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武志紅」,回複數字「002」
隨機送你一個專業的心理測試
作者 | 樊曉敏yf
來源 | 我們的民謠與詩
ID | glimmering-
關於《千與千尋》,毒sir說:如果全世界的電影只剩下一部,我願意是它。
這句話,也許有不少人不能夠同意。
但是我相信,也一定有更多人承認,他確確實實被這部動畫深深打動過,然後如此懷念它,期待它。
是的,這是相遇,這是重逢。
01.
我好寂寞。——無臉男
一個網友說:
昨天去看了點映,有一個無臉男的coser就坐在我後排。
一邊看電影一邊偷看他,感覺這是人生中看過最浪漫的電影了,感覺真好。
無臉男,這個在影片只是啊呀啊呀說出了幾個字的妖怪,在很多人心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我也是。
我女兒很小的時候,老師讓做手工,她不會,後來不知怎麼靈光一閃,拿來一個雞蛋,下面圍上一圈紙,歪歪扭扭寫上介紹:無臉男,代表 ji mo (寂寞)。
我大讚了她的創意,也莫名有些傷感,多麼好,那時的她不過剛剛認得「寂寞」二字,還遠遠不懂得寂寞的滋味。
她也其實並不喜歡無臉男這個角色,更不明白他身上的隱喻,只是為了討巧。
但是,每一個長大的人,幾乎沒有誰會討厭無臉男,有的人說覺得自己離他很近,有的人說對他心生憐惜。
我想不過是因為看到了心底那個戴著無聲面具的自己。
他怯怯地站在橋邊,看著妖來鬼往,他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但沒有誰注意到他的存在。
我們無論誰,都或長或短,或多或少地都有過那樣的時刻吧。
怎麼樣都無法融入同類,被忽略,被無視,只能如一個沉默的透明的影子。
那麼自卑,那麼無助。
在無臉男初識小千的時候,門裡一派亮堂喧騰,他被擋在門外,暗黑的淅淅瀝瀝的雨夜,小千發現了他,問:下雨了,你不怕被淋溼麼?進來吧。
無臉男不作聲。
千尋說:那我不關門哦。
然後走了。
不過是一句隨意的關切的問話,一扇敞開的門,對他來說就已是莫大的善意和慰藉。
他那麼冷,那麼孤單。
他開始一心追尋小千,笨拙得傾盡全力地要討好她,塞給她滿手的藥皂牌,看到湯屋裡的人一見金子就眼發亮,拼命爭搶,拼命逢迎他,他也就以為這就是最好的。
大把大把的金子,「小千,只給小千。」
誰不是這樣呢?四壁寒冷中,一點點接納和認可,就恨不得掏心掏肝,生死相隨。
但他並不懂得在意的人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當遭到小千的拒絕,也四處找不到小千時,他終於變得瘋狂可怕,他膨脹,他肆意破壞,那些曾無視他的,巴結他的,他都要吞噬,吞噬掉他所能看到的一切。
我們不會魔法,但是當卑微討好,求而不得時,誰心裡不曾,哪怕是一瞬間,充滿怨念仇恨,滋生過這樣一個妖怪?
長期生活在邊緣地帶,承受被無視被排斥壓抑苦痛的人,誰又不曾想有朝一日撞破南牆,用那些世人看重的東西,比如說家世,比如說權勢、金錢,狠狠砸向那些輕慢自己的人。
但是常常,那些看起來很暴戾的人,又有著不堪一擊的脆弱,當無臉男重複著喃喃說:「我很寂寞」,「我很寂寞」時,你該又一次知道,那不只是他的悲傷和軟肋。
在法國雜誌《PREMIER》的採訪中,宮崎駿和鈴木敏夫曾有過這樣的對話。
鈴木:無臉男就是宮崎駿自己。
宮崎駿:無臉男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無臉男是一種象徵,是每個人的心中都秘密存在的力比多。
是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無臉男。
年輕時,他也曾在沉默中苦苦跋涉,提案總被否決,新穎的想法也不被理會,被嘲笑異類,票房慘敗。
那是一條必經的阻且長的路。
然而,一個歷經人生冷暖的靈魂,從最低的山谷,走到人生巔峰,避開喧鬧,獲得了一種靜觀和更深邃也更直接的視野。
他深諳力比多的秘密。
但是,他也更知內心的空洞欲望永遠不能填滿。
究竟,永遠是欲望只能帶來更多的欲望,只能是把人變成一個膨脹的,面目全非的無法自由行走的怪物。
究竟,只能是簡單純粹的心才能擁有真正的抵達。
小千不接受無臉男的金子,但是給了他河神救命的藥丸。
最終,無臉怪吃下千尋的藥丸,吐出了滿腹的欲望之水,變回從前的模樣。
她給了他真正的尊重,他也真正找回了自己。
他隨著千尋,穿過乾淨的河流,找到了安詳的歸宿。
當無臉男跟著小千來到遙遠幽靜的沼底,錢婆婆說出讓他留下的時候,無面男殷切地點頭,嘴裡激動得「啊啊」,他坐在錢婆婆的身邊乖萌地紡線,看似面無表情的臉上多了一絲不察覺的恬靜微笑。
在那個喧囂的世界裡,他不被人在意,他扭曲地存在。然而當他做回自己時,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同類。
每個人,每個像無臉男一樣奇怪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同類。
有人說,無臉男對於小千,就像是一個無奈無望的暗戀者。
而我卻只是看到了,一個豐盈的卻又無法發聲的,一個寂寞的單純靈魂,是多麼渴望得到接納。
也終於得到接納。
02.
