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奪冠之古詩文解析一

2021-01-08 冷雨敲窗詩意來

冷雨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yú)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學而篤(dù)志四,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注釋

說:同「悅」,愉快。慍:生氣,惱怒。傳: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逾:越過。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疑惑。飯:吃。肱: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裡指胳膊。善者:好的方面,優點。篤志:志向堅定。仁:仁德。

古文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時溫習它,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別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過了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學習,三十歲時就能有所成就,四十歲時遇事便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一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意見,七十歲時便可以隨心所欲地行事,言行不越過法度"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能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

孔子說:「顏回多麼有才德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狹窄的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愁苦,顏回卻從未改變他的快樂。顏回多麼有才德啊!」

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不如喜好學習的人,喜好學習的人不如樂在其中的人。」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其中也有樂趣啊。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是飄浮在天空的雲彩。」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孔子在河邊說:「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說:「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男子漢的志氣卻是不能改變的。」子夏說:「廣泛學習並且志向堅定,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檔案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約485章,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是早期語錄體散文,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詩文品讀

《論語》十二章主要從學習、處世態度和個人修養三個方面來闡述觀點。在學習方面,提倡培養學習興趣、講究學習方法、善於思考、注重反省、溫故知新。在為人處世和個人修養方面,要從「仁」「義」「禮」「智」「信」等方面來全面要求自己。

中考連結

1、(大連中考)朋友遠在天涯,我們吟誦「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遙寄深情的祝願;朋友遠途來訪,我們吟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抒發內心的喜悅。(用《論語》中的句子回答)

2、(內蒙古中考)《論語》中闡述學習和思考辯證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濟寧中考)儒家經典讓我們獲益匪淺。《論語》中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常用來表達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

4(濰坊中考)_,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5(日照中考)子日:「( ),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6(蘭州中考)子曰:「三人行,( )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述而》)

7、(淮安中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論語·雍也》)

課外古詩詞誦讀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半輪,半邊、半個。發:出發。渝州:今重慶一帶。

古詩今譯

峨眉山上,半圓的秋月掛在山頭,月影倒映入青衣江那澄碧的流水中。在夜色中,我從清溪驛向三峽進發,思念卻見不到你啊,我的朋友,此時才發現船已到達渝州。

詩文品讀

這首詩描寫了峨眉山在月光映照下的優美景致,描繪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表達了詩人遠離故鄉的複雜情感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仿真訓練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詩中,點明遠遊路線,抒發依依惜別之情的兩句是: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現月光溶溶、波光粼粼的詩句是: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範,封岐王。尋常:經常。崔九:指殿中監崔滌,唐玄宗的寵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古詩今譯

在岐王府裡我們經常見面,在崔九家裡曾幾次聽到你的演唱。現在正是江南風景最好的時候,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時節,我又與你相逢。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西)人,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聖」之稱。他的作品顯示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今存詩作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詩文品讀

詩人通過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及抒寫現實中與李龜年的再度相逢,流露出對唐王朝盛衰變化的蒼涼之感及對彼此身世飄零現狀的悲嘆。

中考連結(優質教學資料來源:百度文庫「孤村冷雨夜」)

1、(樂山中考)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中,寫現在之衰抒發無窮感慨的兩句詩是: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貴港中考)( ),崔九堂前幾度聞。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釋

強:勉強。登高:古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飲酒以避災禍的風俗。送酒:此處化用有關陶淵明的典故。據南朝梁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淵明重陽日在宅邊的菊花叢中悶坐,剛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於是痛飲至醉而歸。傍:靠近。

古詩今譯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在靠近戰場的地方綻放了。

作者名片

岑參(約715-770),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唐代詩人。曾任嘉州刺史,人稱「岑嘉州」。他善於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景象,與高適同為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其邊塞詩想像豐富,變化多端,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著有《岑嘉州詩集》。

詩文品讀

詩人由「強欲登高」引出無人送酒的聯想,又由無人送酒遙想故園之菊,復由故園之菊而慨嘆故園為戰場。這首詩不僅表現了詩人的惜花和思鄉,更寄託著詩人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仿真訓練

1、《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描寫詩人聯想到故園的菊花,想像它們在戰火紛飛中寂寞開放的詩句是: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2、《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詩人在重陽節想要勉強按照習俗去登高,但又因「無人送酒來」而心中倍感悽涼。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注釋

回樂烽:烽火臺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說,當作「回樂峰」,山峰名,在回樂縣(今寧夏靈武西南)。蘆管:一種笛類樂器,以蘆葉為管。徵人:指出徵或戍邊的軍人。

古詩今譯

回樂烽火臺前的大漠如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悽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作者名片

李益(748一約829),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唐代詩人。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詩文品讀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登城時所見的月下景色,在這萬籟俱寂的夜裡,夜風送來悽涼幽怨的蘆笛聲,陡然喚醒了「徵人」的思鄉情緒。在這樣一個悽清的夜晚,集體的失眠也不可避免。

仿真訓練

1、《夜上受降城聞笛》中,寫寂靜的夜晚傳來幽怨的蘆笛聲,勾起了戍邊將士無盡的鄉愁的詩句是: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2、《夜上受降城聞笛》中,詩人寫月光如同深秋的寒霜,以此來渲染悽涼的心境的詩句是:受降城外月如霜。

