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在推送中解析了國慶檔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的文化輸出意義。片中從大美中華風光到日常生活細節再到細膩含蓄的情感,這些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將讓全世界觀眾真正看到當下的中國,而非只是某些早被西方社會認知的傳統符號。感興趣的話,可以移步「功夫熊貓之後,魔力雪人讓世界再次看向中國」(傳送門)。
現在,隨著這部有「野心」的合家歡電影於9月27日在北美上映,這個關於中國文化輸出的「預言」成真了。該片在美國著名影評網站爛番茄獲得了一大波好評,新鮮度79%,爆米花指數更是高達95%!OMG,也就是說,100個人看完95個都叫好!
《雪人奇緣》憑什麼讓歪果仁那麼喜歡?
首先,當然是片中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國風光,超乎想像的視角使其仿佛一個又一個人間仙境,讓很多歪果仁大讚「美到窒息」。
「最鼓舞人心的旅程!視覺驚豔這個詞已經不足以成為褒獎!在山頂上,你的精神都會得到淨化」;
「《雪人奇緣》很美,視覺效果極佳.值得你花的每一分錢」;
在黃山,魔力雪人大毛使用魔力將蒲公英變成熱氣球,帶著冒險小分隊穿梭在奇峰雲海之間,即使是國人,恐怕也很少有人這樣360度無死角地領略過黃山的美。
還有片中大河鎮外的油菜花田,雪人大毛讓一望無際的田野湧動起金色的波濤,與小藝、阿俊和鵬鵬開啟了一場衝浪狂歡,完全顛覆了油菜花田給人的固有印象。
其次,地道的中國元素也讓很多海外觀眾大開眼界。那些在我們看來太過習以為常不會特別注意的細節,在海外觀眾那裡卻很可能是新鮮的「異國風情」。
一個鏡頭真實還原中國市井風貌這種事情,《雪人奇緣》做到了。「陝西特色涼皮」、「羊肉串」等路邊攤,「高考補習班」、「貓糧店」等沿街招牌,再加上路邊停放的電動車,百分百復刻出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市井街頭。
而到了主人公小藝的家裡,類似的細節更是不勝枚舉。且不說碗櫃裡的紅雙喜搪瓷碗和桌上的瓷質茶具,單看門上倒著貼的「福」字(寓意「福到家門」)、以及中國人偏愛使用的掛曆上的剪紙豬圖案(今年正是豬年),也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中國氣息。
不過,風光再美、中國味再濃,對於一部動畫電影來說都是附加分,要說《雪人奇緣》能打動無數觀眾的根源,還得說是普世的故事和情感。唯有全世界觀眾都能get到的故事和情感,才能讓文化輸出變得引人入勝,同時也更潤物細無聲。
「一部有趣、動人、值得享受的電影,完全適合孩子和成年人觀看(因為電影中那些美好的內涵,我哭得像個孩子)。看它」;
「《雪人奇緣》真的是一部美妙的、動人的電影,關於治癒失去帶來的傷痕,發現新的人生,關於簡單的美好,以及敬畏和保護自然。強推」;
影片的故事緣起是導演及編劇吉爾·卡爾頓腦中的一個奇妙畫面:一個正處在人生選擇十字路口的年輕女孩站在屋頂上,對著整個城市的燈光拉起小提琴,一隻雪人在琴聲中醒了過來。電影中小藝與阿俊、鵬鵬千裡送雪人大毛回家的冒險旅程,正是始於這場奇妙的相遇。
值得一提的是,《雪人奇緣》罕見地由三位女性電影人主導製作,除了剛提到的導演及編劇吉爾·卡爾頓,還有美國夢工場動畫的王牌製作人蘇珊妮·伯爾基,以及東方夢工廠的首席創意官兼製片人周珮鈴,她們的強強聯手給電影帶來了一些可貴的特質。
比如有別於同期那些男性主導和視角的電影,《雪人奇緣》無論從幕後創作者還是主人公小藝,都更偏向女性視角。
