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華誼兄弟

2020-08-22 i黑馬

來源丨燃財經(ID:rancaijing)

作者丨李秋涵

編輯丨趙磊

八佰》熬來上映,它不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讓華誼兄弟(300027.SZ)吹響了公司保衛戰的號角。

一切都太不容易了。儘管《八佰》能否達到業內期待的15億元票房還未可知,但能在影院上座率不得超過50%的規定下,一度達到41.4%的上座率,點映四天累計收穫票房突破1億元,已經算是提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八佰》也給行業帶來信心,大規模點映後,《奪冠》《姜子牙》等春節撤檔大片陸續重新定檔,就是一大佐證。

這讓電影出品方華誼兄弟鬆了一口氣,命運似乎開始眷顧這家命途多舛的行業龍頭,只不過泥潭深陷的它,想要靠一部電影徹底翻身尚存難度。

2018年6月,受範冰冰「陰陽合同」事件牽連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華誼兄弟,業績鬥轉急下,連續兩年虧損,歸母淨利潤從連續4年超8億元的高位急速降落,2018年、2019年虧損分別達10.93億元與39.6億元。作為曾經的創業板影視第一股,在連續虧損三年即摘牌的規則下,華誼兄弟已經來到退市邊緣。

2020年必須盈利。王中軍兄弟把翻身籌碼押在了電影上,他們曾在不同場合表示,華誼兄弟會逐步剝離和電影、實景關聯較弱的業務與資產,回籠資金用於好內容。誰也沒料到,關鍵時刻等來的卻是疫情黑天鵝,主營業務電影沒法上映,實景娛樂沒法展開,2020年Q1虧損1.42億元,同比虧損擴大53%,Q2財報本月即將發布,註定難逃虧損泥潭。

華誼兄弟還有救嗎?不管結果如何,在剩下不到5個月的時間裡,華誼兄弟還要盡一切可能扭虧為盈,而《八佰》就是一個開始。

01 保底發行,一石三鳥

這一次《八佰》頂著疫情壓力上映,有兩個特別操作。

首先是大規模高調點映。這本是對影片質量有信心的片方,在指定小部分成熟影院預先放映還未正式上映影片的過程,目的是發酵口碑,推動正式上映時的排片量、預售票房數。

李小順所在的湖南某小縣城影院,去年年票房僅180萬,「開始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報名點映)通過了。好幾個小影院的朋友都後悔沒報,以為肯定過不了」,據他了解,報名影院基本都獲得資格,成為第二批點映影院。

這次點映規模有多大?8月14日點映首日就共計有6000多場次,後續還增加了8月17日至8月20日四天點映時間。作為點映影片,《八佰》排片佔比一度高達15%,遠超正式上映影片,排名僅次於熱門復映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其次是向部分影院推出保底發行制度,即影院上映《八佰》前需先交納保底金額,超出保底票房的部分,才按照院線分帳發行方式進行正常結算。影院能否獲得點映資格,是否須參與保底發行,有消息稱根據2019年影院的票房數據而定:

1、年票房在1000萬元以上的影院(全國共1900家)可參與8月14日的點映;

2、8月17、18、19三日,部分票房在200萬元以上的影院,可以參與點映,每天只有1-2個廳參與,每個影院只能放映1-2場;

3、21日上映時,年票房在200萬元以上的影院實行正常分帳方式放映該電影;

4、200萬元以下的影城,按上年實際票房X3.5%核定保底金額,在8月19日前將該筆保底費預交給發行方指定帳戶,才能放映該影片;

5、部分在上年度因截留票房等被處罰過的影院,無論票房高低,都必須按比例預交保底金額。

對此,燃財經向華誼兄弟發行工作人員求證,對方並未否認。這次《八佰》之所以特別操作,燃財經獲得三種說法。一是行業有意探索包含保底在內的分線發行;二是敲山震虎,防止中小影院偷票房;三是片方為了更快獲得更多資金回流。

