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olitary Reaper 孤獨的割麥女
--William Wordsworth 威廉.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著名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與科爾律治(S. T. Coleridge)、騷賽(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the Lake Poets)詩人。主要作品有長詩《漫遊》(The Excursion),《抒情歌謠集》(Lyrical Ballads)、《序曲》(Prelude)等。 曾獲「桂冠詩人」稱號。華茲華斯寫了許多以自然與人生關係為主題的詩歌,中心思想是大自然是人生歡樂和智慧的來源文筆樸素清新, 自然流暢,一反新古典主義平板、典雅的風格,開創了新鮮活潑的浪漫主義詩風。
華茲華斯長期住在鄉村、湖畔,其詩作以描寫自然風光、田園景色、鄉民村姑、少男少女聞名於世。他重視想像力,善於把平凡的日常生活勾勒得富於奇妙的色彩,「使日常的東西在不平常的狀態下呈現在心靈面前」。他注意吸取民間詩歌的藝術特色,採用民間生動、淳樸的口語。這使他的詩獨闢蹊徑,呈現出樸素清新、天然成趣的境界,一反新古典主義平板、典雅的風格,開創了新鮮活潑的浪漫主義詩風。人們稱他為「自然詩人」。他的詩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常寓有深意,寄託著自我反觀和對人生的哲學思考。
The Solitary Reaper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flowing with the sound.
No nightingale did ever chant
More welcome notes to weary bands
Of travellers in some shady haunt,
Among Arabian sands:
A voice so thrilling never was heard
In spring-time from the cuckoo-bird,
Breaking the silence of the seas
Among the farthest Hebrides.
Will no one tell me what she sings?
Perhaps the plaintive numbers flow
For old, unhappy, far-off things,
And battles long ago;
Or is it some more humble lay,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
Whatever the theme, the Maiden sang
As if her song could have no ending;
I saw her singing at work,
And over the sickle bending——
I listened, motionless and still;
And, as I mounted up the hill,
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
Long after it was heard no more.
(1807)
重點詞句注釋
1) behold: 古代詩歌用法,相當於今日的look,古英語詩歌的hark相當於今日的listen;但意思上則更加古雅。
2) yon=yonder, over there
3) lass少女,也是多用於古代詩歌,對應的是lad(少年)
4) melancholy strain,這裡strain相當於tone,說明歌唱的曲調是憂傷的
5) Vale profound .Vale=valley,古代詩歌用法, profound, 悠長的山谷
6) chaunt, 即chant, 歌唱
7) welcome notes. pleasing and pleasant songs
8) shady haunt, dark and horrible places
9) Arabian sands. Arabian deserts
10) thrilling歌聲的感染力
11) Hebrides: 蘇格蘭最北部的一片群島
12) plaintive numbers: 傾訴的歌聲,numbers-歌聲,旋律
13) humble Lay 樸素平常的小調
14) familiar matter of to-day?