不過,電影裡小藝可不弱,她的衣服被特意設計成屬於英雄的紅色,因為當她許下「一定要把大毛送回家」的承諾之際,就已經成了雪人大毛的英雄。而為了進一步刻畫人物性格和增加故事趣味性,一些銀幕上常見的角色設定也發生了顛覆和性轉。晚上露宿野外,小藝毫不在意,反倒是阿俊會在意弄髒頭髮。(當然,最後阿俊也有讓人刮目相看轉變和成長,讓他寶貝的限量版球鞋變成了真正的「戰靴」。)
此外,相比那些聚焦歷史時刻和真實事件的國慶檔電影,《雪人奇緣》更關照的是人物個體的成長。
小藝不僅是雪人大毛的「拯救者」,同時自己也有成長的煩惱。她正處在我們經常說的「叛逆期」,敏感而迷茫,不知道如何跟家人溝通和相處,甚至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把對早逝父親的思念和環遊全國的夢想都藏在了屋頂的秘密小窩棚裡。
而就在她處於這種焦灼迷茫的狀態時,雪人大毛「從天而降」走進了她的生活,推動她勇往直前地在成長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小藝與雪人大毛之間沒有語言而十分暖心的互動,也揭曉了在同檔期獨樹一幟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更為細膩的情感刻畫。
成長中的迷茫和旅程中的成長,可以算的上是電影史中相當經典的主題,人物往往會在互相陪伴和幫助下解決問題。《雪人奇緣》跟影響了好幾代人的好萊塢勵志青春片《伴我同行》一樣,也是關於幾個少年彼此陪伴激勵解決難題的成長旅程。
意外出現的雪人大毛,正是促使小藝和阿俊成長的關鍵所在。(儘管冒險小分隊裡鵬鵬沒有成長,但一直找不到玩的他也在旅程中有了雪人大毛這個超萌玩伴,收穫也是不小哦。)
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百因必有果,你的福報就是我」。小藝在屋頂發現雪人大毛後,給它包紮傷口,餵它肉包,甚至決定不遠千裡地把它送回珠穆朗瑪峰的家。小藝的善良讓她與剛開始懼怕人類的雪人大毛漸漸對其卸下防備,而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毛也已經對她的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電影裡令人極其難忘的,是小藝在樂山大佛前拉起小提琴的一幕,剎那間雨落花開,而隨著琴聲越發悠揚婉轉,小藝釋放出積壓的感情、正視自己的內心,畫面也從陰沉憂鬱的灰藍色調轉變為明亮舒暢的晴空,暗示小藝撥開了心裡的陰霾。
暖心的情感抒發和頓悟式的人物成長,使得這一幕不知感動哭了多少銀幕前的觀眾,就連美國主流媒體《綜藝》都點名稱讚這場戲「感人至深」。
所以不難看出,《雪人奇緣》並非意在展現曲折離奇的冒險,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旅程」上,既是雪人大毛回家的旅程,同時也是小藝成長的旅程。就像導演及編劇吉爾·卡爾頓說的,「這場人生中重要的旅程成為了一段成長的必經之路,給每個人都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這或許是動畫電影《雪人奇緣》給出的最暖心的啟示之一。
你看,即使生活已經喪到了要跑去屋頂拉小提琴的程度,也有可能會遇到這麼暖萌還有神奇魔力的雪人大毛,然後在送它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就達成了環遊全國的小目標,還更懂得了家的意義——人生中逆風翻盤,有時候不過是需要一場奇妙相遇的小小契機。
其實現實生活,我們難道就沒有一次遇到過自己的「雪人大毛」嗎?Ta可以是不經意施與善意舉動的陌生人,也可以是無條件給與我們支持和幫助的朋友,但往往出現在我們迷茫失落的時刻,告訴你,不要喪,生命裡總會有光。