「保底發行方式剛進入國內,未來是個趨勢。」一名已經在華誼兄弟工作超10年的老員工向燃財經確認了第一種說法。製作端提供好內容才有保底發行、談判保底金額的底氣,而在播出端,過往影片無差別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掩蓋著影院運營能力的不足,保底門檻的設立將倒逼影院在運營上下功夫。

這是對內容要求更高,對片方風險更低,更考驗影院運營能力的發行方式,一旦推廣,行業上下遊將產生巨變。

照新發行規則,李小順所在小影院得交保底金額6.3萬元(180萬元X3.5%),「以前賣6萬票房賺3萬元,現在賣12萬票房才賺3萬元。」他有些無奈。「不能光看上報數據。200萬以下的影院,本身真實票房大多在200萬以上,甚至三四百萬都可能。小影院是偷票房、出盜版、槍版的重災區,保底片方至少能提前把分帳拿到手裡」,一名院線副總裁對燃財經坦言,真實票房不足200萬的影院,表明沒有票房產出能力,應該被市場放棄。這兩個說法出發點雖然不同,但作為片方,都是獲益者。

從燃財經獲得的遼寧中影北方電影院線收到的《影片《八佰》發行聯絡函》裡,可以看出此次保底發行的一些規則。聯絡函中寫明,保底金額需單獨與工作人員洽談,且明確提出了保底支付時間,最晚得在8月19日12:00前,即影院得在影片首映日前完成支付。

來源 / 受訪者供圖

「以往票房分帳的錢回到片方手裡,3-6個月都屬於正常範圍。」有院線員工向燃財經透露。在新發行方式下,片方的確能更快獲得資金,這正是當下華誼兄弟最為需要的。將此與點映規模相聯繫,片方對影片信心十足,先通過大規模點映獲得高口碑,在與影院洽談保底分帳時,就更有談判權,第三種說法也能站得住腳。

新發行模式為華誼兄弟帶來的收益無疑是可觀的。

《八佰》對外公開的成本5.5億元,即便最後能拿到15億元票房,根據電影票房分帳制度,回到片方手中的資金僅近5億元,並不盈利。而據統計,2019年全國票房在200萬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若按照去年實際票房x3.5%計為核定保底金額,一家影院為獲得《八佰》上映資格,最多需支付7萬元,4200家總計2.94億元。也就是說影片正式上映前,發行方與片方就有機會獲得近3億元的收入。不過根據最新第三方數據統計,已經開業影業中,票房200萬以下的影院不超過2500家,數字還要縮水至1.75億。

02 尋找一切開源節流的機會

率先上映的《八佰》,只是華誼兄弟正式回血的第一步,現在必須爭分奪秒讓財報數字更好看。

好在資本還沒有拋棄華誼兄弟。先是2020年1月23日,民生銀行給予華誼兄弟5億元貸款展期一年,為華誼兄弟留有喘息時間。緊接著4月28日,華誼兄弟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從阿里影業、騰訊、象山大成天下等手中募資23億「補血」。到了7月31日,招商銀行出手,宣布擬向華誼兄弟提供15億元授信用於華誼的影視項目開發,覆蓋眼下直到2023年華誼預計推出的30部影片。

這讓華誼兄弟未來有機會在最為擅長的電影主戰場上,實現逆轉,扭虧為盈。王中磊曾透露,2020年下半年將投拍3-4部影片,儲備項目的步伐明顯加快,頗有背水一戰的意味。

不過,最要緊的還是當下。如何有效開源與節流,是華誼度過退市危機的關鍵。

在7月27日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上,王中磊曾明確表示,「從2020年8月份到年底,每個檔期華誼都已經準備好了電影。」讓手裡的影視作品儘快上映或者售賣,是最直接的開源方式。

在其電影儲備裡,除《八佰》外,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影片還有7部。由陳坤、周迅搭檔主演的《侍神令》,是存貨裡陣容最好的一部,已宣布在2020年內上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7部影片大部分並非由華誼兄弟主投主控,能為其帶來的效益恐不及《八佰》。下半年對華誼兄弟2020年財年還存有意義的大檔期,僅剩七夕與國慶,再加上春節檔延期的大片紛紛開始扎堆定檔,競爭壓力下集中上映多部影片不太現實。

