早在《詩經》裡,曾記載一位失去丈夫的女子的詩:「葛生蒙楚,蘞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這裡的「蘞蔓」,指的便是五葉藤。詩的大意是:葛藤的生長需要攀緣,蘞草的生長也需要攀緣和依靠,如今丈夫走了,自己獨處於世間。可見,情到深處,就連植物,都會成為人們的情感寄託。
真的,如此平凡不起眼的植物,卻是我國本土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分布於我國的華東,中南,及西南各地。尤其魯中一帶,隨處可以看到,或從山坡的堰上一溜垂下,形成綠色的瀑布;或在林中灌叢上瀰漫,形成綠色的海洋;或在房舍的不遠處悄悄地陪伴……
今人們或許沒有想到,這種普通的植物能夠和強大的中藥聯繫起來。在中醫古籍的《唐本草》、《本草綱目》、《分類草藥性》等等,都有其功效的記錄。現代的《中藥大詞典》、《全國中草藥彙編》,更是以現代醫學科技的前瞻性,給予詳細介紹。
五葉藤全草入藥,以其涼血解毒,利尿消腫功效的共識,以其特質,進一步融入現代醫學精深科研開發的領域,正有效地參與保護廣大人民健康的生活之中。
現在,已進入冬天,再去看五葉藤時,我驚訝地看到,它一邊的葎草,荻草,鬼針草,艾草,黃麥草……都枯黃了;槐葉,杏葉,黃櫨葉,柳葉,榆葉……都落了。
只有五葉藤,一大片綠綠的,紫紅、紫綠的藤蔓,富於彈性,鼓著一股子勁。那紫黑色的奇異的漿果,那漂亮的果實,亮晶晶的,儼然是一個亮點,一處點睛之筆!
它沒有感到冬的氣息嗎?它在堅守著什麼?等待著什麼呢?也許,抗逆是它的一種本能,守護是一種責任,守望是一種情懷。那麼,等待,或許是在等待一場雪。那時白雪下的綠葉,黑果上的白雪,那時的五葉藤正在雪中笑。
【牡丹苑隆重推薦】「牡丹苑杯」年度文學大賽(「靜水流深牡丹苑」第八屆賽事)活動拉開序幕了(歡迎您的參與)
【牡丹苑杯089】江河 I 擁抱朝陽,為愛起航(主播:江河)
【牡丹苑杯090】劉文江 I 詩四首(主播:幽幽在秋)
【牡丹苑杯091】李惠斌 I 再美的雪花也是涼的 (主播:苓)
【牡丹苑杯092】韓廣俠 I 我是樹(主播:韓廣俠)
【牡丹苑杯093】水墨淡痕 I 此刻,飛向你(主播:大梅)
【牡丹苑杯094】傅青松 I 初冬的銀杏葉(主播:楊哲)
【牡丹苑杯095】倚窗望月 I 纏綿的柔情溫婉了時光(主播:張慶明)
【牡丹苑杯096】王子平 I 鷓鴣天六首·詞遊天下(主播:新綠)
【牡丹苑杯097】微 語 I 秋 語(主播:把酒當歌)
【牡丹苑杯098】狂歌 I 論心(外四首)(主播:張慶明)
【牡丹苑杯099】遙 遠 I 七絕·為文政街山桃花、野杏花而題(主播:冬日豔陽)
【牡丹苑杯100】孫冰 I 鶴崗老家(主播:楊哲)
(本期編輯 I 江中牡丹 )
作者簡介:漢晉齋,山東淄博人,現供職於齊魯石化公司烯烴廠。曾從軍,愛好書法,文學等。書法作品及文章散見報刊和網絡。
平臺主播:於麗榮,河北滄州人;網名:童心未泯,喜歡誦讀,用聲音傳遞情感,用心靈感悟人生;相信世界因善良而美麗,生命因真誠而精彩。《靜水流深牡丹苑》平臺藝術總監兼金牌主播。
向下滑動可看到徵稿啟事
題材不限,原創首發。杜絕抄襲,杜絕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投稿前先關注「靜水流深牡丹苑」微信公眾號:jslsmdy2018 ,稿件用word文檔,微信直接發給牡丹老師(微信號:jzmd2018)。文章末尾附帶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張。
稿費全部來自讚賞。累計讚賞20元及以下者不計發稿費。累計讚賞20元以上的60%做為稿酬,40%留為平臺維護。有朗誦的作品分配原則為:作者70%、主播30%。一周以後的打賞歸平臺,不再計發。所有徵文活動的讚賞歸平臺所有,用於獎勵及平臺維護,不計發稿費。
原創作品版權發布 ,公眾號轉載須授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靜水流深牡丹苑》編輯部
2019.3.2
投稿微信:江中牡丹 jzmd2018
芳華:nbdwwbgn3672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