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你只有這樣做。
——湯婆婆
相信每個少年人看《千與千尋》時,應該都會討厭這個醜陋的巫婆吧。
然而,若你長大進入職場,尤其是若你也成為一個創業者,那你一定會有不同的觀感,甚至也許會多幾分寬容和悲憫吧。
油屋展示給我們的,不過是一個最常見的大型企業形象。專權者湯婆婆,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強悍又精明的生意人。
她愛錢如命,她嚴苛,那麼殘忍無情,她用咒語封印白龍,讓他為其賣命,她剝削員工,奪去他們的名字,榨乾他們的價值,把每一個不工作的人變成豬。
但另一方面,湯婆婆又極具專業精神,她終日精力充沛,油屋發生的一切都明察秋毫。
她對員工兇暴,但是對每一位客人都笑臉相迎,給予最優質的服務,當遇到像腐爛神這樣的難搞的大客戶時,她衝下去親力親為,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面,擺平所有問題。
影片隱喻的是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那些為了金子爭得頭破血流、尊嚴掃地的各路妖怪們,也一樣是浮躁社會中的人啊。
我們也可以從中想像,湯婆婆能壟斷妖怪界的休閒娛樂業,也一定是經過一路掙扎苦鬥,又一定時時面臨著酷烈的競爭。
她該怎麼辦?
她的孿生姐姐錢婆婆與她完全不同,她淡定從容,與世無爭,住在「沼之底」簡陋的棚屋裡,卻常常面帶微笑,慈愛溫柔。
在影片中,錢婆婆說:「我們兩個人加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但卻總是合不來」。
這種尖銳矛盾的對比也正是人性的複雜多變之處吧,只是,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性格表徵。
而且,即使是堅強冷酷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
湯婆婆在影片僅存的一點柔軟,就是對她無比溺愛的兒子。
她生怕他受一點傷,聽不得他一點哭聲,但是她又無暇照顧,只能把他託付給僕人,用無盡的物質把他包圍起來,以至於他成為一個無法行走的巨嬰。
一面是兇悍的管理者,一面是心存溫柔又總是疏失的家人,這不也正是人們在世間,尤其那些如在戰場上的創業者們的無奈嗎?
原諒我,也不由想起宮崎駿本人,這個給我們帶來無數感動和美好的老爺爺,在吉卜力員工眼裡,他更是個「殘暴」的老闆。
他一較真起來,所有人都要遭殃。只要有一點畫得不對,就要全部重畫,就是劈頭蓋臉的罵聲:
「好好想想!活著難道不思考嗎?」
「不行的話,你就直接回家吧!」
「這種水平,怎麼能給觀眾看呢?」
著名導演押井守,年輕時一心要加入吉卜力,但後來他這樣說宮崎駿:
「他卻完全不給你留點餘地,他精力旺盛到令人難以置信,他真是個混球!」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宮崎駿知道他要帶領他的員工們竭盡全力,才能夠不被淘汰。
如今,已經年近80歲的他,他患有眼疾、腱鞘炎,手都快握不住畫筆了,身體的疼痛要歇很久才能緩過來。
他七次說要放棄,又七次復出,反反覆覆,只是因為放不下。
也不能放下。
他在寫湯婆婆這個人時,多少也是帶著悲憫之心的吧?
湯婆婆也是寂寞的吧?
就像一篇文章中所寫的:那些規則並不是她創造的,而是天然存在的,她只不過是規則的執行者。
愈發尖銳的,無情的執行者。
在這世間,多少事情,一旦身入其中,就不得不為之?
多少路,一旦走上去,就很難回頭。又有多少人在喧囂擁擠的路上,忘了自己?
03.
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
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
——白龍
是的,這部影片獲得了太多殊榮。
諸如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金熊獎,諸如18年來它一直都是日本電影票房冠軍,諸如那麼多人包括許多的電影達人為它打「call」,迷戀它,期待它…...