來源 / 公開資料 製圖 / 燃財經

辦法還是有的。愛夢影業CEO雷鳴向燃財經透露,華誼兄弟出品的《溫暖的抱抱》,市場上已經有人轉賣項目股權,這是電影行業另一種資金回流方式。

「去年馮小剛導演的《只有芸知道》12月20號才上映,按照票房回款流程,年底一定回不來。上映前華誼就把百分之百的項目權都賣了,都是為了先回錢。」雷鳴猜測,「後面華誼這樣的事會越來越多,會想辦法把電影項目股權往外賣。」

而據上述華誼兄弟員工透露,投資文化地產,參與合作好萊塢電影小鎮也是當下華誼兄弟的自救方式。和外界理解中華誼兄弟被文化地產燒錢拖累不同,他肯定的表示,「起碼文化地產在現階段是助力的。實景娛樂只是單一的一方面,項目本身是一個很大的載體,不僅僅是為了旅遊消費場景和品牌IP授權。」但這個載體到底在為華誼兄弟帶來哪些立竿見影的收益,他並未透露更多。

在節流方面,一名3月被裁的華誼兄弟前員工告訴燃財經,「從2018年年底就在裁員,每過幾個月就裁人,每次都是階段性的,5月又裁了一批」,現在華誼兄弟的確已經剝離大量和電影、實景關聯較弱的業務。財報上,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都在以近50%的比例高度壓縮。

「這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在4月增資前,阿里、騰訊肯定是經過調查和計算,這家公司斷臂求生,今年還是有很大機會把財報做好的,華誼還是有價值的。」雷鳴表示。在採訪中,不止一位文娛投資人對2020年華誼兄弟財報透露出的財務狀況給出了正向預判。

03 回歸之路不好走

即便熬過2020年的退市危機,被市場「毒打」後的華誼兄弟,處境仍然不樂觀。

在年初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談及迪士尼,王中軍表示,「它這兩年成功,我覺得還是併購策略上的成功,雖然這兩年很多人開始『攻擊』併購、整合,說很多風險都出在這兒,但要從長期看,一個企業如果放棄了併購、整合,也就放棄了跨越式增長的基礎。」

這側面反映著王中軍對過往華誼兄弟因大量投資併購深陷虧損泥潭的態度,他仍堅守著迪士尼夢。但由於經濟下行主業失守,在遊戲、電競、體育等多個領域的布局,還沒有來得及成長為與產業互補的角色,就開始為總部輸血,逐步淪為空殼,短時間內能押注的也只有電影與實景娛樂。

電影方面,在2014年喊出「去電影單一化」口號後,轉投實景娛樂的華誼兄弟,徹底錯過了2014年-2018年影視行業騰飛的那四年,過度倚仗「老人」,讓其在接班人培養上明顯掉隊。

當光線傳媒、壞猴子影業分別憑藉新人導演餃子(代表作《哪吒之魔童降世》)、文牧野(代表作《我不是藥神》)攻城掠地時,華誼兄弟旗下新生代導演執導的2019年上映影片,票房還不足400萬元。近兩年馮小剛淡出,管虎挑大梁,除了執導《八佰》,華誼兄弟近期主要電視劇作品《古董局中局》系列,也是由管虎團隊掌舵。

華誼兄弟對當下內容市場的預判能力也已經不及以往。2019年新作《雲南蟲谷》豆瓣評分3.5,票房僅1.5億元,被寄予厚望的《小小的願望》《如果芸知道》票房均不及2億元。在其儲備新片裡,除馮小剛,不乏陸川、周星馳、賈樟柯等知名大導演的身影,但遵循大導演、大製作、大演員的工業打法,華誼兄弟在創新題材與項目上,仍然缺位。

與此同時,投入大、周期長的實景娛樂短時間內還很難成為華誼兄弟的盔甲。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華誼兄弟迄今在實景板塊投資已超過500億元,全國各地可查的土地儲備近14000畝。但據財報顯示,2019年實景娛樂只為華誼兄弟帶來了3400萬元的收益,毛利率從2011年-2015年的100%,下降至28.59%。

