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全球12億人的崇拜?這位「偶像」我們幾乎不曾了解

2021-01-08 利姐聊育兒

今天,當圖像的觸角一天一天地往上爬時,似乎所有的權威和神秘都被解構了。就像那些還沒有展現真實面目的外星人一樣遙遠,就像西方世界的美國總統一樣,我們都在電影中懷疑他們是不為人知的,或者已經窺探到了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華氏911》和《空軍一號》分別展現了美國總統灰臉或無敵的形象,而美國電視劇《紙牌屋》則進一步探索了美國權力中心的共謀和黑暗。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對傳承了近2000年的266位教皇一無所知。奈飛在2019年生產的《教宗的承繼》為這個謎打開了一個世俗的洞。

電影《教宗的承繼》中的「教皇」實際上是羅馬教廷的教皇,也是天主教世界的宗教領袖。在歐洲中世紀,教皇是西歐和中歐國家的實際統治者。然而,隨著歐洲商品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擴張,尤其是在文藝復興和大航海時代之後,教皇的權力開始逐漸被削弱。

在現代天主教會中,雖然教皇是精神領袖,但他的實際權力範圍僅限於梵蒂岡國家,以及與宗教相關的權力領域,這顯然與世俗社會是分開的。1929年,《拉特蘭條約》確立了現任教皇的權力和地位。

毫無疑問,與現代國家的總統和首相,或者君主立憲國家的國王和皇帝相比,繼承了近2000年的教皇的神秘角色要複雜得無法解釋清楚。因為教皇是神權政治的化身。在梵蒂岡,他管轄的人口可能只有一千,但在天主教世界,他有12億信徒。至於教皇的角色,他是如何出生的,他是如何生活的以及他是如何被統治的,一系列的問題是相當神秘的。

從一開始,電影《教宗的承繼》就用多角度的時空變化,特寫、中景、遠景和特寫來描述新教皇的選舉和誕生。選舉是秘密進行的,直到77名樞機主教中的一人可以投票給他。寫有字符的木球、佩戴選票的紅線以及放在厚煙囪下的燃燒物,用白煙或黑煙象徵著選舉的成功。這些不為大眾所知的宗教儀式,無疑從一開始就讓教皇的選舉變得神秘而有尊嚴。

然而,這不是一部關於教皇選舉的宗教紀錄片,相反,它只是用各種世俗的快樂打破了神聖的禁忌。

這部電影聚焦於兩代教皇的繼承過程。一個是老教皇本篤十六世,由安東尼霍普金斯扮演,另一個是方濟各會,由喬納森出版社扮演。這兩位演員是老式的英國演員。在這部電影中,前者扮演一個德國人,後者扮演一個阿根廷人,兩位70多歲的國寶級演員將世俗的快樂帶入了宗教的殿堂。

本尼迪克特十六世無疑是個古典學究,精通十種語言,出版過鋼琴專輯,也有幾部關於宗教哲學的作品。這也是註定的,在個人生活中,他更受精神世界中空中樓閣的束縛,而不是世俗世界中的生活體驗。相反,方濟各會有一段坎坷的人生。在他們結婚的前夕,他們聽到了上帝的聲音,從此為上帝布道。在阿根廷的軍事和政治獨裁期間,由於宗教、左翼力量和右翼政府之間揮之不去的困惑,他不僅因未能拯救他的宗教朋友而受到指責,還成為公眾批評的目標,並去山村布道。

這部電影利用這兩位個性截然相反的教皇來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例如,當方濟各會計劃辭職時,本尼迪克特十六世總是用電視劇和鋼琴曲打斷對話。或者當他們準備吃的時候,方濟各會建議在教堂路邊吃披薩。即使兩人最終分手,方濟各會直接拉著搖搖欲墜的本尼迪克特十六世跳舞。當然,這部電影也通過客觀的視角切入了他們的生活,比如公眾和本尼迪克特十六世的合影,以及來自不同國家的最後兩位教皇觀看阿根廷和德國的世界盃比賽。這種世俗世界的玩味,讓原本高高在上的教皇,雙腳踏上了平凡世界的道路。