但我並不想多說這些。
因為一部電影真正的殊榮在觀眾心裡,在於他們能夠從中發現了自己。
是的,那個平凡的不美的小千,那個別人眼裡愛撒嬌的、愛哭的一無是處的小千;那個失去一切屏障,只能獨自面對一個陌生的叵測世界的小千;
那個初入職場膽怯的笨拙的小千,一次又一次摔跤的小千,那個絕望的無措的小千,那個只能背負起責任,咬牙撐下去的小千。
是你,也是我。
她遇到的刁難,遇到的勢利,和那些不期而遇的溫暖,以及,在孤立無援、茫然無措的困境中,因為一個飯糰就崩潰大哭的心境。
又何嘗不是你我的經歷?
那個一步步倔強走下去,那個用質樸和誠意贏得尊重和友誼,贏回自己名字和父母的小千。
又何嘗不像你我的成長?
當初,宮崎駿畫到結尾,鬆了一口氣,說:「她會成為一個迷人的女人的。」
這句話,也請悄悄對自己講吧。
還有,白龍,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和湯婆婆學最厲害的東西魔法,最終成為了湯婆婆的得力助手,但代價是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回家的路,是在他沒有利用價值時被棄若敝履。
哪一個心比天高、拼命想飛的人,沒有經歷過這種茫然和傷痛?
鍋爐爺爺,長著六雙手,一刻不得閒,總是想包攬一切,他愛挑毛病愛說教,但他面冷心善,對初入職場的笨蛋,對那些少人過問的煤灰們,都心懷最大的寬容和悲憫,他洞察一切,包括規則背後的奧秘。
我們的前輩,包括我們自己,歲月越長,也會越來越像他吧。
那些小煤灰們,他們沒有名字,卻也有性格和情感。他們喜歡抬扛,喜歡找機會偷懶。
他們也會悄悄幫千尋把鞋子收起來,在她需要時還給她,會在千尋走時,熱忱地和她說再見。
這些渺小的煤灰們,幹著最底層最不被人注意的活兒,為了不被消失,他們只能終日辛苦。
但是,正像鍋爐爺爺說的:如果他們不工作,所有魔法都會失效。
是煤灰一樣默默的眾生築起了大廈的根基,沒有他們,大廈不復存在。
然而,他們也是最無力無聲的一個群體,只能如螞蟻般終日勞作,因為活下去,是他們最大的使命。
不是嗎?沒有誰願意做煤灰,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不過是其中一員。
貪吃的父母、勢力的青蛙、縱情聲色享樂的各路妖怪…...不要太鄙夷他們,那也是我們身上隱而未顯的罪…...
然而,這部動畫最動人之處或許還不是它讓人發現了自己、眾生和天地。
而是,它不僅教會孩子們勇敢,詮釋成長,更是:
「對每一個人成年人的勸慰,告訴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有過一種東西,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尋找並守護。」
那種東西,就是:愛和向善的本能。
這種本能,多少人在一路前行中有過迷失和丟棄?
但也同樣是它,只有是它強大的不可言喻的力量,讓小千找回父母,讓小千不再是小千,讓無處可歸的無臉男找到了心安之處,讓白龍找回自己的名字,讓湯婆婆的巨嬰學會行走和關懷他人,讓那些妖魔鬼怪們一齊為小千歡呼。
讓他們,那些本來不相干的人,甚至曾經敵對的人,在通往成長的列車上,成為彼此依靠的支點。
突然想起《三體》,它有一個多麼絕望多麼悲傷的結尾,但是冷酷的劉慈欣還是給了我們一點希望。
那個在無情嚴苛的三體世界苟活的,只有一個編號的監聽員說:
至少我知道三體世界也是有愛的,只因其不利於文明的整體生存而被抑制在萌芽狀態,但這種萌芽的生命力很頑強,會在某些個體身上成長起來。
最後監聽員還說:
我只是想和您討論一種可能,也許愛的萌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們應該鼓勵她的萌芽和成長。
為此我們可以冒險。
是的,可以冒險,書外的我們一定也是同意的。
愛?愛裡能得拯救。你相信嗎?我還是相信的。
上帝說:愛裡沒有懼怕。
04.
宮崎駿說:「我一定要給人們看到美好的東西。」
他也曾說:我想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這麼想的。
他也是一直這麼做的,所以他那顆柔軟的心,也才更多地讓我們體驗到蘊藏與世間萬物間的種種美好善意。
讓我們相信:愛是永不止息。
在國外社交媒體湯不熱上,有這麼一句盛傳的評論:
「迪士尼的動畫觸動你的心,吉卜力的動畫觸動你的靈魂。」
「Disney movies touch the heart, but Studio Ghibli films touch the soul」
是的,不是嗎?不管走了多麼遠,我們也都原是有靈魂的。
傷痕累累又沒有丟掉純和真的靈魂。
作者:樊曉敏yf,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我們的民謠與詩,ID:glimmering-。
原標:人生不能沒有《千與千尋》
推薦你讀
▽▽▽
推薦你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