華誼兄弟還需要時間找到「深耕」實景娛樂的門路。之前打法存在的問題是,很多電影作品在拍攝之初並未考慮IP衍生品需求,等作品爆火後再回頭做實景娛樂開發,難度增加。

策略協同後來有所改善。《八佰》中搭建的上世紀30年代上海風貌建築,在設計階段就規劃為實景娛樂的重要景點。但影視基地旅遊業務相關行業人士對燃財經坦言,「對於遊客來講,國產電影的IP吸引和產品延續都不一定強,與漫威、迪士尼等不在一個維度。」

更為重要的是,實景娛樂行業本就是塊難啃的硬骨頭。根據產業研究院的數據,截至2017年,國內主題公園有70%處於虧損狀態,20%盈虧平衡,10%盈利,約有1500億元資金套牢在行業投資之中。也有研究報告顯示,高達90%的主題公園在短期繁榮後便快速衰落。

電影重返巔峰地位需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實景娛樂又持續受疫情影響,何時大幅盈利仍是未知數。兩大主營業務目前都沒有形成優勢壁壘,華誼兄弟的回歸之路並不好走。

04 資本的圍城與新生

「多元化經營本來就是雙刃劍。華誼兄弟遇到的問題,是所有需要打通產業鏈,把事情做深做透的企業都會遇到的。」和外界詬病華誼兄弟近幾年策略失利不同,採訪裡,不止一位投資人對燃財經強調,不止是公司,「它的問題市場環境也有很大影響。」

從上市的2009年到如今瀕臨退市的2020年,華誼兄弟以自身經歷鑄就一條拋物線,濃縮了影視行業資本泡沫從源起到破滅的故事。

2009年-2013年,影視行業風未起,華誼兄弟奏凱歌。歸母淨利潤從8400萬到6.65億,4年時間裡均保持高速增長,2013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72%。

數據來源 / 公司年報 製圖 / 燃財經

2014年則是分水嶺。這一年,其財報中的主營業務開始由「電影及衍生、藝人經紀、音樂、電影院」等統一划分為「影視娛樂、實景娛樂、網際網路娛樂」三大板塊,要去電影化,不甘於影視公司的定位。再加上視頻平臺跑馬圈地帶動影視行業熱潮,資本湧入,龍頭企業華誼兄弟更是被資本眷顧。

據王中軍回憶,「當時融資渠道非常暢通,永遠可以借新債還舊債。」這讓華誼兄弟在2014-2018年都沉浸在「借借借」與「買買買」裡,還將以併購方式與明星藝人深度捆綁的策略,發揮到極致:2015年,斥資7.56億元收購成立僅一天,註冊資金只有1000萬元的東陽浩瀚70%股份,又以10.5億元收購資產總額僅為1.36萬元的馮小剛旗下東陽美拉70%股份。

在併購策略下,華誼兄弟資本版圖巨大,當年已經擁有87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及孫公司,45家參股公司,成為影視行業的龐然大物。

錢從哪裡來?總有資本願意借。從2014年1月開始,王中軍兄弟就開始股權質押,質押率從10%左右不斷上升,到了2016年下半年起便一直保持在90%左右的高位。這還不夠,2016年1月華誼兄弟還發行了為期三年,規模22億元的債券,2018年4月又發行了為期一年的7億元債券。

此時的華誼兄弟,被資本眷顧,同時也是資本的弄潮兒。如果2018年沒有陰陽合同引發稅改風波,熱錢退散,華誼兄弟的資金窟窿或許還不會顯露得這麼快。

連續虧損的2018年、2019年,正是華誼兄弟借不到錢,又到了該還錢的時候。由於大量併購導致公司商譽奇高,2018年商譽「暴雷」,華宇訊科技、GDC、浙江常升和東陽美拉共計商譽減值9.73億元,這間接致使其淨利潤巨虧10.93億元。2019年,2016年與2018年共計發行的29億元債券到期,抽掉華誼兄弟大量現金,也是間接致使其當年巨虧近40億元的主因。

