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從唐代的《虯髯客》《聶隱娘》《崑崙奴》,明代的《水滸傳》,再到清代的《三俠五義》,多少都影響了後代的武俠文學的創作。到了民國時期,武俠的高潮作品《蜀山劍俠傳》問世。與其說《蜀山》是一部武俠小說,小編認為把其歸類為仙俠小說更為確切。
《蜀山劍俠傳》由還珠樓主著作,民國期間開始創作,被譽為當代仙俠小說鼻祖,素有春秋魔筆出入青冥玄天地府,山河日月空絕古今當世奇幻第一書之稱。
書中,仙佛妖魔人皆能成仙,鳥獸蛇蟲亦能得道成妖。一千多人物,個個性鮮明,各有各的機緣和劫難。年輕一輩有三英二雲、峨眉七矮,笑和尚 ……老一輩有乾坤正氣妙一真人,怪叫花凌渾、嵩山二叟、駝神乙休、追雲叟白谷逸……以第三次峨眉鬥劍為主線,峨嵋弟子學藝和斬妖除魔為輔,一章章鋪墊開來,漸漸展現出一幅人妖魔的愛恨情仇。
《蜀山》開創了一個體系,修仙體系。何為修仙?從人到仙,一步一步如何努力,去修成正果。在修煉過程之中,或因性子剛愎,或因情慾所纏,或因有了過失,種種不一。一疏忽,或可萬劫不復。修仙從來不是一帆風順,必要經歷種種劫難,或人為,或天災,與人鬥,與天鬥。最終或可修成居九天之上,無災無劫,逍遙自在,與天地同壽的天仙。稍差一點的也可修成每隔千年,便有一次大天劫,度不過,則形神俱滅的地仙。
書中法寶,都有著一個美麗又讓人過眼難忘的名字,例如佛家的法華金輪、天龍伏魔劍、七寶金幢、雷音鈸、定珠神光、佛火心燈;道家的九天十地避魔梭、紫煙鋤、天遁鏡、青靈髓、乾天一元霹靂子、離合神圭、紅欲袋、神禹令牌等等。
如要繼續歸類,則有劍器:紫青雙劍、無形劍;刀器:屠龍刀、修羅刀;針器:太陽神針、白眉針;尺鏡類:九天元陽尺、六陽神火鑑;寶珠類:玄牝珠、乾天火靈珠;環類:天心環,龍雀環;砂類:雷澤神砂、天璇星砂;雷法:石火神雷、諸天十地如意陰雷;神魔:九子母陰魔、十二元辰白骨神魔;陣法:大須彌正反九宮仙陣、奇門七絕陣;音類:十二都天秘魔神音、七煞形音……以及其他多不勝數的法術法寶,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在寫到法寶的運用上,其中由旗構成的旗門陣圖,裡面有五行變化,相生相剋,青紅黃白黑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種顏色輪換變化,並且還有汽水冰物質三態的物理變化,將科學的原理揉合到五行裡去。再寫到劍仙用法力化出一個個光圈,從中可以看到幾千裡外發生的事情。而非現在的玄幻,仙俠小說那樣,動不動就一個神念覆蓋幾千裡,幾萬裡,甚至數十萬裡,讓讀者少了代入感,也讓自己的小說,如流水般,失去了天馬行空的想像。
《蜀山》中有不少寫景段落,文筆優美,字字珠璣,讀後齒頰留芳,不像現在的武俠、仙俠小說那樣,只以情節對話取長,對於大段的寫景,少之又少。小編強烈推薦學生以及網絡作者多去讀讀《蜀山》中的寫景段落,模仿借鑑,受益定然不淺。
2001年上映的《蜀山傳》,脫胎於《蜀山劍俠傳》,由徐克導演。電影中法寶的特效令人賞心悅目,日月經輪,太乙分光劍,紫青雙劍(跟小編的想像中還有有點差距),南明離火劍……
電影《蜀山傳》被網友戲稱仙俠電影的開端,然而快20年過去了,萬萬沒想到,這部超前,票房撲街的電影卻是仙俠電影的巔峰作品。能飛絕不用跑,比起現在的鬥氣化馬,擺幾個動作剩下全是幾毛特效的電影,甩掉幾條街都不知道。
最後小編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間,沒事做的話可以去讀讀《蜀山劍俠傳》,看看電影《蜀山傳》。也期盼著國內仙俠小說多出一些令人難以忘卻的角色,闢如書中的峨眉七矮、笑和尚,怪叫花凌渾、嵩山二叟、駝神乙休……拍出類似《蜀山傳》的仙俠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