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彼年
「媽媽,你給我閉嘴」
閨蜜對我說,她從來沒有像昨晚那樣傷心過。
作為一個媽媽,閨蜜阿美的所有生活無非就是圍著兒子小飛轉,從飲食起居到精神生活阿美覺得自己照料的已經足夠周到和細心了,如果給自己打一個分數,阿美覺得有95分。
可就是昨晚的一件突發事件讓阿美徹底陷入崩潰。
「他竟然憤怒的對我說,媽媽你給我閉嘴!」
阿美對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涕淚齊下就連聲音都是顫抖的,我卻覺得事出有因,讓阿美把詳細經過說一遍。
原來,三年級的小飛這次期中考試成績下降了十多名,本來成績穩定的小飛成績突然下降讓阿美有些措手不及,雖然老公極力阻止,阿美依舊對小飛實行了一番「教育」。
「你這成績怎麼回事!再下降就倒數了!」
「不努力學習,你以為自己是神童嗎?笨蛋!」
「算了,我還以為你會很有出息,沒想到還是讓我失望!」
氣喘籲籲的阿美本來打算休息下,卻聽到了小飛憤怒的回應:「媽媽,你給我閉嘴行不行!快給我閉嘴!」說完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重重的摔上了門。
阿美對我說,她再也不想管小飛了,竭盡全力的照料最後卻是這種結果,做母親有萬般難,誰不理解都可以,偏偏兒子也不領情。
孩子用『激烈言語頂撞父母』的現象在中國家庭裡可以說非常普遍,很多父母都因為此事急的焦頭爛額。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報告發現:在中國,67.1%的家長曾經在情感上虐待孩子,通常表現為語言羞辱或者是沒有底線的批評。
但是,父母們卻覺得自己並沒有錯。
「明明是對他好,怎麼就不能明白呢?」
「我明明就是想激勵他,想讓他更加努力不要鬆懈啊」。
但父母們不知道的是,「羞辱式激勵」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往往最後事與願違。孩子們的每一次「激烈反抗」都是父母反思的警示燈。
尚未成年的孩子或許沒有足夠的表達力,但他們總是會用『情緒支配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中國父母對激勵的誤解」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過程中,『激勵』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場名為「你應該去鼓勵而不是去表揚孩子」的TED演講中說到了它的重要作用。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激勵可以提高他們的信心、勇氣、挑戰欲和內在驅動力。
在生活中,父母們通過鼓勵孩子們的努力過程可以讓孩子們培養『成長型思維』,這種建設性的思維模式對孩子們的成長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聽起來很簡單吧,但就是簡簡單單的道理,很多父母卻存在著很深的誤解:他們往往會用刺耳的話語以求達到正面激勵的效果。
「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呀,爸媽罵我們比這狠多了」
「正是因為我爸的棍棒教育,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在我看來,當今的8090後的父母們在教育方式上最大的錯誤便是不能與時俱進,用老一套來應對新一代的孩子們。
時代總是在變化,家長們的教育觀念也要相應作出改變。正如教育家懷特的那句話:「教育不是為了教人謀生,而是教人創造生活」。
孩子已經不是那個時代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做老一代的父母。
對於「羞辱式激勵」一名網友有話要說。
「在學習上我從來沒有落下過,雖然不能每次拿第一但也沒有出過前十。大學裡獎學金名單上也經常有我的名字,但就是我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依然不能讓父母滿意,言語往往刻薄刺耳,我知道他們是好意,但我就是壓不住心中的怒火。」
「我以為你能好好學習逃離父母這個圈子,但現在我想開了」「像你這樣的不上不下的半吊子表現,能活的有尊嚴?」
雖然每次都努力說服自己父母是對自己好,但埋藏在心底的是止不住的失望,可能父母已經以自己為傲,但就是捨不得那句我為你自豪。
「正面激勵是要維護孩子的尊嚴」
教育學家簡 · 尼爾森介紹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當我們把現金塞進自動售貨機裡,自動售貨機卻毫無反應時,我麼會對售貨機又踢又打並期望售貨機可以如願以償的吐出商品。
但結果往往不會如願,售貨機也會受到損傷,這就是有趣的「踢自動售貨機效應」。
「羞辱式激勵」雖然有可能會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更加努力,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尊嚴的嚴重損毀,父母的『教育成功』只是暫時性的,長此以往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很容易造成另一個極端:「還不滿意是吧?我乾脆不再努力了!」
BBC曾經拍過一個紀錄片,一個成績優秀的女學霸只是因為體育不好就被父母逼到幾乎崩潰,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那些扎心的話語。
「永遠活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活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裡,並提醒你即使竭盡全力,你也不夠好!」
因為「羞辱式激勵」意味著全盤否定,意味著父母表達自己對於孩子表現的不滿意,意味著對孩子之前取得的所有成績視而不見,這就會大大打擊孩子們的自信心,壓迫孩子來強行接受。
長久下去還會讓孩子形成恐懼、自卑、壓抑、逆反的負面情緒,還會對父母產生牴觸行為,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更甚者,孩子會用相同的方式去教育下一代,無窮盡也。
當我們在注重維護孩子們的尊嚴進行真正的『正面激勵』時,孩子們才會慢慢學會反思自己,努力改正錯誤行為,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放心!孩子們會努力的」
那就是要我們對孩子們好聲好語,處處溫柔?這樣的話他們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嗎?這樣會不會毀了孩子?
當父母們看到被要求自己改變激勵方式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但我想說的是,不要擔心,孩子會努力的!
因為「正面激勵」可以促進孩子們積極的正視眼前所發生的的問題,相比於「羞辱式激勵」這樣情況下的孩子情緒更加穩定,也更願意去聽父母到底說了些什麼,反思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相比於在「原始腦」支配下的錯誤決斷做情緒撤出,倒不如直接用更好的方式去面對孩子,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自省能力,我一直認為反思是人類最高級的思維方式,孩子們同樣需要它。
當我們反過來看阿美的兒子小飛,面對成績下降,我認為應該用啟發性的對話來促進小飛自己進行反思。
「小飛,你知道我找你談話是因為什麼嗎?」
「這次考得不好,成績有些下降」(大多數孩子會知道原因)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接下來,我想一百個孩子中會有九十九個都會說「媽媽,我會繼續努力的」。
因為在孩子的世界裡,最重要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得到父母的愛也是他們的最終追求。
《聖經 · 哥林多前書》中說:「人類所有的行為若不是出於愛,最後都是虛空,人生戲劇的最後一景只存在三樣:信、望、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
孩子同樣需要尊嚴,當他們犯下錯誤內心已經十分自責。
請不要用羞辱式的激勵表達你的愛意,那樣會讓孩子們受傷。
正面激勵,讓孩子們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歡迎轉發、評論和點讚〗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窈窕媽媽
陪你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