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後才看懂《千與千尋》:它是一部屬於成年人的成長曆程

2021-01-19 二貨來搞笑

《千與千尋》18年後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很多人都說看過N遍了,還是忍不住到電影院再去看一遍。

不同的人對這部電影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看到了成長、有人看到了欲望、有人看到了孤獨寂寞冷、有人看到了愛……而我,也是在18年後才看懂了這部電影,它不是一部童話,它是一部屬於成年人的成長曆程。

01 現實社會的浮世繪,這其中就有自己的影子

嬌氣任性的少女荻野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遇見一個神秘的隧道,穿過隧道他們到了另外一個詭異世界—一條專門給神仙提供服務的浴場街。遠處飄來食物的香味,千尋的爸爸媽媽絲毫沒有顧忌,開始在美食麵前大快朵頤,他們吃了供奉神明的食物,等千尋找到他們時,爸爸媽媽已經變成了豬。為了救爸爸媽媽,千尋進入油屋打工,而油屋就象是一個微型社會,森嚴的等級,勢力的人們……

社會的世態炎涼和種種不公就那麼赤裸裸呈現在這個溫室長大的孩子面前,讓她驚慌失措、痛哭流涕。當然她也遇到了刀子嘴豆腐心的鍋爐爺爺和熱情的玲大姐還有溫暖的白龍,這些愛與溫情陪伴千尋成長,最後她勇敢的拯救了自己的父母,還讓白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孩子看這部電影,可能會被優美的畫面、魔幻的世界吸引,但成人看到的是一幅現實社會的浮世繪,這其中就有自己的影子。

02 人在現實面前成長的最快

10歲的千尋任性膽怯,父母帶她搬家換新學校時,她一路上不開心鬧情緒;進隧道時害怕的死死抓住媽媽的手不肯放;進入油屋一路跌跌撞撞,不懂得給鍋爐爺爺道謝,也不懂得見湯婆婆時要敲門。湯婆婆一見到她就說:哦,是個看起來遲鈍,愛撒嬌,愛哭又笨的女孩。這是對千尋最精準的的形容。但笨女孩也會成長,為了救出父母,她被安排洗最骯髒的浴池,接待恐怖的腐爛神,所有的挫折面前,她都沒有逃避,一直勇敢、堅強地向前奔跑著,即便難過,也是擦乾眼淚繼續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當我們明白自己沒有了退路、沒有了希冀、沒有了依靠,內心就會迸發出最大的力量,學會去面對去擔當去成長。曾經接到一些諮詢,家長苦惱孩子任性自私、沒有擔當、膽小怯懦……而這些孩子往往象是曾經的千尋,生活在溫室裡的花朵,見不得任何的風雨。也象湯婆婆的兒子坊寶寶一樣,被保護的無微不至,整天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人造的日月星辰代表了白天和黑夜,他卻從沒有見過真正的太陽和月亮。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坊寶寶不會走路,自己想要得到什麼就用哭來要挾,他個子非常大,卻是一個嬰兒的模樣,簡直是標準的巨嬰。但當他和千尋踏上尋找錢婆婆的旅程,他明白了外面沒有細菌,他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自立。人的成長就是在一瞬間,書本沒有辦法教會我們,社會卻是最好的老師。對於父母而言學會放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呵護和關愛。

03 無法抑制的欲望,會讓人變得瘋狂

電影裡有很多人類世界的微妙折射。千尋父母因為貪吃食物而變成了豬;無臉男進入油屋後也無法抑制自己大吃大喝,這些是對食物的欲望。

白龍提醒湯婆婆最寶貝的東西被調包了,湯婆婆卻只看到金子和財寶化為了汙泥,完全沒有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被錢婆婆調換了;無臉男變出的金子讓整個油屋裡的人都變的瘋狂起來,這是對金錢的欲望。

白龍想跟湯婆婆學魔法,並被湯婆婆所操控,奪去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了湯婆婆的打手,這是對權力的欲望。湯婆婆要求千尋必須在12頭看上去一模一樣的豬中找到自己的父母才能解除魔法,放走千尋一家。

千尋說12頭豬裡沒有自己的父母,很多人疑惑千尋怎麼就知道沒有自己的父母,有人說因為12頭豬都很安靜,沒有表現出人的急不可耐的欲望。

現實生活中對食物、對金錢、對權力的欲望充斥著每個人的內心,多少人在欲望面前迷失了自我。在貪婪和欲望的推動下,人們不斷的想佔有一切。

叔本華說人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欲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陷入到痛苦之中;即使得到了滿足,快樂也只是非常短暫的。

過剩的欲望源於人們內心的匱乏,當一個人內心越匱乏,就越渴望通過外在的東西來滿足自己,比如通過食物來填補內心的空洞,通過金錢得到安全感,通過權利得到認可。可外在的東西即便再豐盛都無法填補內心的匱乏,無法抑制的欲望最終會毀了自己。

