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小說:神仙、妖魔、鬼怪,三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世界

2020-12-28 書說文化

說起玄幻小說,我們都知道分為東方玄幻和西方玄幻兩個大類;說起仙俠小說,我們也都明白分為古典仙俠和現代仙俠兩個大類。但是無論是哪一類,都離不開神仙妖魔人鬼這六種東西,但是除了人之外,這些東西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說起神和仙,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陌生。而在古代時候,神是先天而生,而仙是後天所修煉而成的。所以神和仙是兩個不同的體系。說起神,大家最熟悉的永遠是那盤古和一種先天大神,他們天生就擁有者強的大力量,掌管著世間的秩序和未來過往,不死不滅,永生無敵。

而說起仙,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封神演義了,雖然說是神,但是卻是仙人,這些仙人都是遊無數的後天之人修煉而成,他們死後就轉化成了神。所以說,神仙雖然不同,但依舊有著相同的地方,由人所化即為仙,仙死後而神不滅就化作神。

說完神仙,我們接下來就來談一談妖魔了。相對於高高在上的神仙來說,妖魔永遠是我們人遇到的最多的一種生物了。而妖魔是怎樣幻化而成的呢?古人傳說之中,天地間存在著一種靈氣,而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生物也可以憑藉這一種靈氣而誕生靈智,成為一種另類的人。

如《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九尾狐,人首龍身的人物,就是妖怪了。所謂妖怪,他們也和人類一樣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人類就是從他們的手上接過這片天地的。而洪荒三大劫數之中,至少有兩場是和妖族聯繫在一起的,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妖族漸漸退出了歷史性的舞臺。

說完妖怪,接下來就來說一說魔這種生物。魔本來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物,是從西域傳過來的。魔」是梵語mara(魔羅)的翻譯,梁武帝認為「字宜從鬼」,改成「魔」,然後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說,魔這種東西本是佛教文化中的一部分,後來和中華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

梁武帝認為魔字是從鬼演變而來的,所以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論一下關於鬼怪的理論吧。說到鬼,我們總能想到蒲松林的聊齋。但是最原始的鬼怪是古人對於祖先的從今所演變而來的

而中國文化中最原始的鬼怪,則是在炎黃和蚩尤大戰時的魑魅魍魎了。而古人又將所有的鬼分為24大類,分別為:魑、魅、魍、魎、鬽、魁、魃、魈、鬾、鬿、魀、魆、魊、魋、魌、魎、魐、魒、魓、魕、魖、魆、魋、魖。至於這個原因,就是讓後人更加敬畏鬼神。

在上古時代,鬼和神是難以分割的。正所謂神是天地之間清氣的聚合,在古人眼裡,有清必有濁,所以一定存在和神相對應的物種——鬼。而在古人的設定當中,神居住在天上,那麼根據對太極兩儀的研究,鬼自然就居住在地下了。

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神仙妖魔鬼已經逐漸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共同構成了中國人瑰麗而又龐大的神話世界,為幾乎所有中國的網文創造了良好的土壤條件。從而營造了一個龐大的世界觀,人神鬼怪妖魔,不停的爭鬥,不停地循環往復。

