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常子武 主播 I 師師
張莊有一戶李姓人家,男主人五十歲出頭,是厚道本分的莊稼人,沒見過世面,不愛言語,人稱「李老蔫兒」。他家境雖算不上富有,但除了一家人的生活開銷和應付婚喪嫁娶外,每年都會有一些積蓄。前年,他給獨生兒子李鑫娶了媳婦,轉年就給他生了個大胖孫子。李鑫在村上的一家企業上班,媳婦在家奶孩子做家務,一家人溫馨和美,日子過得很舒心。別看老蔫兒嘴上不說,但他心裡那種滿足感卻掛在臉上,在外人面前也會情不自禁地洋溢出來。
可是,不知怎的,李老蔫兒的老伴近半年患上了抑鬱症,人變得精神恍惚,目光呆滯,經常莫名地自言自語,身體也日漸消瘦起來。老蔫兒帶著她四處投醫問藥,也花了不少錢,可病情就是不見好轉。眼看春節就到了,老伴不但啥事也幹不了,還整日要人照看伺候。為此,老蔫兒真是傷透了腦筋。
隔壁鄰居張嬸是個熱心腸,人生的俏皮,能說會道,時常到李家串門聊天。看到老蔫兒整天愁眉不展,張嬸就對他說:「我娘家李家堡村有個姓李的風水大師,很有名氣,看陰陽宅可靈了。大哥,你要是願意,我明天替你跑趟腿兒,把那位老先生請來看看!大嫂整天這個樣子怎麼行?叫先生來看看,反正有好沒不好。」
老蔫兒平時對風水先生的軼事有所耳聞,但他總是半信半疑,或者還有點牴觸。如今老伴病成這樣,他很無奈,整天唉聲嘆氣,只覺得六神無主了。
聽張嬸這麼一說,老蔫兒心想:有棗沒棗那就先來它一竿子吧!於是就對張嬸說:「好吧,他嬸,那就麻煩你受累跑一趟吧!」
轉天一大早,張嬸讓自己的兒子大喜開著車去了李家堡。一個多小時後,就把李老先生請來了。
老先生看上去六十多歲的年紀,臉龐瘦削,頭頂羊絨紳士帽,鼻梁上架一副眼鏡,給人的印象是既斯文又有學問,看似滿腹經綸的樣子。張嬸把老先生讓進屋裡,待老先生坐穩之後,給他們作了引見。老蔫兒也殷勤地敬茶遞煙。老先生吸了一口煙,瞅著老蔫兒說道:「如此說來,咱們還是李氏宗親了,真是幸會啊!」
「那是,那是。」老蔫兒點頭附和著。
張嬸也趁機說:「老先生,你們既是一家子,你可得給大哥家好好看看啊!您看嫂子總是病病歪歪的,大哥都急死了!」
老先生看了一眼躺在炕上的病人,說:「我會盡心竭力的,你們放心便是!」
寒暄了一陣後,老先生便起身來到院子。他東瞅瞅,西看看。在院子裡踱來踱去地過了好一會,他用中指抵了一下眼鏡,然後瞅了一眼房頂上的天空,突然似有發現地說道:「哦,哎呀呀,原來你家宅院陰氣太重了。」
「陰氣?哪來的陰氣?」老蔫兒驚異地問道。
「你家房宅深處原來有一座墳墓,這墳墓會時時散發出陰氣。這陰氣對你家夫人來說事小,對兒孫來說,怕有.怕有血光之災啊!」
老蔫兒聽先生這麼一說,不禁打了一個寒戰,嚇出了一身冷汗。在一旁的張嬸則伸出大拇指趕忙稱讚道:「大師就是大師,真是有眼力啊!怎麼樣,看出事兒來了吧!」
「先生,您是怎麼看出來的?」老蔫兒不解地問道。
「哈哈,這是天機,不可洩露啊!」
「先生,您說,該怎麼辦才好呢?」
「辦法自然是有的。」先生慢條斯理地說:「這樣吧,今年除夕吃餃子之前,你讓家人帶著一掛鞭炮上房,點燃之後圍著房頂子順時針轉一遭。這樣就會把籠罩在你家的陰氣驅除了,自然會逢兇化吉,萬事皆無的。」
老蔫兒聽後心裡似乎有了主張。他趕緊準備好了美酒佳餚,由張嬸母子作陪。張嬸說自己最近犯高血壓,不能喝酒,於是自己倒了一杯茶水,便以茶代酒。賓主推杯換盞,氣氛倒也歡愉。這老先生吃喝還真不含糊,幾盅酒下肚便紅光滿面,話語也多了起來。言談之間,老先生饒有興趣地歷數了他幾十年間在方圓幾百裡為人們看陰陽宅的「經典」案例。老蔫兒插不上話,只是不停地點頭。
酒足飯飽後,老先生欲起身告辭時,張嬸把老蔫兒拉到一旁嘀咕了幾句。老蔫兒回頭掀開炕被,拿出幾張票子遞給了張嬸,任由張嬸去打發。這情景,老先生自有察覺,只是不動聲色而已。老蔫兒咬了咬牙,心想:花錢買個吉利吧!
