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對湖南的印象,谷智鑫脫口而出:韶山、愛晚亭、第一師範……
他是《駱駝祥子》裡倔強堅韌的祥子,也是《恰同學少年》裡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而這一次,他是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裡,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第一線的扶貧隊長龍隊長。
他就是,實力演員谷智鑫。
精神的寸頭,談吐爽朗且大方,鏗鏘有力的嗓音裡,每一個字詞都擲地有聲,9月6日深夜,在《大地頌歌》帶妝彩排結束後,沒做任何休整,走進採訪間的谷智鑫,又滔滔不絕地與瀟湘晨報記者聊起了他參演《大地頌歌》的臺前幕後,當說起對於角色的感悟和心得時,谷智鑫的眼神裡放射著自信光芒。
談角色:塑造一個有稜角的「龍隊長」,給角色多一些「較勁」空間
谷智鑫說,自己對於湖南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吃得苦、霸得蠻」。「而這次在《大地頌歌》的龍隊長身上,就有著這麼一股子勁兒。」谷智鑫口中所說的「龍隊長」,故事原型正是紮根在花垣縣十八洞村的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作為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它用一種創新的舞臺藝術形式,展現了三湘大地正在發生的史詩性巨變: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人故事。
「我與角色原型龍秀林交談時,他跟我講了很多他親身經歷的扶貧故事,我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到了,扶貧一線的幹部群眾,為了幸福生活努力奮鬥的艱辛和勇氣。」
谷智鑫還表示,希望在《大地頌歌》裡塑造一個有稜角的「龍隊長」,「所以在後期彩排時,我還會跟劇組的導演組們溝通,對這個角色進行豐滿,讓這個角色更加立體更加深刻。」谷智鑫希望給自己飾演的「龍隊長」,多一些「較勁」的空間,「他是一個領導村民脫貧致富的扶貧幹部,在扶貧過程中,他自己的人生也應該有一種成長和歷練,也會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礙,但是我就是不服軟,我就是要迎難而上,我希望把這種成長曆練的過程展現出來。」
談演出:疫情期間,網上與劇組「和戲、對劇本」,還請了老師教聲樂
作為《大地頌歌》最先確定下來的幾位主演之一,谷智鑫在今年年初時候,就已經在劇組的安排下可以背劇本。「因為正值疫情期間,所以我也沒辦法來長沙,我就在北京通過網絡與劇組聯繫,然後開始背劇本,但是我們這個劇因為劇本一直在修改完善,所以很多時候,就是這一頁臺詞背好了,結果過幾天,劇組又說這段詞被改掉了,沒有辦法,只能重新背新的臺詞……我覺得在前期熟悉《大地頌歌》的劇本階段,幾乎是相當於我以往參演四部劇的工作量。」谷智鑫也坦言,《大地頌歌》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所以即便是工作量很大,自己說什麼都要堅持下來。」
因為在《大地頌歌》中有幾段個人的表演唱,此前並沒有接觸聲樂的谷智鑫,還特意找了聲樂老師來教學自己。「從口型、發聲等環節,都進行了系統的練習,也是對照著劇組發過來的音樂demo,邊聽邊學習唱。」谷智鑫透露說,《大地頌歌》作為一部歌舞劇,在音樂上確實花了大功夫,「很多的音樂、配樂,會讓聽者忍不住就動情,進入劇情的那個氛圍裡。」
谷智鑫說,他至今都記著自己第一次從北京來到長沙與劇組合練時的場景,「我走進彩排間時,正好在彩排一幕小雅背著竹筐在攀爬天梯的戲份,配上那個音樂,我在一旁看著,眼淚刷得就流出來了……」谷智鑫趕緊一邊擦拭自己的眼淚,一邊與導演溝通,自己可能需要稍稍平復一下情緒,才能開始排練。「所以說,《大地頌歌》不是一部簡單意義上的歌舞劇,它的主題、思想乃至意義,都遠遠高於一般的歌舞劇,我很榮幸可以參與這部劇。」
談湖南:「我現在事業上所有得到的一切,可能都是起源於湖南」
對於很多觀眾而言,大家認識和熟悉谷智鑫,正是從由電視湘軍主導的主旋律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開始,在劇中飾演青年毛澤東的谷智鑫,談及自己與湖南的「淵源」時,也笑著表示,「我還是那句話,我現在事業上所有得到的一切,可能都是起源於湖南。」為了加入《大地頌歌》劇組,谷智鑫也協調了自己的工作安排,「我幹這件事,我值得!我願意幹這件事!即便有什麼困難,我也會努力克服。」
在谷智鑫看來,湖南就像他的「第二故鄉」,「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韶山,那是主席的故鄉,因為出演過主席的角色,我對韶山有著很多不一樣的情感。」此外,長沙嶽麓山的愛晚亭、以及第一師範,也是谷智鑫脫口而出的「湖南印象」。「這都是我當年拍攝《恰同學少年》時候的取景地,也是有主席當年生活、工作的光輝印記,我腦海裡一想到湖南,最先蹦出來的就是這些畫面。」
除了湖南的美景,湖南的美食也是谷智鑫所記掛的。「我覺得湖南遍地都是好吃的,你隨便走進一家飯店,都是好的味道,我最喜歡的有小龍蝦,還有就是捆雞,我記得有一次去飯店點了這道菜,結果老闆給端上來一盤豆腐,我還納悶呢,怎麼沒有雞呢?結果老闆解釋說,捆雞就是這樣的……(笑),不過確實很好吃,還有就是蒜蓉絲瓜,這是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