武俠小說:點到為止,武術與人,是古代習武之人難以規避的話題

仙俠小說:煉丹,制符,煉器,為何古人在修仙時還要做這幾件事

陰陽師:妖怪和式神,是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的演變

相關焦點

  • 靈異小說:山河精魅,茅山道士,殭屍鬼怪,齊聚一堂的心靈盛宴
    而這四種類型的怪物也共同構成了一篇篇單獨的小故事。而說起靈異故事,首推還是當年從小所看的那一本本故事會了,靈異小說可以說在故事會的基礎上增加了長度或者是修行。我們先來談談鬼是什麼物種,《禮記·祭義》有言:「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
  • 5本布局宏大的仙俠小說,文筆劇情一流,適合熬夜看到爽!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5本布局宏大的仙俠小說,文筆劇情一流,適合熬夜看到爽!
  • 一本玄幻流仙俠小說
    古代社會,人道式微,詭道橫行,陰氣上揚,正氣受抑,鬼怪叢生,普羅大眾日益艱難。再者人心思變,心如鬼蜮者比比皆是,大亂即將到來。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小說就是發生在大變之前的一部玄幻小說。就是這部《妖魔哪裡走》,該小說主角王七麟穿越吉祥縣伏龍鄉,剛剛入職成為聽天監的一名遊星菜鳥,除了「廣播體操」以外,毫無戰鬥力可言。幸而穿越自帶金手指——造化爐,此神器可幫助主角煉化鬼氣,結成丹藥,助主角在修煉一途上勇猛精進。從此便走上了破案、滅鬼、升級的康莊大道。
  • 5本妖魔鬼怪橫行的玄幻類小說,時逢亂世妖魔橫行,唯有以殺證道!
    宅豬的故事背景世界構架仍然宏大,開篇那種磅礴的氣勢迎面而來。人物鮮明飽滿,語言生動豐富。三觀正,正能量滿滿!強烈推薦!第二本:《通幽大聖》 作者:封七月在這妖魔橫行的世界,遊戲boos的能力成為主角在這黑暗亂世的唯一依靠。豬腳性格利己傾向,豬腳是一個鼠輩,欺軟怕硬,審時判勢,反正就是怕死,貪附權勢,對自己有利的都可以利用!心底還有一絲善良的想法,不過有時候為了自己也會狠心放棄,想著自己就是邪惡為了活命什麼都可以放棄以此來鼓勵自己是正確的選擇。一個矛盾的豬腳,開始豬腳從穿越到適應,然後變得沒有法律道德約束的習慣就幾章!
  • 國產片不許有「鬼」,只能「妖魔」泛濫了,六部片四個狐妖
    這些年網絡奇幻、仙俠小說佔據主流,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顯得不夠「厲害」,國產電影也趕大流,開始放棄武俠,搞些奇幻、仙俠電影出來,但凡看見的古裝電影,基本都沾點這些元素,「妖魔」不出現,電影沒人看!「國產武俠」早該稱為「國產妖魔」了!兩部《畫皮》,如果沒記錯,「畫皮」的故事在《聊齋志異》都是鬼吧?為何全部都改成狐妖了呢?
  • 十大仙俠小說排行榜,《蠻荒記》墊底,第一是仙俠小說的鼻祖
    世界觀大氣,布局宏大,而它最突出的特點,當然是這部小說的人物刻畫,細膩鮮明生動,而且更加感人,烽火戲諸侯小說中的人物,總是能遠超同類型小說。《仙逆》《仙逆》是耳根第一部仙俠小說,也是仙俠中經典的作品之一。該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平庸的少年,踏入仙途, 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巔峰, 憑一己之力揚名修真界的故事。自古順天者,為天地之寵兒,這寵兒的背後,卻是螻蟻之身!
  • 《鬼怪》前半部史劇規模宏大 傾注多方心血
    tvN 的10周年特別企劃金土劇(周五周六播出的劇集)《孤獨而燦爛的神——鬼怪》是史詩級奇幻愛情喜劇的定位,規模宏大的戰爭場面備受關注。
  • 孤獨又燦爛的鬼怪
