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的改變,不少生物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資料顯示,僅是中國,瀕危動物的數量便高達592種,動植物的生存狀況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與重視。另外,英國《每日郵報》7月20日的一則報導寫到,北極熊可能在2100年滅絕。
你對北極熊知多少?
很多人對北極熊的了解或許僅限於其雪白的皮毛或強壯的體格,從生物類屬的角度來看,北極熊是哺乳綱食肉目熊科動物,它們是全球內體型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它們分布在北冰洋附近。
北極熊的棲息地與人類的活動區域相距較遠,大家或許覺得它們一直在地球的一端安居樂業。可事實上,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溫室效應給帶來了嚴重困擾,溫度上升使得北冰洋附近的浮冰接連融化,即便是能快速適應惡劣環境的北極熊們也感到非常恐慌。
不僅如此,它們還需要解決食物短缺等難題。北極熊是非常「懶」的動物,它們一生中有超過66%的時間處於休息狀態,它們可能睡著了,也可能是躺著休息,在這期間,身體對能量以及營養的需求並不大。
但是,因全球變暖,北極熊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劣,食物也越來越少。某些時候,雄性北極熊竟會捕捉雌性北極熊與北極熊幼崽,雌性北極熊飢餓的時候同樣也會選擇捕食幼崽來充飢,這是導致北極熊數量不斷減少的重要原因。
研究人員為何認為北極熊面臨生存危機?
根據書籍對北極熊的介紹來看,北極熊的戰鬥能力並不弱,同時它還是遊泳健將,它們為何會面臨生存危機甚至可能在2100年離開地球?研究人員彼得·莫爾納表示,北極或北冰洋本是生物稀少之地,北極熊能捕捉到的食物本來便不多。
更可怕的是,隨著溫度的升高,北冰洋附近的冰塊逐漸融化,若此情況沒有得到緩解或者扭轉,不過多久,北極熊或許要被迫遷移至陸地。而對於北極熊來說,在陸地狩獵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它們只能依靠體內的脂肪維持生命。
如何幫助北極熊?
研究報告作者彼得·莫爾納與其同事發現,若溫室氣體排放量依舊居高不下,那麼北極的大部分地區將不再適合北極熊居住,這意味著大部分北極熊需背井離鄉去到另一片陸地生存。
他們表示,如果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排放量降到適宜水平,那麼將能拯救更多北極熊亞種,它們應該能存活至本世紀末。
彼得·莫爾納補充說到,我們記錄了1979年至2016年北極熊數量的變化情況,根據這些數據來看,北極熊的生存情況不容樂觀,若人類不採取有效措施去應對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以及全球變暖狀況,到了2100年,北極熊數量將銳減,或許只剩下生存在高緯度地區的幾個亞種。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們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與測算了北極熊在消耗體內脂肪的情況下的存活時間。他們表示,留給人類和留給北極熊的時間都不多了,要想拯救北極熊,必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而且降幅還不小。
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它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從身邊一點一滴做起。能源方面,可以用天然氣替代其他燃料;畜牧養殖方面,有機堆肥需妥善管理,田間產生的臭氣也要做到跟蹤管理與回收利用。除此之外,人們少開空調少開車也不失為良策。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網》7月22日報導《研究警告:北極熊到2100年或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