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以色列人從進迦南到他們最後被擄的這段歷史,我們發現,儘管摩西的律法當中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子民祭拜任何偶像,也不可隨從異教的惡俗,但異教崇拜卻似乎總是屢禁不止,就算有很多被神興起的先知們時常在民中、宮廷當中大聲疾呼,但卻收效甚微,在每一次短暫的靈性復興之後,異教之風又會死灰復燃,我們禁不住要問,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使得這幫選民如此頑梗呢?難道迦南人的神果真有著什麼非凡的魅力嗎?這些都是使人迷惑不解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細心地探究,並且還得追根溯源。
迦南的多神崇拜及其風俗
我們要解開以上這幾個問題,了解迦南地的多神崇拜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據考古發現,迦南各族人都信奉多神,他們對大自然的變化的解釋,全託之於眾神的活動。每一個神都代表一種自然力量;日、月、星辰、風、雨、雷、電都有個神的名字和神的品格。其中巴力的重要性被認為是高於他們的眾神之首「伊勒」,常被稱為「眾神之王」,被亞實突人認為是「大袞」的兒子,其妻子為伊勒的女兒「亞拿」和伊勒的妹子「亞舍拉」『而巴力本身被認為是伊勒的兒子,這些複雜的關係讓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照著自己的敗壞為自己「設立」了好多神。
關於巴力在四季中的作用,他們還有一套荒謬的說辭:「』據說巴力遇上了仇敵摩特(死神),不幸死在他手中。這也被稱為生殖之神的巴力一死,生靈萬物立刻失去了繁衍的能力,一切都枯萎凋謝了。其妹兼妻子的亞拿特殺死摩特,他便復活。每一年這個故事都要重複發生一次,意味著6—10月乾旱季的到來,10月一過便迎來雨季,迦南人還相信,大地的生命力皆來自巴力和亞拿特的交合,因此他們在這雨季常開祭祀典禮,來效法他們臆想中的神的性行為,這便成為迦南宗教恣情縱慾的神學背景。
他們的女神像都為裸體,且都身兼繁殖與戰鬥兩職,有著淫亂、血腥、殘暴的特性,如亞拿特、亞斯他錄以及亞舍拉,其中亞舍拉是以某種雕刻木柱象徵,立於高處,通常在香壇和石柱的旁邊。
迦南人的祭祀中不僅會有男女廟妓與來朝拜之人的苟合,而且甚至還有人獸間的雜交和焚燒、殺死活人為祭的惡行。考古學家在一些祭壇或神廟旁邊發現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人類骸骨,證明這一類的事的確存在,而且聖經中記載有一次,摩押王米沙為突破三王聯軍的圍攻,竟將長子活活燒死,獻給他們的神基抹(列王記下3:27節)。他們的祭祀活動也影響著他們的一些風俗,比如喪葬時的自殘身體、佔卜巫術、交鬼等等,這些恰恰也是耶和華神禁止以色列人效法的。
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也不可有佔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的,凡行這些事的,都為耶和華所憎惡。因這些國民行這可憎惡的事,所以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面前趕出。申命記18:10——12節
從以上有關迦南宗教的敘述中,我們很容易發現迦南人的宗教祭祀與農業和爭戰有著深深的聯繫,且祭典和風俗中充滿淫亂與流人血的事,他們所立的神也都是如他們一般道德敗壞,完全迎合人性當中的惡。
以色列人為何違背神的律法祭拜各樣假神和偶像而屢禁不止?
一、迎合肉體的喜好 其實早在以色列人未進迦南之前,拜偶像的事就時有發生,尤其讓人記得最深的,第一件是發生在西奈山下的拜金牛犢事件,當時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這玩耍原文有涉及到性行為的事情(出埃及記32章);另一次是發生在什亭,以色列的男子被摩押女子所勾引,轉去拜她們的神,並與之行淫,這些都體現出他們隨從自己肉體之喜好的本性(民25:1—9節)。
當他們進了迦南後,與當地剩下的迦南人聚居在一處,勢必會為迦南人那種祭拜假神的惡俗所吸引,以致違背神的律法。不論哪一個時代的神的選民,都會因著放縱肉體的私慾而公然違背神的命令,所以深知人性敗壞的主的使徒保羅提醒眾聖徒: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13:14節
二、出於現實處境的考量
按照神的律法規定,以色列人的道德準則與迦南的宗教習俗是全然不同的。而且以色列人的倫理觀和一神信仰,與迦南宗教那種恣情縱慾的多神的宗教崇拜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甚至是針鋒相對的。神的律法告誡以色列民要棄絕迦南人及其生活方式,不能與他們通婚等等,並要堅守與神的約。
這樣的規定在沒有受到外界環境衝擊時是比較容易遵守的,難就難在他們身處於迦南異教環境當中,除非有堅定的心志,否則很難持守。
要知道不讓以色列人和當地剩下的迦南人接觸幾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在此之前大多是以遊牧為生,在曠野漂流時也沒有固定的居所,他們沒有城市生活的經驗,就算在埃及時他們也有很長一段時期都只是做有關建築的苦工的,幾乎沒有接觸過農業。而迦南地卻是一座座城邦,且以農業生活為主,不但如此,迦南人還掌握著開石築屋、製造各樣精巧利器的手藝,比如,所羅門在建殿時,還需要花重金聘用腓尼基的迦南工匠來設計。
所以,為現實生存考慮的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很難以抉擇的問題,更何況他們也沒有信心仰望神,於是也就在這種現實處境中妥協了。他們在與迦南人學習的過程當中,很難不接觸當地人的各樣惡俗,為了要與那些人達成某方面的共識,他們就一再降低信仰的標準,直至最終隨從了他們。而且,我們也要曉得,人一旦落入到體貼肉慾的惡俗中,就很難再出來,這也是為何以色列人拜偶像屢禁不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三、迦南人與以色列人在一些神學詞彙與祭祀名稱上有相類似之處
根據考古發現,二者都有素祭與和平祭(平安祭),而且對神的稱呼有點相似之處,迦南人稱他們所立的最高神為伊勒,意為「大能者」,被稱為「歲月之父」、「人類之父」,以及「仁者」,這些非常近似於以色列人對獨一神的稱呼,在日常的接觸中,迦南人潛移默化地將這些概念傳給他們,使得神的子民難以特立獨行於異教文化當中。
四、政治方面的因素
以色列人拜偶像的原因,除了以上三點外,還有政治方面的因素。典型的就像以色列聯合王國分裂後,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位王耶羅波安一世為了防止本國人民逃回南國,便分別在但和別是巴立了金牛犢,按照他的私意立凡民(即非專職掌管敬拜禮儀的普通人)為祭司,他們所拜的也被稱作是「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位神」(列王紀上12:28節),但無論是從實質上來說,還是從外在來說,他們所拜的已經不再是神,而是金牛犢。在他以後的各王,為了政治利益也大都紛紛效法他。
很多時候,當回顧以色列人的這段不堪的歷史時,我們都會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甚而我們會想如果換了我們自己,我們才不會……,我們能這樣想,往往是因我們忘了自己其實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裡面也滿了各樣私慾,如果我們不常常與主聯合,與他親近,讓他的真理之光照亮我們,我們很難不會走上以色列人的老路。
神藉著保羅所寫的提醒我們各人: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汙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撒羅尼迦前書4:7節
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哥林多前書10: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