「前些年是過於求大」,王中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做出了很多投資錯誤,「我自己反思,企業要穩健地發展,就不要把自己想像成什麼都能幹,我創業成功了,不單單就是自己有本事,主要是大浪推著你走到那一步。」反思裡,點出了他與華誼兄弟,華誼兄弟與大環境的關係。

「2020年努力的目標是把公司流動性做好,活著最重要。做好風險規避,將已經拍完未能上映的電影努力調整在今年上映,同時再一部一部戲拍下去。」他說。

日本經典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裡,無臉男用金子誘惑並吞下青蛙人,開始瘋狂吞噬一切,再不斷變出金子,導致一身積垢,最後是在吃下丸子把東西吐出來,才變回原來的樣子。

戳破泡沫,才能迎來二次出發。市場是否能給華誼兄弟足夠時間回血還猶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剝離冗雜的多元業務,重回最擅長的電影主戰場,目的明確,打法清晰的華誼兄弟,回歸步伐將更加輕快。

年初《唐人街探案3》撤檔時,陳思誠發微博說,電影有它的命。電影人和電影公司或許也同樣如此。華誼兄弟在資本的助推下走向高點,又因為資本的離去跌落。幸而,一切都還沒有塵埃落定,它在影視行業書寫的資本啟示錄也還沒有迎來終局。

在2020魔幻現實之年裡,活著就有無限可能。

當前行業已經有復甦跡象。希望這對《八佰》、華誼兄弟,乃至影視行業,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應採訪對象要求,李小順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如果說創業是一場人生修煉

黑馬營就是向上生長最好的土壤

21期「一億中流」加速計劃

開營倒計時8天

加入城市產業加速,擁抱時代成長機遇

——黑馬會歡迎你!

小春社、幸福mama、中道美醫美、貝萊優品、

馨宜電商、W.HOME快時尚百貨、鹿客美集

百草味、優質果園、優糧之造、買條活鮮、

吃貨趴、本地農、蔗理E鏈

....