先生上車前,拍著老蔫兒的肩頭胸有成竹地說:「放心吧,只要按我說的去辦,保你全家安康,人丁興旺!」
送走了先生,老蔫兒回到屋裡,瞅了瞅躺在炕上的老伴,心想:只要安康就好,啥興旺不興旺的,我只有李鑫一根獨苗,咋興旺?
日月如梭,轉眼到了年三十。天黑時,微風中夾雜著的大雪紛紛揚揚地覆蓋了整個村野。雖無星辰,但房屋和樹木的輪廓在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清晰。午夜一過,老蔫兒從廂房裡抱來劈柴準備燒鍋煮餃子,並吩咐兒子李鑫按當初老先生所說的辦法上房放鞭。於是李鑫帶著一掛長長的鞭炮,順著梯子上了房頂。房頂上的積雪已經很厚,腳踩上去便發出「咯吱咯吱」的脆響。李鑫點燃了鞭炮,夜空中頓時發出「噼裡啪啦」的爆炸聲,同時迸射出耀眼的火光。他手拎著鞭炮,側著的身子順時針方向不停地向後挪動。這時,鄰居張嬸聽到鞭炮聲,從自家屋裡跑到院中看光景。
誰料,鞭炮快燃放完了,人都到梯子跟前了,李鑫腳底下突然一滑,隨著他「啊」的一聲驚叫,整個人從房頂上掉下來,結結實實地摔了個倒栽蔥。
張嬸見此情景,她一邊往李家跑,一邊叫大喜快去喊村北的張醫生。老蔫兒從堂屋跑了出來,正給孩子吃奶的兒媳也跑出來了,李鑫他娘也從屋裡踉踉蹌蹌地走出來。只見李鑫躺在雪地上一動不動,口鼻出血不止,皚皚的雪地上頓時染出了一片殷紅。張醫生很快就趕到了,他給李鑫摸摸脈,又聽聽心臟,然後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不行了,安排後事吧!」
婆媳倆跪坐在李鑫身旁哭得死去活來,那呼天搶地的哀嚎聲真是叫人撕心裂肺啊!因傷心過度,李鑫他娘哭著哭著整個身子便挺了過去。張醫生急忙給她掐人中.
不一會兒工夫,鄰居們尋聲而至,趕來幫忙料理後事。
這時候,老蔫兒仍坐在雪地上,低垂著腦袋,一聲不吭,只是老淚不停地橫流著。張嬸見狀,近前安慰道:「大哥,別難過了,進屋去暖和暖和吧!」聽到張嬸說話,老蔫兒抬起淚眼,不由的死死地盯了她一眼,而後揚起那長滿老繭的巴掌,狠狠地拍打了兩下自己的大腿,悲涼地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唉.」
此時的張嬸,她不知道該怎麼辦,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好。老蔫兒的這一拍一嘆,讓她心裡頓生五味雜陳。她後悔,懊惱,自責,憐憫.她木然地站在雪地上,任憑雪花簌簌地飄落在頭髮上。忽然,她只覺得天旋地轉,眼前冒花,隨後一下子栽倒在地上.