如果說本尼迪克特在當選教皇之前渴望得到這一職位,那麼在他的助手被捕後,他渴望擺脫這一職位,因為它會影響到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無論是由於助手們披露梵蒂岡內部的不忠而引發的輿論風暴,還是他聲稱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聽到主的聲音和啟示,他都希望儘快擺脫這一職位。

有趣的是,方濟各會,阿根廷的紅衣主教,也受他的教學職位。他只想成為一名教區牧師,這樣他就能做得更多。但是當他向教皇遞交辭呈時,他被各種各樣的原因所搪塞。這時,本篤十六世有了一個黑暗的計劃。與方濟會相處幾天後,如果沒有問題,他希望方濟會能夠接任下一任教皇。

這是電影開頭出現的悖論。如果方濟各會想辭去樞機主教,他必須擔任教皇,而本尼迪克特十六世想放棄教皇職位,讓方濟各會擔任教皇,後者只想成為一名牧師。這兩個人的悖論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逃避權力。本篤十六世的逃脫在於他聲稱對「上帝的聲音」充耳不聞,這無疑是教皇最大的恥辱,因為在宗教意義上他是最接近上帝的人。方濟各會的逃脫在於阿根廷痛苦的政治歷史,這讓他記憶猶新。

然而,在「教皇繼任」的問題上,他們有著相同的目的,但很難對他們進行解釋。儘管本尼迪克特十六世是一個完全古老的學派,但他們對同性戀、梵蒂岡的奢侈和信教者的心理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但他非常清楚,他自己的體系在當今世界很難通過,如果天主教要生存,像方濟各會這樣的改革者必須負責。

這個「難以啟齒的秘密」是一個秘密,在當今科學繁榮、法制普及的現代社會,宗教不能開門見山地公開。就像本尼迪克特十六世講述的牧師的不雅事件一樣,它被圖像掩蓋了,掩蓋了耳鳴。因為天主教是前資本主義社會誕生的產物,所以它想在一個社會形態早已改變的時代生存已經是一個悖論。如何在現代語境中包裝這一悖論,從而進入數以千計的家庭,如明星效應和雞湯倫理,是《教宗的承繼》真正需要繼承的思想。

一些人質疑這部電影缺乏對宗教本身的反思,以及兩代教皇只是在他們的辯論中觸及表面,談論得太膚淺,沒有太多的思辨意義。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如果這部電影真的像天主教哲學書籍一樣談論深刻的思想,它的方向就真的偏離了。你知道,這部電影是從公眾的角度來看待教皇的平凡的一面,他們的困惑,痛苦,以及不可避免的選擇。這種讓人產生共鳴的行為,或具體而微妙的生活體驗,是電影要傳達的沉思意義。

至於宗教領袖講述令人費解的哲學內容,這樣的場景只是虛張聲勢的噱頭。對於一部傳記電影來說,放棄這些尷尬的評論難道不是正確的選擇嗎?