相關焦點

  • 寒假背誦逆襲:掌握這些古詩詞曲名句,中考多得8分
    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關鍵詞在「以天下為己任,苦己為人」來作答。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解析:本題考查對古詩文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注意「凌」字不要寫錯。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春望》
    中考語文古詩文知識點:《春望》   《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知識點歸納:   1、借花鳥表達憂國憂民之情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作者思念家鄉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言明春望所見的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運用對比的手法,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中考古詩詞曲4篇考點整理及講解,道道有用,記住多得12分
    溫馨提示:中考古詩詞曲重點篇目比較多,更新整理和講解比較慢,大家不要著急,覺得有用的同學可以點擊【訂閱】,【中考語文提分寶典】助你取得好成績。《詩經》中的扛把子——關雎考點筆記整理,穩穩拿高分考點一:《關雎》前四句,運用了什麼手法?【張老師解析:運用了比興的手法。
  • 中考奪冠之成語解析
    D.此刻,老師與孩子們在舞臺上開心地擁抱,共享天倫之樂。解析 這是一道成語運用題,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了解成語的準確含義,還要結合語境體會成語在上下文中的感情色彩以及成語是否有特定的使用對象等。A.苦心孤詣:費盡心思鑽研或經營,達到別人達不到的境地。此處為褒義貶用。B.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 線上轉為線下 中考複習如何銜接? 青島初中名師解析語文、數學...
    半島記者 郝春梅 劉金震5月8日,初中畢業年級迎來正式復學,這也就意味著,向著中考的衝刺更近一步了。接下來,在青島開啟的新中考模式下,如何充分利用僅剩下的時間,為自己爭取到理想的成績,已經成為中考生學業的重中之重。半島邀請青島知名初中的名師,就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解析複習策略,希望幫助同學們決勝中考。
  • 初中必背古詩文及翻譯之《世說新語》兩則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謝太傅在一個冬雪紛飛的日子裡,把子侄們輩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們一起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藉風而起。」謝太傅聽了開心的大笑起來。她(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觀滄海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陳太丘與友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陳太丘與友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 中考奪冠之詞語解析
    咕 怠(待)慢 銳不可當(擋) 祈(祈)禱(禱) 提(堤)防 啟迪(滌) 大抵(底) 中流砥(坻)柱 諦(締)聽玷(沾)汙 佃(鈿)農 沉澱(碇) 垂釣(鉤) 訂(釘)正人聲鼎(頂)沸 置之度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孫權勸學   節選自《資治通鑑》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木蘭詩,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木蘭詩   選自《樂府詩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2020廣東中考語文真題解析:作文接軌高考有新意,閱讀顯家國情懷
    一、中學語文教育重要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彰顯家國情懷2020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依然是由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四個部分組成。體現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四個核心素養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的思想。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中考數學出題方向解析,分享3大板塊之二:計算題(100+)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專題,沒有版本的限制,而且在中考數學中屬於必考的題目。放假在家做一做,能做到逆襲中考。中考數學出題方向解析,分享3大板塊之二:計算題(100+)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方程:十字相乘法,這樣用很簡單四、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在中考數學中考察的範圍也比較大
  • 中考奪冠之《論語十二章》解析
    自漢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2000餘年封建文 化的正統思想,影響極大。閱讀鑑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文字簡潔生動,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文學以及立身行事的準則等。本篇所選的十二則語錄內容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講的是學習態度,一類講的是學習方法。
  • 中考英語考點解析:代詞
    中考英語考點解析:代詞   考點一:both, all, none, neither, either辨析   1._______ of the boy’s parents is in. They are having their holiday in Australia.
  • 2020年江蘇泰州中考語文真題答案解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江蘇泰州中考語文真題答案解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江蘇省泰州市2020年中考語文試卷(解析)   (考試時間:150分鐘   滿分:150分)   一、積累與運用(30分)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裡寫出相應的漢字。
  • 2020年北京中考語文真題解析:貼近時代,重視基礎,關注運用
    一、關注疫情,以人為本,正向引導,立德樹人 2020年中考語文試題高度關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思考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成長經驗和切身體會,落實語文素養的發展要求。 寫作部分的題目一,要求以「2020,我的中考」為題寫作。
  • 「試題解析」2020年濰坊中考英語之翻譯句子
    親愛的同學們,翻譯句子是咱們濰坊地區每年中考英語的必考題型。這個題型恰恰是檢驗英語水平的分水嶺,多數學生在這道題上丟分嚴重,5道題共10分,往往只能拿4-5分,有些英語差的同學,才1-2分,甚至是0分。
  • 古詩文注音的原則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大媒體紛紛轉載評論,很是熱鬧。問題則源於全國統編的小學《語文》教材對幾首古詩的注音:  「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注音為「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注音為「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注音為「qí」。   這與網友所掌握的在以上詩中「衰」讀「cuī」,「斜」讀「xià」,「騎」讀「jì」不同。
  • 2019年中考英語閱讀理解及答案解析之語境線索
    相關推薦:2019年中考英語閱讀理解解析及答案匯總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