「張醫生,你快出來看看啊!」有人急忙喊道。
張醫生趕緊從屋裡跑出來,人們也都馬上圍了上來。只見張嬸臉色漲紅,嘴裡冒著白沫兒。張醫生趕緊就地為她量了血壓。張醫生說:「血壓太高,怕是腦出血,得趕緊送縣醫院!」
「大喜,你快去開車,我跟著你們去縣醫院!」張醫生急忙吩咐著。人們齊幫動手把張嬸搭進車裡。
汽車很快駛出村口,消失在除夕的茫茫大雪之中.
就這樣,張莊的人們過了一個痛徹心扉的不眠之夜!
正是:名師獻計驅陰氣,誰料除夕禍聚頭!
好消息!
【牡丹苑隆重推薦】「牡丹苑杯」年度文學大賽(「靜水流深牡丹苑」第八屆賽事)活動公告啟示【點開連結即可看到】。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牡丹苑杯—年度文學大賽」公告
根據廣大作者及讀者建議,為了進一步激發廣大文學愛好者及廣大作家的創作熱情,「牡丹杯年度文學大獎賽」活動評獎方式作出如下調整。
刪除評委打分環節,以閱讀量、點讚量、讚賞、留言量綜合評分,計算總成績,評出獎項。(每個閱讀量1分,點讚量2分,留言量1分,1元讚賞金50分)。每篇入選作品閱讀點擊量不低於300,讚賞超過20人才擁有入圍評獎的資格。本次活動無稿費,所有讚賞及友情贊助全部用於本次大獎賽活動。
靜水流深牡丹苑編委會
2021年1月30日
【牡丹苑杯767】董寶佑 I 糧食加工歷滄桑(主播:張慶明)
【牡丹苑杯768】馬洪星 I 百個作品感懷(主播:苓)
【牡丹苑杯769】老 羊 I 走向春天的旖旎(主播:真心海)
【牡丹苑杯770】張海 l 辛丑春日閒吟六首(主播:張慶明)
【牡丹苑杯771】李惠斌 I 挽 留(主播:雯煜)
【牡丹苑杯772】姜恩思 l 寫給自己的獨白(主播:湛藍之戀)
【牡丹苑杯773】賽青松 I 靜靜地離去(主播:春華秋實)
【牡丹苑杯774】葉瀟 I 大江東去(主播:超凡)
(本期編輯 I 芳 華 )
作者簡介:常子武,筆名雲鵬,天津市靜海區人,長期擔任中小學語文教學,已退休。平日愛好文學,尤喜散文與詩歌的創作。
平臺主播:師師 ,師師如意,本名 師軍,旅居英國北京人,英國北京同鄉會副會長,愛好廣泛,其中包括舞蹈、桌球、朗誦等。崇尚唯美自然的朗誦風格,讓文字在唇齒之間緩緩流淌,喜歡英文朗誦,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靜水流深牡丹苑》平臺金牌主播。
向下滑動可看到徵稿啟事
題材不限,原創首發。杜絕抄襲,杜絕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投稿前先關注「靜水流深牡丹苑」微信公眾號:jslsmdy2018 ,稿件用word文檔,微信直接發給牡丹老師(微信號:jzmd2018)。文章末尾附帶作者簡介和生活照一張。
稿費全部來自讚賞。累計讚賞20元及以下者不計發稿費。累計讚賞20元以上的60%做為稿酬,40%留為平臺維護。有朗誦的作品分配原則為:作者70%、主播30%。一周以後的打賞歸平臺,不再計發。所有徵文活動的讚賞歸平臺所有,用於獎勵及平臺維護,不計發稿費。
原創作品版權發布 ,公眾號轉載須授權。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靜水流深牡丹苑》編輯部
2019.3.2
投稿微信:江中牡丹 jzmd2018
芳華:nbdwwbgn3672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