相關焦點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押題:偶像崇拜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押題:偶像崇拜
  • 不要成為「粉絲」:「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廣義的「偶像」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人(這種最常見),也可以是一個團隊(比如球隊的粉絲),甚至可以是某個具體事物(比如回族人對豬的崇拜)或抽象事物(比如程式語言的粉絲)。如果偶像是具體人,可以是活人(比如當今的歌星、影星、網絡名人、等),也可以是死人(比如:賈伯斯、…、希特勒、等)。▍偶像崇拜有哪些特徵?
  • 聖經故事:為何以色列人進迦南後偶像崇拜屢禁不止?
    回顧以色列人從進迦南到他們最後被擄的這段歷史,我們發現,儘管摩西的律法當中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子民祭拜任何偶像,也不可隨從異教的惡俗,但異教崇拜卻似乎總是屢禁不止,就算有很多被神興起的先知們時常在民中、宮廷當中大聲疾呼,但卻收效甚微,在每一次短暫的靈性復興之後,異教之風又會死灰復燃,我們禁不住要問,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這幫選民如此頑梗呢?
  • 由防彈少年團事件談偶像崇拜
    這裡面或許有我們的家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那些保家衛國的年輕人哪,許多人沒有再回來。時間過去七十年,中國人越來越能理解那場戰爭的偉大,因此對防彈少年團的錯誤言論憤慨不已。國家面前無偶像。無數粉絲脫粉。但仍然有一小部分粉絲「誓不脫粉」,不僅為愛豆各種洗白,甚至說出了 「退國籍」這種讓人大跌眼鏡的腦殘言論。
  • 李易峰,這個無數人崇拜的偶像,他的魅力到底在哪裡
    而李易峰當然也是如此,很多對李易峰了解過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無論是他的努力,還是他的那顆不咎與世俗的凡心。我們從未聽聞過他和誰誰誰鬧過矛盾,別的藝人提起他,也都是誇獎有餘。面對媒體和他人的誇獎,他也從不傲嬌自滿,也不自吹自擂。所以他好像在我們眼裡就成了一位日漸完美的偶像。初識,因顏值沉迷;而後,以人品敬佩。
  • 肖戰成為全球最帥100人之首,明星偶像的盲目崇拜又要來了
    在《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中,將偶像定義為經過塑造而成的受人崇拜的具有神靈的形象,是人們認為某物有靈,篤信它可以幫人們祈福消災,而賦予了它為靈物。早期的偶像,大部分都是按照神話或傳說中對神靈形象的描繪結合人的想像創作與塑造而成的,人們根據神的職司、地位等等的不同,製造了各具形象的不同偶像。
  • 電影推薦 | 《尋夢環遊記》:不曾遺忘,我們就不曾分離
    這部優秀的作品在全球掀起了反響極高,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影片的最後十分鐘更被譽為:「真漢子也撐不住要哭的十分鐘」。影片中,主角米格是個熱愛音樂的少年,他心目中的偶像是過去的歌神德拉庫斯。原來在亡靈的國度裡,只有被記住的人才能每年在花瓣橋上與親人重逢,而被遺忘的人,就會永遠消失。
  • 《最強大腦》:當我們在崇拜「腦王」的時候,我們在崇拜什麼?
    在國際賽之外又增腦王賽,強中選強,大有要比出個腦力界「全球第一」的架勢。據了解,這場腦王爭霸賽的設置,可謂動用了《最強大腦》的最高規格,不但參賽的選手堪稱三季以來實力最強,而且請來3位國際頂尖科學家同時坐鎮,不論是科學評判的權威性還是評判觀點的多元性都不言而喻。 一場只有4個人參加的比賽,憑什麼成為世界腦王盛典?
  • 崇拜是距離了解最遙遠的距離
    每一個人粉絲心裡都會認為自己的崇拜的人,和自己心的距離是很近的。她們像各種迷妹一樣,帶著閃亮的眼睛,蹦躂蹦躂的跳到崇拜的那個人身邊。兩腿併攏,雙手合成一個拳頭,放在下巴上,瞪著眼睛,嘴角帶著微笑的望著他。他好像是天上掉下來的,怎麼可以這麼神聖,怎麼可以這麼有才華,怎麼可以這麼偉大。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
    作為一個24k純度的「路人」,為了讓大家更有知識含量地吃瓜,我們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以更全面地了解偶像與粉絲的重重羈絆。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偶像崇拜,並不羞恥追星、成為某個人的粉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甚至今天諸多狂熱粉絲的行為,可能都是前輩們玩剩下的。