15) sickle 英國農村常用的大割鐮
(華茲華斯故居)
一、誦讀提示:
這首詩的標題,英文是「The Solitary Reaper」,中文有多種譯法,「孤獨的割麥女」(飛白譯)「孤獨的刈女」「孤獨的收割者」等等,從中可以窺見詩難翻譯之一斑。全詩八行一節,共四節,比較明顯地體現了華茲華斯浪漫主義的文學風格。詩人在這裡選用了自由流暢的敘述詩體和質樸自然的語言,其豐富的想像、跳躍的意象、變換的句式、自然律動的情緒,給詩作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二、寫作背景:
華茲華斯生於英格蘭西北部湖區一律師家庭,八歲時離家求學,愛好大自然和詩歌。1787年進劍橋大學。1790年暑期徒步遊歷法國、瑞士、義大利。1791年畢業後徒步漫遊了威爾斯。他曾多次到蘇格蘭各地遊歷,廣泛接觸大自然和鄉村風土民情。這首詩據說就是他遊歷時的收穫;另一種說法認為是詩人讀了朋友哈金森的一則日記後寫的。哈金森在日記中寫道,在一次遠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蘇格蘭高地農家女在麥田裡一面勞作,一面唱歌。歌聲悠揚哀婉,悽切動人。這些材料經過詩人點化,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
三、賞析點評:
第一節,以祈使句式開頭,突出視覺和聽覺。注意很多抒發情感的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都大量使用祈使句句式。第一節裡面用了很多表示 孤獨的詞語來形容割麥女,其實也是在反映詩人自己的孤獨,恰似在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詠水仙》)裡,詩人一處場也是一句「我像雲一樣,孤獨的漂泊」。用例如lonely, wander, cloud,solitary, highland,alone, melancholy等詞語表達一種孤獨感。「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這句和Christina Rossetti的「If thou wilt, remember/ If thou wilt, forget.」以及中國詩人徐志摩的「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表達手法相似。都給讀者一個取捨,一個割捨不下的取捨。我們當然更願意stop here。
第二節,詩人展開想像,運用反襯手法,一方面寫出了姑娘歌聲的動聽,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聽到歌聲時難以言傳的內心美感。荒涼的 阿拉伯沙漠裡疲乏的旅人突然聽見夜鶯清脆的啼囀,這無異於一杯甘露;遙遠寒冷的赫伯利島在嚴冬過後一朝出現了報春的杜鵑啼聲,這 又像是為島上灌注了新的生命。但它們都不如姑娘的歌聲動人心房。從側面讚美女子歌聲的悠揚,給漂泊者以慰藉和前行的動力。請比較 《詠水仙》中詩人看到歡樂的水仙時,大篇幅對水仙歡樂情形的描寫。
第三節,寫抒情主人公對歌詞內容的猜測。不管是為過去哀傷,還是在悲悼古代戰場,或是在歌唱生活無盡的憂傷,都給讀者留下了充分 的想像餘地。請把「Some natural sorrow, loss, or pain,/ That has been, and may be again?」與Keats的《希臘古甕頌》最後一節的「When old age shall this generation waster/ Thou shalt remain, in midst of other woe/ Than ours. 」相比照,表達的思想何等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花也可能不同,但是世世代代人類的情感是相似或者相同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閱讀 百年前的詩歌的原因之一。
第四節,詩人的心靈受到了震動。歌聲雖已消失,音樂長留心頭。詩人在這裡抒發了濃重的感情,女子的歌聲使得旅途中的人忘卻了疲憊 ,可以繼續走向遠方。請比較《詠水仙》的最後一節。在詩人百無聊賴,煩躁不安之時,那對昔日水仙美景的回憶使得他的心境轉變,也 開始快樂起來。
整體上,我們可以看出此詩行文結構和《詠水仙》如出一轍,表達的情感和思想亦是近似。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詩和莎士比亞的第29 首十四行詩相比較。那首詩也是講自己在時運不濟遭人白眼之時,想起美好的所愛之人,心境變好,如早晨的鵲鳥飛向天堂之門而高歌一 曲。所以,這些詩歌都走講個人情感的變化,變化的動因有的是來自自然中的水仙美景,有的是高原女子的悠揚歌聲,有的是嬌媚的愛人 。其實從莎士比亞的第29首十四行詩,從愛情那裡找到面對生活的勇氣這一點,我們還可以想到Mathew Arnold的 Dover Beach,在面對人類的精神荒蕪失望之時,他亦是呼籲一聲「ah, love! Let us be true to one another」,從愛這裡尋找力量。從這些詩歌中我們都能體驗到不是「愛」,「自然」還是代表藝術的「歌聲」等,我們都能找到healing effect。今天我們總是抱怨是生活的「鬱悶」的年代,我們可不可以從這些詩歌告訴我們的源泉中來尋找自我的精神的慰藉和前行的力量呢?
(資料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