鎌倉歷來是日本文豪喜歡旅居的城市,《鎌倉物語》的主角一色正和雖然只是一名不算成功的推理作家,也如文學前輩們一樣深愛自己的故鄉鎌倉。
35歲的一色正和畢業於東大文學部,擅長解決怪奇事件,喜歡穿著和服及浴衣,愛好廣泛,是鐵路粉和劍道高手,也喜好飼養熱帶魚、繪畫、欣賞音樂和收集古董。
奉行獨身主義的一色與23歲的亞紀子因工作結識後,結為夫妻,回到鎌倉舊居生活。電影中兩人駕駛一色父親留下的老爺車,從湘南海岸拐入長谷4丁目,途經與鶴崗八幡宮齊名的高德院,寺中銅製大佛面容安詳,是日本國寶之一。
老爺車繼續向前行駛,與緩緩開來的江之島電車擦肩而過,最後停在家宅的院落裡。這間70坪的屋子就是兩人今後一起共度人生的地方,從東京來的年輕妻子不禁感嘆,鎌倉真是悠閒,但在一色看來,故鄉可不僅僅是悠閒而已。
《鎌倉物語》電影改編自1984年開始連載的四格漫畫,影片的美術風格和人物服飾比起平成反而更有昭和風味,原作漫畫已經出到34卷,角色眾多,本來是講述以鎌倉為背景,推理作家一色正和攜妻子一同破解當地各種奇怪案件的故事。
電影只節選數個短篇事件,串聯起一色夫妻被天頭鬼算計,不幸分離,一色來到黃泉之國尋找妻子,終於一同返回人間的愛情故事。如果覺得電影後半稍顯倉促,對怪奇異界的敘述不夠有趣,完全是由於篇幅所限。
漫畫的一色經常收到當地警察和慕名而來之人的委託,甚至會為了小說取材獨自投入案件調查,作為推理作家在人界不受歡迎,在魔界卻大受好評,還獲得過魔界文學獎的認可。
也有近千年歷史的鎌倉並非如京都一般奇聞異事興盛、魔幻色彩濃厚的古都。「因為是京都,所以很有可能發生這種怪事」,像森見登美彥這般之於京都就理所當然的評價就不太適用於風格素直的鎌倉。
鎌倉缺乏趣味十足的景點和民間故事,和奈良一樣沒有歷史連續性,生於奈良的森見登美彥解釋自己的小說為何全以京都為背景而不寫奈良時,表示「京都好寫,奈良不太好寫」。鎌倉也一樣「不太好寫」,以鎌倉為舞臺的影視作品雖不罕有,設置在鎌倉的現代志怪物語卻甚為少見。
《鎌倉物語》中黃泉之國的設定來自日本神話,輪迴轉世和三途川的設定來自佛教,白髮黑衣的死神是西方神話中才有的形象,貧窮神和河童之類的精怪又源於民間傳說。這樣的奇幻世界觀固然是日本神道教和佛教共存融合的證明,但又欠缺獨特性,同樣的故事,似乎可以發生在日本的任何地方。
《鎌倉物語》裡最有趣的設定是死神局和「幽靈申請」,安藤櫻飾演的死神一本正經地告知死神局因為申請生命能量的人太多,財務破產,想要在人世多陪伴妻子女兒一段時間的本田不得不放棄人形,選擇「魔界轉生」。
而最有鎌倉特色的設定則是開往黃泉之國的列車,是昭和55年(1980年)就已停用的江之電舊車型。仍保存在江之電車庫中的唯一一輛舊車還可以工作下去,身為電車宅,一色興奮地呼喊起來,然而驀然想起幼時父母的齟齬,又不免有些感傷。
《鎌倉物語》中有幽靈妖怪都來擺攤,可以買到「魔界松茸」的奇怪夜市,有活了130歲但自稱85歲的女傭,有實體化的幽靈,有用降靈術來解決案件的警署,還有如《千與千尋》裡一般光怪陸離的異界景象,但也有為遺產謀殺妻子的普通人類,或者八百年來第一次吃到人類飯食而感動落淚的神明。
電影的故事年代不明,還沒有手機和網絡,編輯要來作者家中取走稿件,人物的對話風格和表達感情的方式又是現代式的。
這個奇妙的鎌倉既存在於過去,也存在於現在,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而言,儘管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仍然能感到安之若素,因為總有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比如和最重要之人的羈絆。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春夏新款·輕·走馬包
電影主題 輕薄 文藝
兼具迷影情懷 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