  • 過去的人都有自己崇拜偶像,現在還有麼?
    在那個無限崇拜的瘋狂歲月裡,不崇拜也得崇拜!人人都崇拜,你不崇拜行嗎?為了生存,無論是真是假必須去崇拜,並始終虔誠地堅持著「早請示」和「晚匯報」!年年崇、月月崇、天天崇、時刻崇!△所謂的偶像,其實就是老百姓心中的「神」!越崇越神,神乎其神!
  • 魏晉時期「偶像崇拜」泛濫:當時的士人們,以什麼樣的人為偶像?
    追星是現代很多男生女生們喜歡做的事情,崇拜一個人,必定是因為這個人具有大多數人非常喜歡的特質,如果只是被一兩個人喜歡,他是不足以做偶像的。對於每個時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眼光大多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市場也會跟著這些粉絲們的要求來專門打造符合要求的明星。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其實在我國等級森嚴,封建壓迫嚴重的古代,同樣有過這樣的社會時間,而且和現今人們的思想是一樣的。
  • 淺談「偶像崇拜」:擇信仰立丹心、放白鹿於青涯,行理想須趁年少
    在當今社會,偶像崇拜十分普遍。每個人在自己的少年時代可能都有過一個崇拜的偶像,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最為關鍵的是青少年對於偶像的選擇,大部分青少年往往選擇明星當作偶像。其中女孩子選擇明星當偶像是比例最高的,男生往往會選擇喜歡的球星運動員,只有少數青少年選擇崇拜科學家。
  • 王源餐廳吸菸上N個熱搜,為何偶像崇拜的力量如此之大?
    「我也要試一下」……青少年偶像崇拜風靡的特徵其實,不僅現在的青少年,每一代人在年輕的時候都追星。只是追的是雷鋒,還是還珠格格,還是周杰倫,還是TFBOY的區別。偶像崇拜往往會因為「光環校園」而誇大偶像的有點,將偶像看的完美無缺,從而高度崇拜,認同和情感依戀。
  • 偶像崇拜與學術欣賞
    《偶像崇拜與學術欣賞》 為學術而學術。——蔡元培 我們只欣賞他這個題目、這句話、這篇文章,至於其他,另當別論。 有一首題目叫「爺爺」的短詩是這樣寫的「爺爺還活著的時候,這個世界的風雨,都繞過我,向他傾斜。」這是第五屆中國海寧徐志摩微詩大賽上一個小朋友寫的,我覺得這首詩真好,但我不用知道小朋友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
  • 一直飄在耳際的五月天,你們不曾放棄,我們不曾離去.
    人啊人,一世人,要安怎歡喜過春夏秋冬?傷心再也不吹風,現在只害怕傷風,耽誤了誰和誰的要求。就算暫停全世界的鐘,也停不了一秒鐘。旅途之後是旅途,一生幾十億萬步,活著就是要不斷脫胎換骨。 激勵,陪伴,甚至是打發無趣的時間。五月天給我帶來了對音樂、搖滾全新的認知。我喜歡五月天,溫暖的,剛烈的,不妥協的。
  • 偶像的定義是什麼?偶像的定義就是敬奉、崇拜、效仿的對象
    有不少人有偶像,有的人的偶像是革命家,也有的人的偶像是文藝家,也有人的偶像是科學家,現在的年輕人的偶像多數是歌星、影星。有些人只會盲目的崇拜偶像。楊麗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了,她為了追捧偶像,不惜傾家蕩產,甚至讓老父喪命。
  • 馮提莫一周年獻唱《快樂崇拜》,致敬偶像張韶涵?
    12月24日,是馮提莫在B站直播的一周年紀念日。當天為了慶祝這個紀念日,馮提莫在b站直播間連續直播了四個小時。給大家帶來不少好聽的歌曲。在這一次的直播中,馮提莫的演唱的一首潘瑋柏、張韶涵的《快樂崇拜》,令人印象深刻。
  • 《海賊王》:貝拉米的經歷證明偶像的選擇和切記盲目崇拜非常重要
    在明哥身上貝拉米不在有任何的奢望,夢想的崩塌代表著海賊身份的死去,貝拉米最後放棄了做海賊,轉做了一名手藝人。這是他對自己的救贖吧,他為自己曾經失去的在做彌補,也為自己後面的路重新規劃。偶像帶來的情感衝擊比起身體的傷害要嚴重得多,這顯得偶像的選擇尤為重要。來自自身重視的人或事造成的創傷是永久的,需要更多的東西來撫平。
  • 全球潮流音樂偶像Bebe Rexha出任JBL全球品牌大使
    2020年10月,高保真至潮音頻品牌JBL正式宣布全球潮流音樂偶像Bebe Rexha成為全球品牌大使。作為顏值與才華兼具的獨立創作型音樂偶像,Bebe Rexha將和JBL一起,開啟全新沉浸式音樂體驗。在即將到來的2021 JBL音樂節,Bebe Rexha將以全新身份亮相,再一次為全球音樂愛好者,帶來撼動心靈的潮流音樂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