04 失去自我就會迷失

白龍對千尋說「名字一旦被奪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白龍本來是琥珀川的河神,因為河流被填埋,上面已經蓋成了高樓大廈,他失去自己的家園,為了學習魔法被湯婆婆剝奪了名字,成為了湯婆婆的打手。湯婆婆為了奴役千尋,讓她的名字荻野千尋變為千,白龍告誡千尋要記得自己的名字,否則就會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光是千尋,在油屋裡工作的所有人都被湯婆婆奪走了自己的名字。

忘記了自己的名字意味著喪失了身份,失去了自我,而失去自我意味著無法看到自己也無法認知自己,生命會處於迷茫混沌之中。當白龍在天空中想起自己的名字是「賑早見琥珀川」時,他身上的龍鱗飛起,意味著他找到了自己,實現了自我的同一化。

《千與千尋》的宣傳畫報上寫著「別丟了自己」。太多的人走著走著就會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自我,迷失在燈紅酒綠的社會裡。別丟了自己,別迷失了方向,堅守住自己的初心,這也許是宮崎駿最想告訴大家的人生領悟。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白龍對千尋說,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成長的路,沒有辦法回頭,人生就是一列單向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你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離別才讓相聚更有意義。

一個人勇敢的向前走吧,不要回頭,也不要讓欲望迷失了自己,保留一份溫暖與純真,才是幸福人生的底色。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18年後上映:成長的故事,看這一部就夠了
    沒錯,宮崎駿導演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將要在18年後登錄中國大陸,就在6月21日,中國影迷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的大熒幕上看到這部動畫電影。18年前的童年記憶,每當我們回想起《千與千尋》,心中有滿滿的感動,時間過去了這麼久,這部經久不衰的動畫電影依舊被許多人所懷念。
  • 18年後才看懂,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千與千尋》,毒sir說:如果全世界的電影只剩下一部,我願意是它。諸如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金熊獎,諸如18年來它一直都是日本電影票房冠軍,諸如那麼多人包括許多的電影達人為它打「call」,迷戀它,期待它…... 但我並不想多說這些。 因為一部電影真正的殊榮在觀眾心裡,在於他們能夠從中發現了自己。
  • 《千與千尋》18年,原來無面男才是男主角!
    《千與千尋》是在2000年2月到2001年7月製作,2001年上映至今,持續18年日本票房排行榜第一,真正意義上跨越了兩個世紀。《千與千尋》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同時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動畫長片。
  •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有些情節,長大後才能看懂
    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有些情節,長大後才能看懂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是在小學時,大概是在動畫頻道看到的。已經不記得當時是什麼樣的感覺,也不記得劇情,只是特別的喜歡白龍。後來再一次觀看,已經上高中了,當時終於理順了全部的劇情,也有了一定的感觸。
  • 《千與千尋》上映刷屏: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無臉男的卑微和討好中,都有我們的影子。有時候和一個人聊天,我們發給對方的消息,他很久才回復,可是我們收到對方的消息,卻總是迫不及待地大段大段回復給他。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習慣,給一個很重要的人發消息,如果對方一直沒有回,那自己就會默默刪了那個對話框。
  • 《千與千尋》: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等長大了,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 成人的世界,時刻都面臨著「成為豬」的誘惑 《千與千尋》裡面有一幕,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有時候和一個人聊天,我們發給對方的消息,他很久才回復,可是我們收到對方的消息,卻總是迫不及待地大段大段回復給他。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習慣,給一個很重要的人發消息,如果對方一直沒有回,那自己就會默默刪了那個對話框。 因為總感覺那個對話框,見證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有時候和一個人聊天,我們發給對方的消息,他很久才回復,可是我們收到對方的消息,卻總是迫不及待地大段大段回復給他。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習慣,給一個很重要的人發消息,如果對方一直沒有回,那自己就會默默刪了那個對話框。 因為總感覺那個對話框,見證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 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小時候看《千與千尋》,以為就是一個小女孩跟隨父母來到鄉下,誤入了一個怪物的世界,然後小女孩在這個世界冒險,最後帶領自己父母逃離的童話故事。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