在微信小程序「黑馬商圈」

搜索以上關鍵詞,馬上對接資源

相關焦點

  • 華誼沒有兄弟
    公開信息顯示,此前,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二人共持有華誼兄弟26.89%的股份,此番質押完成後,二人分別只留有2.21%,1.04%。6月11日,華誼兄弟報收6.85元/股,跌幅3.25%。不論真實原因如何,華誼兄弟身處「危險邊緣」已是事實,「華誼股價幾度下跌,距離平倉線肯定不遠了。」前述人士說到。
  • 華誼兄弟的「大敗局」
    當然,馮小剛和華誼兄弟籤下了業績對賭,最終馮小剛業績對賭不成功,掏了6821萬作為業績補償。收10個億現金,最終掏出不到1個億,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這幾年,華誼兄弟買了很多公司,動用了近40個億的現金,這為日後現金流緊張埋下了後患。也是在這一年,華誼兄弟的市值達到了頂峰,最高到達了900億元。
  • 華誼只剩兄弟
    而伴隨著「夢想家」和「實幹家」的具備,華誼兄弟隨即開始了資本市場上的攻城略地。 在這一過程中,華誼兄弟也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內容製作的全新道路。如果說,影視行業之中,正午陽光是以內容為立身之本,那麼華誼的財富,則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所構成的。
  • 華誼兄弟「大敗局」
    劇情恰如華誼兄弟掌門人的心事:陷入絕境,卻最終勝利反擊。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華誼兄弟已經連續虧損6個季度。隨之而來的是股民用腳投票,2018年至今公司市值縮水130億元,股價比巔峰期更是跌去94%。這家曾經市值最高的影視公司不復當年之勇。他甚至選好了反擊時刻:2020年上半年。為此,華誼兄弟堆積了一批頗具野心的項目。
  • 華誼兄弟的坎坷路
    王中軍是性情中人,這是他崛起的原因,也是華誼跌落的誘發點。但做內容眼光,沒得說。華誼兄弟業績《八佰》之後,華誼兄弟重回聚光點,這是家矛盾的公司。去年,華誼兄弟淨虧損39.60億。曾經簇擁華誼的頂級明星們,早已自立門戶,《八佰》之前,《小小的願望》等片票房不如預期,甚至令外界開始懷疑華誼最擅長的製片水準。財報顯示,上半年,華誼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為1.34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15.77億元。
  • 華誼兄弟「跌落」
    《八佰》之後,華誼兄弟重回聚光點,這是家矛盾的公司。實際上,華誼從未離開過輿論焦點,在人們印象中,這是中國頭牌電影公司,明星、名導、大片,觥籌交錯。極盛時,華誼市值超過800億元。中國最頂級女演員「四旦雙冰」中,華誼囊括一半(周迅、範冰冰、李冰冰),《非誠勿擾》系列、《狄仁傑》系列、《風聲》、《西遊降魔篇》等大片屢創票房紀錄,主出品電影票房超200億元。可見曾經之輝煌。但這似乎是很久之前的事了。此前發布的半年報,其營收3.24億元,同比下滑69.88%;淨虧損2.31億。去年,華誼兄弟淨虧損39.60億。
  • 還好華誼有兄弟
    華誼還有兄弟,在公司乃至中國電影最艱難的時刻,華誼過去二十多年裡積攢下的人脈和其作為最老牌上市影企的產業與投資價值,讓其有了絕地反擊的資本。「我的要求不高,華誼兄弟能在中國娛樂事業的大發展中,保持住自己就夠了。」但「保持住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2009年,王中磊就和內部高管提起「去電影化」,表示「華誼一定不能只做電影」。2014年,華誼兄弟正式啟動去電影化戰略,主攻影視娛樂、實景娛樂和網際網路娛樂這三大板塊。
  • 華誼兄弟還有幾張牌?
    看上去,這只是一部影片創下的票房佳績,但對於華誼兄弟而言,這是公司生死存亡之際的希望。8月26日,華誼兄弟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2.3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的3.79億元相比,已經「有所進步」。疫情之下,作為影視與文旅融合的代表性企業,華誼兄弟受到了雙重打擊,這時的《八佰》是華誼兄弟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
  • 周星馳與華誼兄弟的恩怨情仇
    最近華誼兄弟聯合周星馳出了一部《美人魚2》,將於2020年底正式上映。此事一出,很多網友議論紛紛,畢竟當年的華誼兄弟與周星馳曾有合約之爭,星爺這麼快就忘記過往的傷痛了?華誼兄弟看了周星馳拍攝的《少林足球》後,向周星馳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管星爺拍什麼,他們都願意跟投。
  • 華誼翻身尚早,兄弟磨刀霍霍
    該片參與投資發行的機構有5家,華誼兄弟、七印象(背後為導演管虎)、騰訊影業、光線傳媒(300251.SZ)、阿里影業。華誼兄弟最終分配金額,扣除投資成本,其實盈利並沒有太多。所以,一部30億票房的《八佰》能讓上半年虧了2.31億元的華誼兄弟扭虧嗎?難說。還得看其他項目的整體盈利情況。
  • 「京圈」大佬華誼兄弟的勝與敗
