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18年後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很多人都說看過N遍了,還是忍不住到電影院再去看一遍。
不同的人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成長、有人看到了欲望、有人看到了孤獨寂寞冷、有人看到了愛……而我,也是在18年後才看懂了這部電影,它不是一部童話,它是一部屬於成年人的成長曆程。
01 現實社會的浮世繪,這其中就有自己的影子
嬌氣任性的少女荻野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遇見一個神秘的隧道,穿過隧道他們到了另外一個詭異世界—一條專門給神仙提供服務的浴場街。遠處飄來食物的香味,千尋的爸爸媽媽絲毫沒有顧忌,開始在美食麵前大快朵頤,他們吃了供奉神明的食物,等千尋找到他們時,爸爸媽媽已經變成了豬。為了救爸爸媽媽,千尋進入油屋打工,而油屋就象是一個微型社會,森嚴的等級,勢力的人們……
社會的世態炎涼和種種不公就那麼赤裸裸呈現在這個溫室長大的孩子面前,讓她驚慌失措、痛哭流涕。當然她也遇到了刀子嘴豆腐心的鍋爐爺爺和熱情的玲大姐還有溫暖的白龍,這些愛與溫情陪伴千尋成長,最後她勇敢的拯救了自己的父母,還讓白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孩子看這部電影,可能會被優美的畫面、魔幻的世界吸引,但成人看到的是一幅現實社會的浮世繪,這其中就有自己的影子。
02 人在現實面前成長的最快
10歲的千尋任性膽怯,父母帶她搬家換新學校時,她一路上不開心鬧情緒;進隧道時害怕的死死抓住媽媽的手不肯放;進入油屋一路跌跌撞撞,不懂得給鍋爐爺爺道謝,也不懂得見湯婆婆時要敲門。湯婆婆一見到她就說:哦,是個看起來遲鈍,愛撒嬌,愛哭又笨的女孩。這是對千尋最精準的的形容。但笨女孩也會成長,為了救出父母,她被安排洗最骯髒的浴池,接待恐怖的腐爛神,所有的挫折面前,她都沒有逃避,一直勇敢、堅強地向前奔跑著,即便難過,也是擦乾眼淚繼續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當我們明白自己沒有了退路、沒有了希冀、沒有了依靠,內心就會迸發出最大的力量,學會去面對去擔當去成長。曾經接到一些諮詢,家長苦惱孩子任性自私、沒有擔當、膽小怯懦……而這些孩子往往象是曾經的千尋,生活在溫室裡的花朵,見不得任何的風雨。也象湯婆婆的兒子坊寶寶一樣,被保護的無微不至,整天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人造的日月星辰代表了白天和黑夜,他卻從沒有見過真正的太陽和月亮。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坊寶寶不會走路,自己想要得到什麼就用哭來要挾,他個子非常大,卻是一個嬰兒的模樣,簡直是標準的巨嬰。但當他和千尋踏上尋找錢婆婆的旅程,他明白了外面沒有細菌,他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自立。人的成長就是在一瞬間,書本沒有辦法教會我們,社會卻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父母而言學會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呵護和關愛。
03 無法抑制的欲望,會讓人變得瘋狂
電影裡有很多人類世界的微妙折射。千尋父母因為貪吃食物而變成了豬;無臉男進入油屋後也無法抑制自己大吃大喝,這些是對食物的欲望。
白龍提醒湯婆婆最寶貝的東西被調包了,湯婆婆卻只看到金子和財寶化為了汙泥,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被錢婆婆調換了;無臉男變出的金子讓整個油屋裡的人都變的瘋狂起來,這是對金錢的欲望。
白龍想跟湯婆婆學魔法,並被湯婆婆所操控,奪去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了湯婆婆的打手,這是對權力的欲望。湯婆婆要求千尋必須在12頭看上去一模一樣的豬中找到自己的父母才能解除魔法,放走千尋一家。
千尋說12頭豬裡沒有自己的父母,很多人疑惑千尋怎麼就知道沒有自己的父母,有人說因為12頭豬都很安靜,沒有表現出人的急不可耐的欲望。
現實生活中對食物、對金錢、對權力的欲望充斥著每個人的內心,多少人在欲望面前迷失了自我。在貪婪和欲望的推動下,人們不斷的想佔有一切。
叔本華說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
過剩的欲望源於人們內心的匱乏,當一個人內心越匱乏,就越渴望通過外在的東西來滿足自己,比如通過食物來填補內心的空洞,通過金錢得到安全感,通過權利得到認可。可外在的東西即便再豐盛都無法填補內心的匱乏,無法抑制的欲望最終會毀了自己。
04 失去自我就會迷失
白龍對千尋說「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白龍本來是琥珀川的河神,因為河流被填埋,上面已經蓋成了高樓大廈,他失去自己的家園,為了學習魔法被湯婆婆剝奪了名字,成為了湯婆婆的打手。湯婆婆為了奴役千尋,讓她的名字荻野千尋變為千,白龍告誡千尋要記得自己的名字,否則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光是千尋,在油屋裡工作的所有人都被湯婆婆奪走了自己的名字。
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意味著喪失了身份,失去了自我,而失去自我意味著無法看到自己也無法認知自己,生命會處於迷茫混沌之中。當白龍在天空中想起自己的名字是「賑早見琥珀川」時,他身上的龍鱗飛起,意味著他找到了自己,實現了自我的同一化。
《千與千尋》的宣傳畫報上寫著「別丟了自己」。太多的人走著走著就會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自我,迷失在燈紅酒綠的社會裡。別丟了自己,別迷失了方向,堅守住自己的初心,這也許是宮崎駿最想告訴大家的人生領悟。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白龍對千尋說,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成長的路,沒有辦法回頭,人生就是一列單向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離別才讓相聚更有意義。
一個人勇敢的向前走吧,不要回頭,也不要讓欲望迷失了自己,保留一份溫暖與純真,才是幸福人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