  • 《千與千尋》19年後才明白,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後來長大了再去看《千與千尋》,才覺得自己小時候的想法真的很天真,隨著一遍又一遍的重溫,也對電影的一切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也才明白它背後講述的道理,明白了千尋的經歷以及關於那個世界的人和事。在這部電影中,宮崎駿用他的想像力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迷幻的故事。千尋來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經歷了一些神奇的事情,最後她離開了這個世界。
  • ​千與千尋丨18年後才看懂,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作者|樊曉敏yf來源|我們的民謠與詩ID ( glimmering-)關於《千與千尋》,如果全世界的電影只剩下一部,我願意是它。這句話,也許有不少人不能夠同意。但是我相信,也一定有更多人承認,他確確實實被這部動畫深深打動過,然後如此懷念它,期待它。是的,這是相遇,這是重逢。
  • 《千與千尋》19年後才明白,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後來長大了再去看《千與千尋》,才覺得自己小時候的想法真的很天真,隨著一遍又一遍的重溫,也對電影的一切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也才明白它背後講述的道理,明白了千尋的經歷以及關於那個世界的人和事。甚至都後來,我們自己都信了,那就是成長,標誌著成熟。可事實並非如此,那並不是真的成長了。是你迷失了,在這個社會的洪流之下迷失了自我。
  • 影視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才發現,這是一部成年人的電影
    18年後這部電影再一次搬上了大銀幕,昨天剛上映,可是長大之後我們再去看《千與千尋》卻有了不同的領悟。 其實,《千與千尋》就是一部成人世界的電影。有時候和一個人聊天,我們發給對方的消息,他很久才回復,可是我們收到對方的消息,卻總是迫不及待地大段大段回復給他。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習慣,給一個很重要的人發消息,如果對方一直沒有回,那自己就會默默刪了那個對話框。 因為總感覺那個對話框,見證了自己的卑微和討好。
  • 18年後再看《千與千尋》,才知道宮崎駿為什麼了不起
    《千與千尋》2001年在日本上映,獲得的包括奧斯卡在內的獎項數也數不過來。18年過去了,仍是日本票房冠軍,至今沒有誰能撼動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它在內地宣布定檔後,熱搜榜就時不時出現死忠粉們期待的消息:比如V姐前兩天剛分享的,由國內口碑最好的海報設計師——黃海製作的《千與千尋》中國版海報↓
  • 18歲的《千與千尋》,看笑了孩子看哭了家長
    官方發布「別丟了自己」主題短片後,不少觀眾看後表示原來從前沒有看懂《千與千尋》,引發了關於去影院觀看的熱烈討論。 首先,不少影評人紛紛自發呼籲影院觀影,表示《千與千尋》的價值無法通過文字或任何形式完整傳達,大銀幕才是欣賞它的最好途徑。
  • 《千與千尋》再上映:18年後,不知道多少父母真正看懂了
    這部被譽為「影響一代人的電影作品」,18年後重看,還是讓人莫名感動,曾經的畫面一幕幕湧上腦海,滿是回憶的味道。他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要去向何方,他沒有名字,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表情,每天站在人來人往的橋上,卻從來不被別人注意到。內向自卑的他,即使喜歡千尋,也不敢靠近,總是隔著一段不遠不近的距離,默默看著她。他喜歡和千尋在一起,單純地想把自己擁有的金子給她,偷來熱水牌子塞給她,在討好千尋的路上,他吃掉了青蛙,迷失了自己,變成了貪婪可怕的怪物。
  • 長大以後,我才看懂了《千與千尋》,我們都活成了面目全非的樣子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長大了,當我長大後再去影院看《千與千尋》,我才看懂了這部電影,也發現自己活成了像電影中那些配角一樣,都是面目全非的樣子。
  • 《千與千尋》上映19周年|這部給成年人看的動畫,你真的懂了嗎?
    「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部動畫, 我願意是它。」 有人說,「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部電影,我願意是它。」這19年裡,它治癒了無數人的心靈。如果說,電影是造夢,那麼《千與千尋》,會是一場無數人願意深陷的夢。可長大後,發現這分明是宮崎駿送給成年人的寓言。孤獨,眼淚,傷痛,勇氣,成長。
  • 18年後再看《千與千尋》:人生是無法回頭的一方通行.
    《千與千尋》全球首部同時獲得奧斯卡和柏林電影金熊獎的動畫電影,從2001年至今,仍然以308億日元的票房穩居日本電影票房史第一位。曾經看過電影的孩子,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曾經看著千尋與無臉男乘坐的列車沿著海平面一路沒有盡頭的奔馳,現在察覺自己的人生也已經在不回頭的疲憊奔走。
  • 千與千尋18年後再上映:磨礪與成長,這才是人生
    01作為史上唯一一部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非歐美電影《千與千尋》,在上映18年後依然擁躉無數。在豆瓣上,已經有超過107萬人為它打出了9.3的高分,「最受中國觀眾喜愛的動畫電影」實至名歸。它直到今天,都是日本電影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名,《鐵達尼號》和《冰雪奇緣》都排在後面。這部電影,最早覺得講的是冒險,後來覺得是愛情。昨晚我在影院重看,電影落幕,片尾曲響起。
  • 《千與千尋》的成人秘密,你看懂了沒?
    距離首映18年後,《千與千尋》終於在中國上映了!這部喚起無數中國觀眾青春記憶的動畫電影,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曾以304億日元的驕人成績,位列有史以來日本電影票房冠軍,並榮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謂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