    據藍胖子影視金融研究院傳媒分析師稱,假設《八佰》總票房為14億元-22億元,製作方分成比例佔淨票房的36%,假設華誼兄弟出品佔比為45%-60%,預估《八佰》可為華誼兄弟帶來2.08億元-4.36億元的製片分帳收入;假設發行方分成比例佔淨票房的6%-8%,華誼兄弟發行佔比100%,其預估《八佰》可為華誼兄弟帶來0.84億元-1.76億元的發行分帳收入,
  •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全面開票
    華誼兄弟實景娛樂副總經理兼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總經理劉育政先生,首先上臺致辭,感謝各位業界巨頭的助陣。電影世界從前期策劃、到動工建設、制景造景,為了原汁原味的呈現出全方位的電影沉浸感,讓遊客真正入戲,精益求精,匠心打造,終於將在今年暑期盛大亮相陽澄湖畔。
  • 蘇州——華誼兄弟電影世界
    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是由華誼兄弟集團斥巨資重點打造、以自持電影智慧財產權為主題的世界級電影文化體驗項目。是一個顛覆傳統娛樂體驗、傳遞感動和展示 中國 文化精髓的電影夢世界。交通:如果自駕從 蘇州 市區出發:沿中環北線或中環東線至陽澄湖大道出口駛出,沿陽澄湖大道向東約1.8公裡到達目的地。這裡停車費稍貴,要20元/時。
  • 華誼兄弟如何擁有一批「馮小剛」?
    期間,崔永元還不止一次的戲罵馮小剛和華誼兄弟。是忍了兩個月,沒法再忍了?也許是因為,由劉震元編輯,馮小剛擔導演、華誼兄弟出品的劇情片《手機2》剛剛殺青了。華誼兄弟、馮小剛以及劉震雲三方回應的時間間隔恰到好處,讓輿論熱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7年華誼主控的大項目除了《羅曼蒂克消亡史》,便只有《我不是潘金蓮》了。
  • 《八佰》能否拯救華誼兄弟於水火?
    正式公映三天後,票房破了十億,這給出品方華誼兄弟帶來了翻盤希望。有人說,《八佰》不僅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也讓華誼兄弟吹響了公司保衛戰的號角。因為,華誼兄弟不順的時間,實在太長了。截至2017年年末,華誼兄弟已累計籤約18個實景娛樂項目,目前已正式投入運營的有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
  • 華誼女一號:鐵三角不只兄弟還有姐妹
    在轟轟烈烈的「三馬入華誼」戰略溝通會上,華誼兄弟副總裁、網際網路事業群CEO胡明代表公司做戰略說明:「華誼兄弟要做中國最大的IP內容供應商和跨平臺轉換商」。2005年,胡明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離開著名的世界500強公司,到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創立的華誼兄弟任職CFO。「當時我在外企的職業發展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如果你在一個地方不能進步了,就應該離開。所以就誤打誤撞地進了華誼。」也正是從2005年這個節點,華誼兄弟開始經歷蛻變:華誼兄弟用了10年時間,確定了其在中國文化娛樂行業毋庸置疑的領軍地位。
  • 華誼兄弟時尚如何打造"娛樂旗艦"?
    此外,華誼兄弟時尚近年來也在致力於孵化各種原創網劇如《我去,尚衣局》等。可以說,華誼兄弟時尚作為中國大陸最知名的綜合性娛樂公司,是中國乃至華人地區當之無愧的娛樂旗艦。那麼,它是如何打造而成的呢?發布「FASHION POP計劃」 為娛樂時尚產業年輕化、專業化助力華誼兄弟時尚之夜走過了十幾個年頭,今年的華誼兄弟時尚之夜,於6月17日在上海隆重舉辦。
  • 華誼兄弟背水一戰:《八佰》上映能否救主?
    業內預估《八佰》票房至少能達到十億元,可以為華誼兄弟帶來0.84億元至1.76億元的發行分帳收入,被視為華誼兄弟擺脫陰霾的殺手鐧。可是憑藉不到兩億的發行收入,真的能挽救已經危如累卵的華誼兄弟嗎?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時,多個明星投資入股,讓華誼兄弟 「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名聲分外星光熠熠。
  • 王中軍和華誼兄弟的至暗時刻
    曾經的龍頭企業華誼兄弟連續兩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王中軍和他的華誼兄弟,該如何度過至暗時刻。連續虧損兩年的華誼兄弟正面臨著退市風險。在2012年和2013年均為冠軍的華誼兄弟卻意外跌出三甲,位列第四,其電影票房收入僅佔國產電影全年票房的7%。這一年,華誼兄弟在電影發行領域的份額則下跌至第八位,市場份額僅剩2%。
  • 企業前線|華誼兄弟能否完成自救?
    而隨著2020年中報發布,華誼兄弟繼續虧損2.3億元,加上2018 、2019年華誼兄弟分別虧損了10.9億元和39.6億元。華誼兄弟究竟能在這部救市之作中「回血」多少也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在背後出品發行公司高達29家情況下,華誼兄弟以及北京七印象文化兩大出品公司無疑攬獲營收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