    鎌倉,在日本是繼奈良、京都之後的第三大古城,所以在影片中的設定,這個古城是一個「人妖混居」的地方。與中國傳說不同的是,妖魔鬼怪修煉多年之後,只要歷經天劫,就能位列仙班,成為神仙。而在日本,鬼怪就是鬼怪,神仙就是神仙,人類就是人類,這三者之間是不會轉換的。
  • 仙俠小說:天仙,地仙,人仙,古人將仙分為五等三成,你知道嗎?
    說起仙俠小說,我們總能想到一堆立志修煉成為仙人的主角。而作者在主角修煉成為仙人後一般會再次開一個地圖,讓主角繼續在仙界作威作福。於是,仙界的修為就這樣出來了——天仙,地仙,人仙,散仙。這些都是仙人,而他們又有何不同呢?在古代,所有的修煉者都是被稱為仙人的。
  • 網文界最負盛名的四部仙俠小說,你看過嗎?
    網文界仙俠小說數以百萬計,堪稱漫天繁星,其中最亮的有四顆星,它們就是網文界最負盛名的四部仙俠小說,愛看書的你都看過嗎?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一反歷代史書對共工的非議,把「與顓頊爭為帝」的共工演繹成為砸爛舊世界、創造新天地的勝利英雄。面對紅軍英勇殺敵的壯烈場面,毛澤東眼前幻化出一個更為宏闊的神話世界。共工觸倒天柱,斷裂地維,挺立於宇宙之間,儼然成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形象代表。毛澤東說「共工沒有死」,是說他的精神不死。共工精神是堅忍不拔、寧折不彎的鋼鐵意志,是勇於挑戰、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是義無反顧、捨生忘死的奉獻精神。
  • 談談仙俠小說鼻祖《蜀山劍俠傳》,看看老電影《蜀山傳》
    與其說《蜀山》是一部武俠小說,小編認為把其歸類為仙俠小說更為確切。《蜀山劍俠傳》由還珠樓主著作,民國期間開始創作,被譽為當代仙俠小說鼻祖,素有春秋魔筆出入青冥玄天地府,山河日月空絕古今當世奇幻第一書之稱。書中,仙佛妖魔人皆能成仙,鳥獸蛇蟲亦能得道成妖。一千多人物,個個性鮮明,各有各的機緣和劫難。
  • 六部仙俠小說神作,《遮天》《凡人修仙傳》誰是巔峰?
    仙俠小說曾經是網絡文學最主流的一個類型,在其中佔據著絕對統治的地位,直到後來玄幻崛起,這一地位才被改變。在這麼多仙俠小說裡,你們覺得哪一本是巔峰?1《遮天》作者:辰東橙瓜評分7.6分登天路,踏歌行,彈指遮天。
  • 鬼怪是我們每個人孤獨而燦爛的神
    每次過年上墳,小叔叔跪拜的時候都會祈禱:老爺爺要保佑你曾孫洋洋考個好學校啊.幾千年的鬼怪文化積澱至此,哪個宗教隨便替代得了?這可能也是中國沒有一個全民性宗教信仰的原因。天上的神仙,是由怕老婆的玉皇大帝統領的一套官僚班子,體系也和人間相仿,不但宮女,連養馬的官兒都有。地上的皇帝呢,都是天子下凡,級別較高,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差遣各路神仙的。
  • 野史趣聞:揭秘日本獨特的「鬼怪」文化!
    同時,這些妖怪也「佔據」著日本各種文化和影視作品中,堪稱一部鬼怪文化史。日本鬼怪的特點與其它國家的鬼怪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日本的鬼怪不具備「升級」的能力。在日本,鬼怪永遠是鬼怪,神仙永遠是神仙,從不會有鬼怪修煉多年成為神仙的傳說。
  • 《從仙俠世界歸來》 作者:發狂的妖魔
    從仙俠世界歸來經典語錄殺人如麻,心如鐵石,森冷無情!
  • 神仙鬼怪難救世——《二刻拍案驚奇》讀後感
    因此,作者又趁勢創作了《二刻拍案驚奇》,內容以奇聞軼事為主,多摻雜神仙鬼怪傳聞。這本書是「三言二拍」系列的最後一部,與前面四部相比,這部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稍微少些,創作模式與前幾部相比略顯重複,故事情節簡單。我在讀完「三言」與《初刻拍案驚奇》後,不太喜歡這部書,最後使用螞蟻搬家的方式讀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